———终于安全了。
历史上的高杰就被李自成一路狗撵兔子一样,从陕北一路逃到苏北,虽然几千里长途,跑的那个鸡飞狗走,但奇迹的就是基本实力犹在,在徐淮等地修整整编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为江北四镇中实力最强的一镇……
至于现在,高杰军中还有一个保存着实力的孙传庭在……历史终于因为朱慈烺这只小蝴蝶的存在而改变了既定的轨道。
不过在李自成这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孙传庭虽然很猛,对李自成的吸引力还不如高杰,两者加在一起,也就使老李多追了三百来里。
实在追不上,也就罢了。
后来的发展倒还是和历史记载的一样,李自成北上,夺下自己的米脂老家,衣锦还乡,然后攻州掠府,除了在榆林城下遇到退休总兵尤世威等明军将领的抵抗外,其余各州县都是不战而下,沿途官兵或走或降,无有一合之敌。
十二月中,李闯回到西安,到处巡行,每天看士兵校阅艹演,新朝未立,当然还是以武事为先。
只是在李自成身后已经有他的御营官兵,已经要黄沙垫道,而行走之时,身后也有小黄伞相随……虽未称帝,但已经是实际的帝王仪卫了。
而此时的京师,已经啧有传言,闯王将在新年正月初一正式定国号,只是暂且不行登基大典……至于到何处登基……咳,还用多说?
大局如此,眼看大明就要溜檐儿,人心原本就是不定,偏偏城中流言突然猛增,而且民谣也是一天比一天唱起来了。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民间的小道消息和民心的体现,所以历朝历代,犹重民谣。以前李闯还在河南挣命的时候,就有什么“十八子,主神器”的话头出来,现在眼看就要得成正果,京师之中厂卫的威风又不比当年,所以这谣言就越发多起来。
原本就是风雨飘摇的末世景像,再加上满城的流言,所以虽然临近年节,这整个燕京城,却是一点儿过年的味道也没有。
满街上全是一脸凄惶的百姓,还有威风大减的官员,至于原本嚣张跋扈的皇亲和内监,更是过街老鼠一般,虽然没有人敢打,但自己就自觉溜了墙根,不敢再惹事生非。
至于京营官兵,更是能溜号就溜号,实在不走的,也就是图一天一百个铜子的军饷……但凡有点门路的,也是绝不肯再吃这碗可能掉脑袋的断头饭!
情形已经如此险恶,但还不止是谣言,普通的百姓不大清楚,但稍微有点消息渠道的都是听说了闯军拷掠营的事……最早一个遭殃的是大晋商范家,然后是田皇亲家,接下来又是几家商人,大官、勋戚……加起来怕是有好几十家了,遭了劫的大户人家当然不会主动宣扬其事,毕竟大家都有装穷的传统,不过各府邸的下人可就没有那么严的嘴巴,把这伙高来高去,来无影去无踪的闯军吹的神乎其神,而且随着大户人家护院力量的增强,似乎有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冲突……几家勋戚家里,特别是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邸,一次就搬出过二十来具尸首。
这等事,自然也就瞒不了人了,但妙就妙在,没有一家人选择报给顺天府或是锦衣卫知道,所以官面上也是乐得装傻,不必多事。
谁知道闯军何时能打到燕京来,这个时候插手进这种事,是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
所以城中只是暗流涌动,多少人高来高去,或是暗中潜伏,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采的大戏,但对很多百姓来说,只是心口相传的流言消息,究竟如何,除了少数人和局中人之外,怕是谁也不清楚了……
……
……
这一天天色晦暗,老天爷不知道是什么事不高兴,一整天功夫都不曾破颜一笑。到了傍晚,才是西洋钟上四点来钟的光景,已经很有些败家子在家中点灯照亮了。
城门处的守兵也是懒洋洋的,这么冷的天儿,谁他妈愿意在城门口谁站着谁去站,大爷们可不伺候!一天的饷钱只勉强够一家老小的嚼谷,快过年了,想给小孩儿买点零食,给家里大人赎回当铺里的棉袄的钱都凑不出来……这个差除了疯子,怕是谁也当的无精打采。
也就是混曰子罢了……
天一黑,不必管时辰,按时关门就是,就在这功夫点儿,有个守卒拢着双手,突然道:“嘿,出了奇了,你们看,有一队人往城门来了。”
他们守的是外城的永定门,这些曰子,只见驼队马队骡队车队往南走,拖家带小,举家搬迁的样子。但整队人往京师里来的,这些天来,还真是头一回。
就算是往年必至的送南货的商队也不见踪影,眼前这一队十来人的队伍,却是打哪儿来的?
“等近了再盘问……好家伙,可多少天没开市了!”
众守兵都是摩拳擦掌的样子,也难怪,现在商队极少愿意北上,河南已经失了大半,山东也有小股游骑贼患,大局如此,平常这会子北上的人都不敢来了,总得观风望色,等大局底定了再说。
没有人来,看守城门自然也就没有油水可捞……比起成群的商队,那些小老百姓身上才几个大钱!
看见属下如此,领队的守备官儿也只是笑,京营以前是铁打的饭碗,缺谁也缺不着他们,现在也是难了,武官都是几个月没关饷,守备家里也是没有余粮了。
“哟,是魏爷!”
“魏大人!”
“魏大哥!”
正准备狠干一票的守门卒突然喧闹起来,守备官一听声响,也是浑身一震,回头一看,果然是一个穿着六品武官的大汉从城门里头骑马过来,此人却是京营的选锋把总魏岳,官职不高,但差事要紧,选锋把总整个五军营也就八个人。武艺身手是没得说,为人也豪爽,所以在京营中人缘很好,见他过来,沿途的守兵都是点头哈腰,忙着上前打招呼。
“大哥,是你呀。”
守备和魏岳也有交情,上前攀住马鞍,笑道:“怎么,什么事把你老给惊动了?”
“来接个人。”魏岳只一笑,从马上跳下来,刚往城门外一看,便是点了点头,道:“冯公子是信人,说是这个钟点,果然这就来了。”
“嗨,原本兄弟们还想开个利市,原来是大哥的熟人。”
“不妨,”魏岳掏出一小块银锭,笑道:“最近有兄弟发了财,兄弟有通财之谊……我手头倒有点银子,这里总有七八两了,给兄弟们买点酒菜吃。”
“好,好。”守备笑的见牙不见眼的,接了银子,又是没话找话,问道:“接的是谁啊?”
“天津巡抚的公子,来京办事,当年我受他叔父和父亲恩惠,所以来接一接,不相干的……”魏岳随口而答,见骑队近了,便是大步迎上前去。
------------
第二十八 松山
=-----
兄弟们,看书之余莫忘了投票。
------
“大公子!”
魏岳倒果然是执的大礼,看来当初受的恩惠还是不小,冯大公子一行刚入城来,魏岳已经是跪在地下,嘴里只道:“门下见过大公子!”
这就不是单纯的交谊,而是以通家世好,并且是以门下客自居。
“不敢当,不敢当!”
冯公子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袭锦衣袍,头戴饰着绿玉的暖帽,脚上皮靴马刺,还有跨下良驹,再加上十来人的伴当队伍……这些细节无一不说明这是个出身显贵的世家公子。
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498
41499
41500
41501
41502
41503
41504
41505
41506
41507
41508
41509
41510
41511
41512
41513
41514
41515
41516
41517
41518
41519
41520
41521
41522
41523
41524
41525
41526
41527
41528
41529
41530
41531
41532
41533
41534
41535
41536
41537
41538
41539
41540
41541
41542
41543
41544
41545
41546
41547
41548
41549
41550
41551
41552
41553
41554
41555
41556
41557
41558
41559
41560
41561
41562
41563
41564
41565
41566
41567
41568
41569
41570
41571
41572
41573
41574
41575
41576
41577
41578
41579
41580
41581
41582
41583
41584
41585
41586
41587
41588
41589
41590
41591
41592
41593
41594
41595
41596
4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