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知道,殿下这么急叫奴酋下剃发令做什么?”周钟疑惑不解,摊手道:“老实说,剃发令下固然会有不少人不满,不过只要是投降的人,该剃还会剃的。这样一来,反而给东虏认清谁是敌人,谁是可用的奴才,百姓们也会有所选择依从,这样,其实不算好。”
“殿下的主张,向来没有错。”来客对周钟的疑问有十分不满的反弹,只是身为谍报人员,奔走于南北之间已经大半年的时间,养气功夫不提,这种喜怒不形于颜色的功夫,已经练到骨子里头了。对着周钟,呼延傲博淡淡的道:“殿下说,间谍战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好在我们准备的比东虏充分,这一场战争,我们已经赢了。”
对这一点,周钟也是心悦臣服。
这一段时间,他知道眼前这个前锦衣卫百户,现军情司的大人物不知道在燕京做了多少事,发展了多少人,可以说,皇太子扔在燕京的这些银子,布下的这些网络,将来非发挥极大的用处不可。
眼前的他,可不就是以反正的间谍身份,在影响着东虏的军国大政么?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四章 会战(10)
明军在黄河两岸大打出手,多铎率南路军前往怀庆和卫辉,准备在消灭怀庆之敌以后继续由陕州往潼关,直接从潼关打入关中。
阿济格率军出征多时,但在陕北的顺军还要苦等他很久。
因为这个英亲王做事向来随心所欲,他没有直接从晋北往陕北去,而是在草原上绕道而行,到了鄂尔多斯地方,在草原上召集蒙古诸部,号称大军所需骡马甚多,然后在鄂尔多斯等地把蒙古部落勒索的快哭了,弄到大量的物资驼马,并且在草原上打猎骑马,玩乐了好些曰子后,英亲王才又重新上路,前往陕北。
因为这件事,后来虽然打下了西安,多尔衮在给阿济格和多铎的信中,都是提起阿济格延期误事的事。
在多铎的信中,对阿济格一事提起来表示失望,而对多铎寄予更多的希望。
对阿济格,则是严加警告,再犯的话,一定不会轻饶。
当然,阿济格秉姓就是那样,在襄阳荆州打下来后,李自成死讯传至,他斩了刘宗敏等大将后,就嫌南方太热,洋洋自得的回燕京去了。
到燕京后被斥责,从此就闲置了。
现在这个时候,清军两路大军齐出,动静极大,多铎也不负多尔衮所托。
十一月时,大顺军在怀庆先是大胜,击毙怀庆总兵金玉和,副将常鼎等将也在柏香镇中被杀。卫辉总兵官祖可法闻讯大惊,急入城中躲避固守。
不过顺军的顺境也就到此为止,十一月中,多铎抵达怀庆一带,清军主力一至,顺军立刻惨败,几次交手,顺军十万人好歹有两三万人的主力,结果都不是清军一合之敌,到十一月底时,清军主力连战连胜,怀庆一带的顺军或是战败被杀,或是被俘,或是零星逃窜,十万大军,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全部烟消云散了。
反正不知道李自成布置这么一场大战,其意究竟是什么?
如果在清军入山西之初,把怀庆一带的大军集结到晋北,死守大同至太原一线,依靠山地和城池天险,恐怕阿济格这一路就不必担心了。
李自成可以率高一功和李过等全部主力,前往潼关一带,从河南一带再次进军,与清军南下一部决战。
这样一来,清军反而顾此失彼,很难布置。
因为晋北多山多雄城,兵力少了不够,而且投降顺军的明将看到顺军实力强,也不会那么快的又投向清军。
实力的消长,也就不会那么明显昭然,很多首鼠两端的人,会在站队时更加慎重一些。
至于多铎那几万南征军又和阿济格不同,阿济格得到了姜镶和唐通等大量明军降军降将,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实力很强。
多铎只有自己的本部旗军,还有耿精忠和孔有德两部,汉军实力很弱。
关键是,河北河南一带,明军根本没有强劲兵马,就算想收罗汉军,也是没有地方下手。
李自成若是在这方面下手,集结二三十万人的主力,可能就轻松击败多铎,这样战略方面就又危胁到燕京,局面就活了。
要么干脆撤回河南兵马,固守潼关,自己率主力在晋北打。
总之,事后看起来,顺军在退出燕京后,可能因为一片石和北直隶几次大战都失败了,陕西籍贯的将领不愿久留,关键时刻掉链子,一心只想还乡。
等到了陕北才发现,清军可不会固步自封,人家迅速追杀过来了。
也只能依托本土,和清军做一番纠缠,可关键时刻,又在河南引一股强敌过来。
总之,战略上是一塌糊涂!
当然,这是后人的看法,在当时来说,中国也实在缺乏真正的人才。象三国,汉唐之际那些能通晓天下大势,并且做出一番正确判断的顶尖人物,在明末是一个也没有。
不管是袁崇焕,孙承宗,又或是洪承畴,孙传庭。
再或是李定国,郑成功。
又或是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
总之,没有一个能在大的战略层面上,对整个大局有清晰的把握,并且一步一步踏实做出来的人物。
把李自成与明太祖一比,更是相差太远了!
当然,这是后人的看法,对当时的局中人来说,历史就是一团迷雾,它隐藏在层层叠叠的迷雾之后,叫人看不清,摸不透,根本不知道下一步的走向是如何了。
…………“将军,副军师来了!”
闯军主力已经抵达白水至富平一线,再往北边不远,渡过洛水,就是一马平川的陕北平原的洛川。
从洛川再往北不远,就是延安。
延安与榆林等城是陕北重镇,如果想从陕北南下关中,延安和榆林就是必争之地。
当然,也是要有重兵守备,并且对南下军队有威胁才行。历史上阿济格知道多铎已经进潼关后才着了急,大军不顾榆林和延安城中尚且高一功和李过等闯军主力,直接就南下了,往西安去和多铎抢功。
而围延安的,不过是姜镶等明军降将降兵。
后来高一功和李过先后突围,绕道甘南,下汉中,经四川再往湖广,不过,那时候李自成已经在九宫山死难了。
这一部闯军和原本李自成部的主力残余会合了之后,才组成的忠贞营。
忠贞营仍然有相当强的战斗力,不过没有主心骨后,也就沦为配角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57
2958
2959
2960
2961
2962
2963
2964
2965
2966
2967
2968
2969
2970
2971
2972
2973
2974
2975
2976
2977
2978
2979
2980
2981
2982
2983
2984
2985
2986
2987
2988
2989
2990
2991
2992
2993
2994
2995
2996
2997
2998
2999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3017
3018
3019
3020
3021
3022
3023
3024
3025
3026
3027
3028
3029
3030
3031
3032
3033
3034
3035
3036
3037
3038
3039
3040
3041
3042
3043
3044
3045
3046
3047
3048
3049
3050
3051
3052
3053
3054
3055
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