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将士只是扛着自己的铁戟长矛或是火铳,然后是自己随身的水壶和杂物包,火铳兵还有装子药的大小不一的皮囊,少数的强弩兵最为轻松,他们的弓箭撒袋箭壶都由辎重车装运,自己只需佩一柄短刀,背负强弩和弓箭行走就可以了。

    就算是轻装,每个士兵负重仍然在十五斤左右,大军出行时龚鼎孳在一边看着,但闻沙沙的脚步声,如夜晚春蚕活动时的声响,很快,三营多兵就走出了大营,所有人都穿着深灰色的做战训练服,矛戟如林,犹如一条蜿蜒行进的巨蛇,很快就消失在了晨霭薄雾之中。

    当时他和诸司的人都默然观看,所有人都被震动了。

    训练时是一回事,眼看着大军出征时的这种景像,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长久的体能和行军训练并没有浪费,最少光是这行军速度,在新闻司的笔下,又可以引发一阵议论的热潮了。

    “龚大人,龚大人!”

    外面敲门声越来越急,客栈的人早开了门,此时靴声囊囊,已经到了龚鼎孳的住处之外。

    “来了。”

    龚鼎孳披衣起身,打开房门,被人吵起来,他脸上的神色自说不上好看。

    外面是一个明盔亮甲,打扮的十分英俊的青年武官,见龚鼎孳出来,一张英俊的脸庞抬的老高,面色也是十分冷峻的道:“太保听说龚大人已经到了,传令大人即刻到大军行辕说话。”

    “哦,我这就去。”

    “末将就在外头等。”

    也不等龚鼎孳说什么,这个孙传庭的中军旗牌官又矜持而冷淡地点一点头,然后便转身离去。到了院外,却和十几个盔明甲亮的骑兵全部翻身上马,一起打量着这小小客栈里的情形。

    被人这么轻视和冷遇,再加上孙传庭的命令,龚鼎孳又急又气,匆匆忙忙的换好衣衫,胡乱擦拭了一把,便和手忙脚乱的部下一起出门,在外面,车辆也早套好了,显然是这个冷傲的中军旗牌官的自行主张。

    “孙大人虽是督师,不过本官并不属孙大人直管。”在院外,龚鼎孳也是昂着脸,对这个中军旗牌官道。

    “这个请大人向太保解释,末将可管不着。”

    “这个是自然。”

    彼此动了意气,自是一路无话,只有直穿徐州城池,向着孙传庭所在的地方赶过去,穿城而过,又赶了近二十里地,午饭也不及吃,一路风尘仆仆,所有人都是变的心浮气燥起来。

    几辆大车严重拖累了众人的行进速度,道路年久失修,中间凹下去很深,两侧全是浮尘,行动起来,十分困难。

    龚鼎孳的随员又多是文官,骑马慢的很,就这样,也有不少人叫苦。

    便是龚鼎孳自己,跨下也是十分疼痛,恨不得骑一会儿就下来步行,所以速度提不起来。如果不是和这个武官顶住了牛,赌这么一口气,怕是龚鼎孳非要下令暂休,等众人的体力恢复了再说。

    他是奉太子命来协助提调军需,可真的不是孙某人的部属!

    到了傍晚,放眼看去天苍苍野茫茫,除了可疑的几缕炊烟,根本看不到任何大军驻扎的行迹。

    虽不愿和这旗牌官说话,龚鼎孳还是忍不住问道:“太保今天不是在漯河镇扎营?刚刚我们已经路过了呀。”

    “回大人的话,”旗牌官道:“早晨是在漯河,派末将出来时已经拔营起寨,如果我们现在宿营,明天中午能赶上,如果连夜追,再过一个时辰就能撵上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五章 会战(21)

    龚鼎孳原说要歇息,不过看到那个旗牌官眼神中的鄙视,当下一阵光火,甩了甩马鞭,冷然道:“当然是赶上去了!”

    “是,那歇息两刻功夫,咱们再继续追赶。”

    见他如此,那个旗牌官征了征,眼神中的冷意也少了一些。先是应了一声,然后才道:“咱们太保从两个月前筹措战事,每天最多睡两个时辰,从早到晚都在预备,现在辎重早行了几曰,全军都是轻装向前,就由大人的军需司上去调配,后头还有大量军资要赶上来,这也都是大人的首尾,所以太保急请大人去料理,急迫之处,还请大人莫怪。”

    “哦,原来如此。”

    龚鼎孳还正奇怪,为什么大军和大营前行,自己一行轻骑追赶还赶不上,原来辎重早行了几天,孙传庭的大营也是轻装前行。自己这几辆大车还没有轻验,拖慢了行程,怪不得追赶的这么辛苦了。

    “行军做战,就是这么辛苦的。咱们太保带兵,向来如此。”

    旗牌官转身给自己的坐骑喂精料,一边用浓重的陕西口音向着龚鼎孳道:“大人若是累了乏了,也可多歇息一会儿。”

    龚鼎孳缓缓摇头,沉声道:“不必了,就休息两刻功夫吧。”

    说毕,自己从怀中掏出怀表,默默记时。

    这东西已经造了好几百个,队官以上是肯定都有了,象孙传庭的中军旗牌,想来也是有这玩意。

    果然,在龚鼎孳计时的同时,这个旗牌官也是掏出怀表来看了一看。

    见龚鼎孳也是如此,这个旗牌官便是微微一笑。

    到这时候,龚鼎孳才看出来,这个青年军官的冷傲不过是面具,用来掩盖自己太年轻的事实罢了。

    三秦子弟跟着孙传庭出来的,这么年轻英俊的,怕也是少呢。

    怕对方不好意思,龚鼎孳转过身去,只是转向之时,眼神一掠,却是看到对方腰跨间有一个鼓鼓囊囊的绿色皮囊。

    他心中一动,知道必定是军工司新近才批量制作的千里镜了。

    现在的千里镜都是单筒,拉开之后可以视远。原本在技术上苏州的作坊就能制造,只是工艺复杂,制造时用料考究,所以价格太高。

    军工司自己制造,贵重的原材料能不用就不用,到目前为止,经过试制定型,望远镜……也就是龚鼎孳等人还习惯称呼的千里镜也是开始下发到哨官一级了。

    至于侦骑哨探夜不收们,基本上每个军士长一级的就能领到一个。

    再配上详细的地图,怀表、千里镜、罐头等物,每个夜不收能在敌境内大范围的移动,侦查半径大为增加,无形之中就给明军一方带来了更大的胜算。

    罐头在经过无数次的试制失败再试验之后,终于也是成型。

    其实也就是陶瓷罐子,放入食品后在蒸锅里再蒸消毒,然后用腊密封,罐头就密封成功了。原本的最早的罐头是用玻璃来试制,但中国的瓷器一样有密封和杀菌的效果,玻璃制造在中国也没有传统,推广起来十分麻烦,所以就用陶器来代替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061 21062 21063 21064 21065 21066 21067 21068 21069 21070 21071 21072 21073 21074 21075 21076 21077 21078 21079 21080 21081 21082 21083 21084 21085 21086 21087 21088 21089 21090 21091 21092 21093 21094 21095 21096 21097 21098 21099 21100 21101 21102 21103 21104 21105 21106 21107 21108 21109 21110 21111 21112 21113 21114 21115 21116 21117 21118 21119 21120 21121 21122 21123 21124 21125 21126 21127 21128 21129 21130 21131 21132 21133 21134 21135 21136 21137 21138 21139 21140 21141 21142 21143 21144 21145 21146 21147 21148 21149 21150 21151 21152 21153 21154 21155 21156 21157 21158 21159 2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