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冬天岂是耍的?多尔衮身体不好,肺有毛病,就是因为征战太苦了。

    打草原,多尔衮和阿巴泰阿济格几个从头到尾在草原上打了八个月,哥几个回来时估计都不诚仁形了。

    在马背上八个月,那岂是轻松耍的?

    这些事,多尔衮当时忍了下来,阿巴泰可也是忍了下来。

    八旗贵族的这些政治斗争,一样的脏不可闻,一样的勾心斗角。不同的是,明的宗室斗争已经脱脑了刀光血影,清的政治斗争可不轻松。

    象老奴杀过兄弟,儿子,皇太极囚禁阿敏,夺取其镶蓝旗,杀莽古尔泰,杀幼弟巴布海,费扬古,多尔衮上位后,干掉的人也是蛮多了。

    豪格这个亲王,入关时差点被杀,此时看着也是凶多吉少。

    要是老老实实的雌伏也罢了,但现在在河南还想着立功,立功越大,将来死期来的越早。

    方大猷虽是汉臣,不过人很聪明,李自成一败,清军一入关,他就觉得天命在清。

    一则,清朝的战争机器为最强,他几次乞求的“真满洲大兵”确实有强悍绝伦的战斗力,这一层无可质疑。

    二来,便是清朝统治者在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变幻,对政治权术,军事指挥,最高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相当多的人才,政治上比较清明,施政和治军都果决明快,较少错误。

    有功能赏,有过而罚,其实就是这八个字而已。

    有此八字,就可得天下!

    眼前这位郡王,方大猷十分清楚,太祖之子,部曲实力强,机心重,看以粗鲁不文,其实内心九曲八弯,实在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主子。

    此时听着阿巴泰的质疑,方大猷浑身的血液都凝洁了,当下只觉魂飞魄散,差点就要晕翻过去。

    他这么没用,在场的八旗贵胃都露出鄙夷之色,便是阿巴泰,也是忍不住微微一笑。不过,阿巴泰担心方大猷惊吓过度,反而不敢吐实,于是神色转为和缓,向着方大猷笑道:“你不要惊慌么。我只是随便一问,知道便说,不知道,也不妨。”

    这么一说,方大猷的惊慌之色渐渐收敛,自己又深吸口气,才向着阿巴泰道:“王爷,臣也只是在兵部下发的兵书中看到。”

    原来明朝兵部会定期给下面的将领发放兵书,从金鼓旗号到行军扎营的办法规矩,再到临阵时的种种细节,都是详细备至。

    这其中不乏是戚继光一类的超级名将的真知灼见,如果能吃透了学会了,想不成为一个名将也难。

    但册子下发,真正肯拿来看的就没几个人,能学的,更是寥寥无已。至于能学成的……反正明末时看那些大将的表现,能够的上戚继光脚后根的也没几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书中除了这些,也还有一些火器试制发行的记录,方大猷看到的自生火铳,便是其中之一。

    和鲁密铳一样,自生火铳也是在万历晚年在工部试制成功,并且曾经少批量生产。

    但后来没有大规模制造,明朝晚期的种种政治和财政制度上的弊端自是重要原因,鸟铳都能用一截一截的短管来粘接,工部还有什么鸟事是干不出来的?

    鲁密铳这样的神兵利器,估计整个兵部的存货也不太多,现在更是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

    这种前提下,除非是能造出马克沁,不然的话,再牛的滑膛枪也不会引起真正的注意。况且明朝的火器制度原本就是走歪了,根本路子就不对,燧发枪这样的火器因为后座力大,瞄准上有很大问题,还没有推广就被自己人给否决了。

    “哦,原来如此!”

    听说眼前的这个短火铳有这么多毛病,阿巴泰也就释然了。

    他倒不是想仿制或是怎么着,以他统兵多年,征战南北的经验来看,这个火铳工艺十分复杂,用料也十分讲究,根本不是清朝现在的技术力量能仿制的。况且财力和物力也不支持。

    满清重视的只有火炮,火铳这玩意,也就是关心一下,看看明军的技术手段到达哪种程度而已就行了。

    既然威胁不大,也就罢了。

    当下一指桌子上的火铳,对着岳乐笑道:“这东西威力虽说不小,不过听着毛病也大,不妨事的。你要喜欢,就拿去把玩吧。得空打打鸟也不会,不过,怕是枪管太短,打鸟怕射程不够。”

    八旗贵族们虽然不会把火铳当成正经的兵器,更不会费心事去发展研造,不过他们倒是知道,这玩意打鸟不坏,终清一世,皇宫之中的火铳制造可是一直在水准之上……因为,皇帝要打鸟。

    这么一说,岳乐也是老大不好意思,他风风火火的跑回来,天不亮就求见父王,然后集合众将,不料这火铳威力是大,不过毛病也多。

    当下俯身把火铳接过,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是好,只是拿在手中发呆。

    阿巴泰也不理他,眼前这个汉官虽然懦弱,不过汉人懦弱倒不妨,倒是这个人博闻强记,看样子是个有学问的,等打下山东,看来能叫他继续担任巡抚官。

    至于明军,阿巴泰看向帐中各人,沉声道:“明军主力,就在前方,本王奉命讨贼,尔等当随之后,立下大功,富贵与共!”

    (未完待续)
------------

第三百章 会战(36)

    前哨战打响之后,阿巴泰就没有犹豫的功夫,在他的军令之下,整支大军开始在黎明左右拔营起寨,目标就是前方的德州和朱大典所部。

    此仗阿巴泰早就憋着要打,虽然多尔衮的指令是相机而动,能维持现状就维持,等多铎腾出手来,山东河南两边一起动手,一年时间彻底消灭明朝。

    但此时的阿巴泰已经等不及了!

    最少这山东之地,爷们父子是拿定了!

    明军的哨探侦骑就算表现出了一点血勇之气,就算是有这么两支不同以往的短火铳……究竟来说,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整支大军开始向南方移动,赤金的王旗下,是各宗室大旗、固山额真旗、梅勒章京旗……到处都是飘扬的旗帜和骑乘在马匹上的骑士们。

    整支大军的战兵几乎人人有马,有马的跟役们看管着战兵们的甲胃和兵器,负责照料马匹,甚至是领饭打饭做战……很多跟役虽然在清军兵制里头,但更多的收获是来自于和战兵的合作。

    打完了仗,在抢掠民财,搜括金银财宝的时候,战兵的作用可就没有在战场上那么大了。

    下了战场,跟役们的表现可不比战兵们差了。

    甚至很多时候,要比战兵们更加狠辣一些,毕竟他们的饷银赏赐是有限的,八旗正兵除了一份钱粮外,还在燕京城四周赏赐旗田,每个人都按等级分田,王公贵族的田地骑马一天都跑不完,普通的将校也有大批的田地赐下来,京城内城,他们还有赐给的来自明朝文武勋亲的宅院……清军的士气在此时无疑是极其高昂的。

    他们已经抢夺了明国人的财富和土地,宅院和女人,现在南下是要抢夺更多,这样的事情,干起来有滋有味,危险也小,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切的笑容,再野蛮残忍的通古斯人也有老婆孩子,这会子有不少人僵硬的布满伤痕的脸上是矜持而满足的微笑……又要打仗动刀兵了,拿下德州,济南,席卷山东城市,明国人可富裕的很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888 30889 30890 30891 30892 30893 30894 30895 30896 30897 30898 30899 30900 30901 30902 30903 30904 30905 30906 30907 30908 30909 30910 30911 30912 30913 30914 30915 30916 30917 30918 30919 30920 30921 30922 30923 30924 30925 30926 30927 30928 30929 30930 30931 30932 30933 30934 30935 30936 30937 30938 30939 30940 30941 30942 30943 30944 30945 30946 30947 30948 30949 30950 30951 30952 30953 30954 30955 30956 30957 30958 30959 30960 30961 30962 30963 30964 30965 30966 30967 30968 30969 30970 30971 30972 30973 30974 30975 30976 30977 30978 30979 30980 30981 30982 30983 30984 30985 30986 3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