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仿我朝太祖旧例,但现在奴失一部,大部主力在陕北与闯逆决战,多铎一部首鼠两端,不知进止,若在此时迅猛直捣京师,多铎便也只能回师,调动之间仓皇失措,便是我王师破敌之良机了。”
郑元勋的话自是引发议论,但朱慈烺却是最先一个冷静下来的。
报功当然是要报功,是要往自己的功勋上再加码。最少,要叫南京的父皇知道,眼下的战事,也是缺他不可,之前的那些心思,不妨真的放下。
做真帝王,也要有真本事才可以。
至于直捣燕京,实在太过冒险,他此前的经营,都是想在淮安和清军来一起守御战,用各种堡寨壁垒加淮河等河流天险来抵御却敌,和清军大规模交战决战的心思,是从来没有过。
但他一手练出来的平虏军的能力也是超过了他的想象之外,不论是河南的骑兵战还是德州的阵地战,平虏军都有一份满意的答卷。
虽然如此,却还是太过冒险,多铎所部最少有超过两万的真满洲,一两万的蒙古和索伦,加上三顺王,这个实力绝不是几万平虏军现在就能正面对抗的,下一步的战略,绝不会是主动和多铎决战。
平虏军,还要更多的战斗来捶练自己,而平虏军的规模,在现在的财力物力下,也要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再过数月,等拥有十万强兵挥师北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决战之时!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决胜(3)
“臣叩见殿下!”
傍晚时分,朱慈烺从军营中匆忙赶回,为的就是有两条最新的消息送了回来。
现在的清江行营仍然是十分的热闹,大量的新军将士充斥其中,不少善于管理和训练的老兵被抽调出来,负责训练新编组的六营新军。
在年底之前,还要再练五六营,以目前的财力物力,这样的练兵已经是极限。
南京那边动静也不小,不过显然在练兵上还是被清江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等南京禁军编练完成,再收编训练黄得功刘良佐等诸部时……那时朱慈烺已经有信心可以与清军正面交战了。
听到前方大捷的消息,这些刚入伍的淮上子弟都是十分的兴奋与骄傲!
徐州镇虽然是秦军多些,但也有很多的徐淮子弟加入其中,山东镇的基石抚标亲军也是由相当的淮上子弟组成。
至于平虏军,那更是几乎清一色的淮上子弟入伍成军,在此国难危急之时,凭着淮上子弟的坚韧与勇敢而击败国朝数十年来很难野战一胜的强敌,这种骄傲与荣光,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匹夫亦是感觉与有荣焉!
在这半年多来,平虏军的待遇和荣誉等诸多方面早就是叫人看在了眼里,整个淮泗一带的青壮子弟,无不翘首以盼,就是在等着平虏军的第二次招兵。
因为当时早就有明言,太子在淮地最少要募集十万以上的新军,现在的数字,确实还真的差的很远。
待遇好,荣誉高,对死伤的将士有优厚的抚恤,再加上新闻司的宣传一直在破传所谓好男不当兵的习俗,在这一次招兵的时候,整个淮泗大地算是沸腾起来,也不知道多少青年闻讯而出,纷纷到当地的募兵站去投考。
照老规矩,按跑步的速度和距离,举重负重的最大承受能力,还有身家是否清白,有无过错,品行如何,还要有铺保等一系列的手段才能通过选检。
淮泗徐扬一带适龄的青年过百万人,没有一定的涮人的办法,还真的会叫前面招兵的人为难。
这一次和上一次招兵也有一些显著的不同。
上次招募新军时,九成以上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朴实厚实,也十分听话,只有极少数是曾经学过几个字,或是在店铺中学过文字和数学,这一类的人才极为罕见和稀有,在军中的培训班一经发现就是重点培养。
朱慈烺在军中办的武校,也是以这一类的士兵为优先选择,半年一过来,一半以上的识字新军都成为基层武官或是高级军士,他们更容易掌握旗鼓命令和步速频率,对复杂的斜切阵形等技战术也能迅速掌握,他们被更进一步提拔只是时间问题。
平虏军中喜欢读书人这个小秘密很快就流传开来,这也导致新军中不少超龄的读书人来报名,他们中有通过童生试的书生,也有积年的商贩等等,对这样的人当然是以劝退为主,不过对身体勉强能合格,品行也没有大问题的,军中也是极为欢迎这样的人加入。
总体来看,这一次新军的素质,是远在上次之上了。
原本就有大捷的捷报,再加上满营的新军看上去都是士气饱满的样子,朱慈烺的心中也是格外满意。
去年这时候哪里敢想有今天的这般景像!
能死里逃生,能够苟且偷生,便已经算是邀天之幸了。
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样子,眼看还能获得更大的胜利,这种心境和心情,也唯有真真正正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了解。
在听到秘书局派人来催促后,他也是就带着几个随身护卫,轻骑简从,就这么赶了回去。
反正在这行营范围之内,也不怕有人来刺杀暗害他。
到处都是持戟巡逻的平虏军士兵,到处都是按着腰刀巡行的平虏军的骑士们……九成以上的骑士都被调到河南战场去了,王源这个主将也是早就到河南,随着山东战场已经在扫尾,河南战场究竟如何发展,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不管河南打成什么样,目前的战略态度是明朝逐渐扳回了劣势,并且在奋勇还击。
最多到明年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又重新底定了!
不要说快,其实清之问鼎天下,之前在关外的经营当然是厚积薄发,但这个走了狗屎运的小民族真正得到天下,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入关到顺治三年底定江南和四川、湖广那一刻为止。
底下虽然有郑成功和李定国两人的反击,最危险的时候南京差点不保,但总体来说,从顺治三年之后,明朝就再无机会可言了。
底定天下,也就是两年时间!
对朱慈烺来说,也就是这两年时间!
抢到战略主动,一切都好说,天下事,原本也没有那么复杂!
“两位先生都起来吧。”
现在对张煌言和张家玉这两个大秘书,朱慈烺也是足够的客气。前方战报几乎是天天都有数十封过来,加上各地的繁杂公务,一天要处理的公事至少过百件,还有很多情报和内务上的事,几乎都要立等批复。
一天的大事小事,总得有几百件过来。要是朱慈烺全是自己处理,他就是累成诸葛武侯也是顶不住。
所以还是要倚仗秘书局,秘书局下设各种对应的机构,有专门的人才储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纷至沓来的突发事件,效率极高,给整个行营的文武官员们的印象都是极好。
现在已经有人在开玩笑,秘书局就是太子的军机处,至于陈名夏的军正司,就是一个小内阁,秘书局是面对太子,处理突发事物。军正司则是整个清江行营曰常事物的中心,很多小事不需要经过太子,直接就由军正司司正陈名夏就处断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807
33808
33809
33810
33811
33812
33813
33814
33815
33816
33817
33818
33819
33820
33821
33822
33823
33824
33825
33826
33827
33828
33829
33830
33831
33832
33833
33834
33835
33836
33837
33838
33839
33840
33841
33842
33843
33844
33845
33846
33847
33848
33849
33850
33851
33852
33853
33854
33855
33856
33857
33858
33859
33860
33861
33862
33863
33864
33865
33866
33867
33868
33869
33870
33871
33872
33873
33874
33875
33876
33877
33878
33879
33880
33881
33882
33883
33884
33885
33886
33887
33888
33889
33890
33891
33892
33893
33894
33895
33896
33897
33898
33899
33900
33901
33902
33903
33904
33905
3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