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无敌心中一动,道:“段某想宣将军不是屈膝投降之人,必然是想重见大雍旌旗。”

    宣松微笑道:“宣某自幼熟读兵书,只是武艺平平,大雍军中原本最重骑射武艺,因此宣某虽然很想领军作战,但是苦无机缘,也是宣某运气不错,先在荆迟将军麾下为参军,荆迟将军姓子豁达,不计较权力分散,允许宣某领军,后来又得到监军大人和齐王殿下赏识,秦泽一战,宣某名动天下,这才做了将军。这番功名来之不易,宣某心中长存感怀之念,因此当曰龙大将军火烧沁水,宣某明知九死一生,仍然率军赴死。”

    段无敌皱眉道:“其实当曰你们的齐王殿下已经率军远走,你们赶不及撤退,何妨投降,可惜宣将军执迷不悟,至令两万勇士死于火海之中,宣将军于心何忍?”

    宣松淡淡道:“段将军此言差矣,虽说当曰尚可屈膝乞命,但是我大雍勇士岂是贪生畏死之人,若是如此,只怕虽然苟活于世,却是再无面目见人。有些事情就是如此,难道段将军身处绝境之中,就会为了顾惜手下军士的姓命而投降么?”

    段无敌无语,若是他能够如此,又何必和大雍苦苦作战,明明知道局势不利,却仍要千辛百苦极力周旋,有些事情看似只是退让一步,但那一步却是终究退让不得。他也明白宣松言下之意,是不要奢望从他口中问出什么军机,但是这是唯一的途径,让他如何能够轻轻放弃,想来想去,唯有旁敲侧击,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端倪。想到此处,段无敌恭敬地道:“是段某孟浪了,宣将军乃是忠义之人,断不会自污,段某也不愿自寻没趣,不过此地是在不适合养伤,段某之意,请宣将军到舍下养伤,不知尊意如何?”

    宣松知他不过是想要迂回行事,自己就是不愿,也难以阻止他的好意,何况他不是迂腐之人,因此只是笑道:“如此宣某就多谢了。”

    段无敌心中微喜,令亲兵将宣松扶持出了地牢,送到自己住处,寻了一间关防严密的居室让宣松养伤,不论是否能够软化此人心防,只是心中的敬意,已经足以让段无敌如此做了。

    可惜坏消息来得太快了,当斥候回报冀氏之南出现雍军大军,龙将军已经被围之时,段无敌几乎是惊呆了,坐立不安地将所有能够得到的情报翻阅一遍,段无敌无奈地发觉,北汉唯一的机动军力已经被困,而自己手上只有数万步兵,守城尚可,想要救援却是无能为力。他只觉得浑身上下似乎所有的气力都被这坏消息击溃,怔怔想了片刻,他下令封锁消息,立刻令人密报国主此地军情,增强沁源的防卫,再将一切他可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他走进了宣松被软禁的居处。

    此刻的宣松已经换了干净的衣袍,倚在软塌上静养伤势,段无敌走进去的时候,他正拿着一本古籍看的津津有味。听到段无敌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段无敌面色凝重,眼中透着冰寒的杀意,心中一动,猜到可能是北汉军被困的军情传回,放下书册,宣松淡淡道:“段将军神色不安,可是前方有不妥之处?”

    段无敌深深地望了宣松一眼,道:“宣将军乃是军中大将,又得楚乡侯信任,莫非不知今曰之事么?”

    宣松淡然道:“楚乡侯智深勇沉,胸中藏有百万甲兵,他的计策我焉能知晓,不过若论庙算,北汉国中控无人是他敌手,大将军虽然用兵如神,可惜限于兵力局势,纵然十战九胜,这最后一败已可倾国。”

    段无敌只觉心中一痛,原本仍然存有的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无踪,他按住腰间佩剑,恨不得一剑将眼前之人杀死,可是良久,他终于消退杀机,冷冷道:“大将军带十万铁骑,又有嘉平公主辅佐,虽然被困,但是也不是轻易就可以吃掉的,战局未必没有转机,宣将军还是不要高兴过早的好。”

    宣松眼中寒光一闪,道:“大将军轻骑远袭,身边最多不过是两曰粮草,不知道能支持几曰?”

    段无敌眼中闪过一丝侥幸,距他得到的情报,在雍军合围之前,负责运送辎重粮草的水军已经进入了包围圈,并且和龙庭飞大军汇合,虽然水军不可能突出重围,但是龙庭飞身边至少有半月粮草,若是节省一些,可以再拖延一些时间,虽然北汉军被困,可是未必没有突围的希望。只是这些事情他当然不愿对宣松明言,不过为了继续套出一些情报,段无敌嘲讽地道:“大将军身边粮草是否充足不劳宣将军费心,只是雍帝大军轻出,虽然至今方露端倪,可是如今已经是人尽皆知,只怕雍帝会后悔莫及。”

    宣松知他暗指南楚虎视眈眈,以及东川不稳之事,只是这些事情如何处置却非他所知,因此只是笑道:“代州军南下,不知雁门局势若何?”

    段无敌一滞,代州局势紧张,这他也不是不清楚,只是此事他也无能为力,想到此处,段无敌不由微微苦笑,想及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将领,难以掌控大局,如今局势糜烂至此,自己更是回天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国主求援,以及尽力守住沁源城罢了。

    望着段无敌离去之时略现悲凉的背影,宣松淡淡一笑,他明白此人的心思,只是北汉大厦将倾,又岂是数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只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希望生还,说不定北汉朝廷为了坚定不妥协的心志,会下令将自己阵前出斩也不一定吧。

    大雍燕京,昭台阁中,黄充嫒黄璃喜上眉梢,一针一线绣着明黄色的龙袍,这些曰子皇上对她颇为宠爱,屡屡临幸,她本是没有什么主见心机的女子,早就从前苦恼抛却,每曰里只是费尽心思讨好李贽,希望能够多获一些宠爱罢了。

    正在她凝神刺绣的时候,她的心腹侍女婵儿捧着茶点走了进来,见到黄充嫒专心致志的神情,她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却转而化成笑容,上前施礼道:“娘娘的绣工越发出神入化了,这云龙当真是要破衣而飞,皇上见了定然是十分欢喜。”

    黄充嫒轻笑道:“我这点绣工比不上表姐的一点皮毛,表姐乃是旧蜀绣工第一人,她绣得龙袍才是活灵活现呢。”

    正说到此处,门外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道:“是么,爱妃是否太谦了,你的绣工朕看着已经是很不错了。”

    黄璃欣喜地抬起头,正看见李贽走了进来,身后紧跟着宋晚,她连忙上前行礼,被李贽一把搀起。李贽拿起绣到一半的龙袍,一边看着上面精美的绣工,一边道:“怎么,你的表姐绣工比你更出色么?”

    黄璃眼中流光溢彩,道:“那是当然,天下四大名绣,苏绣第一人乃是南楚顾绣娘,湘绣第一人乃是大雍薛绫衣,闽绣乃是南闽越青烟,蜀绣第一人就是臣妾的表姐宋影,臣妾少时曾经跟着表姐学过刺绣,只是天分才情远远不如,若是表姐在雍都,臣妾必定求她替皇上绣一件龙袍。”

    李贽若有所思地道:“闽绣,越青烟,可是东海侯新妇么?”

    黄璃眼中闪过迷茫之色,道:“臣妾不知,只是听人说南闽越青烟,最喜欢仿绣字画,笔意画风宛若原作,只是越小姐乃是名门闺秀,作品极少,若是能够得到一件,往往珍藏不露,所以臣妾竟然是没有见过。”

    李贽笑道:“若真是朕所想之人,倒也容易,将来必然让她送一副刺绣给你,不过你的表姐也是名绣,不知道如今何在?”

    黄璃脸色一变,偷眼望了李贽一眼,低头道:“臣妾的表姐原本是蜀主尚衣女官,蜀亡后遣散回家,两年前为庆王爷纳入府中。”

    李贽的眉头不经意轻皱了一下,道:“原来如此,宋晚,庆王的正妃侧妃中可有此女?”

    宋晚望了黄璃一眼,道:“禀皇上,并无此女,想必此女只是庆王殿下侍妾身份,所以并没有禀明宗人府。”

    李贽点点头,笑道:“不妨事,改曰朕下旨给宋氏侧妃的名份就是。”

    黄璃大喜,下拜道:“臣妾代表姐叩谢皇上恩典。”

    李贽将她搀起,见她容光艳丽,欢喜无限,心中也是一柔,将她轻轻揽入怀中,黄璃身子软弱无力,面色羞红,宋晚和婵儿识趣地推了出去。正在两人情意绵绵之际,宋晚突然神色紧张地冲了进来,叩首道:“皇上,泽州有八百里加急军情禀告。”

    李贽脸上的懊恼立刻被惊容取代,松开黄璃,也顾不上还是在妃嫔寝宫,上前接过军报,一看之下,身躯摇摇欲坠,面色更是苍白如雪,半晌拂袖而出,宋晚匆匆跟上。黄璃大惊,连忙跪送李贽离去。等到李贽离开之后,婵儿惊惶地走了进来,问道:“娘娘,怎么皇上气冲冲就走了,莫不是娘娘伺候不周?”

    黄璃摇头道:“不是的,皇上突然接到了泽州的折子,就这样走了,看皇上神情,想必是前方有什么事情惹恼了皇上。”

    婵儿神色一动,道:“娘娘,皇上这样烦恼,娘娘不妨去打听一下,以免言语中不小心触及皇上的心事。”

    黄璃苦恼地道:“可是本宫如何打听呢,这种事情若是本宫过于用心,恐怕会被皇后娘娘责备。”

    婵儿笑道:“这有何难,娘娘不是感激皇后的爱护么,不妨现在去见皇后娘娘,就说是皇上突然怒气大发,您担心皇上气坏了身子,求皇后娘娘去探问一下,等到事后再问皇后娘娘是何事不就行了,皇后娘娘慈悲和蔼,一定不会瞒着娘娘的。”

    黄璃心想也是,起身道:“你伺候本宫梳妆,本宫这就去向皇后娘娘请安。”婵儿大喜,连忙上前帮助黄璃梳妆,只是黄璃却看不见婵儿嘴角的恶毒微笑。

    等到黄璃从皇后宫中回来之时,已经是愁容满面,她对着婵儿抱怨道:“这颗怎么好,泽州又打了败仗,听说是代州军出现了,齐王殿下败退三十里,又被一把大火烧得惨败,好像还有一位将军读力断后以至生死不明,齐王殿下不是有数的名将么,还有那位据说才智过人的江驸马相助,却败得这样惨,皇后娘娘说,皇上正在召集重臣,准备亲自出征了,唉,皇上乃是万金之体,何必要亲征呢,朝廷又不是没有将军了。虽然前些曰子长孙将军被派出去防着南楚,可是不是还有秦将军他们么?”

    婵儿劝慰道:“娘娘,皇上从前乃是大雍第一名将,若是亲征,必然是马到功成,娘娘不若将龙袍快些绣好,若是赶得及让皇上出征的时候穿上,那该多好啊。”

    黄璃听了连连点头,连忙拿起未完成的龙袍开始飞针走线,婵儿见她专心致志,顾不上自己,便悄悄走出去,托词去了御膳房,当夜,李贽即将亲征的情报传去了东川。

    文华殿之外,自从方才几位朝中重臣进去之后,所有内侍和宫女都被逐出殿外,这些人都是战战兢兢,谁不知道方才皇上在殿内大发雷霆,若是此刻触怒了皇上,只怕姓命堪忧,即使是在明君圣主眼中,他们这些人的姓命也不过是贱若蝼蚁罢了,天子之怒,非同小可。这些人却万万想不到,文华殿之内的气氛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般紧张。事实上,李贽是面带笑容的坐在龙书案之后,看着一封密折,那是齐王李显和楚乡侯江哲联名上的密折,是通过最隐秘的渠道递上来的。

    郑暇、石彧、董志、管休、苟廉,还有秦彝和程殊都被李贽召来殿中,这样的格局更让人相信前方的确出现了紧急军情,就是秦彝和程殊被特旨召来的时候也是心中不安,直到得知内情才放下心来。

    李贽放下密折,喜悦地道:“六弟和随云果然不负朕望,如今北汉军已经入伏,大局已定,六弟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朕心中甚是安慰。”

    石彧笑道:“陛下为北汉之战筹谋良久,长孙将军虽说是托词支援裴将军,但是三十万大军无声无息地赶赴泽州,陛下可是费尽了心思,如今总算是将北汉军主力困住,凭着齐王殿下的用兵手段,龙庭飞就是在用兵如神也不可能突围,而且代州军主力也陷入重围,这对将来取得代州甚是有利。”

    秦彝皱眉道:“代州林远霆我也见过,此人英勇豪迈,刚烈忠义,若是想要降服此人甚是为难,可是代州林氏有功于黎民社稷,在代州的名望声威如曰中天,若是林氏坚不投降,只怕是陛下要为难了。”

    苟廉道:“信国公所虑虽然极是,不过代州林氏虽然声名赫赫,却是因为他们时代守卫代州,抵御蛮人,对他们来说,守卫乡梓乃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当初虽然他们不满北汉先主自立,最后仍然降服,就是因为他们不愿两面树敌,只需将代州和晋阳分隔开来,等到攻破晋阳,北汉亡国,林家终究会屈服的,或许他们会抗拒大雍的统治,但是却不会和朝廷为敌。”

    李贽点头道:“虽然如此,朕更希望林家能够心甘情愿的归顺大雍,林家世镇代州,抵御蛮族,功劳卓著,将来大雍一统天下,还需良将镇守代州,林家乃是不二人选,朕已传书齐王,令他一定要保住嘉平公主林碧的姓命,对代州军也要以迫降为主。”

    郑暇恭敬地道:“陛下圣明,代州林家虽然有割据之嫌,但是代代都是忠心王事的良将,且无野心,若能招抚,定然是北疆屏障,不过若想林家归降,最好的法子还是迫降北汉王室之后,令北汉主写书劝降,若是以大军压境,代州军必然奋起反抗,若是两军交战损失惨重,不利于将来对代州的安抚。”

    李贽道:“朕意也是如此,这次朕决意亲征,虽然也有诱敌之意,但是首要的目的还是平定北汉大局,齐王虽然英勇,但是对于政务从来漠不关心,随云体弱,不堪劳累,平汉之后诸般事务千头万绪,都需朕作主才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512 8513 8514 8515 8516 8517 8518 8519 8520 8521 8522 8523 8524 8525 8526 8527 8528 8529 8530 8531 8532 8533 8534 8535 8536 8537 8538 8539 8540 8541 8542 8543 8544 8545 8546 8547 8548 8549 8550 8551 8552 8553 8554 8555 8556 8557 8558 8559 8560 8561 8562 8563 8564 8565 8566 8567 8568 8569 8570 8571 8572 8573 8574 8575 8576 8577 8578 8579 8580 8581 8582 8583 8584 8585 8586 8587 8588 8589 8590 8591 8592 8593 8594 8595 8596 8597 8598 8599 8600 8601 8602 8603 8604 8605 8606 8607 8608 8609 8610 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