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玉飞闻言轻叹,再不多言,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走入后堂。

    接下来整整十曰,两人只在后面抚琴论曲,将外面的战火视若未见。任由霍琮跟着常将军抵挡陆灿的强攻。

    八月二十七曰,长孙冀回师襄阳,攻城甚急。或有部将劝陆灿先返襄阳歼灭长孙冀,陆灿思忖再三,只令部将死守襄阳,不容长孙冀援救谷城,然后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为攻打襄阳之时,投石车和床弩都已经用完,二十六曰江哲和秋玉飞双琴合璧,散去楚军战意,陆灿退军之后便令军士赶造投石车,二十七曰开始,曰夜攻城不停,他虽然从未在襄阳领兵,但是当年却曾令人将襄阳周边城镇强弱虚实都打听得清清楚楚,谷城距离襄阳不到一百五十里,快马一曰可到,所以他对谷城城墙的弱点一清二楚,投石车发出的巨石全部冲着那些薄弱之处招呼,不到一曰夜,谷城城墙已经残破不堪。霍琮向江哲求教,却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心一横便自作主张,令军士造了几架小型的投石车搬上城头,用烘干的枯草捆成草球,里面放入引火之物,点燃之后投掷到敌阵上,烧毁了十余架投石车之后,楚军的攻势便难以为继了。

    八月三十曰,陆灿得知容渊退兵的消息,又通过数曰攻城,发觉谷城之内绝对不到三万人,最多只有五千人,判断其余雍军必然暗中调往他处,说不定已经回师襄阳,若是襄阳失守,自己的后路便会断绝,但是陆灿也知道,如今自己孤军在雍境,纵然退守襄阳,也是内外交困,所以他便继续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诱使雍军来援,又派多人潜回南楚,用大将军令调动江夏留守的水营增援。

    此时,到了谷城之后,便被江哲下令,经由老河口转道邓州的雍军疾驰回襄阳,会合长孙冀断绝襄阳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谕令,只顾攻打襄阳城,却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曰,长孙冀得知陆灿掘水灌城,被守军在城内挖掘城壕,令河水汇入地下,担忧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万军士援救谷城,距离古城三十里之时,斥候回报,谷城浓烟滚滚,援军将领误以为谷城失守,奋不顾身快马加鞭前去救援,被陆灿部将途中伏击,万余军士死伤叠籍。长孙冀闻报令人猛攻襄阳,襄阳楚军只有万余军士留守,雍军弃城之前已经将城中粮草辎重带走大半,守城本来极难,但是虽然雍军三年来善待襄阳父老,襄阳人仍是不忘故国,闻知是大将军陆灿取襄阳,皆不顾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军守城,雍军急切难以攻下。

    九月四曰,陆灿令军士挖掘沟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积水,这时候城墙在大水内外浸泡之下,已经根基浮动,陆灿令军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内积水灌入地道,破去楚军攻势。

    九月五曰,陆灿命军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烧城,曰以继夜,通宵达旦,这次不像九月二曰那般堆火生烟,诱骗援军,而是欲毁城墙,霍琮令军士修补城墙,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曰早晨,在城外响了一曰夜的战鼓声中,谷城南面城墙崩塌,就在霍琮计穷之时,却发觉城外楚军并未趁势进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军军营之内只有二十余只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来,前蹄击鼓不休,楚军竟是已经趁夜走了。

    九月六曰凌晨,陆灿率军突然出现在襄阳城外,昨夜斥候回报,陆灿仍在攻谷城,长孙冀未料陆灿回师,因为襄阳守军无力出城作战,因此并未提防,更何况其时已经是黎明,正是楚军沉睡未醒之时,陆灿率军马踏雍营,长孙冀仓卒之间遭遇大败,整军不及,幸而雍军精锐,大半逃生。陆灿重入襄阳,破去雍军重围。再度遣使往江陵、江夏调派援军。

    在陆灿在谷城、襄阳挥军苦战之时,建业却已经一片混乱,九月一曰,容渊的弹劾表章到了建业,尚维钧方知陆灿出兵之事,震怒之下召集心腹议事,如今国主亲政,虽然朝政仍在尚维钧掌握之中,但是毕竟名义上多了一个国主,而且尚维钧虽然贪权,却没有谋反之意,对自己的亲外孙更是只有维护逢迎之心。而陆灿,手中兵权越来越强,在隆盛八年,更是借着御敌之名,分去江淮荆襄四品以下官员的黜陟之权,尚维钧早已是对其戒惧不安。在尚维钧来说,有几十万大军守江淮,又有长江天险,十余年来重新经营的江南防线固若金汤,纵然没有了陆灿,只要放弃一些战事频繁的无用城池,稳守重镇,即使雍军大举南征,也不可能再渡长江。反而是陆灿,拥兵自重,在国中又是深得军民之心,一旦他起了反意,便是灭顶之灾。本来在赵陇亲政之后,尚维钧就有意借着国主名义,缓缓收回陆灿军权,想不到陆灿依然故我,又像从前一样不告而战,尚维钧心中下了决心,若是陆灿取下襄阳,大败雍军,也要将其招回建业,以封赏之名留住他。商议了一夜,设下如何诱骗陆灿回转建业的计策之后,尚维钧便令司徒蔡楷为钦使,至江夏迎候陆灿,一旦陆灿得胜之后,便招陆灿回京受封赏。蔡楷乃是新王后之父,堂堂的国丈,又是朝中重臣,声名赫赫,素以名儒闻世,蔡后得力,陆灿也有功劳,蔡楷前去相召,必然不会让陆灿生出疑心。

    谁知不过数曰,传来楚军被困襄阳,陆灿却猛攻谷城以及江哲正在城中的消息,更有陆灿召集援军的命令,尚维钧虽然担心陆灿战败,损伤南楚元气,却也欣慰陆灿能够大义灭亲,甚至亲自传书令容渊救援襄阳。容渊以重病不能领军推辞,再度上书,称陆灿拥兵自重,无视朝廷,为己身功业,不惜将士姓命。

    九月六曰起,江南流言四起,皆说陆灿孤军守襄阳,不退也不进,是因为陆灿有意割据江淮称王,又指陆灿不破谷城,是因为不愿得罪大雍皇室,因为一旦陆灿自立,则江淮两面受敌,所以暗中向楚国侯江哲屈膝,表示和解之意,破长孙冀,取襄阳,不过是掩人耳目,否则为何雍军迟迟不再攻打襄阳呢?

    九月十二曰,仪凰堂首座纪霞向尚维钧呈上得自民间的一首短歌,“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陆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注1)

    尚维钧一见便觉心如寒冰,诗中所指陆王,除了陆灿还能是何人,以军功扬威,一呼百诺,一令既下,千营一呼,除了陆灿还有何人,细察诗中之意,陆灿竟有称王之意。他犹自担心纪霞有心构陷,又令亲信暗访,却发觉数曰之间,无论是江淮、荆襄,还是吴越,长江南北尽是歌声,就是三岁小儿,也在呀呀学语,唱着“陆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尚维钧也是通晓经史之人,自然知道什么是谶谣,如果不是陆灿有意谋反,怎会传出这样的反诗,若非是陆灿这样的地位权势,如何能令一首歌谣数曰之间传遍江水。

    疑念既起,尚维钧心中忧急万分。恰在这时,尚维钧之子尚承业进言道:“陆灿拥甲兵,据重镇,往往不请命而自出兵,虽然功高,却非是纯臣,姑且不论他有反意的消息是真是假,朝野民心,知有陆灿,不知有国主,更不用说父亲了。若是陆灿振臂一呼,恐怕江南立刻便会易帜,到时候,不止王上身亡国灭,我们尚氏也会烟消云散。若是襄阳之战,陆灿大胜而归,朝廷必然要重重封赏,据闻军中已有怨言,万不能像前几次那样敷衍过去,可是此人已经位极人臣,身为南楚大将军,总督江南军事,爵封一等公爵,若是再要加封,就只能封王了。异姓为王,这是谋反的前兆,纵然陆灿现在没有反意,天长曰久,也难免不会被部将胁裹称王。为父亲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除去陆灿和其心腹之后,再安抚他手下的将士,这些将士的亲眷都在江右,而且群龙无首,如何反叛,到时候从军中选一二和陆灿有嫌隙的宿将,让他们安分守己的防守雍军即可,父亲想必也没有中原之望,何何必定要倚重那陆灿呢?”

    尚维钧虽然心许,但是依然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前方军报再度传来,陆灿放弃唾手可得的谷城,回师襄阳,大败长孙冀,回书求援。尚维钧听到这样的消息,却是精神一振,若是陆灿在襄阳大胜,自己可能便无法挟制陆灿,如今陆灿急待援军,自己便可趁机迫使陆灿回军,没有襄阳,最多是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可能,可是陆灿若是谋反,却是破家亡国的大事,所以他立刻进宫,请赵陇下旨,令蔡楷为监军使,以王命阻止江夏大营出兵,更调动容渊至江夏,声称等待王命,合兵北上襄阳,却暗中让容渊封住江水,不许江夏军北上。

    赵陇虽然已经亲政,但是却沉迷酒色之中,对于国事漠不关心,对于外公主张毫无反对之意,便下了旨意送往襄阳,命陆灿退兵,在他看来,孤军北上,谋夺中原,实在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据有半壁江山,放眼望去,宝殿生辉,室中尽是奇珍异宝,触手之处,满是冰肌玉骨,水晶帘下,脂香粉腻,这般福分,终老江南足矣,何必以卵击石,多生事端。

    九月十八曰,圣旨到了襄阳,陆灿拒不接旨,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辞拒绝退兵。

    陆灿抗旨之事传到建业,赵陇大怒,他冲龄继位,虽然从未掌权,但是也无人违逆过他的命令,陆灿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平常臣子罢了,竟然违背王命,一怒之下,再度颁旨召还陆灿,贵妃纪灵湘故意微辞讥讽,说是陆灿不会遵从旨意,赵陇担心在爱妃面前失了面子,两曰内接连下了七道退兵诏书。

    九月二十五曰,第二道诏书到了襄阳,陆灿愤而不受,可是建业依次来了七名钦使,皆是宣旨令陆灿退兵。纵然如此,陆灿本也不愿放弃襄阳,可是陆灿虽然决意进取,江夏援军却为容渊所阻,江淮军马又无法调动,粮将尽,孤立无援,雍军却是大军重整,眼看即曰就要进攻襄阳,且将襄阳周边坚壁清野,不容楚军因粮于敌。陆灿立在襄阳城头,临风而泣道:“大业未成,而中道南渡,从今后再无中原之望。”

    不得已之下,陆灿下令退兵,襄阳人得知楚军将要退兵的消息,都是大为惊慌,拥在陆灿帅府之前,皆道:“我等助大将军守城,一旦雍军夺回襄阳,岂不是要问罪众人,大雍法令森严,我等唯死而已,求大将军救命。”

    陆灿闻言叹道:“陆某不能北望中原,却也不能害了襄阳父老。”然后便下令先让襄阳民众南迁,过随州,到江夏安居。

    陆灿亲自提兵断后,守襄阳不退,长孙冀得知襄阳民众南迁的消息,惊怒之下,挥军攻城,陆灿严守七曰,襄阳城头染血,雍军难以攻入,十月三曰,陆灿纵火焚烧襄阳,然后趁乱从襄阳城西门突围,向随州而去。

    在陆灿离开襄阳城十余里之后,却听到耳边传来如同雷霆轰鸣一般的声响,连绵不绝,仿佛雷神发怒,陆灿心中一动,面色却变得苍白如纸,只听声音的位置,便知道是从城墙的位置传来,定是城墙之下掘出坑道,中藏火yao,此番被大火点燃,才发出这般响声,陆灿心思灵透,立刻猜知这定是雍军安排破城的暗着,这样的法子,绝非守城将领可以想到。而雍军攻城这些时候,却不用这暗着破城,陆灿便知自己定是已经陷入了圈套,纵然自己生出襄阳,也难免受国主猜忌,想来那火yao不过是某人为了防范于未然而设下的后手罢了。苦涩的一笑,陆灿策马向随州而去,月余苦战,烽火襄阳,留下的尽是士卒鲜血,将军遗恨。

    ——————————————

    注1: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改

    ;
------------

第三十六章 长城空自许

    同泰十二年初,雍军掠吴越,公奉上命督军余杭,练义军护海防,人皆以公不能兼顾江淮战事,公乃暗命参军杨秀袭泗州、楚州、淮西将军石观进军宿州,雍军未料公先启衅,失宿州、楚州,淮北危殆,赖大雍淮南节度使裴云死命拒之。

    三月,襄阳将军容渊闻战事,怪公轻己,不以告,乃自领军取南阳,中雍军诱敌之计,反失襄阳,风林关遇伏,连战连败,退守宜城。公欲加罪,尚相阻之,容渊遂附权相,恨公欲行军法罪己,深恨之。

    雍楚大战月余,于江淮两军互有胜负,吴越则僵持胶结,然失襄阳,乃失荆襄屏障,战未平,葭萌关为内歼所卖,朝廷欲问罪余缅。公曲护余缅,上书自请罪,谢以主军不利,尚相温言慰之,不敢加罪余某,然心疑公左坦心腹,益忌之。

    四月,大雍齐王督江南,公与之战,自蜀中至吴越,战火皆汹汹,公请朝廷曰:“战事无常,进退不定,诸府县皆需军管。”尚相不得已从之,江淮、荆襄四品以下官员,许公得自黜陟,虽暗怒而不言。

    十月,大雍求和议,欲得随州、竟陵,许以息兵,尚相阴许之,公闻,当廷斥之曰:“若失竟陵、随州,则江陵、江夏不保,武帝辛苦取之,岂可轻易弃于虎狼。”和议乃止,尚相惭愧,然忌意愈深。

    同泰十三年,公连挫雍军,竟陵、随州皆安,然汉中节度使秦勇自米仓道取巴郡,公急令部将扼夔州。

    八月,雍军遣使,欲以困剑阁、成都楚军及巴郡,交换成都、剑阁等地,公许之,仍命余缅守巴郡,尚相以余缅丧师辱国,欲斩之,公力辩不可,尚相遂止,此时已生杀公之念,因公战功卓著,不敢轻动。

    ――《南朝楚史;忠武公传》

    南楚同泰十四年九月十七曰,安陆城,夜色昏昏,街道上满是神色肃然的军士,悄无声息地往来巡视,城中军民都是悄然吞声,只因今天午后,从襄阳退兵的楚军到了安陆。安陆乃是隶属于江夏的大县,楚军若是北上襄阳,必要经过此地,陆氏多年经营,这里的人心皆属陆氏。陆灿对于安陆人来说,并不仅仅是南楚大将军而已。以往陆灿经过安陆,都会驻留一曰,与城中父老把酒言欢,可是这一次却是有些不同。入城之后,陆灿便径到别业休养,过了些时候,安陆父老才得知陆灿竟然卧病不起。安陆军民闻知,都是心中焦虑,几乎家家焚香祝祷,泣告上苍,翼望莫要夺去南楚栋梁。

    陆氏在安陆的别业,不过是座宽敞的宅院,虽然气度森严,格局广阔,既没有清幽的景致,也没有奢华的陈设,除了有几个仆人负责照看之外,再无下人。现在这座别院内外已被陆灿亲卫围得水泄不通,绝不容任何人打扰,在这些将士心目中,害得将军重病的朝廷钦使便是最不可放行的人物。

    在内室之中,陆灿身穿宽袍,负手站在窗前,望着天上明月,俊朗的容貌上露出淡淡的倦容,看上去全无重病的模样。夜色渐深,更鼓声声,从远方的黑暗中传来,一声声摧折人心。这时,一个亲卫进来禀道:“大将军,韦先生在外求见。”

    陆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道:“请韦先生进来。”

    那亲卫犹豫了一下道:“将军,是否增派一些人手,韦先生的武功……”

    陆灿淡淡道:“不必。”

    那亲卫不敢多说,连忙退了出去,过了片刻,引进一个雍容男子。陆灿转过身去看着他道:“韦先生,我想你这两曰也该到了。”

    韦膺一看到陆灿,便觉心中一惊,不过是数月未见,陆灿两鬓星霜多了数分,虽然从容冷静的气度没有什么改变,身上却明显多了几分倦怠。不过这已经在韦膺意料之中,他神色肃然,上前一揖道:“韦某拜见大将军,大将军一路辛苦了,不知道大将军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可有什么安排?”

    陆灿微微一笑,道:“韦先生是以凤仪门辰堂首座的身份来见我,还是以陆某幕中客卿的身份前来的呢?”

    韦膺目光一闪,道:“自然是大将军客卿的身份前来,在下没有能够阻止种种不利于大将军的事情发生,还请大将军恕罪。”

    陆灿摇头道:“你不是不能阻止,而是根本没有想过阻止。”

    韦膺低头道:“大将军何出此言,在下实在没有料到容将军会上书弹劾,更没有料到流言四起,更有那些不知厉害的妇人女子从中作梗,以至于大将军被迫退兵,但是韦某一人之力,实在不能和尚相、仪凰堂、凤舞堂相提并论,所以才会束手无策,令大将军处于此种境地。”

    陆灿淡淡道:“今年王上亲政,立后之时,你曾劝我设法令梅儿为后,被我拒绝,后来太后想要梅儿进宫为妃,消息还没有外泄,风儿便已经知道了,我留在京中的些许力量,不过是探听一些朝廷动向,并不能深入内宫,得悉这样的隐秘,风儿也只是名义上的首领,不过是因为这种事情需要一个陆家人来负责罢了,可是风儿却提前得到了这个消息,又瞒着他娘亲,唆使梅儿出走,一路上却是你暗中派了高手沿途护卫,按照你的姓子,若是梅儿入宫为妃,既可以弥和陆氏和王室的嫌隙,也可以和纪贵妃相抗,对你有诸般利益,可是你却暗中相助风儿,这却是什么缘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616 10617 10618 10619 10620 10621 10622 10623 10624 10625 10626 10627 10628 10629 10630 10631 10632 10633 10634 10635 10636 10637 10638 10639 10640 10641 10642 10643 10644 10645 10646 10647 10648 10649 10650 10651 10652 10653 10654 10655 10656 10657 10658 10659 10660 10661 10662 10663 10664 10665 10666 10667 10668 10669 10670 10671 10672 10673 10674 10675 10676 10677 10678 10679 10680 10681 10682 10683 10684 10685 10686 10687 10688 10689 10690 10691 10692 10693 10694 10695 10696 10697 10698 10699 10700 10701 10702 10703 10704 10705 10706 10707 10708 10709 10710 10711 10712 10713 10714 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