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两人一路行来,越来越熟络,以前的不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路上倒也顺遂,没出什么岔子,很快就到了河湟之地,李昌国在驿馆住下,琢磨起来:“安西都护要想得到更多的兵马钱粮,必须要解除河湟之地的威胁;要解除河西之地的威胁,石堡城是必须打的。石堡城是王忠嗣的辖区,要攻打石堡城,必须要王忠嗣首肯。”

    微微摇头,很是惋惜道:“王忠嗣能征善战,自十八岁崭露头角至今,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知道多少,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吧,没有一个败仗,堪称常胜将军。可是,他却止步于石堡城前,这是他的一短,也是他唯一的短处。”

    王忠嗣堪称李隆基一朝最出色的战略家、谋略家、第一名将,其人有卫霍之才,一生征战天下,破吐蕃、败大食、灭后突厥、破契丹……战功卓著,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好几十个,没有一个败仗,堪称奇迹。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打胜仗,说不准就打个败仗,这个王忠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常胜将军,从无败绩。

    “他极力反对出兵石堡城,要想促成这事,不是那么容易,难度很大。”李昌国接着转念头,道:“不管怎样,我得去拜访他,向他进言,要他改变主意,出兵石堡城。”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要康德准备名刺,康德领命,自去安排。

    李昌国突然间笑起来,抚着额头,道:“这怎么冒出念头呢?”

    “不过,这是真的!唐玄宗毁誉参半,前半生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把大唐打造得花团锦簇,犹如梦幻般的王朝。后半生却是厌政,贪图享乐,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让无人扼腕。”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那就是他当皇帝时,人才济济,名将、名相、名人辈出:宋璟、姚崇、张说、韩休、张九龄、王毛仲、杨思勖、郭子仪、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王忠嗣、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陈玄礼、李光弼……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

    “这个王忠嗣无疑是他们中最得宠的一个,堪称玄宗朝的第一宠臣!”

    ;
------------

第三章 哥舒翰(第二更)

    这不过是李昌国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却是很客观,道出了唐玄宗李隆基一朝的盛况。

    李隆基毁誉参半,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玄宗朝人才济济。

    不要说在唐朝,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聚集如此之多人才的,唯有汉武大帝能与之媲美。

    这些人才,名垂千古者很多,很多人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杜甫、李林甫、高力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郭子仪……

    要在这么多人里面选出一个最得宠的人,非王忠嗣莫属了。

    有人可能会说一定是杨国忠,因为他有**之宠为依靠;也有人可能会说是李林甫,要不然他不可能把持朝政那么多年……说法很多,却都不对。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句是说杨贵妃的,同样也可以用在王忠嗣身上。

    因为,王忠嗣出身非同一般,他是李隆基收养的“假子”,也就是义子、干儿子。

    并且,这个假子与众不同,十来岁时与李隆基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由此而赢得李隆基的宠爱,赞他“尔后必为良将”,对他是万分喜欢,费尽心血栽培。

    因而,王忠嗣是天子门生,是李隆基一手调教出来的,可以说是李隆基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若把李隆基比作艺术家的话。

    更难得的是,此人有卫霍之才,他崭露头角之战与霍卫病极为相似。

    吐蕃赞普亲自到玉川检阅吐蕃军队,耀武扬威,向唐朝施压。这消息传来,诸将哗然,愤愤不平,谩骂不休,却是束手无策。

    唯独王忠嗣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唐军应该主动出击,攻打玉川。这提议立时遭到诸将的反对,因为吐蕃赞普亲自到来,集结在玉川的吐蕃军队那是好几万,而且全是吐蕃的精锐,唐军虽然善战,也不好打。

    这事没有得到诸将的支持,王忠嗣却没有放弃,他率领三百勇士,翻山越岭,昼夜兼程,赶到玉川,对吐蕃突然发起攻击,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

    吐蕃赞普仓皇而逃,引为奇耻大辱。

    这一年,王忠嗣年仅十八岁。

    无独有偶的是,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出征匈奴,率领八百勇士,脱离主力千余里,斩首两千两百多级,与王忠嗣是何其的相似?

    自此以后,王忠嗣声誉鹊起,赞扬声一片,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倍受人们赞誉。

    李隆基对他是宠信有加,给他加官晋爵,眼下已经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这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从所未有,就是李靖、徐懋功这些开国功臣也没有这份殊荣。

    放眼整个唐朝,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者,仅王忠嗣一人!

    他这四镇节度使掌控唐朝一半兵马。在当时,唐朝的总兵力差不多在五十四五万,而他手里的兵马就有26.7万人。

    而且,他手中的兵马全是唐朝的精锐。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处于极盛,国力雄厚,四境安宁,后突厥、契丹都给灭掉了,主要敌人就是青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帝国。王忠嗣手中的兵马,主要是用来对付吐蕃的精锐。

    由此可见,李隆基对王忠嗣是何等的信任了。

    xxxxxx

    陇右节度府,气象森严,唐军兵士把守,水泄不通。

    不时有将领快进快出,一副忙碌模样。

    这里就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帅府,他号令极严,凡有命令,部下莫敢不遵。

    府里,王忠嗣身材高大,身如铁塔,浑身透着一股精悍之气,身着明光铠,头戴铁兜鍪,威风凛凛。

    他很英俊,帅气逼人,若是走在大街上,一定会引得无数美女为之尖叫、为之疯狂。

    偏偏就是如此英俊的一个人,却是当时最得宠的名将,李隆基朝虽然猛将如云,却无一人能超越他。

    王忠嗣伏案批阅军务,极是专注。他批阅军务很快,一目十行,堆得老高的军务很快就给他批阅一空,身旁的亲卫见怪不怪,他每批阅一本,就拿走传下去。

    帅府外,众将拿到军机,一脸的喜色,快步而去,行色匆匆。

    王忠嗣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众将的爱戴,他的批阅比起李隆基的圣旨还要管用。

    “咚!咚!”

    让地面震颤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精悍逼人的大汉快步进来,脚步生风,威势自成,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豪爽之风。

    “哥舒翰,你有何事?”王忠嗣头也没有抬,沉声问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5437 55438 55439 55440 55441 55442 55443 55444 55445 55446 55447 55448 55449 55450 55451 55452 55453 55454 55455 55456 55457 55458 55459 55460 55461 55462 55463 55464 55465 55466 55467 55468 55469 55470 55471 55472 55473 55474 55475 55476 55477 55478 55479 55480 55481 55482 55483 55484 55485 55486 55487 55488 55489 55490 55491 55492 55493 55494 55495 55496 55497 55498 55499 55500 55501 55502 55503 55504 55505 55506 55507 55508 55509 55510 55511 55512 55513 55514 55515 55516 55517 55518 55519 55520 55521 55522 55523 55524 55525 55526 55527 55528 55529 55530 55531 55532 55533 55534 55535 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