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对他是宠信有加,给他加官晋爵,眼下已经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这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从所未有,就是李靖、徐懋功这些开国功臣也没有这份殊荣。
放眼整个唐朝,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者,仅王忠嗣一人!
他这四镇节度使掌控唐朝一半兵马。在当时,唐朝的总兵力差不多在五十四五万,而他手里的兵马就有26.7万人。
而且,他手中的兵马全是唐朝的精锐。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处于极盛,国力雄厚,四境安宁,后突厥、契丹都给灭掉了,主要敌人就是青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帝国。王忠嗣手中的兵马,主要是用来对付吐蕃的精锐。
由此可见,李隆基对王忠嗣是何等的信任了。
xxxxxx
陇右节度府,气象森严,唐军兵士把守,水泄不通。
不时有将领快进快出,一副忙碌模样。
这里就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帅府,他号令极严,凡有命令,部下莫敢不遵。
府里,王忠嗣身材高大,身如铁塔,浑身透着一股精悍之气,身着明光铠,头戴铁兜鍪,威风凛凛。
他很英俊,帅气逼人,若是走在大街上,一定会引得无数美女为之尖叫、为之疯狂。
偏偏就是如此英俊的一个人,却是当时最得宠的名将,李隆基朝虽然猛将如云,却无一人能超越他。
王忠嗣伏案批阅军务,极是专注。他批阅军务很快,一目十行,堆得老高的军务很快就给他批阅一空,身旁的亲卫见怪不怪,他每批阅一本,就拿走传下去。
帅府外,众将拿到军机,一脸的喜色,快步而去,行色匆匆。
王忠嗣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众将的爱戴,他的批阅比起李隆基的圣旨还要管用。
“咚!咚!”
让地面震颤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精悍逼人的大汉快步进来,脚步生风,威势自成,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豪爽之风。
“哥舒翰,你有何事?”王忠嗣头也没有抬,沉声问道。
这个进来的大汉就是名垂千古的哥舒翰。他本是长安市中有名的侠客,任侠使气,解人急难,直到四十岁时,这才仗剑西北投军,投入王忠嗣麾下。王忠嗣发现他的才干,把他提拔起来,成为王忠嗣的左臂右膀。
王忠嗣提拔哥舒翰这事,倍受后人赞扬,因为哥舒朝的年纪比起王忠嗣大得多。
哥舒翰四十岁才投军,立志要干一番事业,这事听上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要是换个人的话,一定会想,我十八岁就打了著名的玉川之战,打得吐蕃赞普仓皇而逃。你都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此时立志,不是太晚了?
事实证明,王忠嗣不仅仗打得好,还有识人的眼光,哥舒翰真名将之才。
被王忠嗣提拔并且重用的还有名将李光弼。
“禀大帅,陛下的圣旨又到了。”哥舒翰声若洪钟。
“是催我发兵,攻打石堡城的吧?”王忠嗣终于抬起头来,明亮的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
“大帅英明!”哥舒翰对王忠嗣是佩服的。
“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举国而守,难有成算。”王忠嗣的眉头紧拧着,成一个川字,沉吟着道:“并非我不想打,而是成算太低,太低!顿兵坚城下,必要伤亡数万,方有一线胜机。我王忠嗣用兵,从不弄险,没有成算,不会发兵。此事,我万万不会准!”
语气平静,却是透着一股不可更改的意味。
“大帅,为了攻打石堡城,陛下是数次三番下旨,一次比一次严厉,还请大帅三思。”哥舒翰很是忧虑,道:“尽管大帅是假子,深得陛下欢心,不过,若是长此以往,情形大为不妙。”
“无妨。”王忠嗣一挥手,阻止哥舒翰说下去,道:“即使丢官削爵,我也不会打这一仗。”
说到此处,浓眉一轩,宛若出鞘的利剑,沉吟道:“高仙芝打下小勃律,固然是好事,不过,陛下攻打石堡城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不出兵这事有些棘手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亲卫快步进来,禀报道:“禀大帅,安西都护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昌国前来拜访。”
“拜访?”王忠嗣的嘴角翘了翘了,道:“此人心思玲珑,可对我没用!不见!”
;
------------
第四章 千载良机(第三更)
凌晨有加更!
――――――――――――――――――
哥舒翰有些意外,一愣神,提醒一句道:“大帅,这不太好吧?高仙芝打下小勃律,无论如何这是大唐的盛事,安西都护府报捷使者经过陇西前来拜访大帅,礼尚往来是必要的。”
“礼尚往来?”王忠嗣轻蔑一笑,道:“这个李昌国打着前来拜访我的名头,实则是想游说我,要我出兵攻打石堡城。”
说到此处,打量一眼哥舒翰道:“你想想,我这四镇节度使除了防范吐蕃外,还是安西都护府的后盾,若是安西都护府吃紧,我就得出兵增援。”
王忠嗣坐镇西北,既是防范吐蕃的利器,还是安西都护府的后盾,若是安西都护府不敌,他就要出兵,哥舒翰轻轻点头,深表赞成。
“天宝元年,吐蕃和大食联兵,攻打小勃律,安西都护府吃紧,我从陇西出发,转战数千里,击破吐蕃和大食的联军,这事你是知道的。”王忠嗣眉头一拧,话锋一转,道:“若是安西都护府不敌,我一定出兵,责无旁贷。可这个李昌国是前来做说客的,我可不想见他。”
在古代,虽然没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说法,古人却是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对付唐朝这个共同的敌人,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走得很近,在天宝元年,两国更是组建了联军,攻打小勃律,想让吐蕃进入西域搔扰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东西受敌,极为吃紧,王忠嗣提兵从陇西出发,转战数千里,最后击破了两国联军,宣大唐兵威于异域万里之外,是唐朝的一件盛事。
在这一战中,名将李光弼表现极为出色,王忠嗣发现其才,进行提拔,予以重用。
王忠嗣一裂嘴角,不无讥嘲的道:“一个小小的校尉,竟然异想天开,真是妄想!”
他是李隆基朝的第一名将、谋略家、李隆的假子、天子门生……集诸多光环、万千宠爱于一生,还真不把李昌国这个小小的校尉放在眼里。
坐了下来,重新开始批阅军务,哥舒朝几度欲言,却是没有说出口,惋惜的摇摇头,转身离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340
71341
71342
71343
71344
71345
71346
71347
71348
71349
71350
71351
71352
71353
71354
71355
71356
71357
71358
71359
71360
71361
71362
71363
71364
71365
71366
71367
71368
71369
71370
71371
71372
71373
71374
71375
71376
71377
71378
71379
71380
71381
71382
71383
71384
71385
71386
71387
71388
71389
71390
71391
71392
71393
71394
71395
71396
71397
71398
71399
71400
71401
71402
71403
71404
71405
71406
71407
71408
71409
71410
71411
71412
71413
71414
71415
71416
71417
71418
71419
71420
71421
71422
71423
71424
71425
71426
71427
71428
71429
71430
71431
71432
71433
71434
71435
71436
71437
71438
7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