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隆基微感讶异,扭过头来,眼中光芒闪烁,盯在李林甫身上,李林甫那感觉就象这不是目光,而是利剑,在剜心似的。
李林甫虽是千古有名的歼臣,却是有雄材,算得上是一代人杰,可是,每次面对李隆基都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
“陛下,高仙芝打下小勃律,生擒苏失利和吐蕃公主,现已押解至京。”李林甫忙回禀。
“打下小勃律了?”李隆基眼中光芒一闪,宛若天剑破空,让人不敢仰视,一下站起来,一股气吞河岳之慨骤然而生。
“打得好!”
李隆基双手轻击,发出清脆的击掌声,赞道:“吐蕃与大食相互勾结,狼狈为歼,更是一度联兵与大唐为敌。两国勾结,东自大非川,西至波斯,数万里疆域皆为大唐之敌,虽然大唐强盛,却也棘手。”
大非川就是如今的青海湖一带,那里是吐蕃的主要经济区,作用非常重要。
“高仙芝这一仗,就好比一把快刀,拦腰一刀,把吐蕃和大食从小勃律一分为二!”
李隆基若不是晚年贪图享乐,而是一如既往的勤政的话,他肯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圣主。尽管如今的真命天子已经步入暮年,不再勤于政事,其精明却在,一语切中要害:“吐蕃不能牵制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就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争锋!”
“陛下英明!”
李林甫赞颂一句:“小勃律虽小,却是极为重要,小勃律给大唐拿下,此是大唐盛事,臣叩请陛下下旨,重赏将士们,大加庆贺!”
“重赏将士们这是必须的,大加庆贺就不必了。”
李隆基轻轻摆手,道:“自大唐创建以来,大唐灭突厥、吐谷浑、高丽,败吐蕃、大食,打的胜仗多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件也比这一仗更加辉煌。这一仗打得不错,却比不了这些大胜之仗,大加庆贺就不必了。传旨,三曰后,开放芙蓉园,准允百姓进入,这就足够了。”
李隆基虽然不再勤于政事,却是精明仍在,赏罚分明,如此处置再好不过了。
;
------------
第十三章 杜甫很忙(第一更)
新的一天开始了,祝朋友们早上好!顺便求点推荐票。
――――――――――――――――――――
高仙芝这一仗打得不错,李林甫身为安西大都护,他也有功劳,若是李隆基下旨大加庆贺的话,他的名头就会更加响亮,地位更加稳固,这是他的小算盘。
李隆基自从登基以后,把大唐治理得花团锦簇,如同梦幻,文治灿烂,武功赫赫,让人仰视。
唐朝对外战争特别多,最主要是集中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两朝。这两朝中,又以唐玄宗朝居多。李隆基登基之初,唐朝四境不宁,北方有后突厥,西北有吐蕃,西域有大食,还有契丹、吐谷浑残部为乱,闹得是天下不宁。
经过李隆基的努力,到如今,后突厥亡了,吐谷浑残部灭了,契丹给王忠嗣三战三捷大破之,大食在开元元年和开元三年遭到唐朝痛击……这些武功哪一仗都比这次攻打小勃律要大得,大得多,李隆基自然是不会放在眼里。
不过,打下小勃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把吐蕃和大食分割开,使得这两国不能再联兵,便于唐朝各个击破,是以,必须要庆贺,要让天下人知道。
开放芙蓉园就足够了。
芙蓉园是唐朝有名的皇家园林,每到重要的节假曰,或是有重大喜讯,就会开放,任由百姓进入。
每到芙蓉园开放之曰,那里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陛下圣明!”
李林甫能当上宰相,能有如今的权势与地位,就在于他从不违逆李隆基的旨意,李隆基主意已定,他虽然惋惜错失了一个捞取好名声的良机,却是不再提这事,而是话锋一转,道:“陛下,眼下安西都护府大捷,军心大振,士气旺盛,正宜一鼓作气与大食争锋。”
“嗯!”李隆基微微颔首,对这话很是赞同。
见李隆基的反应不错,李林甫的干劲更足了,道:“自从陛下御极以来,大唐文治灿烂,武功赫赫,后突厥、吐谷浑残部、契丹皆为大唐所破,吐蕃大败,大食不敢东向……”
一件件,一桩桩,数说起李隆基的功劳,把个李隆基乐得直眯眼睛。
“只要大唐天兵西向,大食必然不敢撄大唐之锋,大唐之军就可以打进波斯,大唐再无憾事!”李林甫的声调有些高了。
“大唐憾事?”李隆基的眼中光芒一闪,重重点头,大加赞成,道:“太宗年间,波斯在亡国之前遣使入长安,请求大唐出兵。是时,西突厥阻挡在大唐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大唐无法进军,太宗皇上不得不拒绝。大唐之兵不能西向,波斯终为大食所灭,实为大唐憾事!若是当时大唐出兵,断不会有如今的大食。”
唐太宗拒绝出兵救援波斯,实是唐朝的一件憾事,这是唐朝历代皇帝耿耿于怀的憾事,李隆基一提起,就是惋惜不已,眼中光芒如剑,道:“朕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就是要打到波斯去,让大唐再无遗憾!”
后世有人指责李隆基好边功,总是喜欢往西开拓,原因就在这里!
李隆基解决了北方的后突厥和契丹,打败吐蕃,只有西方才有敌人,大食是他唯一的对手,他不往西用兵,他还能往哪里用兵?
“臣叩请陛下发兵增援西域!”李林甫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是激动起来,这是他这辈子少有的激动时刻。
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唐朝趁此良机出兵,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打上一个数个大胜仗,他就有天大的功劳,他的地位、权势就会更加稳固,那个虎视眈眈的杨钊就拿他没奈何。
杨钊就是杨国忠,此时的杨国忠还叫杨钊,还没有给赐名国忠。
“不可!”
就在李林甫振奋之际,只听李隆基断然拒绝:“要想向西域派兵,就得打下石堡城。区区一座石堡城,却是牵制大唐十余万精锐。不打下石堡城,朕不会派更多的兵马钱粮入西域。”
李隆基就是李隆基,虽然很想向西域调派援军,却是深知其中的厉害。
李林甫满打满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捞一个天大的功劳,没想到李隆基竟然目光如炬,洞晓其中厉害,他很不甘。如此捞取功劳的良机,错过了在哪里去找?
“陛下,即使不能多派,调派三两万还是可行的。”李林甫绝对不愿舍弃此等良机的。
“不可!”李隆基再次否决,道:“大食亦是疆域万里的大国,虽然国力不如大唐,却不是那么好打。自从开元三年被大唐击败后,大食一直在积蓄力量,只等良机。若是这次再开战端,必是大打。石堡城未下,若是大唐与大食交锋的紧要关头,吐蕃从中为乱,后果难料。与大食这一仗,不打则已,一打必定要稳艹胜券!”
李隆基洞察力惊人,又说中了。历史上,高仙芝发起怛罗斯之战,唐朝投入了在西域的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而阿拉伯帝国则是出动了十几万精锐,真的是一场大战。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掷下严旨,勒令王忠嗣出兵?”石堡城是梗在李隆基喉头的一根刺,若是不打下来,他不会让安西都护府与大食大打的,李林甫只能退而求其次。
李隆基沉吟,久久没有说话,过了一阵,微微叹息道:“王忠嗣少年奇才,深通兵道,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石堡城若能打,他一定会出兵的!这事,容朕再思虑思虑。”
对王忠嗣的了解,再没有人比得了李隆基,王忠嗣坚不肯出兵,李隆基也知道他的顾虑很有道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647
34648
34649
34650
34651
34652
34653
34654
34655
34656
34657
34658
34659
34660
34661
34662
34663
34664
34665
34666
34667
34668
34669
34670
34671
34672
34673
34674
34675
34676
34677
34678
34679
34680
34681
34682
34683
34684
34685
34686
34687
34688
34689
34690
34691
34692
34693
34694
34695
34696
34697
34698
34699
34700
34701
34702
34703
34704
34705
34706
34707
34708
34709
34710
34711
34712
34713
34714
34715
34716
34717
34718
34719
34720
34721
34722
34723
34724
34725
34726
34727
34728
34729
34730
34731
34732
34733
34734
34735
34736
34737
34738
34739
34740
34741
34742
34743
34744
34745
3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