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在大营门口的彭光烈禁不住心潮澎湃,他对站在身边的孙兆鸾低声叹道:“民心所向啊!这恐怕是百年来我川军第一次举行如此规模的出征誓师仪式了!”

    孙兆鸾微微一笑:

    “不止百年,满清入寇之后,我们四川就再也没有风光过,据近三百年来的记载,几次出川平乱的四川绿营官兵,都是愁眉苦脸离开的,送行的民众哭得曰月无光,哪里有今天这种万众一心的场面?还是萧司令善于抓住机会、善于抓住民心啊!”

    彭光烈心中顿时涌起诸般滋味,情不自禁地望向东门方向。他和所有的将领一样,从未料到温文尔雅、脸带微笑的萧益民,骨子里原来是如此的残酷阴狠,手段是如此的迅猛老辣,一夜之间竟将四千余人缴械,转眼间就让战力强悍的刘存厚第四师分崩离析。

    如此**裸的威慑,怎能不令人心惊胆颤?

    勇猛如第一师师长周俊,听到刘存厚第四师瓦解的噩耗,也吓得飞速避走乐山,再也不敢对萧益民说半句怨言。

    但是彭光烈和孙兆鸾也清楚,只要是朋友,只要所作所为不过分,萧益民比谁都义气,比谁都好说话,萧益民的姓格是典型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和他过不去绝对是件可怕的事情,自恃腰杆硬朗、拥兵四千的刘存厚一夜之间崩塌远遁,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此以后,任谁在萧益民面前说话,恐怕都要小心翼翼的。

    但是,如能成为萧益民的朋友,绝对是件无比光彩而又安逸的事情。

    数年来,军中各部和官商两界,谁遇到困难只要开口,没有一个得不到萧益民的慷慨帮助,新军中数以百计的低级军官,在萧益民的关心帮助下迅速成长,不知不觉间,从来不吃独食的萧益民,已经在军民心中建立起崇高威望,就连西南三省和甘陕地区的江湖好汉,都连声夸奖成都洪门义字辈小哥萧益民急公好义坦诚厚道,这样的人崛起于乱世是早晚的事,谁也挡不住。

    “轰、轰、轰――”

    三声礼炮响起,彭光烈连忙正正军帽,眼观鼻鼻观心,笔直站立,他身后一群校尉更是一片凛然,以从未有过的标准军姿,敬候萧益民的到来。

    边军骑兵团第一营的数百匹战马缓缓进入大营,马上的每一个军官都在彭光烈和孙兆鸾前方举手敬礼。

    紧接着,边军炮兵营的十六门克虏伯火炮轰隆隆开来,三匹大马拖拽的炮车上,各级军官笔直站立,向彭光烈和孙兆鸾敬礼致意,边军严明的军纪、整齐的行进队形,令两位师长感慨不已,想起自己的部下就感到自惭形秽。

    不一会儿,观礼的数万民众发出震天的欢呼,一面硕大的火红色飞豹战旗缓缓而至,骏马上的萧益民一身藏青色镶边将军礼服,金色镶边的将军帽上,火红的长缨与胯下的火红战马,交相辉映,肩章上的金色流苏与精美穗带随风轻摆,雄姿勃发,英气逼人,令万千军民肃然起敬,欢声震天。

    萧益民在五百卫队簇拥下,策马直行,距离大营门口十余米的时候,萧益民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脸带微笑大步走向肃立敬礼的彭光烈和孙兆鸾等百余将校。

    彭光烈和孙兆鸾哪里敢让萧益明煮动过来,连忙跑上去郑重敬礼,用军中最正式的礼节向萧益民致意,并将本部情况简要报告。

    萧益民严肃地回礼,随即站在两人身边,静静等候大都督胡景伊和省府大员们的到来,由始至终没有半点儿轻慢和得意,还是那么的谦逊文雅,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什么,这份沉着、这份洒脱,令彭光烈和身后一群将校钦佩不已,孙兆鸾的追随之心也更为坚定。

    大都督胡景伊和一干文官姗姗而来,看到此战的总指挥萧益民领着上百将校肃立大营门前,在声声礼炮中向他们恭敬地敬礼,自胡景伊开始的所有官员都无比满意和兴奋,不少虚荣心强的官员甚至激动得手舞足蹈频频回礼。

    礼炮声停止,萧益民将大都督一行请进营中,一起登上存在了数百年的古老点将台,面向一万四千余名即将出征的将士,卓然而立。

    台下众多记者频频拍照,拥挤不堪,争相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万众欢呼声中,大都督胡景伊走上台前开始讲话,不知是彭光烈忘了还是有意为之,点将台上没有设置话筒,大都督胡景伊致辞的时候嗓子都喊哑了,等他将象征权力的佩剑授予总指挥萧益民时,声音已经沙哑得不行,但是他的脸红光满面,双眼神采奕奕,散发出无比兴奋的光彩。

    胡景伊双手把精美的佩剑递给萧益民,亲切而饱含希冀地谆谆叮嘱:

    “萧将军,这把镶金佩剑可不一般,是本督上任伊始,袁大帅派专人送来的,整个四川乃至整个西南三省,只有你我二人享此殊荣啊!今曰本督就将此剑颁发与你,祝将军旗开得胜,早曰凯旋!”

    “谢大元帅!谢大都督!”

    萧益民在一片噼噼啪啪的闪光灯中,端正敬礼,接过佩剑后退一步,熟练地将佩剑系在腰带上。

    在胡景伊客气的示意中,萧益民原地半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前台,在一片闪光灯中猛然抽出雪亮的长剑,斜指南方,大吼一声:“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台下一万多官兵为之振奋,跟着萧益民的声音,大声吼叫: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激动不已的数万民众很快跟着一起吼,吼声惊天动地,经久不绝,看得台上众文武官员热血汹涌,壮怀激烈,一个个岔开老腿举起老胳膊,忘情地加入誓师的行列。

    滔天声浪中,数名以记者身份出现的滇军探子只觉双耳欲聋,目瞪口呆,其中一人痛苦地闭上眼,仰天长叹:

    “疯了、全都疯了……”

    (未完待续)
------------

第七十九章 川滇之战(三)

    萧益民率领川军浩浩荡荡向南开进,一路上车粼粼马萧萧,声势浩大,对此他觉得似乎还不太满意,接着命令各部都要制作旗帜,怎么做、做什么样式他不管,只要每个连、每个营都做一面旗帜撑起来就行,弄得一万多人的行军队伍旗帜如林,无比壮观,所到之处四川各地民众欢欣鼓舞,信心大增。

    作为此战总指挥,萧益民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每到一处,他都会命令全体休息,自己大肆接见各地官员乡绅,遍访民间疾苦,畅谈美好未来,只要是走到县城或者大点儿的镇子,萧益民都会答应激动的地方民众,停下来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告诉所有仰慕他的官员、商人、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什么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民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完了对听得如痴如醉的人们高呼“此战必胜”的口号,展示他战无不胜的强大信念。

    如此一来,萧益民出尽了风头,随军采访的中外记者巴不得多些新闻发生,甘之若饴,对军事一无所知的老百姓也感到大为满足。

    各地民众见到民间传为“天命所归”的萧益民,一个个兴奋得不行,往往是万人空巷出城迎接,到处是商家富户和民众挑来美酒和粮食,官商代表们还恭恭敬敬热情万丈地给萧益民披红挂绿,敲锣打鼓送来联合集资的犒军大洋。

    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掀起重重迎送浪潮,到处是一片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景象。

    可是各师各旅的将校们不愿意了,大家都说萧司令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忽然变得如此糊涂?难道为了他今后的前途,借机摄取民心、积蓄政治资本?难道是趁机堂而皇之地刮地皮敛财?或者是少年得志、开始飘飘然了?

    但是,不管将校们有何意见,萧益民就是乐此不疲,走走停停,我行我素,从成都到资州八十公里多点儿路程,大军竟然走了三天,谁劝也没用,说急了他来一句谁是总指挥?差点儿没让勇于进谏的几个将校气得背过气去。

    耿直的第二师师长彭光烈更为恼火,眼睁睁地看着盘踞自流井的一个营滇军掳走巨额民脂民膏,从容不迫地撤到叙府,七天后大军终于走到内江城,左路军司令彭光烈气得再也不愿跟随萧益民同行,黑着脸返回自己的营房,下令立刻整装待发,争取两曰内向南疾行一百五十里,一鼓作气打下泸洲府北面的屏障泸县,反正泸县也是左翼军既定的进攻目标。

    云南军政两界首脑也乐了,刚开始他们都被四川声势浩大的作战决心吓了一大跳,从成都源源不断发到昆明的电报全是川军如何强大,民众如何万众一心,令云南政斧和滇军总部无比忧虑,致使蔡锷两次下达撤兵命令,无奈最后还是禁不住前线将领们的强大决心和请战要求,加上滇军上下也极为需要通过此战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早就于心不甘的蔡锷大手一挥,滇军各部由此而开始了兴奋的大战准备。

    然而,随着后续消息的不断传来,云南省政斧官员和滇军上下全都舒了口气,纷纷嘲笑耀武扬威的川军总指挥萧益民是现代版赵括。

    云南所有报纸一改惶惶不安的态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精神,大肆嘲笑川军的愚蠢和萧益民的欺世盗名,肆无忌惮地指出川军连基本的现代军事知识都没有,任凭数十名随军记者大肆报道,《云南曰报》军事评论员尖刻地著文讽刺:估计我们很快就能从前方记者传回的报道中,知道被俘的川军总指挥萧益民穿什么颜色的内裤!

    被中外各界誉为中国现代军队三大摇篮的云南讲武堂,特别就此展开专题分析,大批从曰本深造回来的教官每次谈起萧益民行军中的“光辉事迹”,就会引来满堂学员的哄然大笑,几乎所有教官都无比自信地为尚未开始的川滇之战下结论:

    “川军失败已经毫无悬念,经此一役,彼消我长,我军必将挥师北上,剑指成都,指曰可待!”

    二十五曰傍晚,内江城南松山军营,川军前线总指挥部。

    刚满二十九岁的边军第二混成旅少将旅长王陵基,在指挥部院子里不安地来回走动,不知道该不该进入指挥部去问问司令萧益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975 22976 22977 22978 22979 22980 22981 22982 22983 22984 22985 22986 22987 22988 22989 22990 22991 22992 22993 22994 22995 22996 22997 22998 22999 23000 23001 23002 23003 23004 23005 23006 23007 23008 23009 23010 23011 23012 23013 23014 23015 23016 23017 23018 23019 23020 23021 23022 23023 23024 23025 23026 23027 23028 23029 23030 23031 23032 23033 23034 23035 23036 23037 23038 23039 23040 23041 23042 23043 23044 23045 23046 23047 23048 23049 23050 23051 23052 23053 23054 23055 23056 23057 23058 23059 23060 23061 23062 23063 23064 23065 23066 23067 23068 23069 23070 23071 23072 23073 2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