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大步进来禀报:“先生,汪兆铭求见。”
“请他进来,我正想听听他的意见。”孙中山欣然下令。
不一会儿,身穿洁白丝麻衬衣、打着根深蓝色暗花领带的汪精卫大步入内,向孙中山问好之后,搬张椅子坐在蒋介石身边,向蒋介石和刘秉先含笑点头,这才转向孙中山,低声禀报:
“先生,上海最新消息,四川萧益民以保护大冶铁矿正常生产的名义,派遣一个团的川军,占领大冶铁矿主矿区和码头,率队的川军总司令部政治处长万连峰少将,正在与罢工各方举行谈判。”
孙中山霍然站起:“这怎么行?怎么可以这样乱来?”
汪精卫站起来,绕过桌子,恭敬地搀扶孙中山坐下:
“请先生不要担心,曰本方面已经公开发表抗议声明,但暂时还没有派遣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往大冶,估计燕京的段祺瑞等人也没想到萧益民会来这一手,汉冶萍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请先生不要太担心,我们慢慢商议对策。”
孙中山失神地坐下,望向同样震惊不已的蒋介石和刘秉先,转向神情自若的汪精卫,问道:“兆铭对此有何看法?”
汪精卫长叹一声:“学生的看法是,萧益民要出川了。”
“这怎么可能?兆铭兄,四川虽然获得了多年的发展机会,可是一直没有干预省外政局的举动一直以来,萧益民和张澜不止一次表明四川的战略主张,他们的精力几乎全部放在四川工商业的发展和农业、交通、水利建设的扶持方面,而且康藏地区已经成为英国和四川争执对抗的焦点,为了实行西康百万移民计划,萧益民几乎把所有收入连同自己的身家财产都投了进去,这个时候怎么会染指全国政局?最大的可能估计还是为了宜昌这个利益点吧?”刘秉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汪精卫微笑点头,不予评论,反而询问身边的蒋介石:“子承兄的意见也有道理,介石兄,你又是怎么个看法?”
刘秉先紧张地望着蒋介石,孙中山也将关切的目光投到蒋介石脸上,蒋介石略作沉吟,说出了一番令所有人都无比动容的话语。
(未完待续)
------------
第一五一章 艰难的改变
“川军的一系列异常举动令人担忧,如果我们把川军占领宜昌和出兵大冶看成是单纯的利益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说到这儿,蒋介石有些激动地站起来,他的表述方式非常平实,身形挺直,两手毫无动作,让人感觉有点儿僵硬拙笨,没有像汪精卫那么辅以手势自然而然生出极大的感染力,但是奉化口音的官话说得字字清晰,从容不迫:
“本人认为,川军半年来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势力扩张,而且必然获得了四川各级政斧和迅速发展的明煮党的支持。诸位不妨回想一下,这一年来四川督军萧益民和省长张澜都干了些什么?
“在西面,他们做得最彻底也最成功,连续五年有条不紊地坚持西康建设和西康移民计划,而且取得了巨大成绩,川军不但成功占领整个西康和大半个藏省,而且仍在不断抢修道路,同化康藏土人,三万久经沙场、装备精良的四川边军,如今正在步步为营向南挺进。
“由此可见,四川军政两界已经形成共识,他们不惜冒着欧美列强的反击和国际政治的孤立,不惜顶着列强的贸易制裁压力,以极为罕见的强硬手段,逼迫英国人做出让步,从目前英国驻华公使和众多领事官员公开发表的言论来看,萧益民和张澜他们成功了
“可是,在三个月之前,有谁不骂四川方面的幼稚无知和异想天开?有谁不取笑萧益民的飞扬跋扈和不知量力?”
孙中山缓缓靠在椅背上,沉思起来。
汪精卫惊愕地望着他印象中木讷多于机敏、行动多于言语的蒋介石,眼神极为复杂,脸上温和迷人的微笑缓缓消失了。
唯有与蒋介石朝夕相处的刘秉先不住点头,深以为然。
恐怕在广州整个革命大本营中,只有刘秉先才知道蒋介石的深沉与睿智,才了解蒋介石拥有的非凡思考能力和高远眼光。
蒋介石下意识地抬起手,擦了擦被短胡子刺痒的嘴角,继续说道:“从目前康藏地区的安定和英国人的反应来看,四川已经完全解决了来自西面的威胁和土人叛乱等问题,否则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突然掉头东进,先是借响应燕京政斧的号召为借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出兵宜昌并占而据之,随即由萧益民高调出面,与燕京政斧特派官员、湖北省政斧官员和曰本方面举行会谈。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川军一个师和六艘炮艇组成的江防团,名正言顺安安稳稳地占领了宜昌,占领了这个扼守长江咽喉、连接五省商道的战略要地,根本没有出现之前我们的同志和全国各大势力所预测的混乱与战争,这不得不令我们好好反思,毕竟我们的看法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是啊!当初连我都认为萧益民会在湖北本地势力、北洋政斧和曰本的强大压力下骑虎难下,唯有撤回四川消弭战祸一途,就连北洋军中智勇双全的少壮派将领吴佩孚都做出同样的预测,但是结果……实在是出人意料啊!”孙中山感慨不已,颇为自责。
汪精卫是当初最不看好萧益民的人,他对川军出兵宜昌发表的所有言论,都是对川军和萧益民的抨击和讥讽,他从来没有料到事情会远远超出他的理解范围,因此听到蒋介石暗含怒愤的话,看到孙中山脸上的自责与失落,汪精卫也跟着长长叹息,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再开口找不自在。
“介石,坐下说,继续。”
孙中山似乎受到很大触动,神色变得严峻起来。
蒋介石应承一声坐下,颇为艰难地整理一下因激动而散乱的思绪:“从甲午战争以后,恐怕全中国再也没有一支军事力量,敢于与强横的曰本军舰对峙,可是萧益民他就敢干,所以他得到了我们谁也不敢想的回报,尽管仍然面临曰本人从方方面面展开的报复和压制,但起码他堂而皇之地占领了宜昌,占领了这个对四川来说无比重要的桥头堡和交通咽喉,从而为川军出川奠定了最为有利的基础。”
“其次,萧益民在所有人还看不清楚他的目的之前,立即抛出了拥有汉冶萍四成多股份并要完全收购汉冶萍的消息,引发全国巨大震动,同时也引发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对刚刚放弃干涉宜昌的曰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危机。
“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年都从汉冶萍运走上百万吨铁矿砂的曰本人,哪里还有精力去和萧益民纠缠已经失去的宜昌利益?事情的发展,正如我名所看到的一样,曰本人不得不抛开与英国人之间的协定,由政斧官员和曰本企业家代表出面,单方面与已经成为汉冶萍最大股东的萧益民展开谈判。
“先生,诸位,这几件事情无一不是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时间准备的结果,每一招都令人惊叹和钦佩,可之前我们党内普遍对萧益民和四川政斧报以鄙视,甚至认为四川军政两界无比的幼稚和鲁莽,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还持有这样的看法?”
说到这里,蒋介石加重了语音:“那么,萧益民为何在与曰本人谈判的关键时候,以平息大冶铁矿工人罢工为名,突然派遣一个团的重兵,占领大冶矿区和码头?难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曰本人的利益,就不怕曰本方面的报复吗?他这么做,是否还有别的我们无法看到的政治利益?
“目前,湖南的谭延闿率领的代表团还在四川访问,妄图复辟的张勋刚刚被北洋两派和我们国民党联手赶下台,沿海各省均处在巨大的动乱之中,但仍然盖不住萧益民和川军带给全国的一次次巨大震动。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萧益民到底想干什么?他下一步又会怎么做?而我们又该如何处理与四川的关系?要是再次对萧益民发起舆论抨击,萧益民会不会从此断绝与我们之间的联系?会不会连一颗子弹都不卖给我们?”
蒋介石说完,笔直地坐下,脸上汗水流淌,却有种如释重负的意味。
来到广州这么些曰子,包括在曰本和上海革命的这么些年,蒋介石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这么多的话,所以他坐下后仍然感到紧张,心底却涌出一种畅快淋漓之感。
孙中山双眉频频抖动,非常赞赏地向蒋介石点点头,然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汪精卫含笑看着蒋介石,眼中神色极为复杂,有意外,有钦佩,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蒋介石已经看到了许多汪精卫没有看到的实质,同时提出来国民党战略上遇到的重要选择和危机,汪精卫内心震惊之余,也看到了蒋介石宽广视野和远大抱负,以及蒋介石从未表露过的深邃与野心。
匆匆品味,略作权衡,汪精卫便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蒋介石已经引起了中山先生的极大重视,从此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蒋介石正在用他独特的智慧和行动,向中山先生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一步步走向国民党的核心圈子。
此时的孙中山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分裂,革命阵营中的派系林立,尔虞我诈,耗费了他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他所建立起的南方革命政权,正在摇摇欲坠之中,说不定下一个决定作出的时候,就是革命阵营分裂的开始。
在北方政权和各省军阀的强大压力下,孙中山名义上统制整个广东,却没有任何财权和军队管辖权,全国绝大多数的所谓革命政党和革命武装,无不是为了自己的小集团利益苦心钻营,他们的所有行动似乎都在假借革命和孙中山的名义在进行,口头上高喊革命、行动上却毫无顾忌自私自利,孙中山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拥有调动任何一支军队的权力,唯独忠贞不渝追随他的蒋介石和刘秉先两人率领的新成立的警卫旅,才是他唯一可以仰仗的军队。
可是,在这个形势极为复杂的时候,孙中山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蒋介石和刘秉先希望中的选择与改变,整个南方革命党阵营的构成太过复杂,鱼龙混杂,派系林立,无论怎么看都给人一种组织混乱积重难返的无力感,任何的改变和选择,都有可能引发分裂。
在各自为政、只是暂时团结在革命名义之下的各军事势力中,已经出现政治倒戈的声音,孙中山的地位看似稳固,其实发出的政令已经大大失效,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以革命的名义占据广东各地、然后穷征暴敛自我壮大的各部客军了。盘踞在广州周围桀骜不驯的一部部所谓的革命军队,根本就不听以他为核心的中央政斧的任何调遣,革命阵营中任何的政治分裂,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内战。
书房里静得让人难受,蒋介石和刘秉先连呼吸都不敢大声,两人和汪精卫一样,眼巴巴看着陷入沉思、脸色不断变幻的孙中山。
十余分钟的沉默过去,孙中山再次振奋精神,坚定的目光从汪精卫和蒋介石脸上缓缓掠过,最后停在刘秉先脸上:“子承,你的看法呢?”
刘秉先咬咬牙:“联合!和川军联合!如果学生的推测不错,谭延闿将军恐怕已经和萧益民将军达成了合作协定,再加上程潜将军与萧益民将军素有联系,相互欣赏,只要萧益民将军对程潜将军作出一定的承诺和支援,就能把本来就没有任何原则姓矛盾的程潜和谭延闿两大势力撮合在一起。
“如此一来,湖南的形势就会发生巨大改变,倾向于革命的谭延闿部和已经举起革命大旗的程潜部一旦结合,就会成为主宰湖南的最大军事力量,如果有萧益民的川军在鄂西和荆襄一线保持压力,北洋各军定不敢南下与谭延闿和程潜部作战,湖南也就能走上四川正在走的统一道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939
20940
20941
20942
20943
20944
20945
20946
20947
20948
20949
20950
20951
20952
20953
20954
20955
20956
20957
20958
20959
20960
20961
20962
20963
20964
20965
20966
20967
20968
20969
20970
20971
20972
20973
20974
20975
20976
20977
20978
20979
20980
20981
20982
20983
20984
20985
20986
20987
20988
20989
20990
20991
20992
20993
20994
20995
20996
20997
20998
20999
21000
21001
21002
21003
21004
21005
21006
21007
21008
21009
21010
21011
21012
21013
21014
21015
21016
21017
21018
21019
21020
21021
21022
21023
21024
21025
21026
21027
21028
21029
21030
21031
21032
21033
21034
21035
21036
21037
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