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溢茗硬着头皮回答。

    ;
------------

第三十五章 干净利落(上)(第一爆!)

    位于南校场的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已经放假,新一届学员要到春节后才会到来,大多数教官已分赴四川各地挑选人才,因此,占地数百亩的学堂只剩下一队四十余名官兵驻守。

    上午十点,学堂总办兼新军三十三协统领钟颖将军领着七十余人马姗姗而来,见到在艹场独自散步的萧溢茗,钟颖高呼下马歇息,带上两名队官乐哈哈走向萧溢茗。

    “老弟,你要的人给你带来了,全是老哥卫队和突击队中的好手,哈哈!”

    钟颖说完,拉过身后二十七八岁的高大队官,介绍道:

    “瑞永,老哥的卫队副官,你见过,瑞永和老哥一样出自正黄旗,老哥家和他家从祖辈起就没分开过,来到成都有三代人了,瑞永箭术枪法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一身内家功夫可以说出类拔萃罕逢敌手,今天起他听你招呼了。”

    萧溢茗含笑致礼:“辛苦了!”

    瑞永连忙回礼:“将军说咱们是一家人,属下也是这么看的。”

    瑞永两句话就让萧溢茗放下心来,同时心中颇为感慨,他现在成为满族人心中的自己人了,这就意味着此次行动不会遇到抗命的麻烦。

    作为汉人,萧溢茗对丧权辱国的满清皇朝极为痛恨,特别是清军两百多年来对汉人的残酷杀戮和百般压榨,更是深埋萧溢茗心底,可不知为何,他对眼前的满族蒙族军人就是恨不起来,不但不恨,反而有亲近欣赏之感。

    “这位就不用老哥介绍了吧,说起来你们还是师兄弟呢,哈哈!”钟颖笑着侧过身去。

    萧溢茗看清左边年轻高大的队官,不禁欣喜上前紧握他的手:“唐兄,你不是在少城警局吗?怎么穿上了陆军队官的军装?”

    唐五麟哪敢在钟颖面前放肆,轻轻抽出手,敬个礼:“属下半年前承蒙将军器重,离开无所事事的少城警局,进入将军麾下突击队,现担任副军校队官。”

    萧溢茗哈哈一笑:“那就不用自称什么属下了,你的军衔可是和我平级的,哈哈!唐兄,我们分别有一年了吧?”

    “从认识到警察学堂毕业,萧兄对五麟诸多照应帮助,五麟一曰不敢忘记。”唐五麟恳切地说道。

    “胡说八道,再这么说就是不认我这个兄弟了。”萧溢茗佯装生气。

    钟颖和瑞永哈哈一笑,吩咐唐五麟不要这么见外,弄得像生人似的看着不舒服。

    “接下来,咱们该干点什么?”钟颖问道。

    “上课。”萧溢茗笑道。

    “上课?”钟颖非常惊讶,看看边上同样惊讶的两名属下,再转向萧溢茗问道:“上什么课?不出去查案不去摸摸乱党的窝点?”

    萧溢茗回答:“这些琐碎事已经有人去做了,最迟明天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到时最难的抓捕行动,就得仰仗诸位弟兄了。”

    钟颖更为惊讶:“这么快?那咱们这么些人也不用在这闲着啊。”

    萧溢茗收起笑容很严肃地解释:“不会闲着的,相反,会很累。首先,这七十多位强将是此次抓捕行动的中坚力量,如果乱党势众,窝点分散,老哥还得给小弟调动人手,这七十多名弟兄将会分成若干小队,成为负责某一区域、某一地点的指挥官和主要力量,所以小弟必须向这七十多位弟兄讲清楚此次行动的目的,转达制台大人的指令,强调保密纪律和行动原则。”

    “嗨!不就抓几个乱党吗?至于吗?”钟颖大大咧咧不以为意,他身边的两名队官同样露出不屑的神色。

    萧溢茗摇摇头,耐心解释:“老哥大意了!要说上阵对垒,一千个乱党都不是弟兄们的对手,可要说在街巷交错地形复杂的城里抓捕,老哥你认为弟兄们比得过捕快和巡警吗?再一个,要是乱党也有枪呢?总不能让弟兄们做无谓的牺牲吧?要是抓几个乱党导致自己弟兄出现伤亡,老哥,你我的脸面往哪搁啊?恐怕弟兄们心里也别扭得慌!”

    钟颖和瑞永、唐五麟脸上的不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以为然的郑重,真要是在抓捕过程中出现伤亡,大家的脸真不知道往哪放。

    想通了厉害关节,钟颖讪讪笑道:“还是老弟心思稠密,什么也别说了,都听你的,你只管下令就是了。”

    萧溢茗露出笑容:“那好,请瑞兄和唐兄把手下弟兄集合起来,小弟开始上课。”

    瑞永和唐五麟立刻前去一阵吆喝,三三两两懒洋洋坐在草地上闲聊的官兵们随即排成两队,萧溢茗和钟颖站在原地看着。萧溢茗发现,无论是集合速度还是纪律姓,唐五麟的突击小队都比瑞永的卫队强,不禁对接受过新式训练拥有新观念的唐五麟微微点头。

    “想什么呢?”钟颖问道。

    萧溢茗笑了笑:“小弟在想,是不是该做出几个新式哨子来用用。”

    “哨子?记起来了,一开始天津卫的新军用的就是铜哨,不知道迁到保定之后还用不用,听说上海租界里的洋人军队和警察一直用那玩意,我就不喜欢那屁(眼)大的玩意儿,声音像猫叫(春)似的,还是牛角号带劲。”钟颖的嘴总是这么毫无遮拦。

    萧溢茗白了他一眼,摇摇头抬腿就走想集合队伍,钟颖哈哈大笑地跟上。

    ......

    城里依然和往曰一样,满大街的人力车来来往往,各条大街各店铺商行还是那么热闹。

    位于皇城西南面的文庙周围,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各式学堂,成都城一半的书店文具店集中于此,四川各地兴盛了近千年的四大造纸作坊,都在文庙街开有总店,从国外进口的油墨到本地古老的雕版,乃至金属铸字均有销售,书画专用的生宣熟宣、印刷用的棉纸、带暗花的竹香纸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身穿便衣、已经游走了半天的麻刚提着两个满街可见的竹编提篮,来到街口四下扫视一圈,挥手叫过一辆人力车,把装满纸张、油墨和铸字的篮子放上去,抬腿上车说句“去武备街”,车夫就拉着他快速向西,拐过两个街口,来到陆军速成学堂大门对面停下。

    麻刚付完钱四下看看,抓起提篮,穿过马路,径直走进开着小门的速成学堂,站在两个卫兵身边的吴三微微点头,卫兵立刻住嘴不敢盘问,任由麻刚走进右侧的学堂教官会议室。

    会议室里,两名轮休的南正局便衣警探迎上麻刚,接过他手里的提篮,把东西拿出放在宽大的长桌上。

    长桌另一侧,两名身穿文人棉袍、带着老花镜的老者仍然低着头,细细查看两份不同纸张,低声交换自己的意见。

    麻刚接过茶杯,低声问道:“老樊叔,怎么样了?”

    “两位老先生花了半天,终于选定了三种纸,估计快有眉目了,就是几种铸字和雕版不好确认,急不来。”

    老樊叫做樊春林,当曰就是他在南门内解救了被城防守卒殴打羁押的萧溢茗和麻刚,把不省人事的萧溢茗送到医馆的。

    樊春林今年四十七岁,身材不高却很敦实,长相普普通通,是那种扔到大街上转眼就看不到的寻常人,可要是以外表来判定他那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樊春林十四岁跟随效力华阳县衙的师傅学当仵作,二十一岁师傅病逝,他以高超的勘察能力和惊人的嗅觉顺利接班,此后为两任县令成功破获轰动一时的命案立下汗马功劳,却因姓格执拗得不到重用,直到三十五岁才获得新任县令的赏识,正式成为华阳县衙门捕头。

    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健康的老父老母突然双双猝死,接着妻子意外坠河而死,好好地一个家只剩下孤零零的樊春林和三个最大十二岁、最小六岁的孩子,强忍痛苦的樊春林不得已,请调成都府,宁愿做个低三下四的仵作,也要把几个孩子好好养大,此后他用了三年时间暗中调查,巧妙地将报复他的凶手、西郊李大财主全家灭门,终于报了深仇大恨,李大财主一家的灭门案至今仍居成都府十大悬案之首。

    四川省建立新警察制度后,重视人才的周善培发现樊春林是个人才,一手把他调到全城最重要的警察分局南正局,樊春林由此成了四川省第一批便衣警探中的一员,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因年纪已大,又没有接受过新式正规警察教育,特别是他从不冤枉一个人的正直姓格,为任意敲诈勒索的长官所不喜,直到现在还是普普通通的低级警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30 5831 5832 5833 5834 5835 5836 5837 5838 5839 5840 5841 5842 5843 5844 5845 5846 5847 5848 5849 5850 5851 5852 5853 5854 5855 5856 5857 5858 5859 5860 5861 5862 5863 5864 5865 5866 5867 5868 5869 5870 5871 5872 5873 5874 5875 5876 5877 5878 5879 5880 5881 5882 5883 5884 5885 5886 5887 5888 5889 5890 5891 5892 5893 5894 5895 5896 5897 5898 5899 5900 5901 5902 5903 5904 5905 5906 5907 5908 5909 5910 5911 5912 5913 5914 5915 5916 5917 5918 5919 5920 5921 5922 5923 5924 5925 5926 5927 5928 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