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穷天子
腊月二十九,天子刘协带着皇后曹节、太子刘兴,在丞相杨彪等人的陪同下,车驾到达广陵。魏王曹艹因病缺席,其子曹彰与越王孙绍、吴王孙权、蜀王刘备四人出营三十里相迎。在一通寒喧后,吴王孙权和蜀王刘备为前导,越王孙绍与曹彰后从,簇拥着天子的车驾浩浩荡荡的前往早已经准备好的大营。吴王后徐氏与越王后关凤全程陪同皇后曹节,越太子孙奉与太子刘兴一见如故,孙奉往刘兴嘴里塞了一块糖,刘兴就屁颠屁颠的成了孙奉的跟屁虫,看得随行而来的吴王子孙虑眼馋不已。糖他是有的,但是他不能象孙奉那么没规矩,大模大样的和刘兴挤在一辆车上,笑得口水直流,他只能拱着手,小心翼翼的在一旁陪着。
“臣妾教子无方,让皇后见笑了。”关凤不好意思的道歉。
皇后曹节笑了,摆摆手,很大方的说道:“无妨,他们都是孩子,不用讲那么多规矩。兴儿在宫里也是闷得久了,陛下的其他几个王子年纪都大了,跟他玩不来,这次把他带出来,一路上辛苦,能有这样一个年纪相当的伙伴,也是一个难得的事。越太子很壮实啊,看来长大了一定和越王一样,是一员虎将。”曹节说着忍不住轻笑起来,“我倒是忘了,他的阿母也是一员虎将呢。”
关凤尴尬的笑了笑,在雍容大度的曹节面前,她显然有些拘谨。不过曹节看她也是颇为入眼。关凤虽然没有穿战袍,而是穿的华丽的朝服,可是她名声在外,有一个威震华夏的英雄老子,有一个身为王者的英雄夫君,再加上自己又是一个能征惯战,战功赫赫的名将,即使穿上繁复的礼服,依然不减勃勃英气,在看惯了柔弱女子的曹节眼里,另有一番飒爽之气。两个年龄又相当,很快就说到了一起,倒是吴王后徐氏有些跟不上趟,只能默不作声的在一旁陪着。
把天子迎入大营,安顿妥当,孙绍等人带着各自的官属一一进帐拜见,按目前的顺序,孙绍排在最后,等他走进御帐的时候,天子刘协和丞相杨彪都露出了笑容。等孙绍行完了礼,天子笑着招手道:
“来,孙卿,大礼已毕,我们君臣在一起说说话。宛城一别,可有四年多没见了。”
孙绍摆出一副我想死你了的样子,吞声道:“臣与陛下相别四年零三个月又二十一天,臣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扶南,都无时不刻在思念陛下。”
“噗!”天子还没吭声,杨彪先忍不住笑出声来,他走上来,飞起一脚,笑骂道:“竖子,几年不见,你更会做戏了。”
孙绍也不闪,躬身一礼:“杨公,几年不见,你还是那么敏捷,脚法还是那么凌厉啊。”
“呵呵呵……”本来还想绷着脸的天子再也忍不住了,展颜而笑。杨彪是个难得和人开玩笑的人,今天当着天子面和孙绍说笑,是天子第一次看到。他早就知道杨彪和孙绍虽然年齿相差很大,却很投机,只是没想到两人居然熟络到这个地步。其实他也是错怪了杨彪,杨彪倒是不想和孙绍这么亲热,可是他知道,你正经,孙绍不正经,而且你越是正经,他越是不正经,和他谈什么礼节威严的全是屁话。他今天一进帐就和天子说这样的话,显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和他说王者尊严之类的全是白搭。
“杨公,这次真请你看戏。”孙绍笑着,“为了给陛下解闷,我可是下了不少心思,光是娱乐节目就准备了十几种,保证让陛下身心舒泰。”
“你不会是想带陛下去荒唐吧?”杨彪谨惕的看着孙绍。
“怎么可能。”孙绍一挺胸,“我可是正派人。”
天子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对杨彪说的那什么荒唐倒是兴趣大生,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陛下赶了一个月的路,到这里可不容易。殿下,你倒的确是应该让陛下高兴高兴。”杨彪收起笑容,拉着孙绍到一边坐下,盯着孙绍的眼睛说道:“你在扶南发了不少的财,两个州,陛下都交给你了,你总不会一船礼物就打发了吧?我可听说,越王后送给她的父亲关羽就是一船宝物,四万石白花花的大米,比你献给陛下的可多了不少。”
孙绍一乐:“怎么,陛下也想要四万石米?不至于这么紧张吧?”
天子尴尬的一笑:“杨公,孙卿对朝庭一向忠心耿耿,贡赋从来不缺的,这种家丑的话就不用说了吧,多少给朕留点面子。”
杨彪沉默了片刻,抬起头对孙绍说:“评心而论,你是做得很不错,不应该再向你伸手。可是,其他三王就太过份了,魏王到现在连今年的贡赋都没有送到,蜀王、吴王也是应付差事,不是缺斤少两,就是拖延时间。你看看,陛下车驾的马匹都不如曹彰属下骑兵的战马,这成何体统,天子的威严何在?”说到最后,杨彪已经非常不高兴。
孙绍也收起了笑容,他思索了片刻,抬起头看着杨彪:“杨公,你说的这些事,以前在信里已经跟我说过一些,我也从别的渠道听说了一些,今曰见到陛下的车驾,我一切都明白了。魏蜀吴三王做得不地道,确实不该。可是,我想提醒杨公的有两点,第一,这些事都是家丑,不能因此闹得不可开交,到了那个时候,朝庭只怕更丢脸。”
杨彪和天子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他们就是考虑到这样做无事于补,这才隐忍未发的。找到孙绍也是没办法,四王之中,也只有孙绍真心把朝庭放在心里。
“第二,我虽然是四王之一,但是当初封王的时候,就有不成文的规定,我这个越王是排在最后的,排在第一的魏王这次都没来,我就是想说什么,恐怕也未必有人听我的,所以……”
杨彪瞪了孙绍一眼:“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你也要知道,不是陛下舍不得大将军的尊位,是魏王上书说,大将军不能外任,要你去洛阳做大将军,你肯去吗?”
“以后也许会去,现在不去。”孙绍嘻嘻的笑道:“我还想为陛下再征战几年呢。”
“那就不是了。”杨彪顺势说道。
“可是,我有一个更合适的大将军人选,请陛下思量。此人威名扬于天下,如果他能任大将军,臣相信所有人都会心悦诚服,以后也不会再有人敢敷衍了事,不把陛下当回事。”
“哦?”天子和杨彪都很诧异:“是谁?”
“蜀大将军关羽。”
“他?”
“不错。关将军宛城一战,扶大厦于将倾,于国于家皆有大功,且关将军成名英雄,战功赫赫,如果由他任大将军,臣以为不管是魏还是吴蜀,都要忌惮三分。”
天子不吭声,目光扫向杨彪,眼神之中有些恼怒。孙绍提议由关羽出任朝庭的大将军,人选是没问题,关羽于朝庭有功,名头也响,任大将军也算是说得过去,可是孙绍这么提,却有些和曹艹别苗头的意思。你不是说大将军不能外任吗,好,我推荐一个能到洛阳任职的,反正就是不想让你曹家当大将军。问题是你和曹艹别劲,也不能拿朝庭的大将军当儿戏啊。大将军是你说了算?
杨彪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关将军的确是合适,只是大将军的人选非同小可,还要与其他三王商量一下即可。越王,你看呢?”
杨彪非常担心,孙绍为这次东海会盟出了大力,他提出要岳父关羽做大将军,可以看作是一个条件,如果回绝了他,只怕他会很恼火,那天子可就麻烦了。没想到孙绍很客气,一听这话就笑道:“杨公言之有理,这等大事,自然应该与诸王商议。陛下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实乃臣等之幸,大汉之幸。臣举双手赞成,不,举双手双脚赞成。”
杨彪又好气又好笑,瞪了孙绍一眼:“前面还象句话,后面却露出了端倪,你这个越王,可有些为上者不尊啊。”
孙绍讪笑道:“臣为抚夷大将军,终曰与蛮夷打交道,讲不了规矩,没办法,习惯了,习惯了。”
“罢了,你先说说,这些天是怎么安排的吧?”
孙绍从怀里掏出一份单子,双手送到杨彪面前。杨彪看了一遍,转手又递给了天子。天子接过来一看,上面列着这些天的计划。今天的安排是接驾,觐见,送见面礼,然后晚上是接风宴。明天是除夕,天子设宴请大家吃饭――当然了,这些孙绍都安排好了,不过由天子出面罢了――君臣联欢。后天是正月初一,群臣先给陛下拜年,献年礼,然后由天子赏赐。正月初二开始重头戏,进行阅兵,先是魏国的骑兵,然后是吴蜀的步卒。正月初三,是水师校阅,请天子登上越国巨舰出海,观赏水师演习,巡游大汉国辽阔的海疆……长长的清单写了一大串,一直安排到正月十五,都是满满的。天子不免有些担心起来,他是来讨钱的,现在却要他赏赐,虽说是象征姓的,可是如果太少了,那也不好看啊。
“陛下放心,臣与诸王已经商量过了,保证陛下不会捉襟见肘。”孙绍胸有成足的说道:“而且陛下走的时候能满载而归。”
天子狐疑的看看孙绍,虽然不太相信,可是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点头称是。孙绍坐了一会,说要安排晚上的宴席,便先告辞而去。杨彪和天子闷坐了一会,两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这大将军的人选……”然后一起愣住了,互相看了一会,又笑了。
“陛下,关羽任大将军,倒也是合适,蜀王刘备和越王孙绍肯定都会满意,以后蜀国的贡赋也有保证了。”
“嗯,关将军于朝庭有功,任大将军也是应当的。”天子颌道称是,又有些担心的说道:“可是魏王能答应吗?”
杨彪一笑:“越王既然说得这么有把握,大概是已经通过气的。臣担心的是,只怕不仅是大将军的人选他们已经定好了,其他的人也有了。”
天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黯然的摇摇头:“小小的洛阳,也不是朕能做主的了。”
杨彪却缓缓的摇摇头:“陛下何必如此。四王互相妥协本就是大汉还能延续的基础,不怕他们互相妥协,就怕他们一家独大。四王之中,魏王最是强横,这次天子巡狩,四王会盟,他居然敢称病不来,其跋扈可见一斑。大将军由关羽任了,蜀越便联成一体,以后再有什么事,恐怕魏王就要思量思量了。就算是三公都由四王的人任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陛下,共和之意,本在于此啊。”
天子苦笑一声:“杨公言之有理,是朕思虑太多了。”
“当务之急,是尽快定下人选,把他们的贡赋收起来,免得到时候无法赏赐。”杨彪也有些失落,堂堂的大汉天子,居然落到这个地步,不答应四王推荐的人选就拿不到应有贡赋,朝庭的尊位居然要用来换钱,这和当年孝灵皇帝卖官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没有明码标价罢了。
杨彪立即行动,派人先将曹彰请了来,为了防止曹彰耍蛮,先将这件事通知了皇后曹节。果然,看到阴着脸的皇后曹节在座,原本准备耍一下无赖,多要一点好处的曹彰顿时老实了,屁都没敢多放一个,连称声陛下圣明,关将军名至实归,应该就任大将军,然后又推荐吴国的丞相顾雍为御史中丞,说顾雍为人刚正,相貌威严,是当年蔡邕先生看中的人选。杨彪和天子早有准备,倒也没有多说什么,照例是研究研究再说。
接着把刘备请了来,刘备心里清楚得很,这是他们几个人商量好的,一方面是各出一个人控制朝庭的要职,不要让朝庭再出什么妖蛾子,另一方面也是把各方都觉得头疼不好处理的人物推到朝庭去,看起来是升了,实际上却是不动声色解除了麻烦。比如象关羽这样的,你要是想除了他大将军的职位,他十有**要发飚,可是现在不一样,让他到朝庭任大将军,那就是升职了,他肯定会非常乐意。吴国的顾雍,是孙权心头的一根刺,可是现在让他到朝庭任御史中丞,那也是升职,顾雍就是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
刘备先替关羽谢了恩,然后推荐越国的张昭任太尉。接下来是孙权,孙权虚伪了一通,接着推荐曹彰任车骑将军。
转了一圈,朝庭的大将军、车骑将军、太尉和御史大夫都有主了。之所以没有让顾雍直接做丞相,而是暂任御史中丞,看来还是给了杨彪面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625
38626
38627
38628
38629
38630
38631
38632
38633
38634
38635
38636
38637
38638
38639
38640
38641
38642
38643
38644
38645
38646
38647
38648
38649
38650
38651
38652
38653
38654
38655
38656
38657
38658
38659
38660
38661
38662
38663
38664
38665
38666
38667
38668
38669
38670
38671
38672
38673
38674
38675
38676
38677
38678
38679
38680
38681
38682
38683
38684
38685
38686
38687
38688
38689
38690
38691
38692
38693
38694
38695
38696
38697
38698
38699
38700
38701
38702
38703
38704
38705
38706
38707
38708
38709
38710
38711
38712
38713
38714
38715
38716
38717
38718
38719
38720
38721
38722
38723
3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