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封裔,乌华盖明显大度了很多,沉吟片刻,微笑着开口说道:“大将军富有四海,自然不在乎这些了,听闻大将军缺铜。不知道是否有这回事情呢?”

    “没错!”这个事情李存焕倒不怕认了,这事情在卢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不过实际上也谈不上缺铜,因为飞钱的出现,铜钱荒受到一定的压制。不过因为缺少铜,铸造铜钱数量一向都不多,约束着卢龙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我渤海国一直盛产熟铜,渤海愿意向大唐进贡二万斤!”乌华盖轻声说道。

    李存焕也不顾忌,从身边拿出一张纸张出来,拿起鹅毛笔计算,唐朝一斤十六两,积十文钱为一两。从这里开始,单位重量开始出现了钱这个质量单位,就是从这里衍变出来的。

    每一枚铜钱当中加入一成半的铅、一成加入少量的锡和铁,剩下的七成半才会加入铜。不过融铜当中,都会有铜气化的,李存焕按八成的铜计算。理论上可以得到四百万枚铜钱,而铜不用钱,铅、铁、锡之类的价格更是比较便宜,李存焕估计,这四百万钱,所有的成本不过是二百贯左右,太过暴利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里面价格最昂贵的铜不用自己出钱。

    “五十万斤,并且每年向卢龙出售不下三百万斤的黄铜!”李存焕非常认真的说道,二万斤黄铜不过是铸造出四百万钱,听起来好像很多,其实不过是四千贯,换成购买唐刀,不过是购买一千多把罢了。

    “而且我还需要稻米!每年进贡稻米二十万石!”李存焕这次说话的口气非常的坚定,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大封裔沉吟良久,说道:“可以!不过我希望大将军允许我渤海与卢龙进行贸易,互相开设边市!而且允许我渤海国的商人到达泊汋城贸易,并且免除一切关税!”

    “可以!”李存焕答应道,“我甚至可以免除渤海商人从鸭绿府到大行城(鸭绿江出海口的一座城池)的水路关税,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增加五万斤黄铜贡品!”

    大封裔闻言露出一抹激动的笑容,他道李存焕完全不明白渤海从大唐贸易得到的利益。五万斤黄铜就可以得到渤海国商人一年在鸭绿江行走的免税权。这省下来的钱财可不止五万斤黄铜。签订下这个协议,他大封裔更可以得到国内的贵族的好感。为什么不是商人呢?其实那些商人大部分都不过是那些贵族的走狗罢了!

    “好!”大封裔连忙应道。在一边的乌华盖眼中透着疑惑的仔细打量着李存焕,不知道心中想着些什么事情。

    ;
------------

第196章 平壤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起点原创!;
------------

第196章 平壤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起点原创!;
------------

第197章 议兵

    第197章议兵

    “大将军!”走进来的周德威和符存审同时叫道。

    “哦,你们来了!师厚也来了啊!”李存焕有些愕然的看了杨师厚一眼,忽然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开口问道:“那么说来师厚你也看到了我的意图了!”

    “嗯!”杨师厚并没有掩饰,点头承认。

    “大将军,你们在打什么哑谜?”符存审在一边略带不满的问道,貌似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反而是周德威,看了眼李存焕背后的地图,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好像发觉了什么似的。

    “看来镇远也明白了我所想的事情了!”李存焕笑着对周德威点下头,开口说道。

    周德威笑了笑,没有答话。

    “师厚,你拿下地图来吧!”李存焕对杨师厚说道。

    “好的!”杨师厚应道,一边的符存审皱着眉头,看着地图,喃喃道:“莫非是契丹?不对!渤海,刚刚才议和,高句丽,这……”

    “就是高句丽!”听到符存审声音的李存焕掀开谜底。

    “镇远,现在从卢龙调了多少兵马到安东。”李存焕开口问道。

    “不是很多,只有一万人,而且因为不少士兵都放长假,所以大部分过来的都是团练兵。”周德威脸色淡然的应道。

    李存焕右手抚摸着下巴,喃喃道:“情况不太好,”顿了顿,对符存审问道:“德祥(符存审字)安东这边除却团练兵外,还有多少兵马可以动用的?”

    “五千!其中包括一千陌刀军、四千营州步兵。安东要在契丹、渤海上布置不少兵力,虽然说已经签订了和议。但大将军这次打了渤海一个大闷棍,渤海兵力并没有损失太多,估计不过损失四万余兵马。即使不招兵,渤海应该还有六七万人马,如果招兵买马,恐怕兵力上可以上升到十万,这些我们都要做好防御。”符存审对答的很流利,看得出他非常熟悉军务。

    “嗯,让段子尧他派人管理好新占领的三州,要怀柔,别太过激烈,从当地招募一部分士兵,应该可以减轻你们的压力。”李存焕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谢大将军!”符存审有些兴奋的说道,没有那个将军会厌弃自己手下兵马多的。

    “不过兵马上不够!加上我现在手上的人马不过是两万人,虽然击败弓裔容易,但很容易被百济和新罗占了便宜,同时我们也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消灭那些本土贵族的力量。”李存焕皱着眉头,轻声说道。

    “大将军如此做,恐怕会让我们入主朝鲜的困难大大的增加了。”周德威劝谏道。

    “镇远说的没有错,大将军,你看看你在幽州推行新政都如此困难,陆陆续续花费了两年时间才有一点成效,如果在朝鲜如此剧烈,恐怕大将军的统治得不到拥护。”在一边的符存审也脸带忧色的劝谏道。

    “一个国家的统治不是看贵族,而是看百姓。我只需要将所有田地都平均的分给百姓,我将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且要收复渤海,我们还需要一个根据地,仅仅一个安东还不足够,而朝鲜则不同,从商朝末年箕子就来到朝鲜立国,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开发,文明程度不下于渤海国。有了朝鲜,我们曰后也多了不少根据地。”李存焕轻声说道。

    “大将军的意思是不患贫,而患寡!”在一边的杨师厚缓慢的开口说道。

    “师厚说的没有错,其实我这样做也是奉行孟子的学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说的就是一个道理。”李存焕轻声说道。

    “大将军,你们在说什么?恒产不恒产的,是什么意思?”符存审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周德威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德祥,我都跟你说了,要多看书,你偏偏就不听。大将军刚才的话是亚圣孟子的一个思想,恒产就是指有永远的收益,孟子在这里是指田地,因为田地是最稳固的。有了恒产,就有恒心,有恒心就善良,善良的人不会去做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可以说人有了钱就会珍惜自身,就会奉公守法。而没有收入的人,他们就会铤而走险去做作歼犯科的事情,因为他们除了自身的烂命外,什么也没有。”

    李存焕点点头,开口说道:“镇远说的没有错,不过我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其实还有一个道理,有了田地产业,百姓就会想去保护他们,不再抗拒服兵役。只要官府能够保障士兵即使死去后,他家属的土地不会被剥削,他家人能够得到应有的抚恤,士兵将不会畏惧死亡。不过不能够让士兵太过富有,太过富有,士兵就会贪图享乐。享乐会消磨他们的意志,透支他的生命,疲弱他们的身躯,所以在选择士兵上,主张在能够得到温饱、家境比较富裕的农民那里招募士兵,而非是大地主的子弟那里招募士兵,即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听君一席话,胜读三年书!”杨师厚和周德威异口同声的感叹道。

    符存审却摇摇头,摸着下巴说道:“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那些有一点点田地或者微薄收入,却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是最好的兵源。正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是最轻视的,为了功勋,在战场上他们是最勇敢的。而在这里面,我感觉那些游牧民是最好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这事情谁说的准呢!算了,这次进攻平壤,就让段子尧留守安东好了,德祥你也跟上来。”李存焕说道。

    符存审闻言大喜,笑着说道:“这自然是最好了,其实如果大将军缺少兵马,我可以从契丹人牧民那里招募,就像阿保机那次,用金钱收买他们,我估计应该可以招募到七八千契丹游骑兵的。”

    “那些人那里是游骑兵,我看他们是蝗虫还差不多,所过之处,别说是一颗榖子,就连一颗榖壳也没有剩下来的。用这样的军队野战还没有什么,用这样的军队征服别人的土地,那是迫人造反的。”李存焕闻言,一脸厌恶的说道。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595 16596 16597 16598 16599 16600 16601 16602 16603 16604 16605 16606 16607 16608 16609 16610 16611 16612 16613 16614 16615 16616 16617 16618 16619 16620 16621 16622 16623 16624 16625 16626 16627 16628 16629 16630 16631 16632 16633 16634 16635 16636 16637 16638 16639 16640 16641 16642 16643 16644 16645 16646 16647 16648 16649 16650 16651 16652 16653 16654 16655 16656 16657 16658 16659 16660 16661 16662 16663 16664 16665 16666 16667 16668 16669 16670 16671 16672 16673 16674 16675 16676 16677 16678 16679 16680 16681 16682 16683 16684 16685 16686 16687 16688 16689 16690 16691 16692 16693 1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