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并立百余年,重兵集结的所在既瞒不住也无需隐瞒,城守伸手指向地图:“胡大人请看,折桥关以北百五十里为限、燕境内驻扎七座大营,彼此呼应镇守边界。每座大营一到两万人,共计兵马十余万,但是能够直接出兵犯境、且不为我们察觉的,只有一座大营。”

    七座大营、十万雄兵,分布于一百五十里内,这还是只和南理接壤的边关,不难看出燕国的强盛……燕的守备布置足以震慑小国南理了,但是正常情况下,燕想要大举入侵,至少得先把七座大营集结起来不可。

    而接壤边境,双方互派歼细,数不清的探子往来,如果一方有重大的军事调动,绝逃不过对方的耳目。

    “事先从未接到过燕军七营集结、或者大军开拔的探报。”城守的语气笃定,意思明白得很,燕军不曾集结兵力,就只动用了距离折桥关最近的那一座兵马大营。

    情不禁地,胡大人的表情轻松了些:“犯境燕军,至多两万人?”

    城守加快了语速,不再去算敌人的数量,而是一一数道:

    “燕人投毒,欲毁我两城,这一仗他们准备的是‘兵不血刃’,之前不会做太多攻坚打算,此刻他们多半以为,红城也如折桥关一般,被瘟疫夺去了全城姓命。”

    “准备不足、心中轻敌……不是轻敌,而是以为没有敌人。还有,从折子、折丑两哨放出军雀的间隔能算出敌人前进的速度,末将已经算过,这样的速度只可能是骑兵、全力奔袭的骑兵。”

    “燕动用一座大营,倾巢而出或有两万之众,可正急行赶来的是骑兵。两万人的大营,能有六千骑兵便不得了了。”

    “而七十里路,足够他们跑掉一半力气了。且骑兵的威力,在于开阔地冲击,他们攻不了城。”

    “折桥关中毒不战而破,但我红城未受影响,仍有精兵强将,守城无虞,大人不必担心。而还有一重关键在于……骑兵最怕的是巷战!”

    “如果放燕骑进城的……天色已晚、乌云盖顶、燕军只道红城已‘死’,天时在我;红城守备熟悉城中每一街、每一巷、地利在我;燕人狠毒,红城军民义愤填膺,且末将麾下一万三千骁勇战士,两倍于燕骑,人和也在我!”

    城守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抱拳躬身:“求丞相示下,这一仗,究竟是关门落闸、在城头打‘守’,还是四门大开,城内打‘攻’?”

    (未完待续)
------------

第十六章 选择

    两个选择。

    关门落锁,军卒登城,面对轻装急行、连攻城器械都不曾携带的几千燕骑,想要守住红城不过是小事一桩,几乎可以肯定,这一仗将不战而胜……燕骑连试都不会试,一见红城卫戍森严,吃惊之余拨马便走;四门大开引燕军入城的话,城守有把握让来犯燕骑全军覆没,但城内开打,少不得殃及百姓,但更重要的,南理敢这么做么?

    燕军只调动了一个大营,不是来灭南理,更像是扬威……这样的话,第一种选择中规中矩,反正折桥关已经完了。但南理挨了一巴掌,咬牙忍下的确太窝囊了;可第二种选择,挥手还大燕一巴掌,邹城里那位景泰皇帝,怕未必会当成‘大家打平手’来看待。

    即便明知时间不多,不容耽误,左丞相还是举棋不定,直到宋阳走上前,用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低低地说了句什么,胡大人这才恍然惊醒,下定决心,对城守道:“折桥关之仇不可不报。开门、熄灯、扮尸诱敌,敌将要活的,普通军卒放手去杀!”

    城守眼中喜色闪烁,当即传令身后校尉:“提狱中死囚、城中燕人,换装后尽数扼杀,记得,是扼杀,不能见血见伤!”死城需要死人来装扮,战时没有无辜,这城中的燕人先被燕国舍了,再被南理杀掉又何妨!

    胡大人则转回头,对宋阳点了点头:“多谢先生指点。”

    刚刚宋阳说的,只有两个字:解药。

    雨仍未停,折桥关和红城都是‘疫区’,燕军敢来就说明他们不怕这场‘涝疫’,究其原因不外事先服食了能够对抗瘟疫的药物。

    想得深一步,今天发生的事情,绝不止是两座城关的争夺,而是大燕手中出现了一件可怕的‘大杀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想,南理都要找到克制的办法、必须要找到解药,否则以后的曰子真正没发过了。

    擒敌将、搜解药……南理人不知道景泰的狗死了,自然也想不通大燕为什么会突然向折桥、红城下手,不过宋阳、左丞相等人倒是大概能猜到,这次边关的惨祸中,至少藏了燕人‘试药’的目的。

    宋阳并未居功:“我不提醒,胡大人也会想到的。”

    左丞相没多客套,又问出另一件关心的事情:“折桥关已经重疫肆虐…这个…非得解药、或者多长时间……”

    一时间措辞不好,但宋阳能明白他的意思,答道:“雨不停,疫毒就不会消散。如果曰出天晴,仍只要六个时辰,疫毒就会不攻自破,再去那个地方就无妨了。”――

    燕南七营均以‘夺’字为号,从营字上便能轻易看出燕对南理的心思了。而七座兵马大营中,最精锐那支,莫过距离南理最近的‘夺山营’。

    大半个月前,一支燕人商队忽然到访,商队的首领长得面团团的和气相,不过他的手里捧着圣旨,怀中藏着虎符。夺山营指挥使江案不敢怠慢,急忙请密使上座,躬身领命。可是等密使说明来意之后,江案呆住了……要夺山营准备出战、独自一军攻打折桥关,且全无补给、后援和辎重调配?

    就凭着他这一个大营,麾下军卒再怎么精锐,想要强攻折桥关也是痴人说梦,这还不算完,密使居然还要他在打下折桥关后再取红城。

    可虎符代表军权,密使的话便是军令,江案除了大声领命之外,全没说话的余地。最后密使交代了句‘稍安勿躁、等我号令,此事机密,绝不容向外界透露以免走漏消息,就是你家破字七营的总官大将军也不许说’,就回归商队再度启程去往南理。

    三天前,密使从南理返回大营,仍是让大军等待,有关军务密使并不插手,所有的准备都交给江案。直到昨曰清晨暴雨来袭,密使面露喜色,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沙漏开始计算时间,同时传来江案问道:“出征军卒,一共多少人?”

    江案如实回报:“两千人留守本营,一万八千精锐随时出征。”

    密使点了点头,吩咐身后的亲随:“一万八千人份,去办妥。”跟着又望向江案:“出征前需服食药物,此事还要将军配合。”

    密使随从商队车上卸下了一箱货物,其中盛着满满的黄色辛辣药粉。药粉被溶于水中,分与所有参战士兵饮下……等沙漏中最后一粒沙落下,军令即刻传出,夺山营发动,直扑折桥关!

    江案做梦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番情形:南理雄关铁门虚掩,一具具手扼咽喉、双目血红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卧在泥泞中……放眼望去满城皆是如此。天上惊雷滚荡、身边大雨浩荡、周围还有大队军马急行的脚步隆隆,完全是乱作一团的响动,江案却只觉得寂静无声,仿若置身森森幽冥。

    但很快,惊愕变成狂喜、恐惧变成亢奋。原来一切早有安排,他江案不过是适逢其会,平白接到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大功!

    按照事先的准备,夺山营大军化作小队,在长官带领下穿插大街小巷掠劫全城。

    密使也派出这一支小队深入城中,江案明白这不是自己该知道的事情,只传令麾下全力配合。不久之后回报传来,折桥关的军旗已自城头扯下、关中的南理军印也从军戍守中找到,此时直属密使指挥的小队也折返回来,他们带回来了一只包裹,鼓鼓囊囊看上去不小,足以装下半个人。

    最重要的几样东西都已经找到了,密使不愿再等,低声对江案交代了几句……很快军令传下,夺山营一分为二,骑兵部集结于主将周围,离开折桥关全速急行赶赴红城,步兵大队留在原地继续搜掠。

    红城城守对燕夺山营的骑兵有过一个预估,在数量上他的猜测异常准确,夺山营不多不少,恰有六千骑兵;可是在质量上,红城城守低估了对方――夺山精骑之中,还有一千鸿矛重骑。

    是低估,但也是高估。重骑的可怕之处自不必说,可他们不擅急速奔袭,都被留在了大营没带出来,扑向红城的燕骑只有五千之众。

    急行途中江案意气风发,卫戍侧翼的游骑几次传报,途中发觉有隐蔽的南理哨站,他都没去理会,也不用理会吧,就算哨站发出信雀通报红城又能怎样?红城早都已经死了!

    破晓未到,红城在望。

    红城北门内外匐尸遍地,阴雨沉沉的夜中弥漫无尽萧杀,一派大疫肆虐的惨状。

    先是哨尉小队进城查探,片刻后传回讯号,城门附近全无异常,不见活人只有死尸,随即哨尉策马驰向城中深处查探,江案却没再等…折桥关的时候,他曾着探哨仔细查探,当时密使已经面露不屑,夺山营越小心,就显得越信不过密使。

    折桥关足以证明密使的手段了得,而眼前的红城与折桥关如出一辙,情形再明白不过,实在用不着再探,江将军一声令下,大队人马进城。

    仍是化整为零、仍是密使小队单独行动,可这一次……才进城不久,一声炮号震彻死城,弓弩如蝗遮目蔽夜,数不清的南理健卒手执利刃,不知从哪里冒出、蜂拥杀来,转眼间喊杀之声响彻红城!

    ‘燕贼投毒,欲杀灭全城,幸得左丞相及携下奇士识破阴谋,红城才得以保存’;‘前方的折桥关却没这么好的运气,已经全军覆没’;‘燕人得意忘形,正赶来红城’。一连串的消息早在南理军中传散,在获知真相后,军兵心中惊、怒、且恨,哪还再用长官激励士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燕人来得大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287 30288 30289 30290 30291 30292 30293 30294 30295 30296 30297 30298 30299 30300 30301 30302 30303 30304 30305 30306 30307 30308 30309 30310 30311 30312 30313 30314 30315 30316 30317 30318 30319 30320 30321 30322 30323 30324 30325 30326 30327 30328 30329 30330 30331 30332 30333 30334 30335 30336 30337 30338 30339 30340 30341 30342 30343 30344 30345 30346 30347 30348 30349 30350 30351 30352 30353 30354 30355 30356 30357 30358 30359 30360 30361 30362 30363 30364 30365 30366 30367 30368 30369 30370 30371 30372 30373 30374 30375 30376 30377 30378 30379 30380 30381 30382 30383 30384 30385 3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