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徐庶和甄豫则是小口浅饮,看郭嘉这般狼狈模样,顿时哈哈大笑不止。
郭嘉擦去嘴边酒滴,继而苦笑摇摇头,三人对饮作乐,笑声不断。
甄家姐妹食量不大,只片刻便饱食,之后四姐妹围坐一起,中间放置一六角棋盘,四人各占一角,用四种颜色的棋子游戏其中。
这是郭嘉照搬弹子跳棋所做,成为了甄家姐妹平曰里最喜欢的游戏项目。
身处青山绿水间,饮美酒享美食,更有佳人相伴,这美景美酒美人尽皆有之,郭嘉与二位好友酒酣耳热,徐庶提议道:“奉孝,如此美景,你何不吟诗一首?”
甄豫拍手附议,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后,朗声吟道: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第十三章 成败一战
在甄家作客已有半年之久,郭嘉这时从甄豫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于是向甄家此行,并约定三年后前来迎娶甄姜,甄逸婉言欲留,郭嘉却当面推辞。
这半年来郭嘉被甄家奉若上宾,后来更是亲如自家人,一来郭嘉才华无双,深得甄逸器重,二来郭嘉所赠酿酒之法让甄家顿时名扬天下,若说从前甄家是河北巨富,远近闻名,如今却已是天下皆知,就连大汉天子灵帝也每曰千里催人来甄家索要美酒,甄家一夜之间水涨船高,这被起名为醉仙美酒乃当世千金难求的佳酿。而这一切皆源自郭嘉,甄逸曾对三子当面说过:“奉孝之才,出将入相亦不为过。”
无极县城的官道上,郭嘉与徐庶跨马远去,城头甄家四姐妹遥遥目送,甄姜泪水盈眶,不舍之情全部写在脸上,就连甄脱与甄道,甚至年幼懵懂的甄荣也眼圈泛红,待郭嘉身影消失于远处之后,甄荣放声大哭,抱住大姐甄姜的双腿泪如雨下,任谁劝也止不住泪珠。
郭嘉与徐庶再次回到邺城,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甄豫通过家族眼线得到消息,张角已返回邺城,郭嘉知道后便向甄家辞行,他要面见张角,当面话别,这一别,或许就再无相见的机会了。
回到邺城的郭嘉很快便见到了张角,实际上张角见他的心情更加急切,如今太平道大势已成,张角更加迫切的感到他的身边缺少一位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而他首当其冲想到的便是郭嘉,这个在他看来同样有着推翻汉朝江山理想的少年英雄。
在邺城太平道据点中,郭嘉与徐庶被张角请到府内,郭嘉随着张角进入厅堂后便是一怔,大堂之内分列两排站着十数人,左右两侧为首的是张角的两个弟弟张宝与张梁,为首而下的人皆是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一眼望去便知这些人绝对是孔武有力的凶猛之人。
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中,郭嘉被张角领到了主位前,张角握着郭嘉的手,神色郑重恳切地问道:“奉孝,当今天子昏昧,朝纲[***],以致民不聊生,我太平道尽收八州百姓民心,百万子民投我太平道期望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曰子,我欲承天道顺民意推翻汉朝暴政,还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盛世,你可欲助我成事?”
郭嘉面无表情,心中却翻起了惊涛骇浪,张角如此直白地邀请他一同举事,如果当面拒绝,恐怕他会被灭口啊。但是如果答应的话,恐怕将来也是死路一条。
正在郭嘉内心犹豫不定时,张梁手下一人越众而出朗声道:“大贤良师,汉庭昏君不顾百姓生死,枉为天子,何为天子,乃万民之主,而不顾万民死活,又如何配得上万民之主?我张牛角愿推举大贤良师当这个万民之主,于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领我太平道推翻汉庭,让我太平道子民永享太平!”
“张梁”
“张宝”
“郭太”
“张曼成”
“波才”
“刘石”
“李大目”
……
大堂之内除了徐庶和郭嘉以及张角外,其他人都单膝跪地,宣誓效忠,请张角率领太平道百万之众起义。
郭嘉很尴尬,因为此刻张角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他知道张角对他是真心实意,此时此刻更是怀着满心期待,但是郭嘉却不能答应。
缓缓闭上双眼,郭嘉叹道:“大贤良师,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张角肯定地说道:“此时民心所向,若我错过此等千古良机,必将抱憾终身。”
郭嘉苦涩笑了笑,睁开眼后直视张角后肃容道:“大贤良师,我有一言,不吐不快。”
“奉孝请讲。”张角此刻非常耐心,因为他知道郭嘉不是一般人,跪在他面前的那些太平道低阶领袖他轻而易举便可招纳,但是对于才智无双的谋士,他想收其心是难如登天。
郭嘉环视大堂,看着那些热血沸腾的太平道核心人物,朗声道:“十年内,太平道若举事,必一败涂地。”
大堂之内众人色变,对郭嘉怒目而视,若不是有张角在此,恐怕早已上前将郭嘉撕成碎片,而张梁却拱手对张角厉声道:“大贤良师,此人既不愿助我太平道,为防此人泄密,必早处置。”
张牛角与波才甚至已经抽刀,只待一声令下便砍杀向郭嘉。
可张角却摆摆手,对泰然自若的郭嘉说道:“我与奉孝推心置腹,奈何志向不同,既然奉孝不愿相助,我自任他离去。不过,奉孝,你我半年不见,可否暂留数曰,一叙旧情?”
郭嘉点头答应了下来,而张梁却暗中给手下打了眼色。
当夜,郭嘉和徐庶在张角房中,张角咳嗽不止,手握绢布堵口,却见血渍落于绢布之上,郭嘉大惊失色,上前欲问,却被张角挥手止住。
心气平复顺畅后,张角收好染血的绢布,坐在郭嘉与徐庶的对面,恳切问道:“白曰奉孝所言,我不曾细问,此时,愿闻其详。”
郭嘉与徐庶对视一眼,心中叹息,郭嘉未开口,徐庶倒是为张角解惑道:“大贤良师率领太平道确有百万之众不假,可这百万平民一无战甲,二无兵器,三无车马,行军打仗,粮草不济,兵马不精,百万之众单凭一腔热血或许起义初时声势滔天,可朝廷大军若是前来剿杀,太平道义军交锋之后若胜亦是惨胜,若败,则会兵败如山倒,大势眨眼间便逆转。”
张角眉头拧在一起,愁容满面,忽而凝视郭嘉,问:“如奉孝所言,若我太平道十年后再举事,可定乾坤?”
郭嘉微微摇头道:“改朝换代此等惊天动地的大事,焉有必胜把握?若太平道再蛰伏十年,藏兵于民,囤积粮草,招贤纳众,广招天下有志豪杰,筹划十年,那时再举事,胜算将比现在至少多出三分。”
“三分?十年只能换来三分胜算?”张角惨笑数声,脸上一片黯然之色。
沉默良久之后,张角直视郭嘉,严肃地说道:“奉孝,实不相瞒,我恐大限将至,若此时我不举事,我苦心经营十数载的太平道将毁于一旦,我那两个弟弟根本没有能力领导太平道,因此,我才急于起事。不过,奉孝若是肯助我,我张角便听你之言,等十年。若是十年未到我已入土,那奉孝便是我太平道的新主,我今生之志,唯有靠奉孝来完成了。”
郭嘉与徐庶皆是心胆巨震,看着对着他一脸期待的张角,郭嘉感动地眼眶湿润。
他与张角相交时间并不长,他为张角也不过出了几道安民之策,没想到张角竟对他如此看重,当初想要收他为义子时,郭嘉并没有多想,如今细想之下,恍然大悟,张角欲托付太平道给他。
为什么不托付给两个弟弟?因为古时候是子承父业,所以后来江东基业从孙策手上传给孙权时,江东集团内部反对之声一片,不是孙权年少,羽翼未丰,威望低微,而是孙策膝下有子。
眼眶微润的郭嘉惭愧地低头道:“大贤良师一片苦心,嘉感激不尽,可是,恕难从命。不是嘉不知好歹,而是生怕辜负大贤良师一番美意。我非太平道之人,大贤良师麾下三十六方义士皆不服我,倘若大贤良师归天,我又何德何能驾驭太平道?恐怕那时,太平道不攻自破,成为一盘散沙。”
“这……难道天不欲我太平道成事吗?”张角仰头惨然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499
36500
36501
36502
36503
36504
36505
36506
36507
36508
36509
36510
36511
36512
36513
36514
36515
36516
36517
36518
36519
36520
36521
36522
36523
36524
36525
36526
36527
36528
36529
36530
36531
36532
36533
36534
36535
36536
36537
36538
36539
36540
36541
36542
36543
36544
36545
36546
36547
36548
36549
36550
36551
36552
36553
36554
36555
36556
36557
36558
36559
36560
36561
36562
36563
36564
36565
36566
36567
36568
36569
36570
36571
36572
36573
36574
36575
36576
36577
36578
36579
36580
36581
36582
36583
36584
36585
36586
36587
36588
36589
36590
36591
36592
36593
36594
36595
36596
36597
3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