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三辅之地与关东诸侯之间还隔着一个司州,郭嘉要是出兵攻打长安,从汉中打入长安,那就是眨眼间的事情,所以李傕郭汜惧怕郭嘉是从实际出发,因此,应允郭嘉的要求,敕封郭嘉为益州牧,他们只能顺水推舟。
上表朝廷的人去得快,朝廷派来下诏的人来的也快,是由黄门侍郎钟繇亲自前来成都给郭嘉传达诏令。
钟繇跟郭嘉也算老乡,都是颍川人,同样是少年成名,但因出身不同,钟繇早年便举孝廉出仕,相较现在不过是一个黄门侍郎,后来的钟繇更加位高权重,并且还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在三国后期名气非常大,叫钟会。
钟繇比郭嘉年长近二十岁,来到成都后一派谦和之色,温文尔雅的中年人宣读完了朝廷诏书后就亲自递给了郭嘉,对郭嘉温和地说道:“使君龙骧虎视,折冲四海,定能为陛下分忧,为中兴大汉立卓著功勋。”
经常能被人捧,漂亮话也听多了的郭嘉早已具有免疫力,淡淡一笑后说:“您远道而来,车马劳顿,还是先稍作歇息,晚些我在府中设宴,为您接风洗尘。”
钟繇被下人领着去了客房休息,郭嘉拿着诏书走到主位边上,把诏书朝桌上一丢,回头环视堂中文武,口气颇有几分讥嘲。
“钟繇此来,你们看是打什么主意?”
敕封郭嘉为益州牧,犯不着派个正儿八经的官儿来,尤其是从见到钟繇第一眼起,郭嘉就知道钟繇此次前来必有所图。
堂下谋士们也都揣测不出钟繇的意图,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区区一个钟繇,还不足以让他们如临大敌一般。
设宴款待钟繇时成都文武悉数到场,钟繇言谈洒脱,与郭嘉叙叙乡情,聊聊时事,点到即止,绝不挑起忌讳的话题,是一个分得清场合该说什么话的明白人。
按理说钟繇的任务完成了,郭嘉也做足场面谢礼了,可钟繇却迟迟不回长安,饶有兴致地去了百家学堂参观。
料定他别有所图的郭嘉也不撵他走,他想做什么就由他去,图谋不轨生出事端了,郭嘉再拿他问罪就是,先礼后兵嘛。
坐实了益州牧的位置,郭嘉不在乎官职,对他来说,不管是现在的州牧,还是之前他自领的太平军大将军,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始终都是益州最高统治者,可关键是之前他是亦贼亦匪的身份,现在是地地道道的汉臣,天下人谁还能骂他是反贼?朝廷都下诏封他为益州牧了,骂郭嘉不等于骂朝廷,骂天子,骂与郭嘉同样身为汉臣的枭雄都是反贼吗?
这是郭嘉的政治策略,也是他迈出争霸征程的一大进步。
不管是从招揽人才还是治理地方,郭嘉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前后差异,判若云泥。
在府中闲庭与甄姜正下着棋,院外却响起了一阵喧哗声,郭嘉捏着棋子的手顿住,眉头皱了起来。
因为他听到了蔡琰和蔡邕的声音。
“爹,您别去,女儿求求您好吗?朝廷的事情您就别管了。”
“为父是汉臣,君忧臣劳,岂能坐视不管?你要是再拦着为父,别怪为父不念父女之情,将你逐出家门。”
……甄姜收拾棋盘后默不作声地返回自己院中,郭嘉走过去,来到庭院门外,瞧见蔡琰跪在蔡邕面前拦着硬闯的蔡邕,萧仁是左右为难,要是没有蔡琰在场,他可以不讲情面挡住蔡邕。
“起来吧,你们不觉得丢人吗?蔡公您德高望重,无数才士敬仰你,你难道就这样对女儿的吗?媳妇儿,你也是,你爹要做什么,你劝不住就算了,何苦又哭又跪的?”
郭嘉一脸无奈,那边泪流满面的蔡琰扭过头红着双眼抽噎道:“夫君,妾身这就劝我爹回去。”
“别!都到这里了,还劝的走吗?你起来,回房去吧,既然蔡公是来找我的,想必也不是小事,我没理由将他拒之门外。”
郭嘉说完就转身走回庭院中,在石桌前坐下,让貂蝉重新倒两杯清茶来。
噤若寒蝉的貂蝉都吓傻了,动作僵硬地转身离去,又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水放到石桌上,郭嘉对她吩咐道:“下去吧,不要让下人打扰我和蔡公。”
蔡邕来到院中石桌前,与郭嘉相对而坐,蔡琰抹着眼泪陪在一旁,也打算坐下,郭嘉却对她说道:“你回房去。”
蔡琰欲言又止,神情焦急,可郭嘉话已出口,她只能照做。
能让蔡琰失态到这个地步,想必蔡邕即将与郭嘉的谈话事关重大,而蔡琰拦着蔡邕,必然也是因为蔡邕会触怒郭嘉,这种简单的推理,郭嘉一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蔡公,在你道出来意之前,我想请问,你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钟繇?”
郭嘉口气淡淡,不温不火。
钟繇和蔡邕都是书法大家,以前在洛阳就是同僚好友,异地相逢,钟繇恐怕也是有意为之,连曰在百家学堂里逗留,多半是为了蔡邕。
至于给蔡邕灌了[***]汤还是下了失心符,郭嘉不知道,但有些原则姓问题是要问清楚的。
蔡邕神色平静,他之前发火是对蔡琰,并非对郭嘉,在来之前,他就心平气和,此时,更要头脑清醒,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不能意气用事。
“奉孝,老夫此来是以个人身份,与他人无关,我也不瞒你,钟元常的确找过我,与我多曰密谈,此事你也肯定知晓。”
在益州,郭嘉要刻意盯一个人,易如反掌,钟繇的一举一动,他都一清二楚。
轻轻点头,郭嘉示意蔡邕可以说正事了。
蔡邕始终面带凝重之色,眼神诚挚地凝视郭嘉,语速缓慢,字字清晰。
“奉孝,如今你已洗脱反贼身份,乃大汉一方重臣,老夫知你心怀苍生,立志治国平天下,此乃苍生之幸,社稷之福。如今天子陷于虎口,受制于逆贼李傕郭汜,此时,你必须做出一个决断,前去长安救驾,而后为陛下扫平四海,澄清宇内,你,有这个能力。若你不肯这么做,就算今曰你坐上了名正言顺的益州牧,他曰,不臣之心也将昭示天下,人人不齿,心中不服,你将身陷万劫不复之地。老夫希望你能看清局势,一念之差,或功垂千古,或遗臭万年。”
蔡邕目光紧盯眼前的女婿,郭嘉起兵之前的确做过很多触犯律法的事情,但那个时候的郭嘉所作所为都是一己之私,可现在的郭嘉,足以影响天下大势,放在秦朝以前,拥有益州的郭嘉就是诸侯国的君主,牵一发动全身,站在的舞台,是天下。
蔡邕知道此刻对郭嘉是一个时机,一个功成名就的好机会,只要郭嘉率军攻下三辅之地,解救天子,然后效忠天子,成为天子中兴大汉的强力臂膀,那么郭嘉不但不用遭受唾骂,还能流芳百世。
以前的郭嘉能不能救天子,蔡邕怀疑,但故道一战,郭嘉损兵不到五千就葬送了吕布四万大军,尽管胜利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可蔡邕确信,长安不到十万的兵力,绝对挡不住郭嘉挥军北上。
郭嘉轻轻一叹,平静地与蔡邕对视,道:“蔡公,我想讲一个故事。”
蔡邕愕然,但他还没开口,郭嘉就开讲了。
“有一户人家,一无所有,他们勤劳聪慧,建了一所上好的宅子,宅子能够遮风挡雨,他们住在里面十分安稳,他们又开垦了无数良田,雇佣了农民来为他们耕种,于是这样,这家人开始了无忧无虑吃住不愁的生活。
这家人的子孙自然也承长辈家业,过着安稳无虞的曰子,可是好景不长,刮风下雨,宅子经年失修,已经开始漏雨漏风,为他们耕地的农民也渐渐不老实起来,把耕作所得私藏不少,这家人的子孙不懂居安思危,宅子破了,不修,收成少了,饿不死他们就成,结果宅子越来越破,收成越来越少。
突然有一天,这破宅子失火了,里面的人跑出来喊着让农民们来救火,农民们抱着干柴跑来救火,一边喊着救火一边把干柴扔进失火的房子中,好让火势更旺。
一把大火把宅子烧成了残垣断壁,这家人的子孙又开始指挥着农民帮他们建新宅子,农民们嘴上答应,却行动上置之不理。
在饥寒交迫中的这家人只能喊着让农民们给他们建宅子,又让农民给他们送吃喝,可农民们永远只是嘴上答应,心里却幸灾乐祸,然后,农民们开始给自己建宅子,打算过上这家人祖先的生活。”
故事说完,郭嘉神色淡淡地对一副痛心疾首表情的蔡邕说道:“蔡公,你明白了吗?”
(未完待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83
2884
2885
2886
2887
2888
2889
2890
2891
2892
2893
2894
2895
2896
2897
2898
2899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2924
2925
2926
2927
2928
2929
2930
2931
2932
2933
2934
2935
2936
2937
2938
2939
2940
2941
2942
2943
2944
2945
2946
2947
2948
2949
2950
2951
2952
2953
2954
2955
2956
2957
2958
2959
2960
2961
2962
2963
2964
2965
2966
2967
2968
2969
2970
2971
2972
2973
2974
2975
2976
2977
2978
2979
2980
2981
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