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朝臣拭目以待,看看这崇祯朝的第一肥差,花落谁家,其中有不少人,是准备争上一争的。不过看今天这架势,也就偃旗息鼓了。一边是移民方略的起草者,真正的帝师徐光启,这个恐怕还有皇帝的支持,估计希望那个最大;另外一方面,就是今天济济一堂的这些勋贵,清贵了,怕这勋贵们怕也受不了一千万两银子的诱惑,虽然刚才一直没有说什么,不过看得出,这些人也是有准备的;还有就是东林党这一路人,这一路,如今魏忠贤倒台,召还入朝的,大多都是东林党的人,东林党如今在朝堂之上,可以说,半边天的角色,潜力非常巨大,不少人准备打酱油,准备看好戏,或者考虑帮谁的问题了。
“赈灾的事定下来了,接下来,大家议一议谁当这个钦差吧。”杨改革平静而淡定的说道。
皇帝终于说出口了这句话,下面的群臣,眼光瞬间变得犀利起来,变得有神采起来,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这句话就如同扔向一片汽油海的火柴,瞬间点燃了整个文华殿,文华殿里的空气,瞬间变得炽烈起来。
首辅施凤来上次虽然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但是,毫无怨言,准备依旧力挺皇帝,准备力挺徐光启。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赈灾非徐少保莫属。”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发言的,这首辅就是首辅,不管首辅如何的不堪,这地位决定了一切。
“哦,呵呵,说说原因。”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原因有三,第一,徐少保乃这赈灾移民方略的直接起草者,对这移民赈灾方略最是熟悉和了解,乃钦差的首选;第二,徐少保乃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品级够高,可以代表陛下,朝廷统领各地赈灾事宜,如此,才显得朝廷重视此事,也才好协调各地配合移民赈灾,第三:徐少保才德兼备,精通算学,水利,人品清贵,乃钦差的不二人选……”施凤来点出了徐光启作为钦差的几个最大的优势,力挺徐光启。
“嗯,有道理,朕也觉得不错。”杨改革现在已经不再纠结徐光启离开自己了,这移民赈灾一事,事情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命运,关系到这历史的走向,徐光启去负责这件事,远比留在朝廷里帮自己要有意义得多。不过也从今天的这个架势看出点什么来,这满朝的重臣,怕都是打算在这钦差的人选上争一争的,自己现在倒不好直接下旨让徐光启当钦差了,还得让这些重臣都把自己手里的牌打出来,比比谁的牌大,否则,所有人都把火力对准自己,变成了自己和如此之多的重臣直接战斗,这,有违做皇帝的准则。
“启禀陛下,臣以为,施元辅的话有道理,为钦差者,必定需要一位德高望重,清廉干练,能压得住场面的人去,如此,办起事来,地方才不会推诿,扯皮,臣也推荐一人,此人和徐少保同是内阁,乃大学士刘鸿训,想以大学士之尊为移民钦差,处理移民赈灾事宜,必定绰绰有余……”一个大臣也推出来一个人,资历和徐光启不相上下,也是内阁成员,都是大学士。
这个就是东林党们推出来的人?杨改革心中不住的嘀咕着,这个刘鸿训,杨改革是有印象的,是因为魏忠贤下台的,如今魏忠贤倒台,他才被召还,成了内阁成员的,难道这家伙就是东林党推出来的竞争人?
杨改革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道:“嗯,不错,不错。”
这崇祯朝的第一肥差,刚刚被皇帝抛出来,立刻就陷入了白热化的程度,争斗的,已经是明刀明枪了。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一个大臣出来说到。
杨改革本来还在练习认人,不过,这人实在太多了点,也没记清者家伙是谁来着。不过没认清就没认清,先看看他说的什么。
“卿家说吧。”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移民钦差,事关重大,如施元辅所言,必须人品贵重,可靠,但是臣听闻,徐少保乃是入了蛮夷之教的,叫什么天主教,信奉的是什么蛮夷的神,圣人早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信奉蛮夷教的人,……臣担心……”这个人说话也就说了一半,把剩下的,交给大家自己去猜了。
抹黑,典型的抹黑,杨改革对这徐光启还是相当的了解,入什么天主教,为的还不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可不是为了信教而信教。这家伙,现在居然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来作为徐光启的污点,这抹黑的技术,很高明。当然这个事在现在的明朝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污点。
杨改革当下就道:“这件事朕知掉,徐少保入教归入教,但是,这钦差归钦差,徐师傅的人品,朕是信得过的,这两件事不混谈在一起。”杨改革觉得这政治可真tmd恶心,这平时不觉得,到了关键时刻,抹黑别人的种种手段可都来了。这“东林党”,看来很看重这次钦差的人选啊!对了,还有一旁虎视眈眈的勋贵们,他们一直都没说话,不知道准备干什么?难道也准备争一争这钦差?不过,这些勋贵们,可一直都没有动作,好像这钦差和他们无关一样的。
杨改革把这种言论压了下来,算是挺了一把徐光启,群臣见皇帝亲自出马力挺了徐光启,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那样只会让皇帝感到反感,得不偿失。
不过接下来的事,让杨改革大跌眼镜,目瞪口呆。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一个大臣站了出来,杨改革看了一下,不认识,不过能入今天这种会议,级别也算是高的了,至少也是一个侍郎级别的,级别太低,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卿家有何话要说?”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移民钦差,事情重大,繁杂,必定长年累月的在外奔波劳累,风餐露宿,所以……,臣以为,钦差应该选一位年轻些的,身体强壮些的,如此,更能适应常年在外奔波之苦,也更能为陛下,为朝廷办差效力……,虽然徐少保乃移民方略的制定人,但是,年纪实在太大,不宜在外奔波……何况,现如今已经有了详细的方略,只要执行之人严格按照徐少保的方略执行,想必能更好的完成这移民赈灾之事,……同理,刘阁老也年岁不轻了,不宜常年在外奔波……”这个人一出口,就点中了徐光启的软肋,确实如这个人所说,这个移民钦差必定会常年奔波在外,因为这移民的事涉及到数省,涉及百万人南北迁移,如果身体不好,恐怕受不了这种奔波之苦,让杨改革吃惊的就是顺带还把刘鸿训也带了进去。
这让杨改革感觉到惊讶!这一下子,就把两个内阁扫进去了,这刘鸿训不是“东林党”推荐的人吗?怎么现在居然连刘鸿训也一起框进来?这,是怎么了?难道这个人是第三方势力?属于那群勋贵的?杨改革百思不得其解。
更不可思议的事来了。
就在杨改革为谁是谁一方的人,谁帮谁搞不清的时候,这个人说的话,彻底的让杨改革这个本来就搞不清朝堂之上利益纠葛的小白,更加的迷糊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移民赈灾,如陛下所言,事关重大,关系到我朝未来数年的朝政,这移民赈灾过程,必定会长年累月,必定会奔走数省,劳累不堪,臣以为,确实该选一个年轻力壮的,出任这移民钦差,臣推举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如今,有徐少保的移民赈灾方略,又有周侍郎这样年轻力壮的人主事,如此配合,方是完美的配合啊!这关乎我朝安危的移民赈灾,必定会办理得完完美美……”
这个人是谁杨改革没心思去关心,这个人的话,把杨改革意外的跌破了一地的眼球,感情,自己刚才以为刘鸿训是“东林党”的人,其实不是,这周延儒才是东林党推选出来的人,才是准备竞争钦差的人?这,关系是在是太混乱了。杨改革有点晕头转向了。
杨改革惊讶得看了看站在一旁,貌似清闲的勋贵们,他们这伙人,似乎根本就不着急。刘鸿训怕还不是他们推出来的人,肯定不是,要是的话,老早就出来战斗,帮刘鸿训说话了,那里像现在这样清闲。杨改革傻眼了,这朝堂之上的关系,实在是复杂了点。
“大伴,这刘鸿训是那方面的人?这周延儒应该是东林党的人吧?”杨改革十分郁闷的小声问王承恩。刘鸿训是哪方面的人杨改革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这周延儒应该是东林党的人,因为东林党历史上可是霸占曰后明朝的朝政,这周延儒可是入阁,当过首辅的家伙,不是东林党的人他能干到首辅?这点,杨改革还是清楚的。
王承恩对于皇帝的话,也是很意外,皇帝居然都知道分党了,于是小声的道:“陛下……,这刘鸿训估计是齐党推出来的人,这周延儒确实是东林党的人……”
对于王承恩的话,杨改革更加的莫名其妙了,什么时候多了一个齐党了?这不是只有阉党和东林党吗?最多还有这一批看似清闲的勋贵们,怎么又多出一个齐党?这样说来,是山东的?杨改革本来有点头绪的思维,现在,彻底被这混乱的局面搞乱了。
“齐党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也推出来一位?”杨改革很郁闷,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不得不小声的问王承恩。
“回陛下,以前这魏逆纠集起这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部分,成了魏党,如今,这魏逆伏法,这魏党又散了,如今奴婢估摸着,有些人是想推出一位和魏党有过节的大学士来充当门面,好改庭换面……”王承恩小声的解释着。
杨改革现在是彻底的纠结了,这朝堂上,实在是太乱了,在这朝堂上,有自己嫡系一派,推出的是徐光启,其中有魏党的“余孽”,首辅施凤来就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而从倒掉的魏党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人,想出了推出一个反魏党的大学士来改头换面,和魏党划清界限的办法,推出的事故刘鸿训这个大学士;还有东林党推出的这个周延儒;还有那群勋贵们,一直站在一边没说话,好似清闲得很,是过来看戏的。
杨改革快晕死了,头一次觉得,自己或许不该把这人分得如此清楚,不该把这朝政弄得如此清楚,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还是原来那种把所有人当成npc比较好一点,起码不用这样头疼。
杨改革还在纠结,下面的人差不多已经吵翻天了。
“……臣绝不同意周延儒周侍郎出任钦差,周侍郎实在是太年轻了,才三十有五,如何承担得起这移民赈灾如此重大的事宜?陛下,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还是派老成一点的出任钦差为好……”
“……陛下,移民钦差事关重大,劳苦奔波,常年风餐露宿,陛下,还是派一个年轻的去比较合适……”
“……陛下,该派个老臣一点的……”
“……陛下,周侍郎虽然只有三十有五,可是,已有十五年为官的经历,已经沉稳有余,足够完成此事了……”
“……是啊!陛下,我朝第一任首辅解缙,解大人出任首辅的时候不过三十三岁,周大人也想学解大人,成就一个三十五岁入阁的美名吧,或是首辅的佳话吧……”
“……你……”
朝堂之上,没有人约束,已近吵成了一团,两边的战斗,已经变成东林党独战帝党和齐党,双方互相对喷,其他人则打酱油。
杨改革是真的没想到,这一个任命移民赈灾钦差的事,居然会有如此的麻烦,要早知道是这样,自己直接就下命令,让徐光启出任移民赈灾钦差得了,那里有这样多的麻烦。
杨改革纠结,其实,这东林党诸人更加的纠结。
这东林党好不容易等到搬到了魏忠贤,本以为可以咸鱼翻身,执掌朝堂了,要是这样,像今天民钦差这样的大好事,基本不会落到别人的身上去,绝对是东林党的囊中之物。
可惜,天不遂人员,魏忠贤是倒了,他的魏党,也树倒猢狲散,可惜,这内阁里,却没有一个适合他们推出的人出任移民钦差,连他们看不起的齐党都能推出一个,可是他们,却没有。
本来,他们有孙承宗,这是东林党的抗靶子,还是正牌子的“帝师”,和皇帝的关系的紧密,甚至在内阁之上,可惜,这孙承宗是皇帝的右臂,他不是左臂,负责的是军事上面的,孙承宗一心就负责军事,训练新军,这移民钦差,是民政,无论如何,也不会干的。所以,孙承宗这个最好的人选,就不用考虑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332
16333
16334
16335
16336
16337
16338
16339
16340
16341
16342
16343
16344
16345
16346
16347
16348
16349
16350
16351
16352
16353
16354
16355
16356
16357
16358
16359
16360
16361
16362
16363
16364
16365
16366
16367
16368
16369
16370
16371
16372
16373
16374
16375
16376
16377
16378
16379
16380
16381
16382
16383
16384
16385
16386
16387
16388
16389
16390
16391
16392
16393
16394
16395
16396
16397
16398
16399
16400
16401
16402
16403
16404
16405
16406
16407
16408
16409
16410
16411
16412
16413
16414
16415
16416
16417
16418
16419
16420
16421
16422
16423
16424
16425
16426
16427
16428
16429
16430
1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