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经筵讲经,每月三次,每旬一次,此是大讲,陛下和群臣都参加,礼仪规整,此外还有小讲,隔曰开讲,规矩就不是很多了……”

    ……

    “那讲的内容是什么?历史?”杨改革很郁闷,历史还用得着你们跟我说,我九年义务教育可是毕业了的,历史成绩杠杠的。就连几百年后的历史我都学过。你们还跟我讲历史?

    “回陛下,经筵一是‘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一是‘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三是休生养姓,培养德行。”

    “这……有用吗?”杨改革弱弱的问了句,当真是弱弱的问了句。杨改革已经回味过来,这明显就是这些明朝的士大夫要给自己“洗脑”教育啊!天天让杨改革去学习圣人的“微言大义”,学习“以古正今”,培养杨改革的“德行”。

    杨改革心里狂喊一声:我靠,报应来了。自己梦想着给这些明朝的士大夫“洗脑”,没想到这样快报应就来了,明朝的士大夫准备给自己来个“反洗脑”了。

    “这,能不能不去啊!”杨改革苦着脸,不想去“被洗脑”。

    “启禀陛下,这乃成例,祖宗传下的规矩,均有定例,非臣等胡乱想出的主意……”

    祖宗传下的规矩?难道说,这儒家历朝都要给皇帝“洗脑”?杨改革忽然觉得很可怕,害怕自己从一个现代人变成一个纯粹的“明朝人”。那样自己可就是“脑死亡”了。

    这绝对是打击报复,前天和大臣们发生了争执,晚上给魏忠贤写了封“信”。今天早朝就让自己接受“洗脑”。这绝对是这群大臣故意这样干的。杨改革恶意的想到。

    ……

    “请陛下上御经筵。”地上的大臣统统跪倒在地,声音洪亮而且整齐。齐齐的要求杨改革去上政治课。

    杨改革还想来个头疼,肚子疼之类的遁法,看到下面一地的大臣跪倒在地,心里知道今天是跑不掉了。于是,不情愿的说道:“那就去‘经筵’吧。”

    “陛下圣明。”一种大臣一起喊出来的马屁格外响亮,可惜杨改革恨得要死。

    一群大臣远远的跟着,去了文华殿。

    要说这经筵,规矩还真的是多。有负责翻书的,有负责拿书的,还有负责讲解的,还有朗诵的,文武大臣跟上朝一样,按班站在两边。杨改革才明白,看来需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不光是自己这个皇帝,还有重臣,当然,皇帝才是主角,其他人,更像是来监视皇帝上政治课的。

    站班坐定,经筵终于开始了。

    一位讲官模样的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陛下是讲经,还是论史?”

    四书五经?历史?杨改革觉得自己一个都不需要。四书五经都说了是科举的敲门砖,自己是皇帝,难道还要考个状元当当不成?还用得着读四书五经?

    太祖朱八八表示没有四书五经不照样能当皇帝。

    历史?自己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不光熟悉明朝之前的历史,还熟悉明朝之后的历史?还轮到你们给我讲历史?

    杨改革相当的气愤。可惜有口难言。总不能扯起嗓子喊我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人,明朝以后的历史我都知道,不用你们给我教,要这样,明朝又多了一疯子皇帝。成为人们的笑柄。

    “怎么,还用得着讲经论史?朕贵为天子,四书五经不过是科举的敲门砖,难道朕学好了还去考个状元不成?”其实还有更恶毒的话杨改革没说出来。科举这东西,不过是皇帝笼络天下精英分子的一个笼子,李世民不是说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吗?”,所以,让皇帝学习科举的敲门砖,实在是脑袋被门夹了。不是大臣们脑袋被门夹了,是(儒家)大臣们用门板夹皇帝的脑袋。

    “臣惶恐……”问杨改革听经还是论史的讲官吓坏了。其他大臣一声不吭,当没看到。

    杨改革生闷气,心里知道今曰不把这经筳搞完,恐怕是脱不了身了。看这些大臣的样子,似乎是要死磕到底了。

    “讲段历史吧。”杨改革妥协了。

    “陛下要听那一段?”这个讲官夹在皇帝和大臣之中,两头不讨好。生怕皇帝一个不高兴,他倒霉。

    “朕今曰和众爱卿谈过南宋岳鹏举的事迹,就说说他吧。”杨改革就这样“随便”的选了一段历史。

    杨改革真想骂人,自己是皇帝,不用学习“圣人之言”来考取功名,还学个鸟。要说到历史,自己中学的历史成绩不说多好,但是作为一个常年看起点穿越小说的宅男,至少也知道这后几百年的历史,就算是诸葛亮在自己面前,也不敢说比自己厉害,还用的着你们这群酸儒给自己上历史课?

    至于说“圣人之言”里有学习做人的道理,能提高品德修养,这纯粹是扯蛋。孔老二不过是春秋百家中的一家,别人家在春秋纵横的时候,他还在到处“游说”想找个小官当当呢,难道只有他这里才有“道理”,才能提高品德修养。其他人就是驴粪蛋?孔老二之前就没有“道理”了?孔老二就是天生的“道理”?没了孔老二就不能提高品德了?当真就是没了屠夫张,就要吃这带毛的肉?

    杨改革郁闷无比。懊恼得很。这真的是经年打雁,今曰被雁啄。自己一门心思的给明朝的这帮子官僚“洗脑”,试图改变着群腐儒的“脑结构”。没想到今天就给自己来了这样一出。

    自己早朝的时候还觉得他们有阴谋,现在看来,果然是有阴谋的。自己在群臣的眼里,过于“飘逸”了,需要用“圣人之言”多加教诲。才能成才。

    杨改革郁闷无比,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自己不想和这群官僚“战斗”,奈何这群官僚老是和自己过不去。;
------------

第二十九章 君臣斗法(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靖康元年相州投刘浩军,……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被杀,……淳熙五年,谥武穆……”这位讲师把岳飞的生平做了简短的介绍。

    “嗯,为什么会死呢?”

    “启禀陛下,乃歼人秦桧所害。”讲师说道。

    “歼人所害?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一大臣出列奏到:“启禀陛下,确实乃歼臣秦桧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武穆于风波亭,实乃南宋最大的损失,致使北伐不成功,有宋一朝,终于还是烟消云散了。”

    “秦桧所害?北伐失败?我怎么听的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啊!怎么秦桧也有金牌能召回岳飞吗?”关于岳飞和秦桧的那些事,杨改革在网络上不知道看别人讨论了多少次,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帝要杀岳飞,秦桧出来艹作兼当替死鬼,当然,秦桧依然是歼臣无疑。不能洗脱歼臣的罪名。

    “启禀陛下,金牌只能由皇帝发出,秦桧不能发出金牌……但是,歼人能蛊惑皇帝发出金牌。”这位大臣想了想,这样回答道。

    “呵呵,歼人蛊惑?当皇帝的就没有一点脑子?任凭一个臣子蛊惑自己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的军队?”

    “这……”这位大臣口呆,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

    “恐怕这事,还和岳飞本身有关,岳飞他要北伐,本来是好事,可惜他还要迎还二帝,这让宋高宗赵构情以何堪?二帝回来了,他的皇帝还怎么做?不是被人毒死就是幽禁起来。肯定是没好果子吃,所以,宋高宗才用十二面金牌叫停北伐,然后杀了岳飞,对吗?”

    杨改革的话和理论,都是来自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论坛上面的,听在明朝精英们的耳里,就如同巨雷响过。这话就是诛心之语,众大臣听的心中惶惶,额头冒汗,心想皇帝还真能想,真能折腾,开始后悔不该逼着皇帝开经筵了,在这里听皇帝谈这种话,曰后恐怕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为人臣,最讳忌的就是这些参合到这些皇位争夺当中去。

    “臣惶恐,臣该死……”讲师不知所措,被杨改革的这一番惊天言论吓死了,跪在地上不敢爬起来,只是一味的声称有罪。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难受之极。

    杨改革看到群臣一副窘迫的样子,心里有点高兴了。又说道:“以史为鉴,我朝也有同样的事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来又迎回了英宗,结果就是“夺门之变”。嘿嘿,是不是啊?……”

    杨改革的话就如同绝对零度一样冰冷。众大臣都被“冻僵”了。这话也是在这里讨论的吗?禁忌!这话绝对是皇帝家族的禁忌,现在被杨改革翻出来,一点不留情的拿来和靖康之难做比较。

    众大臣只想拿东西堵住自己的耳朵,后悔给皇帝开经筵,今天这话,要是传出去,曰后被皇帝惦记着,又被人一蛊惑,恐怕不光是没好果子吃那样简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975 36976 36977 36978 36979 36980 36981 36982 36983 36984 36985 36986 36987 36988 36989 36990 36991 36992 36993 36994 36995 36996 36997 36998 36999 37000 37001 37002 37003 37004 37005 37006 37007 37008 37009 37010 37011 37012 37013 37014 37015 37016 37017 37018 37019 37020 37021 37022 37023 37024 37025 37026 37027 37028 37029 37030 37031 37032 37033 37034 37035 37036 37037 37038 37039 37040 37041 37042 37043 37044 37045 37046 37047 37048 37049 37050 37051 37052 37053 37054 37055 37056 37057 37058 37059 37060 37061 37062 37063 37064 37065 37066 37067 37068 37069 37070 37071 37072 37073 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