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可还有银子?今年又亏空了多少?”杨改革问的问题很直接。

    “……启禀陛下,户部现已无银,……至于亏空,今年恐怕也有三四百万两吧……”这个老臣子估计是急的,头发都白了,说话的时候也是眉头紧皱,说的话也让很多准备出来说点什么的大臣闭嘴了。

    “很好,刚才户部尚书也说了,户部无银,尚且亏空三四百万两,难道诸位爱卿觉得不该节约吗?嗯……?”杨改革说着,又特意的用眼睛盯刚才那个说大道理的人。

    那人见皇帝使出了“杀手锏”,缺银,也就再也不好说什么天朝的话了,要是还说,皇帝铁定让自己去筹银子,补户部的亏空。到那时候,自己可就只有上吊一条路了。

    ……

    众大臣又是一阵沉默,没人接话,皇帝要勤俭节约,这事新鲜的,从来都是大臣们劝皇帝节约的,就没有皇帝自己要求节约的,这群大臣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思维混乱,一直转不过来弯。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拒绝,皇帝要求节约,难道当大臣的不同意,坚持大手大脚?这说出去,恐怕立刻被人用笔写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还有,现在户部亏空,如果谁不同意,皇帝准会派他去筹银子,那样可就悲剧了,放着好好的官不当,去筹银子?

    所以,众大臣也都开动脑筋,思索着这件事的对策。

    想了半天,终于有位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想知道陛下要求的这个小,要小到什么程度?要聚合多少张纸的文书为一张?”

    这人是问到了点子上了。

    “这个,这……”杨改革其实很想说小到曰后自己读九年义务教育时候的那种字就可以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没打印机,也没钢笔,靠毛笔写出那种字,这天下的读书人,多少人要自杀啊?

    杨改革一时也说不出具体的大小,那些大臣还以为既然皇帝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那么,节约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就算皇帝再说什么,那也就是把字体稍微缩小一点,应付一下得了。

    ……

    就在诸位大臣都以为松一口气的时候。

    杨改革看着自己的手,道:“那就以朕的指甲盖为限,大,不要过朕的大拇指盖,小,不要小过朕的小手指指甲盖……”杨改革看着保养得很好的,很光亮的指甲盖,相当得意的说道。

    杨改革心中快活啊!这样小的字,那些大臣个个都上了年纪,还要看这样小的字,哈哈,那可真的是折磨他们啊!

    那群大臣一听,大不过大拇指的指甲盖,小不过小手指的指甲盖,个个都拿自己的手出来比一比,有的手比较大一点,还觉得还行,虽然小了很多,但是还能将就,有的人的手则比较廋弱,一看自己的手,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这样小的字?如何书写?要人命啊!

    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说说?”

    “启禀陛下,这字,实在太小了,诸位大人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如何看得清如此细小的字迹?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国事?……”这个人担心的也是有道理的,说得在理,大臣都是上了年纪的,字太小如何看得清?耽误了事谁负责?

    “这个?看不清?”杨改革思索了一会,就道:“这个,全靠诸位爱卿们克服了,朕会以身作则,也希望诸位爱卿以身作则,带头把这字迹缩小,节约用纸,节约开销。我大明朝每天耗纸无数,书写的公文文书无数,如果全部都改小字书写,这得省下多少银子?这是一项节流的好事,诸位爱卿难道以为朕是在游戏?玩乐?说笑吗?国家尚且不富裕,连赈灾的银子都发不出,现在只要求诸位爱卿把字写小一点,节约一点用纸,难道诸位爱卿都觉得很困难吗?想那流民连饭也吃不上……”

    杨改革头头是道的说起来。

    下面的大臣有的人受不了了,跳出来,反对了:“启禀陛下,臣反对此事。”

    “又怎么了?说说。”杨改革不耐烦有人打断自己说话。

    “启禀陛下,这从古到今,从没有把这字体缩小一说,陛下以指甲盖为限,这也太荒唐了,毛笔还有手指大小呢,如何写得出这样的蝇头小字?这叫天下文人如何书写?陛下纯粹是在瞎胡闹!”这人也比较厉害,上来就尖锐的批评杨改革。

    大殿里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看着皇帝如何应对这个人的挑衅。

    杨改革心里也冒火,道:“瞎胡闹?你的意思朕吃饱了没事干,和你开玩笑吗?”

    那人也比较直接,接声道:“正是。”声音慷慨激昂,准备赴死,一副我不怕的表情。

    “你……”杨改革怒火中烧,气得说不出话来,肺疼。;
------------

第六十三章 大出血

    杨改革可真的是气得浑身发抖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言官进谏?

    杨改革觉得自己肺都快气炸了。一个小官也敢顶撞自己,自己要是不用点手段,那以后岂不是没有消停的了?任谁都可以朝自己发火?那自己岂不是郁闷死?别人的受气包?杨改革一想到这里就火大。想和那个官玩真人pk。

    可惜的是,越发火,越激动,心里就越没主意。有砸东西的冲动,很想用个东西甩那个小官。杨改革又想到这是“故宫博物院”,是自己家,扔了就是扔自己家的东西,这里的东西在后世可全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舍不得,在动手还是不动手之间徘徊。

    坐在龙椅上忙活了半天,怒气才逐渐的平息下来。脑筋才清醒一点,这应该是一个言官了,故意用激烈的言辞刺激自己,好达到出名的目的的,杨改革也听说过明朝的官员骗“廷杖”的事。

    ……

    下面的群臣都眼巴巴的看这这位年轻的皇帝怒火中烧,无处发泄,都估摸着该出“廷杖”了,那出言刺激杨改革的小官,也挺身抬头,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估计也是在等皇帝的廷杖,打完之后,自己也就该出名了。

    太和门大殿就这样诡异的安静。

    杨改革的心神煎熬了半天,心想,自己虽然是要写小字,折磨你们这群人,但是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节约,现在居然被人说成是胡闹,心里也觉得挺委屈的。写小字又没有错,自己后世就是用的还小的字。

    杨改革想了想,努力的使自己冷静下来,觉得纯粹的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出“廷杖”这东西,如果自己是以前那个崇祯,毛头小伙子一枚,估计就用了,但是自己是后世来的,自然知道这明朝言官的德行,自己是文明人,对打人屁股也不感冒,体罚是不对的,剥别人裤子,更是流氓,于是转头对王承恩说道:“大伴,可有记录朕言行的史官?”

    王承恩答道:“启禀陛下,有的。”

    “嗯,很好,让史官记录一下,朕今曰以勤俭节约之名号召群臣用小字,写小字,聚几张纸的字为一张纸,为朝廷节流,节省开支,那个什么……叫什么来着的,出言反对朕提倡节俭节约,说朕是瞎胡闹,让他如实记录……”

    杨改革的声音不算大,似乎就是说给王承恩一个人听。但是大殿里极为安静,群臣都听得是一清二楚。都对皇帝陛下这种做法感到直冒冷气。立刻想到了一个成语:遗臭万年。

    那个言官听了杨改革对王承恩说的话,立刻煞白了脸,本来是想利用激烈的言辞激怒皇帝,让皇帝脱了自己裤子打板子,这样自己可以出名,没想到,皇帝还真能忍,居然不打自己的屁股,还让史官记录自己反对皇帝提倡节俭节约的话,这样一来,自己不用靠“廷杖”来博出名了,自己将遗臭万年。当下就觉得天旋地转,这皇帝的手段,实在太辣。顿时摊倒在地。

    许多大臣瞧着着急,看到自己同僚被皇帝弄得站都站不稳,立刻出来和皇帝求情,求皇帝别这样写,因为这样一写,这个人算是玩完了。一生,一辈子,后几百年都是别人唾弃,耻笑的对象。

    从来就只有大臣劝皇帝节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的,现在皇帝自己主动提出来节俭,节约,居然还有人法对,说是瞎胡闹。这个,实在是……脑筋转不过来弯啊!太阳现在兴从西方出来了吗?许多大臣都这样想。

    杨改革没有给这些人机会,还没等那些人站出来说话,就跳下龙椅,说了声“退朝吧。”

    ……

    一声长长的“退朝”。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339 79340 79341 79342 79343 79344 79345 79346 79347 79348 79349 79350 79351 79352 79353 79354 79355 79356 79357 79358 79359 79360 79361 79362 79363 79364 79365 79366 79367 79368 79369 79370 79371 79372 79373 79374 79375 79376 79377 79378 79379 79380 79381 79382 79383 79384 79385 79386 79387 79388 79389 79390 79391 79392 79393 79394 79395 79396 79397 79398 79399 79400 79401 79402 79403 79404 79405 79406 79407 79408 79409 79410 79411 79412 79413 79414 79415 79416 79417 79418 79419 79420 79421 79422 79423 79424 79425 79426 79427 79428 79429 79430 79431 79432 79433 79434 79435 79436 79437 7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