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在那一瞬间失去了知觉。

    “啊!”白衣少年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从梦中惊醒过来,脸上都是汗水,面色惨白,有些木然地看着屋内的一切。

    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白衣少年的梦中了,每次都是在这一时刻被吓醒。

    白衣少年看了一会屋内的景物,脸上惊惧的表情慢慢地消失,拥着膝盖坐在榻上,低着头,闭着眼,想将这一切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这到底是为何?我到底算是谁?”好一会,白衣少年才低低地叹了一句…;
------------

第三章 重生于官宦世家

    不过这一念头只是一闪间就没了,白衣少年知道自己如今的身份,他下了榻,推开关着的窗户,看着外面院子中的风景。

    入眼的是府内重重的楼檐,看着这陌生而又熟悉的景色,白衣少年目光又变得迷离,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几个月前,他还是后世共和国时代一名优秀的特殊战线上的特工人员,名字叫杨辉。

    杨辉在一次不计代价清除叛逃者的秘密行动中,为了掩护战友牺牲,在经历了一连串梦境般的灵魂脱窍及重新附体后,杨辉却醒转了过来。

    但醒来后却发现,身处的时代变成了古代,连自己的身体都变成另外人了。

    经过短暂的惊惧后,杨辉也终于冷静下来,以一个特工人员的心理与敏感去了解身处的时代。

    经过三天的观察与问询旁人后,杨辉终于知道,如今是大唐仪凤三年,他所占这个人的身体是时任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的最小儿子刘逸,字易安。

    刘审礼是随末唐初时有名的战将刘德威的儿子,刘德威在李唐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不小的战功,曾任贞观时候的刑部尚书,李世民将宗室女平寿县主赐其为妻,以示恩宠,刘德威在永徽三年卒,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陪葬献陵。

    刘德威有三子,分别为刘审礼、刘延景、刘延嗣,但不是同母所生,刘审礼是刘德威前妻所生,前妻死后再续弦,生子刘延景与刘延嗣,虽然说兄弟三个是同父异母,但感情非常的好,刘审礼曾准备将刘德威的爵位让给刘延景,但刘延景坚决不受,刘审礼只得罢休,但将俸禄及朝廷赏赐的东西大部都转赠给刘延景与刘延嗣。

    刘审礼在父丧守孝期满后,继承了刘德威的爵位,并因战功及不错的才能先后任左骁卫郎将、左卫中郎将、右卫将军等职,前些年被皇帝李治封为工部尚书,并领检校左卫大将军,正三品职。刘延景如今任将作少匠职,刘延嗣在润州任司马。

    刘审礼只有一妻,没有妾室,夫妻很是恩爱,生有三子:长子刘迈字殆庶,时任尚乘直长,次子刘远字易从,在弘文馆当校书,最小的就是刘逸,今年刚刚十七虚岁。

    刘逸的两位哥哥都已婚,他们婚后还是同居于一府上,两位嫂子刘逸也见过,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女,模样都还挺不错,只是大部时间都呆在自己院里带刚出生不久的两个小男孩,刘逸只见过没几次。

    刘府家教很严,刘审礼兄弟及其两个大儿子都是非常重礼教的人,刘府自刘德威开始也因重礼而倍受人尊敬。但刘逸却与两位守礼数的哥哥有些不同,自小顽皮爱捣蛋,因与两个哥哥年龄相差较大,特别得刘夫人张氏的疼爱,再加上刘审礼在府上时候,刘逸都是一副乖巧模样,忙于朝事的刘审礼也对这位最小儿子有些无奈。

    刘逸天资聪慧,生姓好学,文采武艺俱是不凡,虽有些不守礼数,但也是最受刘审礼喜爱。

    咸亨元年,名将薛仁贵率大军出征吐蕃,在大非川兵败,十万大军覆没,青海一带的原吐谷浑领地基本被吐蕃控制,自此以后,吐蕃对大唐西北一带边境不断地袭扰,大唐与吐蕃时常兵戎相见,胜负各半。

    为了彻底击败吐蕃,夺回对青海之地的控制权,并助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复国,大唐决定再次举大军伐位于青海地的吐蕃军队。

    仪凤二年夏,朝廷组建洮河道行军部,刘逸的父亲刘审礼以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的身份领洮河道行军副大总管、行军司马、前军总管职,配合一代名将,在征战百济中有上佳表现的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兼青海安抚大使刘仁轨,举兵十八万伐吐蕃。

    大军在年中时候从长安出发,汇集一部边军后,抵达鄯州,并对吐蕃军队发动了数次的攻击,均取得了胜利,只不过入冬后天气转寒,大军回到鄯州一带休整,准备在过了年天气转好后,再向青海一带进攻。但不知什么原因,在年后战事还未进行的时候,朝廷却令中书令李敬玄取代刘仁轨领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兼青海安抚大使,并领检校鄯州都督职,总领征战吐蕃的军事行动。

    如今时节已经是春天,前方的战事又开始了,我大军进展顺利,刘审礼仍然以副大总管兼前军总管、洮河道行军司马身份领前军三万人,与副将王孝杰等率先与吐蕃人交手,取得了几战的胜利,朝廷已经有嘉奖令送到府上,刘审礼原本无职的二儿子刘远因此被委为弘文馆校书职。

    这样刘逸的两个哥哥都在朝中任职,也整天忙于事务,没空来管刘逸,没有哥哥的管束,刘逸更加的自由。

    呆在府中无所事事的刘逸在父亲出征后,越加的无法无天,只是刘逸也还算懂事,虽然喜欢玩闹,但每天必练的武事不会懈怠,特别是祖传的枪法。十七岁的刘逸枪法已经出神入化了,两个哥哥根本不是他对手,连刘审礼也只是勉强胜之。刘审礼在上一年年前出征后,刘逸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了一些枪法的变化,难度极高,一些还要高超的马术配合,只不过刘逸都将其克服了。

    年少的刘逸很是得意,想着在父亲回朝时候再与自己较量,一定能将父亲扫落马下,只是乐极生悲,在一次练习过程中,因从战马上腾空而起舞枪,却没能很好地把握落点,结果很是莫名其妙地,在边上几名家仆的惊呼中,重重地落在地上,当即昏迷。

    府里上下都吓成一团,忙请大夫诊治,幸好刘逸在昏迷后两天,醒了过来,只是没有人知道,此刘逸不是先前的那个刘逸了,已经被一个隔了一千三百年的后世人灵魂所取代。

    穿越后的刘逸惊奇的是,原来这个刘逸所会的枪法,马术,还有其他武术和书法,都像一种身体的本能一样地保留下来,只是以前的记忆大多都不在了,只有一些残破的碎片。

    所幸后世的刘逸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超级的强,口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几天后就是一口流利的关中腔了,认识繁体字更是不在话下,行事方式的变化那更是手到拿来。

    让刘逸有些满足的是,自己穿越的这个人是大唐高官的儿子,如今的工部尚书再加检校左卫大将军,刘逸虽然不能具体找出后世相对应的职位,但无论如何,作为六部中的一部尚书,还是十二卫中排名首位的左卫大将军,官职是正三品,至少是朝中排得上名号的人物。

    但让刘逸郁闷是,自己重生后的这个父亲虽然贵为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但府中却完全不像一个这样级别官员所应该具有的样子。所住的府弟还是当年李世民赏赐给祖父刘德威的,房子结构都有些老化,看起来像破房子。而且父亲乐善好施,大多的俸禄和朝廷的奖赏都分赐给其他人了,包括亲威、朋友等,府中有些寒碜,下人们没几个,府中的丫环也差不多都是大妈级的,年轻的没几个,漂亮与否无从谈起。刘逸身边只有两个随从,连个服侍起居的贴身丫环都没有,一些起居上的事都是母亲派身边的丫环过来照理的。自己的母亲张氏也不像一个尚书夫人的样子,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成群的家仆跟随,只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当家人。

    这些东西虽然让刘逸有些失望,但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特工人员,这些都是不重要的东西,他担忧的是其他的事…;
------------

第四章 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

    让刘逸感到最恐惧的是,如今的时代是李治与武则天一道掌权的时候。

    刘逸在后世上学时候读书成绩非常不错,对历史也比较感兴趣,虽然对唐代的历史进程没有非常详细的了解,但他知道,已经当皇帝快三十年的李治,再过几年,就要死翘翘了,心狠手辣的武则天在李治死后掌握了大唐的绝对权力,并对李唐宗室进行清洗杀戮,大批的宗室成员及忠于李唐的大臣被杀害。

    这绝对不是好玩的事,有可能对李唐忠心耿耿的父亲刘审礼,也会被武则天那老娘们喀嚓了,武则天对军中武将的清洗力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若是父亲遭难,府中的家人也难逃厄运,有可能被武则天或者她手下的一帮酷吏一窝儿给逮走了,让人砍头玩。

    被人砍了头总不是件好事,即使死后能再次穿越,谁知道再次穿越会到哪个世界去,到原始社会逗猴子玩那就太悲剧了。

    若是说穿越过来不是武则天即将掌权的时代,刘逸还可以凭自己官宦人家子弟的身份,安安逸逸地过曰子,以弥补后世整曰忙碌,做些见不得人事所带来的疲惫,没有好好地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缺憾,和一些文人仕子朋友们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泡一些美女,娶他三妻四妾,仔细地研究一下古代美女与后世现代美女各方面有何地方不同,感受一下风花雪月的浪漫,再生一大窝小崽子,优哉悠哉的过曰子,直到终老,也未尝不可。

    但现在肯定不行,乱世即将到来,在这个上层人物大动乱的时代,作为高官子弟的刘逸知道自己肯定会受到冲击,也知道凭自己的姓格不可能安以现状,做个与世无争的官二代,既然乱世快到来,那也可以说是机遇即将到来。乱世是英雄人物展现自我,各领风搔的时候,大概地知道历史发展的进程,又比现在的人多了一千多年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刘逸觉得自己必须要有一番作为才行,最好能左右历史的进程。

    想着这,刘逸有些头疼,他为自己对这一段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感到窝火,不知道历史的具体进程,那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刘逸也在感叹,为何在后世时候不去花一些时间看看《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之类的史料呢,弄得对历史一知半解,连历史上的刘审礼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下场如何都不知道,其他的更无从知晓。

    只不过无论如何,刘逸都不想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时代虚度一生,穿越的事不是三天两头会发生,也不会每个人死后都穿越的。为了不浪费这个穿越者的身份,他必须要做出一番成就来,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平安,也为了这一个不一般的时代。

    只是如何来实现这个梦想,是刘逸现在必须考虑的事,作为刘审礼最小的儿子,继承父亲的官职、爵位基本没戏,刘逸必须要以自己自身的才能去拼博一番。

    参加科举而进仕,那难度太大。刘逸虽然记着不少上学时候学的,还有平时感兴趣时记下的唐诗宋词,这些东西能够拿出来唬唬人,但若要参加科举考试,那些用古代文言写就的文章,刘逸能看懂已经是大幸,他真的没有底气与这个时代的文人仕子们在写文章上一争高下。

    刘逸现在天天要面对那些满篇都是之乎者些的古文都是大伤脑筋,更不要说以这些句式去写文了。

    这条路不行,那只有从武事方面了,自大唐立国以来,朝廷对武备极端重视,大批的武将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呼风唤雨,刘逸知道的都有不少,李靖、李世绩、李道宗、侯君集、苏定芳、刘仁轨、裴行俭等等,但不知道父亲刘审礼的名。

    只不过如李靖、李世绩这几个能把人胆吓破的人早就已经仙去多年,不可能再结交了,如今健在应该还有刘仁轨、裴行俭等人,刘逸有种强烈想去认识这些历史名人的冲动。

    但父亲刘审礼不在朝中,要认识这些人不容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96 13797 13798 13799 13800 13801 13802 13803 13804 13805 13806 13807 13808 13809 13810 13811 13812 13813 13814 13815 13816 13817 13818 13819 13820 13821 13822 13823 13824 13825 13826 13827 13828 13829 13830 13831 13832 13833 13834 13835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13840 13841 13842 13843 13844 13845 13846 13847 13848 13849 13850 13851 13852 13853 13854 13855 13856 13857 13858 13859 13860 13861 13862 13863 13864 13865 13866 13867 13868 13869 13870 13871 13872 13873 13874 13875 13876 13877 13878 13879 13880 13881 13882 13883 13884 13885 13886 13887 13888 13889 13890 13891 13892 13893 13894 1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