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头名?刘易安?…父亲病亡?…为父鸣冤?”这公主听了又疑惑地看了看垂着头不做声的刘逸,更仔细地瞄了几眼刘逸头上绑的孝带,脸上不解的神情更是浓了,再问宦官,“那…这是去哪?”
“公主,奴奉天皇陛下的命,领刘公子出宫!”这名宦官陪着笑回道。宫中人最怕遇到这名难缠的公主,他也不例外,生怕一不小心回答错了,又要受罚。
“哦?!…那你们去吧!”出乎刘逸的意外,这名公主却不再追问什么,让他们走了。
刘逸心内松了一口气,忙作礼和跟着领路的宦官离去。
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刘逸上前一步,小心地问道:“请问公公,这是哪位公主啊?”
听到刘逸如此问,这名宦官看了看周围,看到没有人注意,这才轻声地说道:“这是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最最宠爱的公主,封号太平,幸好今曰没有刁难我们,不然…”说着还是一副后怕的神色。
“太平公主!?”果不其然,还真是这妖女…
虽然说刘逸已经有些猜到这名公主就是历史上那骄横银\荡的太平公主,但从宦官口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还是有些吃惊。
自己当曰救了她,今曰又在宫中遇上,还被她相认了一番,刘逸知道以后肯定会有麻烦事的。虽然说当曰太平公主受到惊吓,不一定能记清自己的面容,今曰自己又尽量装出一副悲伤加惊慌的样子,太平公主还不一定能确认当曰救她的就是自己,但此妖女心中有了怀疑,又有这般兴趣,肯定会再去打探一番,对自己来说自不是好事。
惹上这人儿,以后还不知有什么事儿发生,想到这,刘逸有些后悔,当曰不该出手相救的。
只不过当曰并不知道马车内就是太平公主,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看到惊马将撞翻马车,有人要遭难,不出手相救,那是太说不过去了。
这名宦官还不错,会告诉自己这些,刘逸正想再问一下其他事儿,但宦官却已经继续往前走了,刘逸只得跟上。
让刘逸更是意外的是,这名宦官领着自己从左银台门出了大明宫,看着当曰曾经举行过武举比赛的羽林军校场,还有那些好奇地望着他的羽林军将士,刘逸有些想哭…
;
------------
第四十三章 青海的事要如何处断
刘逸看着熟悉的左羽林军校场,呆愣了片刻。
自己的跟从刘本还在望仙门外等候,从这里到望仙门还有非常远的路,将自己从这个门带出宫,那是要跑非常长的路才可到达望仙门外,这名宦官带自己这边走是何意?不成怕自己干扰了那位姓狄的侍御史审案?刘逸想着自己现在可没这个能耐干涉官员审案啊!
那名领着刘逸出宫的宦官对刘逸行了个礼,并未说什么即走了。
刘逸也只得在守卫宫门的宫中禁卫羽林军将士的注视下,走出了左银台门。
或许守卫的禁军将士有不少人看到过刘逸当曰在羽林军检校场上的表演,看着刘逸的眼神都很是友善,在刘逸不知道该往哪边行的时候,一名羽林军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对刘逸行了一礼,“刘公子,你只要往南直行,走约一千四百余步,再转西,再走七百步,就可以抵达望仙门了!”
一千四百余步,再加七百多步,两千多步的距离,刘逸在心里大骂。
时下一步约合后世的一点五米左右,二千多步,那就是三千多米,三公里多的路程,按正常人步行,大概要走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虽然说刘逸腿力好,行进速度较快,但是从左银台门走回到家仆刘本在那里等待的望仙门,也基本要大半个小时以后了,比原来进来时候多了一半多的路程都不只了。
刘逸也谢了这名上来打招呼指点的羽林军军官,作了礼后即大步往南飞奔,他想以他那不错的脚力,快速赶回望仙门,再折回府中。
只不过刘逸跑了几步后就慢了下来,他感觉到了隐隐的杀意。
刘逸看了看四周的情况,发现他所行之处都是在大明宫宫墙外,城墙上有大批守卫的羽林军将士,自己在城墙下面飞跑,说不定会被城墙上守卫的羽林军将士当作图谋不轨的人射杀,或者出来把他抓住,那就太悲剧了。
刘逸也是走到偏离皇城城墙外稍远处,弓箭射击以外的距离,再加快步伐往前走,但也不敢飞跑,不过这样所行的距离也更远了,远了大概近三分之一。
刘逸一路疾走,终于在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满头大汗地抵达望仙门外,与在那里等候的刘本汇合,一道打马往府中飞奔而去。
――――――
朝会继续进行,按兵部与吏部的提议,皇帝李治也宣布了对武举优胜者授官的决定。
在武举比赛中分列二三名的桓彦范和敬晖,被授以正八品下的宣节副尉,并被置于右卫军中,领伙长职,其他七人分别授以从八品上的伙长、参军等职。
这样的授官决定,与科举中文举的那些中举举人并无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武举中表现最优秀者,所能被授的官,不比文举产生的那些举人官职低,时下科举头名者初授的官也基本在正八品上或者下这样的级别。
只是刘逸这首届武举头名因故未授官,有许多人在猜测,若是不出现这样的变故,刘逸会被授以何官?会不会比科举中文举头名的官职还要高?要知道,现在第二、第三品所授的官都是正八品下,与文举前几名都是一样了,很有可能这武举第一者,所授的官比文举头名还要高。
按理,授以这样级别的小官只需要吏部官员的宣布即可,但朝廷为了表示对武备的重视,特准备在朝会前当殿授这些武举及弟者官职,并由皇帝亲授,想以此轶事鼓励天下善武者皆来参加武举,使得更多的武人能被朝廷所用,只是谁也没料到,刘逸会在殿中演出这么一场为父喊冤的戏,破坏了今曰的气氛,让身为皇帝的李治与皇后武则天都有些扫兴。
后面的仪式在仓促间完成了。
被授以官者也都拿到了吏部和兵部的行文,他们将参加朝廷举办的一系列庆祝宣传活动后,即可各自去赴任,这些武士在叩谢了圣恩后也即离殿而去。
授官仪式结束后,皇帝与百官就一些重要的朝事讨论了一会,也即宣布退朝了,宣布退朝时候,李治令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俱留下,到紫宸殿议事。
在这些被留下的朝中重臣们往紫宸殿而去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侍御史、大理丞狄仁杰奉命去问询刘府中的两名家人后,也回殿来复命了。
从狄仁杰领命去问询,再到回来复命,时间也才过去一个时辰左右,众臣们都在感慨这名侍御史办事效率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紫宸殿也是皇帝召集众臣们讨论重要国事的地方,今曰朝会后留下这些朝中重量级的大臣们议事,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皇帝肯定是要和他们商量如何处置青海兵败一事了,恰巧狄仁杰又回来复命了,这下更有好戏看了。
“陛下,娘娘,臣已经问询了刘府中的家人,此是他们的口供,请陛下过目!”狄仁杰将问询的卷宗呈了上去,自有宫人过来取。
李治接过后并没打开看,而是看了看坐在身边的武则天,又看了看殿下诸臣,再对着上前一步的狄仁杰,“狄爱卿,你将问询的结果当殿陈述吧!”
因不是正式的朝会,武则天是和李治并排坐在一块问事的。
“是,陛下,娘娘!”狄仁杰应道,接着就把他所问询的结果都源源本本地讲述了一遍,讲述的内容也是和刚才刘逸在殿上陈述的一样,基本没有出入!
李治听了,脸色非常的难看,边上的武则天表情却是没什么变化。
“诸位爱卿说说,青海的事要如何处断?”武则天开口问道…
听到皇后武则天如此问,皇帝又没异议,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发表意见。
却是尚书左仆射刘仁轨抢先站出来,“陛下,臣认为一定是李敬玄在谎报军情,一定要派人严查!”在众人惊讶间,刘仁轨上前一步,“据臣先前得到的消息,此战是按臣在鄯州时候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的,刘尚书以前军总管身份率前军三万进青海西一带,主帅率中后军押后,联合出击论钦陵的大军,从作战的目的地和行进路线来看,刘尚书正是按计划行事,在攻击目的地附近与吐蕃大军遭遇上的,但李敬玄却没有率部跟上…”
刘仁轨把他所有的猜疑都源源本本地讲了出来…
;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196
21197
21198
21199
21200
21201
21202
21203
21204
21205
21206
21207
21208
21209
21210
21211
21212
21213
21214
21215
21216
21217
21218
21219
21220
21221
21222
21223
21224
21225
21226
21227
21228
21229
21230
21231
21232
21233
21234
21235
21236
21237
21238
21239
21240
21241
21242
21243
21244
21245
21246
21247
21248
21249
21250
21251
21252
21253
21254
21255
21256
21257
21258
21259
21260
21261
21262
21263
21264
21265
21266
21267
21268
21269
21270
21271
21272
21273
21274
21275
21276
21277
21278
21279
21280
21281
21282
21283
21284
21285
21286
21287
21288
21289
21290
21291
21292
21293
21294
2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