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春刻意讨好万文明:“千户大人,估计是城都府白勺官员们来送你老人家了。“万文明一笑:“别人避我如同蛇蝎,怎肯来送。估计是来为我家兄弟吴节送行的。”
果然如万文明所说的那样,为首那顶轿子在吴节面前停了下来,包应霞从上面走了下来,高声喊道:“土贞,听说你要去京城了,走,咱们去那边说说话。”
其他几顶轿子也停了下来,成都知府林弼、四川学政审大人、文同知和府学教授依次下来。
吴节大为欢喜,连连拱手作揖:“小子何德何能,怎么当得起诸公前来送行?”
包应霞微微一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士贞,你我今天总算全了师生的名分了。“吴节更是惊喜,还没等他出言询问,身后的万文明就忍不住问道:“可是我家兄弟高中了?”
包应霞冷冷地看了万文明一眼,一脸鄙夷。又甩了下袖子,鼻子里哼了一声,对吴节道:“士贞,咱们到那边去,莫让不相干的人扫了兴头。”
包应霞不过是一个区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而万文明则是正三品大员,可包大人却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一旁的锦衣卫都是满面怒容,皆将手放在刀柄上。
万文明却是微微一笑,也不放在心上,反主动让到一边。
吴节心中大震,这明朝的文官果然是牛气冲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却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只要中了进土,就算是挤进了明朝的精英阶层,直接掌握朝野舆论,主导社会风向。看来,万文明昨天所说的,如果由他去为唐小姐的事情向顺天府求情,只怕人家也不会给一点好脸色。
他刚才看得清楚,就在包应霞说出这句不客气的话的同时,林知府却朝万文明递过去一个眼色。吴节立即明白过来,林知府不是科班出身,又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的人。万文明之所以能够调回京城做佥事,没陆炳点头,估计也没有可能。如此说来,这两人系出同门。
难怪杨宗之一案事发后,吴节都被牵连进去,这个林知府却屁事没有。
“听说你要去燕京,九月份的乡试怎么办?”包应霞先没提院试,反先问起了吴节。
吴节:“回恩师的话,吴节已托万大人落籍京城,九月份的时候正可参加顺天府的乡试。学生主要是放心不下宗之先生,看能不能就近照料,尽一份孝心。”
包应霞叹息一声:“原来如此,你有这份心难得,难得。”
杨宗之是四川士林的领袖,出了这事,跟过来送行的一众±子都是大声叹息。
包应霞又道:“去京城参加乡试也好,顺天府乃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藏龙卧虎之地。你若能够在那地方考中举入,对你的将来大有好处。这科举一物最重出身,尤其是两京、苏、扬、常这等人文汇萃之地考出来的,都会被人高看一眼。我对你的才学是很有信心的,也支持你去京城应试。”
“至于这期成都府的院试,今天就会发榜。”
虽然在预料之中,吴节还是提起了精神,听包应霞话中意思,他中秀才是肯定的,只不知道究竟是第几名。
一留神,就看到包应霞含笑看着自己。吴节当然不会在他面前表露出欢喜的神色,反一脸的平静:“恩师,前天院试才散场。按照规矩,应该是五曰之后才发榜吧,因何如此之速?”
“哈哈,到这个时候吴节你还沉得住气,也不问中还是没中,果然是胸有静气啊!”府学教授哈哈大笑:”吴节,你中了,已经得秀才功名了。”
审学政则在旁边插嘴道:“吴士贞才高质洁,中了本是应当,不当才是咄咄怪事,他这是自信。”
说着话,审学政又抹了一把额头,也不知道是雨丝还是汗水:“吴节,这事你得感谢我们。听说你要走,为了不耽误你的乡试,包大人和我等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总算将卷子批阅完毕。实话告诉你吧,你得了今科院试第一。
好,不错,不错,童子试一路考了上来,期期都是案首,小三元了。而且,你这个小三元还是在一年之中得的,国朝两百多年历史,你可是头一个。希望你乡试、会试、殿试也都拿个头名,来个大三元进±及第。”
一众来送行的士子都是一脸羡慕和崇拜,齐齐拱手为吴节道贺。
吴节自然一一回礼,又见包应霞和审学政、府学教授都是面带倦容,一脸憔悴,心下感动:“恩师,审大人,教授大人,学生如何当得起?”
林知府这个时候才将一封银子递过来:
“士贞,一点心意,为你壮行。”
吴节忙将银子推了回去:“林老大人,小生当不起。”
“怎么当不起,你将来若中了进士,也是我这个做地方官的光彩。”
吴节还待回绝,包应霞却淡淡道:“收了吧,读书人之间的人情往来而已,君子本有通财之谊,京城居,大不易,到明年春闱还得有些时曰,不必矫情。倒是我这个做座师的,两袖清风,没什么可送的。走了!”
就一挥袖子,转身离去,说不出的从容潇洒。
“总算有了功名!”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吴节捏了捏拳头。
回头看去,成都城已经被细细的雨雾笼罩,透露出清雅的绿意。
队伍慢慢前行,离开了四川这片天地,等待他的是另外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
第九十六章 四百年前的北漂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
师者何,众也。
后人一提起明朝的首都,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燕京”,其实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实际上,有明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官方所认可的首都一直都是南京。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国都选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明太祖考虑过两个地方。一是南京,南京乃六朝燕京市,物产富庶,地势险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另外一处是洛阳,洛阳是中原腹心,定都于此则可以控制整个中原地区。当然,他也考虑过老家凤阳,不过这个地方实在太偏僻,不适合做都城,也不过是想想而已。
定都洛阳并不是个好的选择,中原已经凋敝,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加上漕运断绝,很难建都。
当时明朝正欲北征蒙古,建都南京,可以充分利用东南的财富,进可攻,退可以长江据守。
因此,南京就正式成为明帝国的首都。
朱元璋死后,很快就发生了靖难之役,明威祖当初也以南京为首都。不过,他的主要势力在燕京,而且,燕京做为中原门户北有群山屏蔽,南可俯瞰全国,比之南京更适合做一个庞大帝国的京城。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威祖正式迁都燕京后,估计是帝位得之不正。朱棣为了表示对太祖的尊重,依1曰称南京为京都,燕京为陪都。
这个说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只不过,大家都不怎么在乎罢了。
迁都燕京之后,明成祖在元大部的基础上几经扩建,从永乐年至如今,已一百多年,终于有了如今的规模。
站在通州原野上,抬头北望,眼前是一片巍峨雄壮的大城,在清晨的阳光中,通体璀璨,横亘十余里,逼得人无法呼吸。
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视野开阔,北地的雄伟大气,在现代社会根本无法看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818
58819
58820
58821
58822
58823
58824
58825
58826
58827
58828
58829
58830
58831
58832
58833
58834
58835
58836
58837
58838
58839
58840
58841
58842
58843
58844
58845
58846
58847
58848
58849
58850
58851
58852
58853
58854
58855
58856
58857
58858
58859
58860
58861
58862
58863
58864
58865
58866
58867
58868
58869
58870
58871
58872
58873
58874
58875
58876
58877
58878
58879
58880
58881
58882
58883
58884
58885
58886
58887
58888
58889
58890
58891
58892
58893
58894
58895
58896
58897
58898
58899
58900
58901
58902
58903
58904
58905
58906
58907
58908
58909
58910
58911
58912
58913
58914
58915
58916
5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