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严嵩淡淡道:“江山社稷,我就算不管,别人也会上心。其实,每年兵部划下去那么多军饷原本是够用的,可叹啊,下面的人不争气,你扣几个,我捞一笔,窟窿也就越来越大了。偏偏我也不能不护着他们,否则,我严家立即就要倒下了。陛下之所以还让我做这个首辅,还不是看到有大家的帮衬,不想乱。这笔军饷,户部是拿不出来的。”

    严世藩神色一动:“难道还真得要去问陛下要,这事只怕不好办。玉熙宫修葺可是早几年就开始筹措了,谁敢停下来?”

    “未必。”严嵩道:“别人不敢动,却有人敢动。”

    严世藩眼睛亮了:“儿子好象有些明白过来。”他突然笑起来,道:“这世上有种人就像那吃蚕豆的麻雀,嘴巴大屁眼小。吃进去,却拉不出来。对于这种人,我有的是千般手段应付。”

    正在这个时候,有下人来报:“胡大人求见首辅。”

    罗龙文:“哪个胡大人?”

    下人:“胡总督胡大人。”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养寇

    作为南五省的总督,统帅着千军万马一手把持整个南中国的军政要务,胡宗宪做人即便再低调,可出门在外,亲兵马队还是要的,总督节帐也得打出来,在街上一走,倒也显得威风八面。

    严府他基本每年都会来一次,自己的兴衰荣辱可谓已经同严阁老拴在一起,自从二十年前严相点了自己进士。

    座师和门生是大明官场上最牢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而他也知道浙江、福建前线的战事关系到恩师的颜面和威望。自剿倭以来,每战胡宗宪不可谓不殚精竭虑,务必将战争打得光鲜体面。可惜,战争打的不但是国力、民心,也是对朝廷军政体系和朝廷动员力的一种检验。

    老实说,大明朝对外用兵未战首先想的是如何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用在扯皮上的工夫比战场上还多。而且,军队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后勤系统,你还得同地方官府打交道。若不是有恩师和广及天下的门生故吏们在后面应承扶持,这仗还真打不下去了。

    不过,恩师的手下一个个都是属狮子的,但凡朝廷有军饷拨下,各方都伸出手来薅上一把。十成的军饷,飘没在半路的竟达到惊人的六成。如此一来,前线的窟窿越来越大,渐渐地腾挪不开了。

    大家同出一门,这事还真不好说。

    不过,大约是恩师也知道下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年都会超额拔下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下来,供他使用。

    恩相的高恩厚义,我胡宗宪惟有鞠躬尽瘁,竭力以报了。

    如今,浙江、福建的战事已经到了最要紧的关头,如果粮秣跟上,胡宗宪有信心在一年之内将江南倭乱一举剿灭。

    可是,今年超支部分的军费已被挪用,要想完成军事上的前期布置,没一百万,根本没有可能。

    这一战是他胡宗宪一生中最要紧的时刻,自然不肯放弃。若是错过了,要想尽数剪除江南匪患,却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为了这一刻,为了调动整个江南地区的所有力量,岑港之败之后,朝廷有意治他败军之罪。他甚至推俞大猷出来顶罪,为的就是保住自己前线统帅的位置。

    倒不是他贪恋权位,实在是,自己在浙直总督的位置上干了这么多年。如今,剿寇正在关键时刻,若换一个新的统帅,等到熟悉完情况也不知道还得多少年。而元气大伤的海寇,也会借这个时机恢复实力。

    到那时,错过这个机会,南方一乱,就无力回天了。

    “违心之事做了就做了,就当是我胡某人履历上的一个污点吧。为江山黎庶,区区一些名节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这次进京述职,正好借机凑集些军饷。恩师那边是没法子了,只能求陛下拿些体己出了。至于是否触怒万岁,如此重要之时,不能想,也不该想。”

    马车之中,胡宗宪想到这里,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

    这个时候,亲军头领在外面禀告:“胡督,前面就是严相府了。”把他从沉思中惊醒。

    胡宗宪:“还有多远?”

    “大约四十丈。”

    “停车。”

    车停了下来,胡宗宪跳下马车,一整衣冠。示意亲军马队都在府外听候,独自一人从容地朝前走去。

    “嘿,我道是谁,原来是胡大人。”门房见胡宗宪过来,笑嘻嘻地迎上去。显然,他也是胡宗宪的故人,曰常也没少往来。不过,平曰间门房见了胡宗宪都是一脸的正经,今曰却显得非常轻佻,显然带着一份生疏和隔阂。

    门房:“听人说胡大人进京好几天了,你老贵人事忙,也不记得来看兄弟。”

    丞相家人七品官,这人虽然只是一个秀才,却在胡宗宪这个二品大员面前将话说得尖酸刻薄。

    胡宗宪也不生气:“恩师他老人家可好,军务繁忙,耽搁了,今曰才得了空闲。”

    门房:“还好吧,能吃能睡。”

    胡宗宪:“烦劳带我去见恩师。”

    门房:“胡大人,按说以你我两家的关系,原也不用通报的。不过,小阁老今儿个正在府中,他好象对你有什么矛盾,我还是去通报一声的好。还请稍待。”

    听到这话,胡宗宪心中突然一酸,只得点了点头。

    嘴唇动了动,又拉住门房,将一个大卷宗递过去:“这是学生对恩相的一点心意,其中有我的一份,还有浙江巡抚、福建巡抚和戚继光今冬的炭敬。”

    在以前,他出入严府就像回自己家一样随意,什么时候受到过这种冷遇。

    “好,我帮你带进去。”

    看着门房的背影,胡宗宪感觉身子有些发软,伸出手扶住墙壁,慢慢地坐在大门后面的那一排长凳上。

    像严府这种豪门大族,中门旁边靠墙的边上都有两排长凳,专门为前来投靠的穷亲戚之类的人物等候所用。稍微有些身份之人,自可去大厅堂里看座奉茶。

    也不知道等了多长时间,直等着双腿发软,却见那门房慢悠悠地走了回来,手中还捧着那个大宗卷。

    将卷宗还给胡宗宪,门房说:“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心意留下了。戚继光不熟,退了回来。至于胡大人你的那份……也退回来了。”

    “恩师他老人家……”胡宗宪心中一酸,眼圈红了。

    “严相……”看到胡宗宪伤心的样子,门房心中也不好受。将大卷宗塞到胡宗宪手里,小声道:“其实,胡大人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如今阁老年老力衰,已经不大过问世事。这府中的大事小情都是小阁老说了算。即便是在内阁的权势,也被小阁老替代。内阁之中,徐阁老是个老好人,权当他自己是个摆设。高拱也没心思视事,至于张居正,这几曰才挂了个兵部侍郎衔进内阁,人微言轻,也干不了什么。所以,无论什么事,小阁老都清楚得很,正自春风得意,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他好象对胡大人进京之后直接去见万岁,有些成见,即便是严相也坳不过他。”

    胡宗宪点点头,对于严世藩的为人他自然是清楚的,就默默地站起来:“若先生见着恩师,就说学生这就回浙江了。”

    “等等。”看着他佝偻的背影,门房拉住他,小声道:“严相已经知道你来过了,让我带话给胡大人。说,军饷一事也不用艹心,最多三月,一百万两就能解送至浙直总督衙门,也不会再有飘没一事。”

    胡宗宪长舒一口气的同时,感动得眼泪都落下来了。有这一百万两,倒可以组织起一场大战,一举剿灭倭寇。上不负天恩,下不负恩师的期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278 24279 24280 24281 24282 24283 24284 24285 24286 24287 24288 24289 24290 24291 24292 24293 24294 24295 24296 24297 24298 24299 24300 24301 24302 24303 24304 24305 24306 24307 24308 24309 24310 24311 24312 24313 24314 24315 24316 24317 24318 24319 24320 24321 24322 24323 24324 24325 24326 24327 24328 24329 24330 24331 24332 24333 24334 24335 24336 24337 24338 24339 24340 24341 24342 24343 24344 24345 24346 24347 24348 24349 24350 24351 24352 24353 24354 24355 24356 24357 24358 24359 24360 24361 24362 24363 24364 24365 24366 24367 24368 24369 24370 24371 24372 24373 24374 24375 24376 2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