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规则,在中国至少延续了20多年,进入21世纪以后,才逐渐减少,当然不是学术**没有了,而是大老板的做法越来越土匪,以至于手下人几乎无利可图。

    如杨锐当年在唐集中实验室里的时候,唐集中就非常光棍的让杨锐自己分配他获得的经费,这也是唐集中家大业大,看不上杨锐的小经费,另外,也是他对杨锐的另类支持。

    至于杨锐目前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因为经费是杨锐申请来的,下面的实验组就只能忍受他对经费的分配。

    拿到一万元的科研组长,大胆的也只敢**两成,**一成的居多。

    这就相当于一次性1000元的补贴,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不算太多。

    许正平则是对一万元这个数字犹豫了片刻,才道:“也好,咱们实验室毕竟特殊。”

    说这个话的时候,他特别看了杨锐一眼。

    杨锐舔舔嘴唇当没看见。

    吸引不到足够的人,尤其是吸引不到小牛,与杨锐本身也有关系。

    cell论文的发表虽然让他在科研圈子里名噪一时,但年龄这个障碍,始终是个困扰。

    有前途的小牛们如无必要,是不会到杨锐手底下来讨生活的。

    除非条件非常好。

    看起来,在许正平眼中,杨锐的年龄障碍大约有8000元这么多。

    “一万经费的话,项目都不太重要了,我公布出去?”许正平也厌倦了长期的面试。

    杨锐点头,道:“让愿意来的先交简历。”

    “好,愿意来的交履历表。”许正平换了个说法,更符合现在人的习惯。

    “再加500美元,可以用来购买试剂等等,我们的仪器用的许多材料,都得外汇。”杨锐生怕勾引不到小牛,又加了诱饵。

    许正平再次被杨锐的诱饵给馋住了,一会儿,道:“你可别把经费都给用了……”

    “放心,您的项目,我一定倍加支持。”杨锐不用他说完,就给了一句。

    许正平满意之极,乐呵呵的去贴公告去了。

    这一次公告贴出去,可就不再波澜不惊了。

    后世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为什么吸引人,无非是三点,第一是给政治待遇,所谓“千人计划学者”或者“长江学者”,那都是学术界的翘楚;第二是提供优厚待遇,解决房子和老婆工作都是基本的,户口车子办公室,乃至于工作时间等等,都是可以谈的;第三是研究条件,起始几百万元的研究经费和国家级的实验室,并不比国外的差太多。

    起始经费不同于长期经费,如杨锐实验室,他的起始经费是18万元基建,钱没过手就消失了,留给他一间拾掇好的实验室算完,剩下的正经经费,北大也就先给了5万,剩下的慢慢给。

    做研究的,五万要是全年经费,那最多就发表到jmc到头,顶级期刊是想都别想,副刊都难,所以,五万元经费是起始经费,这笔钱也是管的最松的,买点文具,带点出租车发票什么的,都能报销。

    而在使用这笔钱的缓冲期,就是研究员申请经费的时间了。

    负责管理经费的基金会,还有各级科委其实与银行很像,都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角色。

    这些机构,看到研究员有5万元的起始经费,再给钱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这笔钱的价值和意义。

    同样的条件下,有五万元经费的研究员,申请下来的经费,肯定要比只有5000元经费的研究员多。

    这就好像一家资产5000万的公司,就是比资产500万的公司好贷款一样。

    在基金会或者科委眼里,拨款给高经费的项目,风险自然也小,万一有找补,也有一个解释――你看,北大都给配套了五万经费,北大都被骗了!我们能怎么样!

    这样的暗规则,自然是有漏洞的,比如学校提前配套几千一万元的资金,岂不是更容易拿到国家的经费。如果学校不把钱撤出,的确如此!

    然而,经费是硬道理,不是谁想配就能配的,归根结底,还是得校内排名和竞争,所以,这样的规则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杨锐读研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金额水涨船高了。

    到30年后,学校配个十万八万的经费,最多不让省部级资金歧视,要想有利,还得二三十万的。国家级资金的要求当然更高了,项目负责人先要有个七八十万的省部级资金,才能在一两百万的国家级基金上占有优势。

    这样的规格,大部分学校都是玩不起的。

    而在1984年,杨锐的五万元首期资金,也是妥妥的独立实验室的高规格,除了北大清华能出得起这个钱,其他地方高校只有流着哈喇子羡慕的份。

    同样的,杨锐拿出一万元的起始资金,对于科研组来说,不说高不可攀,也是高高在上了。北大生物系里面,有一半的科研组的起始资金拿不到这个数,而在北大以外的地方高校,至少九成的科研组没有一万元的起始资金。

    在用钱砸人这条道路上,杨锐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重锤。

    没几天功夫,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就收到了满桌子的简历,或者说,是履历表。

    这些履历表,有的是真人送来的,有的是寄送过来的,最远的来自云南……

    风雨兼程六千里,实在让杨锐怀疑80年代人的消息渠道。

    而在一堆履历表中,杨锐也如愿的找到了熟悉的名字。

    终于……杨锐都要哭出来了!抓一只小牛我容易嘛我!

    ……
------------

第539章 纠结

    被杨锐逮住的小牛名叫苏先凯,才从大连轻工业大学毕业三年,而在杨锐的记忆里,这位最终凭借酶学方面的研究,荣登工程院院士的宝座。( )

    真正的未来大牛,现役小牛!

    杨锐恨不得抱住这家伙的简历亲两口,有这样一货加入,他的仪器才不算是白瞎了!

    成功无侥幸。

    任何一名能做院士的研究员,都是难能可贵的惊天剑神。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8462 88463 88464 88465 88466 88467 88468 88469 88470 88471 88472 88473 88474 88475 88476 88477 88478 88479 88480 88481 88482 88483 88484 88485 88486 88487 88488 88489 88490 88491 88492 88493 88494 88495 88496 88497 88498 88499 88500 88501 88502 88503 88504 88505 88506 88507 88508 88509 88510 88511 88512 88513 88514 88515 88516 88517 88518 88519 88520 88521 88522 88523 88524 88525 88526 88527 88528 88529 88530 88531 88532 88533 88534 88535 88536 88537 88538 88539 88540 88541 88542 88543 88544 88545 88546 88547 88548 88549 88550 88551 88552 88553 88554 88555 88556 88557 88558 88559 88560 8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