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兰不能置信的道:“你送给牛肉铺子的店员一条烟?”
这可是84年,一根烟就是礼尚往来了,一盒烟就能办事了――就在一天前,王永就用一盒烟,帮杨锐买回来三幅民国大使吴昌硕的画作,等于是买回了三件特供商品。
至于一条烟,能办的事儿就太多了,若是在农村的话,都够招工的时候加塞了。
杨锐却是很得意:“抽雪茄的还要一个雪茄小弟在旁边伺候,我送人家一条烟,人家不光留牛肉给我,还留最好的部位,得了,我先回去了,你记得打电话啊。”
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留下景语兰在房间里凌乱:在过去的27年里,她还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杨锐出了门,没再叫车,骑上自行车就是一路狂踩,出了一身大汗,才平复了心情,去外交部找到郭威。
在英国找到弗兰奇并询问他一个问题,这样的工作,差不多的留学生都能胜任,不过,郭威还是通过属下,找了一名相对年长的留学生代表,在电话里叮嘱了他两句,然后对杨锐道:“最迟后天就有回音。”
“尽可能保密,有消息的话,叫我过来说。”杨锐天生谨慎,捷利康的态度关系他的红利,而红利的多少,决定了他接下来的行止。
杨锐对此是再重视不过了。
任何一名实验室负责人,对于资金管道的重视,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接下来两天,杨锐就在忧虑、牛腩、牛里脊、牛腱子、牛尾、牛肚间度过了。
第三天,郭威打电话给杨锐,说:“有消息了。”
杨锐正在做实验,二话不说,将手里的活计转交给苏先凯,转身就走。
如果是其他问题,他是会优先完成实验的,但对现在的实验室来说,资金问题比实验本身更重要。如果资金管道被截断,连实验耗材都买不起,又何谈实验。
郭威在办公室里安静的批改文件,见杨锐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笔,关上门,道:“已经证实了败家特种兵。”
杨锐心里一怔,默然道:“没想到还是收到坏消息了。”
“你的这位朋友弗兰奇还让人带话,说,幕后主使并不是捷利康。”郭威大约的知道一些情况,语带沉重。
杨锐失笑:“还幕后主使……”
郭威没笑。
“很严重?”杨锐一愣:“好吧,幕后主使也算贴切,具体是谁?”
“杜邦公司,你知道吗?”郭威停顿了一下,道:“据弗兰奇的说法,杜邦公司要求捷利康暂停给付你红利,以期在接下来的诉讼中获得优势。恩,据弗兰奇的说法,杜邦公司很快会在美国起诉你。”
“杜邦,当然知道……”杨锐脸色极差,心想:终于还是来了。
杜邦公司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一家化学制品集团,它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制品集团,但除此以外,作为一家规模硕大的财团,杜邦同时是体外诊断剂市场上排名前六的巨头,这个市场的规模有12亿美元之多,pcr最可能影响到的传染病的体外诊断规模有1亿美元。
1亿美元,足够一家财团发起不要脸攻势了。
历史上,西斯特公司在推出pcr仪半年左右,就受到了杜邦的骚扰,再半年以后,诉讼骤起。这是因为pcr技术首先在病毒测试领域发挥了作用。
就像杨锐做演讲时,选择了艾滋病作为突破口一样,声称pcr能够复制目前尚不能复制的艾滋病病毒,pcr的特性,让研究者们首先将之聚焦于病毒测试中。
在pcr技术以前,直接测试病毒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要测试一个人是否被病毒传染――要么测试感染者的抗体,要么测试培养样本。
假设怀疑某人被流感或禽流感传染,或者怀疑某只猪被猪瘟感染,要验证就要在两个办法中选择其一。如果选择测试感染者的抗体,某人可能要被感染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若是禽流感或者猪瘟的话,显然会产生很大的成本。
那么采用第二种方法,测试培养样本,很不幸,培养样本也需要好几天――如果能够进行。
pcr却不同,pcr不需要培养,因为它能够直接不断将病毒倍增。培养样本的目的,原本就是希望病毒自己增生,然后对大量的病毒进行测试,pcr直接倍增病毒的dna或者rna,简单易行,节省时间,有了pcr仪以后,整个过程还是自动化的,节省了研究员大量的时间,在疫情爆发阶段,这一点有多重要,毋庸置疑。
杜邦首先看到了pcr技术的前景,或者说,杜邦首先感受到了pcr的革命力量,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毫不犹豫的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武器本身是没有情感的。
杨锐甚至可以从脑海中的文献里,找到杜邦对西斯特公司发起的诉讼,因为这是一场经典案例,是小公司保护自身利益,击败大公司的范例。
这里所说的小公司,是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市值过亿美元的西斯特公司。比起巨无霸的杜邦公司,它当然是一家小公司。
即使如此,西斯特公司在诉讼中也没少花钱。
杜邦起诉的理由,是他们认为pcr技术的原始发明人,应当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诺贝尔奖得主霍拉纳。早在1971年,他就发表了有关pcr技术原理的论文。杜邦因此提供了此君的两篇论文和一份诺贝尔奖得主七十年代的证词。
作为对抗,西斯特公司提供了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证词,在历史上,这同样是经典案例的一部分,双方都以学术权威作为武器,以证明自己的论点,毕竟,律师和法官都不懂学术,只能参考学术权威的观点锦谋最新章节。
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出场费,是很贵的。
辩护律师的唇枪舌战也很贵。
如果杨锐拿到了捷利康的分红,他出得起出场费,也请得起律师。
然而,杜邦公司显然想更省事一点。
一时间,杨锐竟有山穷水尽的感觉。
“问题很严重吗?有什么能帮忙的?”郭威郑重的问。
“很严重。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杨锐颇有些茫然。
“说来听听。”郭威拉着杨锐坐在沙发上,又给他泡上热茶。
杨锐想想,没有说太具体的内容,只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道:“杜邦可能想要我的pcr技术,他们斩断捷利康给我的红利,让我资金枯竭,继而提起诉讼……在美国打官司的成本很高,我没有钱,律师就不会帮我打官司,而这种专业的专利诉讼,没有律师,没有好律师和律师团都是很难赢的,最终,如果他们起诉成功,我可能要丢掉pcr的专利……”
“但pcr是你发明的。”
“是,但要在法庭上证明,必须要律师给我证明,优秀的律师团做这种事。”杨锐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很充分了,他相信,只要有不错的律师团,他很容易就能赢下官司,但如果没有律师团的话,想赢就太难了,杜邦甚至不用打官司,不断的申请各种禁止令,不断的申请各种法律文件,杨锐或者杨锐请的廉价小律师就要疲于奔命了。
最终,杜邦用不着等法庭的宣判,活活拖死杨锐即可。大型医药公司,或者任何大型跨国企业,都没少做这种事。
郭威沉稳的思考,一会儿道:“说来说去,就是缺钱。”
“缺很多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9424
99425
99426
99427
99428
99429
99430
99431
99432
99433
99434
99435
99436
99437
99438
99439
99440
99441
99442
99443
99444
99445
99446
99447
99448
99449
99450
99451
99452
99453
99454
99455
99456
99457
99458
99459
99460
99461
99462
99463
99464
99465
99466
99467
99468
99469
99470
99471
99472
99473
99474
99475
99476
99477
99478
99479
99480
99481
99482
99483
99484
99485
99486
99487
99488
99489
99490
99491
99492
99493
99494
99495
99496
99497
99498
99499
99500
99501
99502
99503
99504
99505
99506
99507
99508
99509
99510
99511
99512
99513
99514
99515
99516
99517
99518
99519
99520
99521
99522
9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