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官之前请杨公子作诗一首,杨公子为何会以太白兄的诗词來蒙混,也罢,是本官的不是,不该将杨公子逼的太紧,若是杨公子有苦衷,大可求教与三殿下,想三殿下家学渊源,区区一首诗词还是沒问題的。”

    听到宋毅又往自己身上扯,杨曌顿时就是一个激灵,

    不过杨平安的话,将他的心彻底提到了嗓子眼上,

    “不就是作诗一首么,何至于劳烦我家三殿下,适才我只是感觉太白兄这首《将进酒》很符合我家三殿下心意,故此吟诵出來而已,如今抛砖引玉引出了太白兄,正好可以作为裁判,鉴定我作出的诗词。”

    “嗤。”宋毅不屑冷笑一声,不说别的,只说杨平安那“抛砖引玉”的用法,就足以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宋毅岂会信他满口胡诌,

    “这么说,杨公子现在准备作诗一首了。”

    “沒错。”杨平安点点头,“不过我看你很不爽,我也知道你看我很不爽,这样吧,你我打个赌,就请诗仙做评,來赌你我姓命,若是他说我作的诗好,你在此自裁,否则我将脑袋送给你。”

    他的语气很平静,与话中那血淋淋之意丝毫不符,宋毅听得心中打鼓,以诗赌命这样的事情,他第一次遇到,很不想答应,

    不过想到今曰他数次在杨平安面前受辱,还害得杨雄牵连在内,加上他对杨平安的判断,只以为杨平安这是在虚张声势,但他也犹豫良久后,才一咬牙点头道:“赌便赌,莫非以为本官会怕了你。”

    事情变化的太快,快的令人反应不及,转眼间竟变成了姓命之赌,这让周围众人咋舌不已,

    杨英再听到杨平安赌命的要求后,双眼一亮,余光瞟向杨曌,想从后者脸上表情判断出这是否根本就是杨平安为杀宋毅而布下的局,

    不过他沒从杨曌脸上寻出结果,却从李林甫口中得到了答案,

    满场人中,李林甫是第一个反应过來的,他一把拉住杨国忠的衣袖,语带激动的小声道:“大哥果然智计无双聪慧过人,我之前竟沒看出,大哥这是故意给那姓宋的家伙设下的圈套。”

    杨国忠安禄山自然不解,李林甫以略带卖弄的声音解释起來,

    去年中秋夜,贞娘一曲《水调歌头》名动东都,李林甫自然也听过那首“明月几时有”,也很清楚东都城内那些书生士子还有文官翰林其的评价,

    李林甫确信,就算诗仙李白,见到那首词后,也只能说个赞字,所以他断定,杨平安之前是故意献丑,引宋毅入瓮,能做出《水调歌头》那种水平的诗词,造诣岂会差到靠抄袭糊弄,

    他这么一说,杨玉环也突然醒悟过來,如果说李林甫是事后听说,她则是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看向杨平安的眼神再度发生变化,心中不禁暗暗称奇,这杨平安的心思,她真的把握不住……不过幸好,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

    李林甫忽略了一件事,他的声音虽小,但凉棚内地方并不算特别大,他距离杨英的距离也不算太远,当凉棚内一片寂静,杨英有心倾听时,他的那些话语,便进入杨英之耳,

    去年中秋,东都洛阳,歌舞盛典,《水调歌头》,

    他是唐人,莫非是老三去年去洛阳时遇到,他怎会來我大周,又是否有甚目的,一时间杨英脑子快速转动起來,

    他们这边如何,暂且不说,且说高台之上,当杨平安听到宋毅应承下來后,嘴角微翘面带微笑,这笑容映在宋毅眼中,竟令他心中生出不寒而栗之感,

    杨平安自不会管他心中作何想法,脑中盘旋片刻,清了清嗓音,悠然唱道:“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一曲唱罢,满场皆惊,

    杨平安也不开口,只是静静站在那里,嘴角依旧微翘,看向宋毅,只是笑容中多了几缕讥讽之意,

    刹那间,原本还趾高气昂的宋毅,变得满头大汗,余光从眼角极力偷瞟周围众人反应,却无法得出判断,最终他将目光转向李白,锁定李白嘴唇,等待李白最终的判定,

    这等待,对于他來说,不啻于百年之久,其实也不过才过了盏茶工夫,只见李白嘴角抽动两下,缓缓开口说道:“好,好,好,曲好,词更好。”

    宋毅只觉得后脊发凉,浑身不由自主颤抖起來,一颗心跳的竟似要跳出胸膛,他拼尽最大气力,大声吼道:“这算什么,这是诗么,李太白,你莫忘了,本官乃是二殿下心腹。”
------------

第二四二章 惊四方神棍诞生

    杨平安唱出的这首词,词牌名为《如鱼水》,作者乃是宋朝有奉旨填词之称的柳永柳三变,

    柳三变的才华自是毋庸置疑,这首《如鱼水》的文采,也无需多论,

    不过宋毅的拼死挣扎也并非全是无理取闹,因为这首《如鱼水》是词,而不是诗,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并称于世,足以证明这两个朝代主流,如今的大唐虽被篡改,但其诗歌的发展还是按照历史河流的发展,达到了繁荣鼎盛,

    而词,虽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诗歌比起來,地位稍逊一筹,

    不过在唐朝,词不如诗那么显赫,主要是因为词作者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比诗作者逊色许多,一首好词,与一首好诗一样,都会受到文人追捧,就像去年中秋那首《水调歌头》,

    不过宋毅的拼死挣扎,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他不该搬出杨雄來,逼迫李白改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能做出此等诗句的李白,若是当真屈于杨雄银威之下,那此李白也就不是彼李白了,

    果然如同杨平安判断的那样,面对宋毅的质问,最先发火的正是李白,

    他大喝一声,手指宋毅训斥道:“你知道甚,诗词向來不分家,好词与好诗一般,皆是世上难求之物,你不学无术竟想鱼目混珠混淆视听,还敢那二殿下來逼迫李某,莫非以为李某与你一般,皆是那趋炎附势之辈。”

    训斥完宋毅,李白转身冲杨平安拱手一揖:“好一句‘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杨公子做得当世好词,李某佩服,不知公子何时有闲,由在下做东,你我畅饮一番如何。”

    他现在看杨平安是越來越顺眼了,其中根本原因正是这首《如鱼水》,

    柳三变一生仕途,可谓坎坷崎岖,与李白相仿,早年科举落地,一怒之下做出《鹤冲天》一词,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彻底惹恼了皇帝,

    后來他好容易科举高中,却被人翻出了那首《鹤冲天》,结果被皇帝以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给赶去填词,这才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由來,

    他所做的《如鱼水》同样包含着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之情,虽然只是首次落榜后的牢搔之言,但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李白相若,

    总而言之一句话,柳永与李白都是才华横溢自恃甚高又仕途失意之人,有同样作出诗词以发泄心中不满,可谓同病相怜,

    不过李白并不知道柳永,他只是通过《如鱼水》这首词的意境,误认为杨平安与自己一样,从而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不管怎么说,这首《如鱼水》是好词,而李白的反应更是为这首词的光芒增添了绚烂色彩,

    因此胜负不言自定,杨平安微笑依旧,宋毅浑身湿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54 9055 9056 9057 9058 9059 9060 9061 9062 9063 9064 9065 9066 9067 9068 9069 9070 9071 9072 9073 9074 9075 9076 9077 9078 9079 9080 9081 9082 9083 9084 9085 9086 9087 9088 9089 9090 9091 9092 9093 9094 9095 9096 9097 9098 9099 9100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9111 9112 9113 9114 9115 9116 9117 9118 9119 9120 9121 9122 9123 9124 9125 9126 9127 9128 9129 9130 9131 9132 9133 9134 9135 9136 9137 9138 9139 9140 9141 9142 9143 9144 9145 9146 9147 9148 9149 9150 9151 9152 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