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林海疆已经满脑子都是君权级的影子,英国皇家海军的顽强和专业让他感到了危机,毕竟曰不落帝国就是依靠着皇家海军打拼出来的,盛名之下无虚士,皇家海军也非浪得虚名。

    望着致远号的前甲板的主炮,林海疆打开了笔记本,之前他一直犹豫不决,就是不想给普鲁士方面太多具有时代意义的设计提示,但是现在看来林海疆也察觉到自己似乎也进入了一个误区。

    既然已经影响到了历史的轨迹,那么多一点或者是少一点又有什么区别那?林海疆计划设计一种战舰前后甲板上沿中线各布置一座主炮,中部两舷布置副炮,舰首水下安装撞角,锅炉、蒸汽机则安装在舰体的侧后,而航速则最好能够达到16节这个绝对优势速度。

    不过由于技术的问题,大口径主炮的装填机构艹作复杂缓慢,可靠姓低,直接导致了火炮射速过慢,同时限于舰船吨位,主炮数量也受到先知,大口径主炮在火力投射上很没效率,同时舷侧的大量速射副炮虽然拥有可观的射击密度,但是在通常交战距离上不能对同级战舰造成致命伤害。

    这样的话在战舰上装备口径介于主炮和速射副炮之间的次级(二级)主炮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拥有了二级主炮,致远舰的火力投射密度和速度至少能够增加60%以上,这个费效比是十分惊人的。

    不过林海疆十分清楚,致远舰已经设计定型,增加二级主炮不同于增加副炮那么简单,所以这个概念只能用于未来设计的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火力更猛的新式舰船上。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新式装备都能够被人们顺利的接受,比如瑞典陆军依然不肯使用后装枪炮,瑞典陆军司令官葛分尼固执的认为用屁股吃东西是下流恶心的,前膛枪才是正统,是高尚的文明的……恍然间,林海疆才发现,自己如今所取得的成就和胜利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林海疆指挥舰队返回旧港补给补充人员的时候,僧格林沁则在八里桥大营则迎来了总兵力三万余人的英法联军。

    林海疆记得在历史上是僧格林沁甚至直接将英法谈判使节连同随从卫兵39人扣留,辱骂殴打之后送进了刑部大狱。僧格林沁本意是要让不懂规矩的洋人尝尝大清天牢的滋味。据说当时,僧格林沁骂一句,侍卫亲兵就重重敲一次英方代表巴夏礼的脑袋以示强调,另一个代表洛基干脆被亲兵抓着头发和胡须在僧格林沁的马肚子下和中国大地零距离接触。在押运途中,这些洋鬼子身上的金纽扣、金笔、怀表之类的危险品也被清兵们管制没收。

    事后僧格林沁的好搭档怡亲王载垣就扣留洋人使节一事上奏折说:“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艹胜算。”

    可以说无论是僧格林沁还是载垣,两个人都堪称是国际外交方面的大白痴!他们给了英法一个看上去相当不错的借口,其实林海疆非常清楚,即便没有这些烂到家的借口,英法依旧会发动这场侵略战争。

    弱肉强食就是世界上最直观真实的定律,在这滩浑水中,还有两个非常值得林海疆关注的混蛋,一个就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另外一个是美国公使华若翰,对于这两个趁火打劫的混蛋流氓林海疆暂时只能忍着。

    尤其对于那头贪婪该死的北极熊,对于美国人,林海疆则准备憋足了劲的制造军火,等到美国的南北战争一旦爆发,林海疆就准备通过米勒在欧洲的门路将大量的军火倾销给缺乏工业基础的美国南方各州,让美国人轰轰烈烈的大搞内战。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章 英法的善后

    是生存还是毁灭?此刻对于已经登陆进入京畿腹地的英法联军来说这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

    而对于林海疆来说无疑这是一场十分难打的仗,之所以难打,就是因为在交战的过程中他还要更多的去顾及作为敌人英法联军的伤亡。

    虽然这乍看起来很难理解和不可思议,不过林海疆考虑的更多,可以说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几次交战都是围绕着英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的,英法两国可以说只是动用了他们在远东和印度支那的兵力,根本不是一场国力之战。

    但是从他第一次在广州生俘五千英军开始,似乎一切都变了,已经吃过一次亏得英国人叫嚷着扩大这场战争,将对清帝国的战争从惩罚的层面提升到国与国的交战。

    不过英国人的市侩救了林海疆,因为英国国会批准了一个最为经济合理的增兵计划,而不是无限制扩军增兵去赢得战争,在远东拥有印度的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殖民地的收入,他们需要以新的经济侵略的殖民模式寻找殖民对象。

    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国顺理成章的发动挑起了对清帝国的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急需清帝国为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消耗的巨额军费买单,英军进攻广州的失败也促使英军二次将驻防克里米亚的部队调至香港,甚至还从本土调来了第二分舰队。

    作为以战争手段维持经济的铁腕人物的维多利亚女皇来说,派遣本土舰队赴远东参战无疑也需要很大魄力。

    毕竟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远东、印度、北非不过是大英帝国的牧场而已,为了次要利益而放弃主要利益?面对在欧洲一直蠢蠢欲动的沙皇俄国和一心想要统领欧洲恢复拿破仑时代荣光的法国,以及那个令人担忧的普鲁士,英国能够抽的军力其实并不多。

    为了稳固她的统治地位,维多利亚非常急需一场给她能够带来巨大利益的胜利,她的支持者们需要看到女皇承诺的慷慨,仅仅靠嘴是无法说服这些贵族的。

    所以林海疆才不能把事情做绝,他只能尽量去俘虏敌军,而不是去杀死敌军,因为林海疆非常清楚,他不能逼得英法被迫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但是现在事态多少有些出乎林海疆的控制,比如登陆的英法联军已经兵抵燕京城下了,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来交涉谈判投降,而被俘的大量英、法海军官兵都被林海疆圈在了天津附近,林海疆在等待他南洋水师的陆战队。

    之前派去的张正所部根据情报已经进入燕京城协防,并且张正根据他的安排,已经对燕京城水行的四个闸门和二十六个排水通沟进行了封堵,因为林海疆记忆中历史上的英法联军就是在教民的带领下从排水沟进入燕京城的,要知道老燕京的城墙可是真真有着防御作用的,否则英法联军只能在燕京城外望城兴叹了。

    对于那些甘心情愿当汉歼走狗卖国贼的教民,林海疆的指示就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二个杀一双,当场就地处决。

    而在英法联军大营之中,此刻将领们依然吵成了一团,葛罗、额尔金、夏巴礼各执一词,唯一显得脸色有些潮红的詹姆斯.威廉是唯一没被责难的人,因为够资格责难他的人几乎都在痛苦之夜成了清国人的战俘,一想到自己的旗舰都被对方俘虏了去,詹姆斯.威廉心口就堵得上不来气。

    不过詹姆斯.威廉还是很知足,他能够有机会非常及时的下船离舰,而那个固执的法国老头普林顿.阿瑟上将和他忠实的跟班米切尔少将都成了对方的俘虏,他也十分庆幸那老家伙被俘了,否则这会仅仅是他的责难自己都得疯掉。

    葛罗、夏巴礼要求同清国谈判,而额尔金则坚持进攻燕京城,占领清国的首都,然后在转身跟清国谈判,虽然几人各持己见,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决不已林海疆作为谈判的对手,换句话说就是即便放下武器,他们也绝对不会选择林海疆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尤其惨遭数天毒打被迫几乎倾家荡产支付赎金的额尔金更是心有余悸!

    不过此刻林海疆却在天津纠结另外一件事情,由于英法联军的占领,原有的治安系统已经彻底崩溃,英法联军固然干了一些抢掠,但是干得最多的确实本国的一帮愚民或者是流兵散勇。

    这让林海疆想起了历史上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之后,大量的中国老百姓又跟着进行了多次洗劫,其破坏程度一点不次于英法联军,能把天津卫东门大门上的铜门钉都给拆了去化铜,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几乎到了登峰造极之处。

    组建一支用于快速恢复、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队,也就成为了耽误之急。

    宪兵?对于这个军事警察担负纠校军纪的军兵种,林海疆早就想组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名头罢了。

    后世的小说中的主角们穿越过去可以擅改兵制,随意根据需要增加兵种、单位、部门,可惜林海疆却不敢妄为,私改兵制最轻的也要腰斩弃市的,重则祸灭三族,同等犯上作乱一般。

    在旧港林海疆已经在海军学员增设了军事宪兵专业,但是在南洋水师这边却无法公开设立施行,因为清军中的所谓执行宪兵功能的一般都是主将的亲兵营,所以林海疆想设立宪兵,只能先从他的亲兵营的编制上做手脚。

    要知道大清朝武官放兵出征其亲兵数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雍正年间的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的亲兵最多时多达五千余人,但是这是需要皇帝御旨恩赏的,林海疆可比不了年羹尧,咸丰也不是一心清吏治的雍正。

    如果林海疆当真多搞出五千宪兵,林海疆相信不用多久,咸丰就会下旨意给叶名琛罢了自己的官,顺带抄了自己的家,大清朝的这些官员以及皇上,虽然缺乏整体大局战略意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低,要说玩起人和阴谋诡计,十个林海疆也不抵半个曾国藩。

    林海疆的几次波澜几乎都是用的蛮力,正所谓一力破百巧,误打误撞便宜了林海疆而已。

    在旧港和南阳水师混编的一万五千人的陆战队抵达天津之后,一直在同僧格林沁进行联系沟通的英法联军突然退到了通州,并且称通州为非武装区?大模大样的与清国这边进行谈判?

    咸丰虽然还没返京,但是作为总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员肃顺却返回了燕京城,与僧格林沁一同与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交涉。

    对于这场闹剧般的谈判林海疆感到非常无奈,因为他非常清楚,葛罗、额尔金、夏巴礼这伙子强盗是来抢劫的,现在因为主人的泛起反抗所以又变成了文明人,他们的授权都是来自英法各自国内,也就是说他们在没又接到国内指示之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同清国进行任何条款的谈判。

    而作为一厢情愿想早点结束做个了结的咸丰,现在打也打完了,赢得很是光鲜,一雪道光年之耻,如何回到谈判桌上尽显大帝国风范,将洋人礼送出境就成了咸丰、肃顺、景寿等一干君臣的耽误之急。

    要有力有据,不失体面,与各国列好!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同美国公使华若翰成了这段时间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整个朝廷上下一心,对于英法联军的困境视而不见,将停战的功劳归于俄、美的调解?

    作为此间最大的功臣,林海疆被晋了一等伯,但是张正的陆战队也第一时间被礼送出京,名义上是加强天津卫的防务,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对南阳水师急剧膨胀的势力表示出了不安,如果没有英法联军攻入京畿,恐怕南阳水师到底有多少家底谁也说不清楚。

    肃顺对林海疆不冷不热的态度也让林海疆察觉到了一些,林海疆决定此番说什么也不在进京,以免让人给自己来个鸿门宴或者是杯酒释兵权。

    林海疆已经意识到了,大清朝的当家人和当权者是容不得自己这样强势的臣子存在的,自己的功劳转眼间变成了威胁,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是清朝当权者的一大特色思维方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230 20231 20232 20233 20234 20235 20236 20237 20238 20239 20240 20241 20242 20243 20244 20245 20246 20247 20248 20249 20250 20251 20252 20253 20254 20255 20256 20257 20258 20259 20260 20261 20262 20263 20264 20265 20266 20267 20268 20269 20270 20271 20272 20273 20274 20275 20276 20277 20278 20279 20280 20281 20282 20283 20284 20285 20286 20287 20288 20289 20290 20291 20292 20293 20294 20295 20296 20297 20298 20299 20300 20301 20302 20303 20304 20305 20306 20307 20308 20309 20310 20311 20312 20313 20314 20315 20316 20317 20318 20319 20320 20321 20322 20323 20324 20325 20326 20327 20328 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