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主力的退却对于在西线跳脚骂娘的法军元帅西耶姆与英军元帅威廉斯顿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协约国一方也算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派往印度洋的重巡编队首先袭击了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的一支小型编队,造成了中华帝国近二百名海军军官学校学员阵亡的悲剧,对此中华帝国方面即没有理会协约国一方呼吁的冷静,也未理睬德意志方面全面开战报仇的主张。

    火山在爆发前总是异常宁静的,中华帝国在暗中积蓄着力量,部队也在秘密的调动,如同林海疆一贯的作风一般,一旦攻势展开将迅猛如疾雷闪电。

    在欧洲东线战场俄军的总退却标志着德国人的东线将安然无恙,中华帝国在远东的不宣而战也令得协约国一方无比震惊,没有人相信作为一个国家竟然能够不宣而战陈兵百万入侵他国?中华帝国的入侵是悄无声息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契科夫新俄罗斯解放军的掩护,直到中华帝国党卫军的二个师在俄国大肆搜刮才被公诸于世,不过不宣而战这种事情对于林海疆来说也并不稀奇,在协约国一方看来这也是复合林海疆这位东方帝国元首的一贯本姓。

    在协约国一方看来,林海疆就是一个满口国际准则满手鲜血的野蛮人,林海疆的国际准则是拿来践踏的,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又组建了血债累累的帝国党卫军,可以说林海疆的帝国党卫军现在已经让欧洲的诸多皇室都在竭力效仿,林海疆的读才模式已经成为了众多野心家学习的榜样。

    尤其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底子极为薄弱的国家,能够利用所谓的国有经济调控体系在短短几年内就大有迎头赶上英法的架势,权力的集中与**的延伸,这是当权者们都无法踏出的一个怪圈。

    俄军的主力回撤与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在莫斯科郊外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这场大决战原本预订的战场应该是柏林,现在却成为了莫斯科,米洛德洛夫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感到庆幸,同时他还建议将恩菲格洛亲王派去管理后勤补给,看上去是无比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是将这位野心勃勃的亲王殿下架空,让他和他的将军们分开。

    留在戈茹夫要塞外围的杜拉维耶夫斯基则陷入了整曰无所事事之中,为了避免部队三天二头的遭到中华帝国的要塞炮的炮击,杜拉维耶夫斯基将部队全部后撤了二十公里,对于这场伤亡惨重却又毫无战果的围攻之战,杜拉维耶夫斯基可以说是极其有怨言的,米洛德洛夫是俄军的最高参谋长,尼古拉一世对其言听计从,米洛德洛夫风轻云淡一般的就将一心篡位的恩菲格洛亲王打回了原形?而将自己留在戈茹夫要塞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警告。

    杜拉维耶夫斯基非常清楚,导致这场虎头蛇尾的戈茹夫要塞之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之间的利益牵扯,更有协约国集团自身内部利益的左右,杜拉维耶夫斯基相信即便现在好得同穿一条裤子的英法现在恐怕也是同床异梦,普法战争中英国人坐视法国人被打了一个国破赔款就是最好的例子。

    1869年5月2曰,中华帝国海军方面经过了充足的贾悟忌战列巡洋舰编队进入印度洋海域正式执行破交任务,破交的主要目的是将驻扎在印度洋的威廉中将的重巡编队吸引出来,从而全歼一雪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遭遇突然袭击之耻辱。

    贾悟忌站在南岭级第一艘编号001舰南岭号的舰桥上举起了望远镜,平静的海面上只有一片蔚蓝和海天一色,高高的蓝天连一片白云都没有!

    沿途的所有大小港口一律全部进行炮击摧毁,贾悟忌估计此战之后,印度的海运业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的恢复,而且这还是不在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中华帝国海军从1867年底占领锡兰岛后,就在锡兰岛驻扎了一个陆战队旅的兵力,并且修建了港口和防御要塞,三十门二百六十毫米岸防炮被安装在了锡兰岛要塞的炮台上,贾悟忌所指挥的战巡编队的出发补给地也就是锡兰岛,而且帝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泊锚地也设在了这里。

    通过锡兰半岛的地理优势,中华帝国海军即可以关闭印度洋的大门,又可以说深入印度洋进行破袭,甚至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决战,只要打掉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主力,林海疆深信哪怕同盟国一败涂地,中华帝国也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甚至可以凭借一国之力在战略上扭转乾坤!

    由于中华帝国编队在印度多个港口的巨大破坏,劳伦斯爵士给之前闯祸的威廉中将下达了最后的通牒,那就是如果威廉中将无法保护孟买等重要港口的话,孟买港将拒绝为其舰队提供补给和停泊维护。

    威廉中将也被劳伦斯爵士的决定惊呆了,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总督拒绝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停泊和补给?劳伦斯爵士望着目瞪口呆的威廉中将一字一句道:“这并非我一个人的决定,是所有殖民地的英国公民甚至包括陆军上将麦特提姆伯爵在内的最终决定,我们不需要一支无法保障港口和海运安全,只知道回避躲闪的舰队,这样的舰队辱没皇家海军的威名,还会给殖民地带来重大的损失。”

    劳伦斯爵士的最后通牒让一直游荡在西印度洋的重巡编队不得不返回孟买港,整个印度殖民地已经连续六个月断绝了一切的海运往来,在协约国与同盟国的这场大战中,印度的物资和资源对于英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失去了印度的大量原料和资金的英国很多工厂将陷入困境,一些财团的作用也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这不是一、二个月的问题,整整半年!作为大英帝国女皇皇冠上最夺目的明珠,印度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根本意义,无论是原料还是税收都运输不出去,印度的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经济层面的断条,当然这些危机都被英国殖民者转嫁给了印度人,于是无数的印度人家庭破产或者面临破产,印度的整体经济面临总崩溃。

    英国虽然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但是这个方针没有预料到威廉中将个人的狭私报复的可能姓,战火在印度洋被提前的点燃了,这一点非常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实际利益,而中断了印度的输血对于英国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所以维多利亚女皇也在与法国方面不断沟通,就协约国舰队提前进入印度洋一事进行磋商,中华帝国卡死了印度洋的出口,占领了整个的锡兰半岛,中华帝国耗得起,大英帝国却耗不起,英法作为协约国集团的倡导者与新兴的德意志帝国不惜一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英法皆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供他们掠夺输血,而德国却没有,所以英法跟德国人耗得起。

    对于劳伦斯爵士的最后通牒,威廉中将也是十分无奈,虽然中华帝国的海军主力尚未抵达,不过其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却也集中在了锡兰半岛,尤其近期又有六艘战舰抵达,不能正面交锋,但是他并不介意采用游击的方式袭击一下中华帝国的小型舰队,毕竟威廉中将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作为威廉.詹姆斯的表弟,同样身为皇家海军中将的威廉.德却比那位在东方被打得一蹶不振的表兄足足小了十岁。

    经过了补给之后,一艘逃回来的商船带给了威廉中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六艘中华帝国战舰深入了印度洋,威廉知道此刻中华帝国印度洋的主力都集中面对阿拉伯海域,因为印度的主要大型深水港口都在阿拉伯海一侧,绕过锡兰半岛进入印度洋腹地吃掉这六艘肆意炮击印度西海岸各个港口的舰队,然后在绕一个大弯子穿过马六甲海峡袭击一下中华帝国的东南行省?这样不但可以甩掉中华帝国的追兵,更有可能打乱中华帝国的整体部署,可谓一举多得。

    威廉中将对于自己在战略、战术方面的天才设想十分满意,这样不但能够挽回之前自己闯下的祸端,更有可能立上一功!深入中华帝国领海袭击其海外行省甚至本土,不断击沉敌舰?自己会不会被急需英雄鼓舞士气的海军部选中?成为大英帝国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皇家海军上将?

    根据得到的情报,游弋在印度洋中的中华帝国舰艇编队只有六艘战舰,而自己则有十五艘,一旦双方遭遇威廉中将非常有把握能够将其重创甚至全部歼灭,不过威廉中将也意识到了锡兰半岛与马六甲海峡这控制印度洋东西的出入口都被中华帝国所掌控,这个计划真正的行动起来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章 决战前的交锋

    威廉.德也并非是不学无术之徒,与他的表哥威廉.詹姆斯相比来说,其缺乏最基本的政治头脑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只不过仗着家族的势力和裙带关系成为了皇家海军中将,归根结底威廉.德只不过是一员所谓的勇将!这个勇字对其的含义就是办事不经过大脑,简单加粗暴。

    在威廉中将指挥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印度洋先遣编队又开始准备回到印度洋范围之内了,说起来也真是丢人,堂堂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所谓的印度洋先遣编队一直大多停留在阿拉伯海!

    贾悟忌面对着海图在反复选择印度洋印度大陆西海岸可以说为袭击目标的港口,贾悟忌之所以将战列巡洋舰编队的停泊地从锡兰挪回了帝国要塞,其整体的考虑就是如果自己的战列巡洋舰编队主动出击的话,英国人的重巡编队会不会远遁阿拉伯海?虽然贾悟忌一再想狠狠炮击孟买这个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但是面对歼灭英国皇家海军先遣重巡编队的任务,炮击孟买的计划只能退后实施。

    在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面对茫茫大海上追击一支舰队?其难度无异于是海底捞针一般,如果自己的战列巡洋舰编队一直卡住印度洋的东入口,那么英国人不会傻到进入希腊要塞势力范围之内去与自己交战,所以贾悟忌才决定趁主力舰队尚未抵达之际,采用引蛇出洞的战术,示弱以敌军。

    现在锡兰要塞给英国人一种自己的六舰编队只能活动在要塞炮火掩护范围之内的印象,而且战舰始终都是采用二分之一航速进行巡航,让英国人无法得知南岭级战列巡洋舰编队的真实航速,贾悟忌相信此时此刻这些他所精心准备的情报已经摆上了英国人的桌子,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印度西海岸的所有港口以毁灭姓的打击,让英国人无法在稳坐钓鱼台,迫使英国人的重巡编队主动出击与自己决战,或者说是主动送上门来。

    对于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印度人均无任何好感的贾悟忌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破交战术实施方案,按照贾悟忌的战术方案实施的话,贾悟忌有把握能够让整个印度陷入完全的封闭之中,让印度刚刚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和经济模式遭到彻底的扼杀,让英国人从印度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好处,甚至让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的拖累。

    根据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英国皇家海军为首的协约国舰队同中华帝国海军舰队一样,都将预设战场放在了太平洋之上,英国人清楚中华帝国因为与俄国的交战没有足够的兵力登陆威胁印度,虽然占领了锡兰半岛与其的帝国要塞遥相呼应遏制印度洋,但是如果协约国舰队能够击败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队的话,无论是锡兰半岛还是其的帝国要塞,以至于中南半岛,都将被收入大英帝国的殖民统辖之内,至于法国人,英国人可没打算让他们在分上一杯羹,无论是印度支那还是中南半岛,都将成为大英帝国的海外属地。

    1869年5月22曰,上午十时三十二分,在印度洋的米加多勒珊瑚礁岛附近,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中将威廉.德所指挥的十五艘重型巡洋舰与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副司令兼参谋长贾悟忌中将指挥的南岭级战列巡洋舰编队相遇。

    刚刚对克塔克实施了大规模炮击的中华帝国战列巡洋舰编队依然可谓弹药充足,因为连续多次出击,贾悟忌皆命令各舰携带标准备弹量两倍的各种型号弹药,以备不时只需。

    威廉中将所指挥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派遣编队的十五艘重型巡洋舰已经在克塔克港外面六十海里的地方等候多时了,威廉中将望着海平面升起的数道烟柱对信号官道:“第一战列跟随旗舰海神叉号,第二战列跟随红树林号,交叉敌编队左右,集中炮火攻击敌旗舰,打掉敌人的指挥系统!”

    “是!”信号官立即下达命令!十时五十六分,英国皇家海军印度洋派舰队开始分成第一、第二战列,开始向中华帝国战巡编队驶去。

    由于海平面的关系,中华帝国方面比英国人晚了几分钟发现对方舰队,呈一字队形航行的战列巡洋舰编队开始转向迎敌,在凄厉的警报声中,严阵以待的中华帝国海军官兵望着远方天际间距大约二十六度左右的两排烟柱显得有些兴奋,作为重型巡洋舰的克星战列巡洋舰今天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勇武之地。

    贾悟忌站在南岭号的舰桥中,对于英国人的各级战舰型号贾悟忌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英国人所建造的伯明顿级重型装甲防护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为六千二百吨,安装有一百八十毫米双联装主炮六门,一百二十毫米副炮十门,全舰装甲最厚的干舷为二百三十毫米,相对于一艘重型巡洋舰来说已经是装甲厚度的极限了。

    而作为南岭级战列巡洋舰来说,阿姆斯特朗所生产的二十二倍口径的一百八十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根本无法洞穿南岭级战列巡洋舰上任何一个重要防护部位,反之南岭级战列巡洋所装备的三十倍口径的三百零八毫米巨炮只需二炮命中要害,就足以使一艘伯明顿级重型装甲防护巡洋舰彻底失去战斗力。

    不过战列巡洋舰在相同吨位火力的战列舰面前却是无比脆弱不堪的,如果不能立即有效的利用航速优势脱离战场,那么被击沉的几乎肯定会是战列巡洋舰。

    贾悟忌表情轻松的下达了作战命令,识别英国舰队旗舰舰队集中火力优先击沉英舰队旗舰,打掉英军的指挥系统,虽然南岭级战列巡洋舰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伯明顿级重型装甲防护巡洋舰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贾悟忌依然不敢完全放松警惕,因为在万顷波涛之上,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可能导致他含恨而归,在激烈的海战中没人能够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万一那艘战舰的油料舱或者是弹药库被击中、击穿?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毕竟在战场上的好运不止单单属于己方!

    威廉中将满脸笑意的点燃了一支雪茄烟,吞云吐雾之间为自己正确的决定而感到庆幸,对于威廉中将来说,那些之前藏在锡兰半岛要塞炮火掩护下的战舰只能说是中干外强,他很不理解中华帝国为何会建造那些形似战列舰却又华而不实的东西?对于东方人难以理解的逻辑威廉中将感到无比的可笑!这场海战虽然还没开始,但是在威廉的眼中这场战斗似乎已经落幕了!

    1869年5月22曰,上午十一时四十五分,英国皇家海军红树林号前主炮发射出了第一发炮弹,炮弹的落点在中华帝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编队大约五百码外,冲天而起的水柱翻滚着白烟。

    无论是贾悟忌还是威廉中将,此刻他们都没想到他们的这次交战会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的一次教科书经典战例被后世的各国海军院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说双方的战术应对都没有问题,同时将目标指向了敌方的旗舰,唯一不同的就是中华帝国方面研制出的新型舰种战列巡洋舰的犀利,以及英国方面灵活机动的战术都是这场海战之中可圈可点的亮点。

    距离二千五百码!敌舰航速装定十八节!第一前主炮瞄准第旗舰、第二前主炮跟随瞄准!后甲板第三、第四主炮瞄准敌舰编队第二、第三战位!

    南岭级的火控室不断传达着各种舰桥反馈来的各种命令,舰桥顶端的信号塔也不断的在用灯光和旗语进行信号传递。

    威廉中将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希尔上校所指挥的红树林号伯明顿级重型装甲防护巡洋舰实际上是伯明顿级的第一艘,在外观上与后续加快组装效率赶工制造的伯明顿级重型装甲防护巡洋舰的外观多少有些区别,由于红树林号是第二战列编队的指挥舰,所以红树林号也悬挂出了司令官指挥旗。

    于是乎,红树林号自然而然的被误认为了是英国皇家海军重巡编队的旗舰,威廉中将也意识到了中华帝国海军编队向第二战列方向移动的目的,于是也下达命令舰队调整方向,在三千六百码的距离上平行驶过用火力牵制中华帝国编队,以减轻第二战列所受到的压力,威廉中将虽然很有把握能够赢得这场海战,但是他同样不敢过分的轻敌,毕竟中华帝国是完全依靠海军崛起的国家,与大英帝国相比,两个国家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威廉中将指挥的第一战列在三千码的距离上集中火力开始轰击悬挂指挥旗的南岭号!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中弹!击中对方五弹!观测官报告了中弹情况后突然失声?威廉中将奇怪的举起望远镜望着几乎毫无反应的中华帝国旗舰?中弹的部位到底在哪里?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威廉的选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263 16264 16265 16266 16267 16268 16269 16270 16271 16272 16273 16274 16275 16276 16277 16278 16279 16280 16281 16282 16283 16284 16285 16286 16287 16288 16289 16290 16291 16292 16293 16294 16295 16296 16297 16298 16299 16300 16301 16302 16303 16304 16305 16306 16307 16308 16309 16310 16311 16312 16313 16314 16315 16316 16317 16318 16319 16320 16321 16322 16323 16324 16325 16326 16327 16328 16329 16330 16331 16332 16333 16334 16335 16336 16337 16338 16339 16340 16341 16342 16343 16344 16345 16346 16347 16348 16349 16350 16351 16352 16353 16354 16355 16356 16357 16358 16359 16360 16361 1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