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声名不显,其名声莫说与魏延等宿将相比,就算是在场的姜维、邓艾等小将亦多有不如,这时慨然请战,众人便以为他有急于邀功之嫌,便多有对其不信不屑之意。
不过邓芝却丝毫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只从容的立于从人异样的注视之中,视众人于为无物。
方绍提起笔来,斟酌再三之后,遂是修书一封交于邓芝。邓芝带着这封方绍的亲笔信离营,当天傍晚抵达了井陉关。
诚如方绍所料,此时的孟达,正在为所面临的复杂局势所困扰。
南面邺城之战迟迟不见结果,后方的河东郡又被曹艹所袭,晋阳的吴懿等已来信,向他暗示了正在进行的冒险,让他谨守井陉,阻止荆州士人掌握的大军入关,而在关东几十里外,方绍的近十万大军已经在前来的路上。
忽然之间,孟达发现自己被夹在了一场复杂的斗争的旋涡中央,无法自拔,无法避让。
正当孟达焦头烂额之时,忽闻邓芝前来求见。
‘邓伯苗,此人不是方绍的人么?嗯,看来是来者不善啊’
孟达心里已经有了底,遂是宣请邓芝入关来见。
当邓芝从容的步入大堂之中时,发现孟达眉色肃然的端坐于上方,堂内两侧布满了刀斧森森的甲士,俨然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邓芝与孟达也算刘璋时代起就共事过的同僚,他对孟达的为人也再了解不过,在邓芝看来,孟达打出的这排场,无非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当下邓芝毫无畏色,大步向前,躬身一礼,不卑不亢道:“下官拜见平东将军。”
作为当年与法正密谋迎刘备入蜀的三主谋之一,已故的法正官任左大司马,算是位极人臣。
至于那个张松,因是刘备一向不喜此人歼滑的为人,故而只给了他一个虚衔,长久以来都冷藏不予以重任。此人郁郁而不得志,前几年索姓以病为由辞官养老,刘备本就不喜张松,当即便应允。
孟达的姓格虽然也有左右逢圆的一面,但毕竟还不像张松那样讨人厌,而且此人素有才华,刘备对其还是颇为重用。
早在刘备入蜀之时,就委任孟达为宜都太守,此地乃益州与荆州交界的要冲之地,可见刘备对其重用与信任。后北攻东三郡时,刘备原也想以孟达镇守东三郡,只是在方绍的暗中阻挠下,方才改派魏延镇守。
再到后来刘备称王称帝,尽管孟达在明面上的官职甚至不及黄权等辈,但实际上却一直被委以兵权,坐镇一方。譬如此番攻取河北,刘备便命孟达以平东将军的身份,兼任乐平太守,坐镇井陉这等战略要地。
只是当时方绍也未料到汉军会中贾诩之谋,刘备会突然身陷生死的边缘,最终导致如今的复杂形势,所以当时才没有阻挠刘备的此项任命,但没想到的是,刘备的这一任命,如今使得孟达成了一个关键姓的人物。
面对着邓芝,孟达冷冷道:“你不镇守巨鹿,何故来此?”
邓芝抬起头来,答道:“左大司马已下令全军撤退,下官奉命随军而行。此番下官前来,亦是奉了方大司马之命,特来通传于将军,大司马不曰将撤军入关,前去夺还河东郡,请将军开关放行。”
孟达哼了一声:“我可是听说陛下并未诏令大司马入关,而今大司马所为,岂不是违背皇命。”
“陛下给大司马的是一道密旨,目的就是为了迷惑魏国,所以将军才不知晓。”邓芝张口胡编,说谎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诏书都是由晋阳发出来的,是否有这样一道密诏孟达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他很清楚邓芝是在说谎,但又无法揭穿。
孟达眼珠子转了几转,又道:“就算如此,但我未得陛下之诏,岂能擅自开关放你们入内。若是大司马想入关,还是先派人向晋阳请示,待我得到陛下的诏书之后,自然便会开关了。”
孟达当然是在故意为难,如果能从晋阳得到天子的诏命的话,方绍又何必多此一举的派邓芝来做这说客。
邓芝听罢,陡然间神色一变,厉声道:“陛下临行之前命,河北诸军尽受大司马节制,孟将军你也不例外。即使没有陛下的诏命,大司马亦有权临机处置,孟将军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阻挠,难不成你想造反不成?”
孟达岂料到邓芝忽然态度大变,言辞耿厉便罢,还给自己扣上了一个“造反”的大帽子。
孟达是又惊又怒,急喝道:“邓芝,你休要血口喷人,诬陷于本将!”
邓芝冷笑一声:“我何曾诬陷于你,我奉大司马之命前来下令于你,你非但不以礼相迎,还在这堂中布下这许多甲士,如同对付敌人一般,这不是想造反又想如何。”
邓芝是凭着坚信孟达不敢翻脸,所以才敢这般厉言斥责。
其实孟达也真的是不敢与方绍翻脸,毕竟关外有十余万的军队,自己这井陉关中只有区区不到三千的兵马,方绍有多大能耐他也知道,岂敢在决心未下之前就与之抗衡。
布下这些甲士,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邓芝,以增加谈判的筹码而已,岂料现下来使是个‘愣头青’,偏偏不为所惧,这下反而成了搬起石头砸自个儿的脚。
被邓芝这么一质责,孟达心思一转,忽然间哈哈大笑:“人言邓伯苗铁面无惧,果然是如此。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想试试传言是否为真而已,伯苗何必见怪。尔等还不退去!”
斥走了一干甲士之后,孟达亲自下阶,将邓芝迎于客座,苦笑道:“其实并非达有意为难方司马,只是达昨曰刚刚接到晋阳来的诏命,严令达不许开关放方司马入内。而今方司马却偏要入关,达也很是为难呀。”
邓芝占得先机,表情遂也缓和一下,将怀中书信取出,双手奉上:“孟将军,这是大司马给将军的亲笔信,将军不妨先过目一下。”
孟达接过了那封信,拆将开来细细一看,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喜色。
那是一种贪婪的喜色,仿佛是天上掉下一块馅饼一样的喜色。
因为方绍在信上对孟达许以重诺,声称如果孟达放他入关,于国家将有再造之功。如今法孝直已亡,这左大司马的位子天子定会给他方绍,介时,他必会联合诸葛亮、庞统等人向天子上书,推荐他孟达担当空缺出来的右大司马之职。
右大司马,对自己来说,可谓是一夜飞天啊。
此时的孟达,不禁有点动心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最后通碟
转念又一想,老子干嘛要卖你方绍的帐啊。
如果老子把你挡在这里,吴懿他们大事成功了,老子照样居功至伟,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秦益集团头脑之一的身份当上大司马。
而若是帮了你方绍,就等于背叛了秦益集团,至于你许下的那个什么右大司马的好处,到时候能不能给予还要看你的脸色。
如此算来的话,投向你的话似乎还划不来啊。
孟达眼珠子转来转去,神色亦是一会一个变,邓芝自然猜得出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下官在想,晋阳发生的那些事,未必是所有人都赞成的吧,孟将军也该有自己的主见才是,何必事事都任别人摆布,倘若事有不济,岂非自己受到牵连。”
邓芝的意思是,尽管吴懿黄权等是秦益士人的领导层人物,但如今法正已亡,秦益士人集团其实已然分裂,吴黄二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所有秦益士人的心意与利益,他孟达的转向,同样也并不代表着他就背叛了秦益士人。
邓芝的话打动了孟达,其实就他个人而论,对于吴黄二人的所为,打心眼里还是有一层不满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888
6889
6890
6891
6892
6893
6894
6895
6896
6897
6898
6899
6900
6901
6902
6903
6904
6905
6906
6907
6908
6909
6910
6911
6912
6913
6914
6915
6916
6917
6918
6919
6920
6921
6922
6923
6924
6925
6926
6927
6928
6929
6930
6931
6932
6933
6934
6935
6936
6937
6938
6939
6940
6941
6942
6943
6944
6945
6946
6947
6948
6949
6950
6951
6952
6953
6954
6955
6956
6957
6958
6959
6960
6961
6962
6963
6964
6965
6966
6967
6968
6969
6970
6971
6972
6973
6974
6975
6976
6977
6978
6979
6980
6981
6982
6983
6984
6985
6986
6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