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子玩脑筋急转弯,你们还嫩点儿!

    这件事情轰动朝野,也不知双规了多少高干,最后才渐渐平息下来。

    其实乾隆爷这纯属大惊小怪,作弊这种事情在我们华夏可谓是屡见不鲜。像这种作弊的方法,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是我们玩剩下的了。

    在明朝,作弊的招数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四种。

    最初级的作弊方式,是夹带,所以明朝规定,进入考场时,每人只能携带笔墨,进考场就把门一锁,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考完才给开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比如把毛笔凿空,里面塞上小抄,或是在砚台里面夹藏,更牛一点的,就找人在考场外看准地方,把答案绑在石头上扔进去,据说射箭进去的也有,面对新局面,朝廷规定,毛笔只能用空心笔杆,砚台不能太厚,考场内要派人巡逻等等。

    这是基本技术,更高级一点的,是第二种方法:枪手代考,明朝的同学们趁着照相技术尚未发明,四处找人代考,当然朝廷不是吃素的,在准考证上,还加上了体貌特征描述,比如面白,无须,高个等等。

    以上两项技术,都是常用技术,且好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流传至今,且发扬光大,今日之大学,继承前辈遗志者,大有人在。

    但真正有钱,有办法的,用的是第三种方法――买考题。

    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题,只要知道考题,不愁考不上,所以出题的考官,都是重点对象。

    但问题是,明代规定,知情人员如果卖题,基本是先下岗再处理,轻则坐牢,重责杀头,风险太大,而且明朝为了防止作弊,还额外规定,所有获知考题人员,必须住进考场,无论如何,不许外出。

    所以在明朝,卖考题的生意是不好做的。

    虽然买不到考题,但天无绝人之路,有权有势的同学们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此招一出,必定上榜――买考官。

    不过,这些考官并不是出题的考官,而是改题的考官。

    是的,知不知道题目并不重要,就算你交白卷,只要能搞定改题的人,就能金榜题名。

    但问题是,给钱固然容易,那么多卷子,怎么对上号呢?

    最原始的方法,是认名字,毕竟跟高考不同,考试的人就那么多,看到名字就录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此以后,试卷开始封名,实行匿名批改。

    但作弊的同学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有的做记号,有的故意在考卷里增大字体,只为对改卷的考官说一句话:我就是给钱的那个!

    这几招相当地有效,且难以禁止,送进去不少人,面对新形势朝廷不等不靠,经过仔细钻研,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

    具体方法是,所有的考卷收齐后,密封姓名,不直接交给考官,而是转给一个特别的人。

    这个人并非官员,他收到考卷后,只干一件事――抄。

    所有的考卷,都由他重新抄写,然后送给考官批改,全程由人监督。

    这招实在太狠,因为所有的考卷,是统一笔迹,统一形式,考官根本无从判断,且毫不影响考试成绩,可谓万无一失。

    不过,还是有人破解了这种统一抄写制度。

    虽然笔迹相同,试卷相同,但这个方法,依然有漏洞,依然可以作弊。

    作弊的具体方法是,考生事前与考官预定密码,比如一首唐诗,或是几个字,故意写在试卷的开头,或是结尾,这样即使格式与字迹改变,依然能够辨别出考卷作者。

    够牛了吧?!

    你错了,这还不是作弊的最高境界。

    作弊中的最高技巧――买朝廷。

    买考题、买考官都太小儿科了,既然横竖要买,还不如直接买通朝廷,让组织考试的人,给自己定个状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烦。

    这下服了吧!

    “哎,这种事情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是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有些人心甘情愿冒上些风险,也要拼死搏上一搏!不过咱们不能做那种事情,投机取巧,终不是长久之计,到头来只会害人害己!”对于这样的事情,英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要知道,敢在乾隆爷面前玩猫腻,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人都爹妈生的,哪一个也没有两个脑袋,谁不知道珍惜。敢这样做的人,只有一种人。这种人的地位绝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英廉官职虽高,但还动不了这种恐怖的存在。更何况他本人非常正直,对于投机取巧的事情极其厌恶。和大人想要借他点光,是绝对不可能地。

    “好,那我就尽力而为吧!”和大人点头答道。

    很快,乡试的日子到了。

    第一场考的就是和大人最为头痛的八股文。打开卷子一看,命题作文:针对《论语》中孟公绰一节写篇文章。

    孟公绰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丫是老夫子眼中的一个以清廉而著称于世的完人。不过,老夫子认为他只适合做一些大国的世家大族,如晋国的赵氏(赵氏孤儿),魏氏的家臣,而不是适合做一些小国的如滕、薛这样小国的栋梁之臣。(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对于孟公绰,和大人自然十分了解。他也十分赞同老夫子的话。孟公绰虽然不贪,但要做士大夫,并不是光靠廉洁就行的。官做得越大,胆子就得越大。前怕狼后怕虎,小事小非地计较个不停,永远也做不成大事。

    总之,要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自古皆然。

    想到这里,和大人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起来。他的想法虽然不错,但真要是套进八股文的条条框框,和大人的智商明显不够用了。写着写着,马上就要交卷了,他这才发现:擦,跑偏了!

    还没等他出考场,和大人就已经知道,这次考试,砸了。

    注:此章大篇幅引用了一本名著上的桥段,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搜一下,蛮有意思的。;
------------

第十二章 名落孙山后

    八股文之后是考论,随后是经史时务策五道,和大人虽然知道此番乡试无望,但还是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某些人眼拙,自己兴许就能侥幸过关了也说不一定。

    考完最后一场,他走出了考场,刘全在外面等着他。

    “少爷您出来了!车子都准备好了,英廉大人已经备好了酒席,等着给您接风呢!”刘全连忙小跑上前,兴高采烈地说道。在他眼里,少爷那么用功,又那么聪明,根本就没有考不好的理由。

    “走,我们回去。”和大人平淡地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就叫宠辱不惊。

    上了车,帘子一拉,和大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难道十年寒窗苦读,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744 18745 18746 18747 18748 18749 18750 18751 18752 18753 18754 18755 18756 18757 18758 18759 18760 18761 18762 18763 18764 18765 18766 18767 18768 18769 18770 18771 18772 18773 18774 18775 18776 18777 18778 18779 18780 18781 18782 18783 18784 18785 18786 18787 18788 18789 18790 18791 18792 18793 18794 18795 18796 18797 18798 18799 18800 18801 18802 18803 18804 18805 18806 18807 18808 18809 18810 18811 18812 18813 18814 18815 18816 18817 18818 18819 18820 18821 18822 18823 18824 18825 18826 18827 18828 18829 18830 18831 18832 18833 18834 18835 18836 18837 18838 18839 18840 18841 18842 18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