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有什么能耐,犯了这么大罪,竟然三年不到就又回京了?!”和大人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纪晓岚人称‘大才子’,诗文书法天下一绝,皇上非常欣赏他。他这一走三年,皇上诗瘾发作。这不,迫不及待地又把他给调了回来。”说这话的人家里后台很硬,将这种内部新闻当做炫耀的资本,和大人自然捡了这便宜。
“作诗谁不会?!这满朝文武能够作诗的人多了!”和大人假装不相信,继续套他的口风。他对纪晓岚受宠的原因极感兴趣。
“是啊,满朝文武会作诗的人的确很多,但能够像纪晓岚那样猜透皇上的心思,又能够作诗讨好皇上的就不多了。无论皇上出的题有多难,纪晓岚都能够对答如流。”官二代得意洋洋地详加解释,并将自己知道的趣闻拿出来卖弄。
“有一年,皇上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皇上经常出一些难题给纪晓岚,纪晓岚无一不巧妙地回答了上来。一天,皇上登上了长江岸边的酒楼欣赏风景,忽然诗意大发,想起了纪晓岚的能言善对,随即就让他以景为题作一首绝句,绝句中还必须包括十个一字。”讲到这里,官二代故意一顿。
“十个一?!这诗该怎么作啊?!”大家似乎心照不宣,纷纷发出疑问。和大人也暗自寻思这十个一字诗该怎么做。
“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大才子’呢?!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走到窗边,放眼窗外秋雨如丝,江面雾隐蒙蒙,一条小船停泊着江岸边,一个渔夫正带着蓑笠垂钓。纪晓岚想也不想,开口吟道:‘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绝,真是绝啊!”众人不禁叫好道。
“不过,这纪晓岚也有为难的时候,就在他说出了前两句之后,后面那两句却说什么也做不出来了。皇上见此,不觉一拍桌子,说为难他了,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忽见纪晓岚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后两句绝句脱口而出。”这官二代似乎是戏园子去多了,讲起故事来也讲究个抑扬顿挫。
“他是怎么对的?!”众人不淡定了。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绝,真是绝!不愧是大才子啊!难怪皇上如此开恩,匆匆忙忙地将他从新疆招回来……”众人一唱一和,和大人却隐在一旁不说话了。
对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偌大一个天下,说白了就是人家皇上一个人的。只要把皇上哄高兴了,不就什么都有了吗?!
和大人终于开窍了。
就是这个想法,让他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这一天下班之后,他连忙拎着壶好酒,去了咸安宫。其实,早在结婚那年,他就已经从咸安宫顺利毕业了。不过毕业以后,他还是习惯性地前往咸安宫,去请教一些学问上的问题。
“先生,近来可好啊?!”和大人见了吴省兰、吴省钦兄弟二人,微笑着上前问好。
“哈哈,你又来了啊!我一闻到酒香,就知道是你这个臭小子。”吴省兰笑着说道。和大人知道吴家兄弟好酒,这酒是他特意让霁雯准备的。
“这壶酒是学生专门孝敬您的,您尝尝。”和大人忙将酒壶送上。
“好好,嗯?!这可是陈年老酒啊!好,实在是太好了!还是你懂我的心思啊!”吴省兰笑道。
其实,这吴家兄弟二人虽然学识渊博,但为人却很不地道,都是恃强凌弱的主。和大人看的明白,这兄弟二人待见他是因为自己是英廉的孙女婿。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就算是你拿桶金子来,这两个人也不见得会待见你。而和大人也没有那么矫情,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取他们之长,利用他们一下而已。
“你今天来又要和我探讨什么问题啊?!”吴省兰知道和大人好学,拎了酒来自然是想学东西。
“当今皇上饱读诗书,试做极佳,学生想跟随两位师父学习下皇上的诗文。”和大人恭恭敬敬地道。
“皇上的诗文?!”吴家两兄弟皱起了眉头。要说皇上‘诗文极佳’的确有些夸大其词。他们两人都是填词作赋的高手,与乾隆爷的诗相比,他们自觉自己还是高出那么一点点的。
“我们确实珍藏了一些万岁爷的诗词,既然你想看,那你有时间就过来吧。”吴省兰极不情愿地说道。不过再一看手中的酒,心里却欢喜起来。
有了吴省兰这句话,和大人前往咸安宫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当然,每次都是有所孝敬的。吴省兰兄弟虽然不了解他的用意,但也不深加追究。
在他们眼里,和大人年纪太小了,单纯地就像是秋天的一汪清水。除了钻研,就是学习,书呆子一个。即便他有了想溜须拍马、借此上位的想法,见不到乾隆也是白搭。也许他只是真的对万岁爷的诗词感兴趣呢?!吴家兄弟这能这样自我安慰着。直到后来和大人平步青云,这哥俩才后悔得直撞墙:我是个大sb!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
第十五章 守得云开见日出
和大人拿着乾隆的诗词,对每一首诗都详加钻研,就连遣词造句都慢慢体会,以图了解乾隆作诗的风格和喜好。渐渐地,他不仅对乾隆喜欢什么样的诗词搞得一清二楚,就连乾隆在作诗时喜欢什么样的词都了如指掌。不过这些还不够,他还要学习另外一项重要技能,那就是乾隆的书法。和大人将一切所能看到的乾隆的真迹都一一记在心里,日日临摹。
就这种心机,就这份执着,你说和大人不红,谁红?!
大红人都是他红的原因的。这个原因,可不简单!你得吃得下苦,挨得住累,最重要的是人要机灵,走进了大人物的心里,你离大人物也就不远了。投其所好,官之捷径。
和大人经常去咸安宫求学,英廉十分满意。不过这个外孙女婿什么都好,就是是有一点,让他有些不舒服。
扣!
和大人从小受苦,处处遭人白眼,有时候甚至会为了吃饭而发愁。是以,他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起初,英廉见到和大人如此节省,深感欣慰。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个挥霍无度的八旗子弟。可日子久了,他慢慢发现,这个孙女婿竟然扣得有些过分。
这一天,英廉正在府上散步,偶然听到几个仆人在一起聊天。
“姑爷以前是不是苦日子过多了,怎么就看不得别人好?!”一个杂役一边烧火,一边道。
“可不,以前咱们过的什么日子?!吃香的、喝辣的。可现在呢,连粥都喝不上了!吃不饱饭,没有力气,还怎么劈柴啊?!”又一个杂役不满道。
“我看这事儿咱们还是得跟老爷说说,照这么下去,咱们的日子没法儿过了。”一个年龄稍长一点的杂役道。
“你还能过不下去?!你是管采办的,每天出去置办伙食,多少还不落下点儿啊?!”烧火的杂役怀疑道。
“以前倒是能,但是现在姑爷把钱紧啊!我出去办事,一分一毫都跟我算得清清楚楚,我哪里还能剩下半文钱?!”说道这里,这个男人更加不满起来。“每次我出门置办东西,看到其他府上的杂役。人家一个个都穿得绫罗绸缎。你再看看我,粗布烂衫,我这老脸都快没地方放了,弄得好像咱们英府败落了一样!”
“哎,这日子没法儿过喽!”旁边的人嘟囔着。
英廉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他对府上的人一向十分宽厚,尤其是在衣食上,从不让仆人们有任何怨言。自从和大人来到府上之后,他就很少管理这些府上的小事了,全都交给孙女儿和孙女婿去打理,没想到和大人接手后,英府居然被他搞成这个样子。
英廉想找个机会和和大人谈谈,又怕惹起他伤心的往事,时间拖得久了,也就忘了。这一日,和大人有事找到了他。
“祖父大人,不知道咱们府上有没有皇上的真迹?!”和大人恭敬地道。
“皇上的真迹?!你要它做什么?!”英廉问道。
“我想临摹皇上的真迹,学习书法。”和大人毫不保留地道。
英廉何等人物,自然一听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不由得暗暗皱起了眉头。他为人正直,最看不惯投机取巧的把戏。和大人如此地明目张胆,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不过,他还是找了一些乾隆的真迹给他。也许他真的是只想学习学习书法呢?!万岁爷的书法也是颇有造诣的。
他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