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你也不敢!你老子还没死呢,规规矩矩地做你的嗣皇帝。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对你没好处。”
“儿臣知道了。”
“以后有什么事儿,先跟我知会一声,别自作主张,太和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嘉庆很苦逼,屁话没敢放就回到了毓庆宫,一头扎进书房,死活不肯出来了。
这皇帝当的,真心没意思!
“皇上,皇后娘娘身子不适,已经召御医前来诊治了……”眼看着日头偏西,毓庆宫的领班太监这才来到书房外小声地禀奏道。
嘉庆轻轻推开了房门,朝寝宫去了。皇后这半年来身体一直不适,御医是想尽了办法,依然没能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嘉庆很是挂念。
寝宫内,喜塔腊氏正躺在病榻上,脸上苍白,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入眼眶之内,让人望之生怜。
怜悯。
宫廷之中谈何怜悯?!
除了冰冷,就是倾轧。
政治本身就是冷的。
热血沸腾注定引火上身。
“皇上,臣妾给皇上请安!”喜塔腊氏见到嘉庆,勉强撑起了身子,朝嘉庆欠身请安。
“快别多礼,躺下来好好休息!”嘉庆忙上前扶住了妻子。
“臣妾整个冬天都躺在病床上,都不知道毓庆宫外面是什么样子了……”
“你好好休养,再过一个月,樱花就开了,到时候朕陪你去园子里赏樱花……”
“樱花要开了吗?一晃儿我都病了这么久了……”
“皇上,奴才该服侍皇后娘娘吃药了!”站在一旁的宫女见到了吃药的时辰,连忙上前禀报。
“好!”嘉庆点了点头,“你快吃药吧,安心把病养好,我们马上就要熬到头了,好日子正在前边等着我们呢,你可一定要挺下去下啊!”
喜塔腊氏听了,闭上了眼睛。嘉庆继位已经一年了,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喜塔腊氏早已心灰意冷。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啊!
喜塔腊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七日的傍晚,她已经开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起来。
“皇上,皇上......”
“皇后!皇后!”望着失去了神智的妻子,嘉庆不由得手忙脚乱。“御医!御医!快想办法!”
御医们听了,胆战心惊地跑到了床榻之前,一通望闻问切,甚是专业。
“怎么样?!”嘉庆焦急地问道。
病入膏肓,天地无为,我们还想个屁法儿!
不过,为了保全他们那可稚嫩的项上人头,这帮老郎中还是大笔连书,一张一张的单子往外开。开到最后:离离原上草,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花落知多少。擦,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他们这才想起来祖训: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
擦,这点儿赶的!
“皇上……”御医们见皇后已经没了呼吸,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
“皇后!皇后!”一声凄厉的呼喊声在毓庆宫内猛然响起。嘉庆扑到妻子身上,用力地摇晃了起来。她的身体仍旧是温热的,眼睛却再也无法睁开。
毓庆宫外,樱花落满了一地。
“皇后……”整个毓庆宫哭声一片。
此时,乾隆爷正与和大人在养心殿赏玩书画。
乾隆爷一生对书画极为痴迷,从其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
这些收藏,有些来自于臣仆的贡献。例如,乾隆二度南巡时,礼部尚书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一轴、王翚山水一轴。而和大人进供的金佛更是硕大无朋,“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
当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的。乾隆皇帝尤其爱玉成癖,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致力于玉器的生产和收藏,因此乾隆朝收藏的玉器甚丰。仅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将玉料从新疆经水路运到北京,后又转运到扬州,制成后又运回紫禁城,就先后用去10年时间。
这座巨型玉雕,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现在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接受游人们的检阅。同时接受检阅的还有上万件大小玉器,这多半是乾隆时期收藏的。
数十年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乾隆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而乾隆爷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最为乾隆所钟爱,乾隆十一年他将这三件东西藏在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爷命将内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名“兰亭八柱”。
除了书画之外,乾隆爷还热衷倡导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除了宫廷收藏,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风尚,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们不仅亲自鉴定考证,而且还著录摹拓,著书立说,相互辩驳,于是随之而来的考据之学又大行其道。此风一起,影响了差不多将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识界。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一份1816年的清单显示,当时有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北京紫禁城到察哈尔的皇宫,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真的应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古话了,这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艳丽繁复的审美情趣的烙印。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是,乾隆墓中还葬有两把绝世神兵,其中一口“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后用来贿赂蒋介石;另一把宝剑据说是三国名将赵云用过的佩剑,孙殿英非常喜爱此剑,一直带在身边,后孙被解放军俘虏后,此剑及落入某解放军将领之手,后下落不明,真是可惜啊。若能得见此剑一眼,虽死无憾。
乾隆爷与和大人正在一副唐伯虎的画作前指指点点,忽然隐隐传来一阵哭声。
“王廉,怎么回事,什么人在哭啊?”乾隆爷听见哭声十分不悦。
越是老人,越在乎这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889
18890
18891
18892
18893
18894
18895
18896
18897
18898
18899
18900
18901
18902
18903
18904
18905
18906
18907
18908
18909
18910
18911
18912
18913
18914
18915
18916
18917
18918
18919
18920
18921
18922
18923
18924
18925
18926
18927
18928
18929
18930
18931
18932
18933
18934
18935
18936
18937
18938
18939
18940
18941
18942
18943
18944
18945
18946
18947
18948
18949
18950
18951
18952
18953
18954
18955
18956
18957
18958
18959
18960
18961
18962
18963
18964
18965
18966
18967
18968
18969
18970
18971
18972
18973
18974
18975
18976
18977
18978
18979
18980
18981
18982
18983
18984
18985
18986
18987
1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