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伍子胥挺直腰杆后,中气充足的说道:“大王,老臣请大王召一众诸侯,向周天子为汉国国君杨子璐号请爵!”

    夫差闻言,不由皱皱眉头,思索一番后问道:“相国这是不是太过小题大做了?不过是区区一个蛮夷小国罢了!如果不是看在其还算恭顺的份上,寡人还懒得理会他们。更别说号召诸侯为其请爵。”

    伍子胥闻言,不以为许,一点也没有因为夫差的拒绝而有任何的情绪波动。伍子胥捋下白花花的胡子,说道:“大王,老臣这样说并非是为了杨子璐,而是为了吴国的威望!”

    “哦?”夫差诧异的应了一声,看着伍子胥,心里琢磨伍子胥卖什么药。这个杨子璐和吴国有什么关联?还说为了吴国的威望。

    “大王可知庭燎?”伍子胥问道。

    夫差点点头,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庭燎不就是每逢商议国家大事和外国来使的礼仪!相国莫非认为寡人已经连这个也不知道了吗?”

    言下之意,你这个老头子别欺负我什么都不知道。

    伍子胥不以为许的哈哈一笑道:“那大王可知庭燎招贤一说?”

    “哦?这是什么典故?”夫差对于庭燎招贤还真不知道,夫差并不太喜欢读书,就算读书也是兵书比较多,所以对于哪怕很著名典故都并不知道。

    “庭燎招贤乃是齐桓公时代,当时齐桓公刚刚登位,深感手下没有多少贤能,他就在宫门外设立庭燎,树立一百杆火把,昼夜不息,招揽贤能。”伍子胥说道。

    夫差闻言,插口道:“齐桓公果然是霸主之君!能够如此礼贤下士。相国莫非让寡人效仿齐桓公设庭燎招揽贤能?但这又和杨子璐有何关系?”

    “大王稍安勿躁!”伍子胥淡淡然的一笑,并不回答夫差的问题,接着说道:“但让人惊讶的是,过去了一年,竟然没有一人来投!”

    夫差瞪大眼睛,感觉很惊讶,甚至感觉伍子胥这个老头是不是在忽悠自己。齐桓公身为一国之君,而且还是大国。在当时的东方威望更是和鲁国并驾齐驱,须知鲁国的国家乃是鼎鼎大名的周公旦。我们平时说的梦周公,就是指这个周公。更别说齐桓公以接见重臣、使者的高级礼仪来到求才,那些人才莫非脑袋都秀逗了?

    ;
------------

第163章 庭燎招贤【下】

    伍子胥说:“一年后,才有一个叫东野的小地方来人。(夫差不屑的撇撇嘴,一年才一个人来偷窥!齐桓公还真是……啧!啧!)齐桓公当时很高兴,他亲自接见东野之士。满怀欢喜的问道:‘先生可有何擅长之道?’,东野之士回答:‘小人会九九算术。’”

    夫差闻言,冷哼一声说道:“岂有此理!这岂不是调戏国君!不过是一个会区区九九算术的山野小民!如果是寡人,当初就让甲士拉下去处以斩刑!”

    “大王这就不可取了!”伍子胥摇摇头说道:“齐桓公仅仅是讥笑道:‘九九算术也算是一技之长?’东野之士却镇定的回答:‘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江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大山、大江、大河。九九算术固然算不算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如果国君你也能以礼相待,还害怕没有比我更高明的人来投效吗?’齐桓公听了后,当即隆重接待东野之士。不消一个月,四方八面的贤能都接踵而来。大王你应该收敛一下杀气!”

    夫差摸摸嘴唇上的胡须,对伍子胥后面的全家不置可否,到是从伍子胥说的庭燎招贤中得到启示,有些明悟了。夫差开口问道:“相国的意思是让杨子璐成为寡人的东野之士?”

    “正是!”伍子胥点点头应道,顿了顿接着说道:“现在大王缺少什么?缺少贤能吗?不!缺少的是支持吴国争霸的诸侯国!吴国虽然强,却是凭兵甲锐利,但仅仅是这,并不足以成为霸主,还需要诸侯的拥护。而现在区区一个蛮夷小国,大王也如此对待,害怕其他诸侯不依附在大王麾下吗?还用为如何拉拢其他诸侯而头痛吗?”

    “大善!”夫差霍然站起来,兴奋的说道。如果不是伍子胥在场,恐怕夫差早已经激动的手舞足蹈。吴国虽然是强国,但却没有多少盟友,这而夫差更是发梦都想做霸主,眼下有一个趁机立威的机会,夫差自然是不可能将他放过了。

    过了半响夫差平静下令,感觉姜还是老的辣,问问伍子胥这个老头子比较好,也不自己决断。夫差对伍子胥问道:“相国认为应该派何人出使各诸侯呢?又应该出使那些诸侯国呢?”

    伍子胥考虑了一番后,开口说道:“老臣认为王孙雒能言善辩可为使者,可使鲁、陈、卫、蔡、许、莒、郯、薛、藤、邾等十国,让其为杨子璐请爵!”

    夫差闻言,皱皱眉头问道:“相国,为何你出使的都是寻常诸侯国,除鲁、陈、卫、许尚算中等诸侯国,其他诸侯国不过是弱小之国罢了!如何能够引起周天子的重视?”

    “足矣!”伍子胥老神在在的说道:“鲁国乃修订史册之国,国力虽弱,威望不低!余下国家虽然是小国,但爵位不少都不低,像陈、许、邾三国皆一等公国,卫国虽然为侯爵诸侯国,但开国之始六代国家为方伯,号方伯之伯。且其此十国国力弱小,吴国方可彰显自身首位!如果牵扯到齐国、晋国等诸侯大国,恐怕吴国的庭燎之礼就要打了个折扣。”

    夫差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点点头说道:“相国所言甚是!”

    夫差当即派了大夫王孙雒出使十国,十个国家九个答应了,就算是鲁国这样的东方大国也不敢违背吴国的意志,偏偏却还有一个不服气,拒绝了吴国的要求。这个就是陈国,爵位虽然高,但国力微弱。

    夫差知道后当即勃然大怒,如果是楚国、齐国,甚至的鲁国这样的大国拒绝,夫差还没有那么愤怒,因为对方有这样的资本。但陈国有吗?陈国不但是一个弱小的诸侯国,更是靠着吴国的诸侯国,陈国的做法简直就是厕所打灯找屎(死)。

    夫差当即下令准备出征,他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陈国,楚国更是国君亲自出马,支援陈国,夫差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退兵,没有和楚国硬碰硬。

    伍子胥自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还险些引发一场大战。伍子胥走出吴王宫后,看着南方的天空,笑道:“小子老夫虽然利用了你一番,但老夫也让你在中原有了一定的名气。曰后勾践这家伙攻打你,恐怕也间接小小的得罪了举荐你的十个诸侯国!”

    …………

    杨子璐此时还不知道伍子胥不大不小的帮了自己一把,他正率领大军对阵范蠡。当然在杨子璐看来是对阵,但在范蠡而言,这不是对阵,而是不折不扣的无赖把式。

    一百名阚平田训练出来的士兵潜伏在森林当中,不断搔扰越国的士兵,在野外的哨兵会不知不觉的中了吹箭,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毒发。虽然范蠡找到了解毒的办法,但这种毒需要徐徐图之,少说要十四五天才可以解除。

    解毒后士兵还要修养几天时间,如此一来就要二十天左右。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这名士兵已经被废了,而且还要派人保护他们,将士兵送会句无城。

    派出的斥候,往往派出十人,回来不过五六人,第二天他们的人头就摆放在营门前。如此鬼魅,越国士兵都不敢担任斥候和在营地外警戒了。

    范蠡对此也没有办法,唯有重赏,同时将斥候的搜索范围压缩到五里。到了晚上哨兵都不走出营地站岗,并且加派巡逻人手,这才得以掣肘汉国士兵的猖狂。但范蠡此刻也已经变成一个重度近视加夜盲症的人了。

    杨子璐倒是想不到居然会如此顺利,至于范蠡就甭提多憋屈了,他完全想不到森林中作战居然是如此的困难,更是让范蠡不适宜。不过范蠡也不傻,他并没有和沿途的汉国士兵纠缠,而是闷头朝九夔城出发。他知道,杨子璐不会让他兵临城下的,在半路上,他一定会遭遇杨子璐的主力,至于现在……奶奶的,就当是被蚂蚁咬了,我忍!

    ps:第二更到!今天有望五更!不过感冒并不太好,广东的气温实在是冷的让人发抖。木木现在码字都要戴露出半截手指的那种手套,否则手指都冷得僵硬,码不了字。

    ;
------------

第164章 第一次汉越之战【1】

    对于范蠡的应付手段,杨子璐虽然赞叹,但却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

    因为越国大军收缩了的侦查范围,让杨子璐非常从容的选择了一个对战的地点。这是一个两座小山脉之间的峡谷,但峡谷的地形并不险要,两侧的山脉不过是十四五丈高的小山,而且坡度平缓。唯一让人感到不爽的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人为破坏,大树密布,荆棘丛生,而且一般这样的地形,都会有着瘴气。

    小峡谷长约莫二十四里,杨子璐就是在峡谷的出口等待范蠡,和平缓的峡谷不同,峡谷的出口是一座虽然不过十丈高,但颇为险峻的小山。虽然不过是十丈高,但小山面对峡谷出口的一面,坡度呈五十度角,而且荆棘密布。

    地形上对于杨子璐非常的有利,范蠡哪怕见不对劲,时间也不允许他撤退,这峡谷的一来一回,就等于浪费了越国大军一天的时间。这就是斥候活动范围缩短到五里的缺陷,很多战略上的行动受到严重的约束。而且绕路范蠡要多走六十里的路程,加起来就等于多走两天,对于辎重补给的压力也大大的增加。杨子璐相信范蠡最后会不得不一头扎入他选择的战场内,因为越国的粮食不允许他可以从容不迫的战斗。

    虽然占据地利,但杨子璐并没有大意。他选择在山坡的上清理出一片小空地,将三百名长弓兵放置在这里。而长弓兵前则是一大片荆棘,越国士兵对付长弓兵除了玩对射外,唯有迁回到两翼。但这些杨子璐都有所准备,如果范蠡选择对射,山坡的高度让长弓兵的射程得到延伸,抛射的威力也更加大。

    至于迁回,杨子璐在左翼有四百名步兵和一百名骑兵,右翼则是四百名步兵。杨子璐都是将士兵安置在山下是树林中,树林虽然并不太密集,但明显不适合一直列阵整齐的士兵进入,这就将越国比汉国要强的战阵和纪律消弭于无。

    一百名骑兵安置在山下宽阔的平原上,以随机应变。虽然这块平原因为江南典型的丘陵地形的特点,并不是很宽大。如果用作战场,也不过是可以让双方投入五千人搏杀,但对于一支不过百人的骑兵而言已经足够他们的回旋了。

    至于越国士兵,杨子璐认为只要骑兵不犯错,越国士兵根本没有可能对骑兵产生威胁。崎岖的山路,让哪怕是范蠡这个主帅也将兵车留了在句无城。没有兵车的越国士兵,难不成还跑得过四条腿的马?想到兵车,杨子璐忍不住笑了,心中还难得的小小的感谢了范蠡一番,范蠡原本并不准备放弃兵车。

    他有着这个时代士大夫对兵车的独特喜爱,那就像热兵器发达的时代,依旧还有将军喜欢骑马,而不是坐汽车,这是近千年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更别说现在骑兵在中原还没有市场。所以范蠡刚刚开始的时候是让大军开出一条可以通车的道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190 18191 18192 18193 18194 18195 18196 18197 18198 18199 18200 18201 18202 18203 18204 18205 18206 18207 18208 18209 18210 18211 18212 18213 18214 18215 18216 18217 18218 18219 18220 18221 18222 18223 18224 18225 18226 18227 18228 18229 18230 18231 18232 18233 18234 18235 18236 18237 18238 18239 18240 18241 18242 18243 18244 18245 18246 18247 18248 18249 18250 18251 18252 18253 18254 18255 18256 18257 18258 18259 18260 18261 18262 18263 18264 18265 18266 18267 18268 18269 18270 18271 18272 18273 18274 18275 18276 18277 18278 18279 18280 18281 18282 18283 18284 18285 18286 18287 18288 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