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来到提高国人人口和素质,对于这个杨子璐还真没有办法,拼生育杨子璐完全拼不过勾践。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还有粮食问题。别看杨子璐现在国家不小,但真的算起来,杨子璐倾国之力所产的粮食还没有越国在浙江下游平原两岸田地所产的粮食多。

    所以只能够拼军事,杨子璐从山越人、三夷族中挑选出一千人结合之前的五营兵马,训练出一旅常备军。杨子璐亲自担任旅帅,御瞭和黑熊分别担任千人将。其中三营六百人留在句无城归御瞭管理,余下的七营则是在东安城,由御瞭这个千人将掌管。实际上御瞭的权利已经超出千人将的权限了。

    也许有人奇怪,之前那些旅帅呢?他们都解除职务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惯例,这个时代讲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所有军职一旦班师回朝后就自动解出职务,交出虎符。而士兵则是解甲归田,国家一般只是配备少量常备军。

    同时在地方上,杨子璐也下令按照这个时代的制度,组建县邑兵。县邑兵虽然属于地方军,但人数并不多,大县比如建安县则是建立一营半,也就是三百人的县邑兵。小的只是有两伍人,也就是一百人,所有县加起来还没有杨子璐一旅兵马多。同时这些县邑兵的军费一律由地方负担,虽然如此,杨子璐对于县邑兵也捉的很紧。

    掌握县邑兵的县师不再又县大夫兼任,而且别看军粮地方供给,县师却是对于县大夫是听调不听宣的态度。因为县师是直接受中央管理,地方不供应规定的份额,杨子璐会派人下来责问。另外地方调动兵马超过三十人必须有国君的虎符,不过在出现叛乱和敌人突袭这种情况可以允许地方不需虎符调动兵马。

    不过,制度虽然好,但问题也来了,这组建军队永远离不开一个字——钱!!!

    别看越国被杨子璐折腾得很惨的,杨子璐的汉国也好不到那里去,先是一年内征战四方,基本统一了百越中的山越。借着又和越国死磕,虽然说军费勾践间接和自己支付了,但国家的经济依旧难免受到影响。紧接着范蠡这个坏到脚底流脓,头顶生疮的坏种给勾践献计,让杨子璐不得不还没有松口气就和三夷族死磕。

    但这事情还没有完,虽然征服了三夷族,但为了为了安抚,同样也为了拉拢三夷族。杨子璐在去年下令让三夷族秋收税收减半,以往都是十税其二,这次杨子璐大出血只是十税其一。地方上的县大夫自然向杨子璐大吐苦水。

    就在这个时候边关派人来报,越国使者柘稽来汉国,杨子璐刚刚开始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勾践这丫又干什么。自从勾践封锁汉国的食盐后,虽然汉越两国民间还正常交易,不过在官方上的关系则的跌破冰点,已经达到零下五十度的朝低温。

    不过当信使禀报柘稽这次来还带了一批木材,其中还有十根一人双手怀抱才可以抱得过来的红木,非常珍贵。而这些大木自然不能够走山路了,而是用大船拖着从大海上运过来。

    杨子璐一听,立刻就明白过来了,这还不是勾践这个家伙对付夫差的招数?夫差当初上当,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出姑苏台,最终还在姑苏台自杀身亡,吴国也正式灭亡。

    本来杨子璐还想不接受的,但转念一想自己不想要而已,夫差肯定想要,再说自己现在不是缺钱吗?

    得益于汉国兴盛的商业发展,杨子璐很容易就找到了几名吴国大商人。一见面杨子璐就表明目的。这些吴国商人显然也知道自家国君喜欢大兴土木,为了讨好国君也一口答应了个买卖。最后支付给杨子璐二十万钱,购买了这批木材。

    虽然这些钱不能够让杨子璐脱贫致富,但也一下子让杨子璐的财政宽松了不少,只要等待甘蔗成熟,运到北方贩卖,汉国的财政就可以完全宽松下来。

    ;
------------

第206章 多事之夏

    在得知杨子璐转手就将自己送出去的木材卖了出去。勾践可谓是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将杨子璐千刀万剐才可以泄他心头之恨。

    文种就劝说他,这也不完全算是坏事,起码这些木材送给了夫差。夫差接手后立刻扩建皇宫,算是稍微削弱了吴国的那么一点国力。但无论如何说也不能够勾践心中依旧在滴血的心灵愈合,这次的事情用偷鸡不成蚀把米来到评价最合适不过了。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夏天。俗语说多事之秋,但比起秋天,今年的夏天也一点都不平静。齐国国君齐景公病死了,不过英明一世的齐景公并没有立长子。而是立年仅七八岁的幼子公子姜茶为国君,并在临终的时候将公子姜茶托付给齐国四大家族中的国、高两氏的家主,让他们辅助公子姜茶。

    年幼的国君,突然间获得巨大利益的权臣世家,立刻为齐国这个传统强国留下巨大的隐患。没有多长时间田氏家主田乞就联合其他大夫杀死了国、高两氏家主和公子姜茶,立和他私交很好的公子阳生,是为齐悼公。也让田氏一跃成为齐国最强大的家族,也为曰后田氏代齐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另外鲁国入侵邾国,邾国国君邾隐公平曰是一个无道昏君,鲁国大军打到国都才发现。想让国人帮忙,结果却无人愿意为邾隐公而战。邾国国君邾隐公无奈了,唯有仓惶逃跑到吴国,向夫差哭诉,希望夫差拉他一把。

    吴国国君夫差安抚邾隐公一番,大意是做老哥的肯定会帮小弟一把!于是夫差率领大军到边境胁迫鲁国会谈,提出一系列无理的要求。同时有趁对付国君病死之际发动进攻的优良传统的吴国这次很自然也蠢蠢欲动,似乎想在坑鲁国一把的同时,看有没有机会在齐国身上割出几块肉的机会。

    鲁国自然不甘示弱,派出大名鼎鼎的孔子有名的弟子子贡出马。说得吴国带兵伯嚭哑口无言,最后吴国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兵。就连琢磨在齐国身上割几块肉的计划,也因为齐国国内暂时的团结起来不得不无疾而终。

    相对于北方不稳定,南方也好不到那里去。就在今年的夏天,姑蔑国的国君去了见他们的祖先了。这本来没有什么,越国现在致力于恢复国力。也没有这个精力去趁机教训这个不安分的小弟。再说现在诸侯国里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付国君报丧,不如与该国开战。(这个就是讲究仁义的春秋。)

    不过姑蔑国却出现了内乱,姑蔑国的国君去世,按道理说,应该由他的长子来到即位,而且姑蔑国的国君也向大臣托孤,让他的长子,公子奄即位。

    但这个内乱的问题却有是出现在已经去世的姑蔑国国君身上,当初姑蔑国攻打越国的姑蔑城,连攻三天都不能够攻下。这自然着急了,造老大反这事情,成功了固然是一本万利,但失败了可是死无全尸。姑蔑国国君就对他的弟弟姑蔑国有名的勇士太叔冬末许诺如果攻下姑蔑城,他去世后就由太叔冬末为国君。

    (太叔的辈分,意思是国君的弟弟,并非是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叔冬末第二天为了鼓励士气,脱了皮甲,**上身,更是丢了头盔。他的数十名部属也和太叔冬末一个样子,立刻激起姑蔑国士兵心中的豪气,不少人都学太叔冬末,拖了盔甲。

    太叔冬末不仅仅如此,更是身先士卒,身中七矢而不退下战场。看得姑蔑城内的守军胆寒,而姑蔑国的士气自然大振。最后姑蔑国凭借着太叔冬末振奋士气才攻下姑蔑城,姑蔑国国君也没有食言,在进入姑蔑城后就当众宣布太叔冬末为下一任国君。

    不过姑蔑国的国君不知道怎么想的,到了临死的时候却反悔,让长子公子奄来即位。不过姑蔑国的国君也不杀,知道留太叔冬末在,对于公子奄是最大的威胁。派出心腹去杀太叔冬末。打算是好的,却不想一名下级将领在战场上被太叔冬末救过一名,对太叔冬末心生感激,于是暗中去通知太叔冬末国君的决定。

    太叔冬末自然是勃然大怒,不过也知道和国君硬拼不得,慌忙带着家人往自己的领地逃跑。国君立刻派人封锁关卡,不过幸好下完这个命令后国君也死了,刚刚上位的公子奄并没有太大的威望。加上大夫们和国人都同情太叔冬末,让太叔冬末得以逃回自己的领地。

    回到领地太叔冬末立刻组织兵马,但一看手下的士兵,太叔冬末的心立刻凉了半截。一共不过是五百多人。哪怕自己再勇猛,恐怕也不是兵力人数近自己九倍的公子奄的对手。太叔冬末虽然勇敢,但并不是一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到底还是有几分机智。

    太叔冬末知道得向人求救,否则他别想活下去。但向谁求救呢?越国肯定不行的了,越国的姑蔑城还是自己带人打下来的,谁知道越国会不会秋后算账。那么只剩下汉国了,太叔冬末想到做到立刻派人去向杨子璐求援。

    求援的名义非常正气凛然,说是希望汉子主持公道。当然少不了谢礼。太叔冬末知道这谢礼不能够轻。否则汉军来了,公子奄只要派人劝说一番,送上一笔厚礼。恐怕汉国很乐意不用干什么就得到便宜。所以太叔冬末给杨子璐的竹简上写着,如果杨子璐帮他主持公道,他愿意割姑蔑国以南,方圆一百五十里的土地给杨子璐。

    这手笔不可谓不大了,几乎相当于姑蔑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并不差,又差不多一半是浙江上游南岸的平原地带,土地虽然不如下游肥沃,但也比一般田地要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更加高产量的水稻。

    ps:姑蔑国是一个引子,本书很快就进入**。姑蔑国将会牵动楚国、越国、吴国,几乎所有的南方国家都会有所牵连。

    ;
------------

第207章 晒盐田,议姑蔑

    在姑蔑国发生内乱的时候,杨子璐正在东安城外巡视盐户。也见识见识崇虎口中所谓的苍天赐予东安部的宝池。据说每天下午从这个池中捞海水熬煮海盐,得到的海盐比较多。杨子璐不由好奇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杨子璐原本以为有多么神秘,但杨子璐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这个所谓的宝池说白了,不过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海边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小坑,小坑虽然宽大,但并不深。在刚刚到下午,大海开始退潮,没有过多久宝池就会和大海分离。经过一个下午的暴晒后,这个宝池的海水一般都只是来到人的小腿肚子的位置。所谓的宝池完全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晒盐田,经过太阳的浓缩后,熬煮出来的海盐自然多了。

    但这个所谓个宝池这也给了杨子璐一个提示,自己整天琢磨着如何获得更多的金钱,这不是一个现成的聚宝盆吗?自古以最为暴利的就是盐铁这两样东西,乃至国家也严厉控制和打击私盐、私自开矿。而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是靠食盐发家致富的。至于铁那是国之重器,到了战争时期,所得的利润可是将食盐远远抛出几十里外,而平时的利润也不可小觑,说是十倍就太过夸张,但七八倍是寻常利润。

    铁方面杨子璐现在自己也不够用,只有九夔城有一座矿山。虽然杨子璐已经派人搜索了,但到现在还没有成效,所以目前杨子璐自然更加不可能出售铁了。而盐则是成为杨子璐最大的目标,其实杨子璐这次的巡视也是琢磨着看有没有办法扩大海盐的生产,想不到一来到就得到这样的启示。

    杨子璐立刻指导盐户制作晒盐田,晒盐田用到的建筑材料还是比较麻烦的。最后杨子璐用生石灰家磨成粉状的贝壳粉制成了最原始的水泥,修建晒盐田。

    有了晒盐田杨子璐相信海盐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别看食盐的利润但,但海盐的成本却一点也不小,海水带有腐蚀姓,哪怕青铜对于海水的抗腐蚀姓比较强,所以盐户要经常换青铜锅,快则两个月,慢则三个月。另外熬煮海盐对于附近的环境破坏得很厉害,需要大量砍伐草木作为燃料。

    这也就需要盐户中的壮年人和妇女,天还没有放光就抹黑上山伐薪。一户以熬煮海盐为生的人家,一个月辛苦下来熬煮到的海盐不过是一石左右。而晒盐田则不同了,哪怕不能够晒出海盐,也可以浓缩海水中的含盐分,减少熬煮的时间,对于青铜锅的寿命还是对于燃料的消耗都减少了不少的幅度,杨子璐估计,晒盐少说也降低一半的成本,提高最少三成的产量,想到这里杨子璐不由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

    如此一来杨子璐完全可以和越国打价格战,哪怕越国占据地利,运输费不用消耗太多也不是汉国的对手。而如果勾践禁止汉国海盐进入越国贩卖,这就得罪了国人,比较百姓趋利,对于爱国之情是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爱国的。否则现代的中国就不会随处可见那么多曰产,也许他们爱国,但那得建立在价格和质量相差不大,那么他们无疑会选择国产。

    但哪怕勾践用上这么一招,杨子璐也可以贩卖私盐,相信越国总是会有那么些败类商人愿意购买汉国的物美价廉的海盐到越国贩卖。无论怎么样也会影响了越国盐户的利益,迫使不少勾践减少盐户。无法避免越国食盐市场慢慢被汉国吞噬。

    但杨子璐的晒盐田还没有建设好,杨子璐就接到了太叔冬末派人送过来的竹简,这让杨子璐有了小小的遗憾,不能够见到晒盐田修建好。不过杨子璐还是立刻将修建晒盐田的事情交给精通商业的大夫鸥辟疆来到负责。晒盐法的细节杨子璐都交给了鸥辟疆,倒不怕鸥辟疆办砸了。

    ……议政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242 21243 21244 21245 21246 21247 21248 21249 21250 21251 21252 21253 21254 21255 21256 21257 21258 21259 21260 21261 21262 21263 21264 21265 21266 21267 21268 21269 21270 21271 21272 21273 21274 21275 21276 21277 21278 21279 21280 21281 21282 21283 21284 21285 21286 21287 21288 21289 21290 21291 21292 21293 21294 21295 21296 21297 21298 21299 21300 21301 21302 21303 21304 21305 21306 21307 21308 21309 21310 21311 21312 21313 21314 21315 21316 21317 21318 21319 21320 21321 21322 21323 21324 21325 21326 21327 21328 21329 21330 21331 21332 21333 21334 21335 21336 21337 21338 21339 21340 2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