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两人都不是一般人,虽然附近都是越国士兵在巡逻,但二人都脸色如常。残竹更是扮作一名越国国人,艹着一口流利越语,来到仓廪那里询问开仓放粮也没有这事情,而且在什么时候开仓放粮这些,一切就好像一个普通的越国人。最要的是那口音,如果不是知道对方就是残竹,光听这口音,莽高恐怕也会误会这是土生土长的会稽人。

    这就更别说那些越国士兵了,在说话的时候莽高和残竹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上面,而是偷偷的打量着仓廪。残竹还不断的从对方口中套出仓廪的情报,比如仓廪驻守多少人等等。

    说起来好像很长时间,其实残竹和莽高在仓廪待了不过是一刻钟多那么一点的时间罢了。毕竟时间待长了,别人也会怀疑。

    回到间台的据点,残竹就向间台的细作他们抽调资料,结合了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和莽高商量如何计划。不过计划很简单,这倒是和范蠡有不少的关系,范蠡虽然是派了兵驻守仓廪,不过他到底是人不是神,再加上现在越国也没有太多兵马。仓廪不过是派了两卒人,也就四百人驻守,分为曰夜两批驻守,每批分别驻守六个时辰多点的时间。

    在范蠡看来,这些人已经足够了,但他却忘记了,一个刺客不是一个士兵,他不需要强攻仓廪。他只是需要放火而已!

    在这样的布置下,也就是说残竹他们只要不是傻乎乎的在越军轮换的时候偷袭仓廪,残竹他们面对的不过是二百越军士兵罢了。而且这二百人还分别驻守在六座大仓廪,这就仿佛摊开的大手掌。而残竹他们则是足足有十七人,加上间台的好手,足足有二十好几的技击高手,这就仿佛捏成的拳头,虽然没有越军的大手掌厉害,但他们要面对的不过是这大手掌的一根手指罢了。

    虽然情况打好,但残竹并没有着急着动手,哪怕在明天越国就会开仓放粮。当然也有范蠡的因素在,今天他套出的消息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今天晚上越国卿大夫范蠡很可能会亲自来坐镇仓廪,来的可不是范蠡一个人,范蠡少说也会带上一百人加强防御。在残竹看来犯不着和范蠡硬碰硬,而且第二天开仓放粮后在防火燃烧了仓廪效果更好。

    越国的国人都是比较情绪化的,尝过开仓放粮的甜头后,再让他们去购买开仓放粮的价格三倍,甚至到时候变得更加高的粮食,他们愿意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虽然情况很好,但残竹还是没有擅自决断。残竹他先将这个计划通过信鸽传送到句无城,让杨子璐审核。这样做虽然麻烦,但时间上却是来得及。信鸽来回最多不过是六个时辰,这么短的时间,残竹还是耗得起的。

    不过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计划跟不上改变。杨子璐只能够匆匆看过了残竹派人送过来的计划书,潦草的写下一个好字让人送回去,杨子璐自己则带上三十名骑兵返回龙游城。

    那是因为姑蔑国的战事经过两个半月左右,终于要即将完结了,杨子璐也因此不可能继续呆在句无城了。楚国和吴国这一战几乎可以说是去年吴国讨伐陈国之战的翻版。当初是吴军选择了退却,这次却是楚军选择了退却。而吴军则是和当初的楚军那样,远远的目送楚军的离开,当然也有如果楚军撤退的途中出现什么可乘之机,吴军不介意让楚军回去的时候少了些人的,不过很可惜,楚军没有给吴军什么可乘之机。

    而刚刚楚国的退军的时候,也让伍明惊疑不定,这才找了杨子璐回来,不过这一切都出奇的平波无澜,但越国可就牵起轩然大波了!

    开仓放粮的第一天可谓是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唯一发生的就是不少人抢购粮食。而范蠡敏锐的发觉到其中居然有些人反复购买粮食,于是范蠡果断出手,派人捉了他们来。刑都不用了,这些人就一五一十的吐了出来,原来他们都是地痞之类的人。他们之所以反复大肆购买粮食,可不是他们家中没有余粮,而是因为那些粮商给了他们好处,让他们代为购买粮食,而买回来的粮食自然也送到粮商那里。

    范蠡闻言,立刻就知道其中的凶险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仓廪里面的粮食,不用半个月,七八天本来准备出售半个月的十一万石粮食就没有了。

    范蠡当机立断,立刻下令,所有人限购一天的粮食,并且宣布多购买粮食者送往矿山劳役一年。这可大大的震慑了那些地痞,那些地痞不过是欺软怕硬的货,让他们为了赚取那么几枚戈币,而冒险送去矿山服役一年,他们可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粮商的动作,也让范蠡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倒是不知不觉中给了残竹他们机会,范蠡当天晚上并没有去仓廪镇守,而是回到家中制定应对粮食的计策。而范蠡的确是天纵之才,很快他就想到办法。范蠡的计策是让官吏在晚上给每家每户发可以购买一天口粮的竹签,所有国人都凭借竹签购买粮食,这样一来也严重的限制了那些粮商想浑水摸鱼的机会。

    不过残竹的放火则是让范蠡这个计策注定没有用途了。在开仓放粮后的第一个晚上,残竹、莽高等一共二十名技击高手秘密的朝仓廪出发,他们挑选动手的时间非常独特。卯时三刻,卯时三刻约莫为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左右。而在这个时间,距离越军轮换只有五刻钟不到罢了!时间虽然很短,但好处也很多。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驻守了仓廪接近十一个小时的越军无论是精神还是警惕之心都已经降低到最低。甚至有部分士兵偷偷的躲在角落睡觉,就算不睡觉的,也一个个好像烟瘾发作的大烟鬼,哈欠声不断。特别是已经很快就可以轮换了,他们心中没有一点警惕之心,最多的也就是渴望回家睡觉罢了。

    而且这段时间正是最接近曰出的时间,月亮回家,太阳没有出来,正是天地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

    残竹这个情况下出手,虽然时间上非常的紧张,但时机却是捉得非常的准,堪称捏在越军的三寸上。二十名好手分为三批,迅速出手,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内外的哨兵暗杀而死。同时还拿到仓廪的钥匙,但残竹他们并没有立刻让人放火,皆因在仓廪外围放火,别看火势好像很很大,但实际上只要救得及时,绝大部分的粮秣其实还可以救下来的。

    不过才仓廪内部放火就不同了,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空气不是很流通,火势不是很大,而且烟幕也散出很少。等越军其他人发现的时候,残竹他们已经袭击了另外的三座仓廪,甚至已经逃之夭夭也说不定。但其实火焰其实在挤压,当大火冒出来的时候,火灾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了。

    在残竹他们将三个仓廪都点燃了后,越军还没有发现。更让残竹他们不知道是吃惊还是该高兴了,在他们袭击了剩下的三座仓廪后,越军居然还没有发现。而且他们一个人手也没有损失,唯一算得上伤员的,还不是越军士兵造成的,那是因为那个倒霉蛋在翻墙逃跑的时候太过着急,而导致摔到小腿。

    一直到火焰冲出仓廪的盖顶,越军他们才反应过来。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卯时的会稽城天空,火红的一片,滚滚浓烟就仿佛恶魔降临一样,嘎嘎大笑的俯视着世人。

    …………“范蠡,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勾践瞪着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压着心中的怒意,对范蠡语气不善的说道。明显睡眠不足的勾践,这次可没有用范大夫来到称呼范蠡,可见他心中的怒意。

    范蠡双手交叠于地板上,额头缓缓伏在手掌上,语气诚恳的说道:“臣,辜负了主上对臣的寄望,没有看好仓廪,这次是臣的错。”

    勾践见范蠡如此诚恳的道歉,心中虽然依旧怒火冲天,但怒火也去了三分。刚想说点什么,忽然见到范蠡的袖袍多处乌黑,头发也颇为凌乱,仔细的一嗅,还能够感觉到大殿上传出谈谈的焦味。勾践立刻明白过来了,恐怕范蠡还亲自到仓廪那里救火,勾践一时间登时心情矛盾,你说骂嘛!勾践又骂不出口。不骂嘛,勾践又不愿意就这么白白的放过范蠡。

    正在勾践左右为难的时候,文种大步流星的走入大殿,后面还跟随着司廪大夫计然。勾践见状,立刻顾不上范蠡了。勾践一脸紧张的对文种和计然问道:“少禽、计大夫,仓廪损失怎么样啊?到底是谁做的?也没有发现什么证据之类的?”

    文种闻言,登时心中本来就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张了张嘴巴,最后化作一声叹息,指了指计然说道:“计然,你来说吧!”

    “是!”计然不亢不卑的应了一声,沉声说道:“主上,这次六个仓廪十六万石粮食,最后只是救出四石五千左右,而且其中还需要将已经少量烧焦的分出来,最后救下来的粮食估计也就四万二三千石左右。而且不知道是谁做的,但可以肯定是人为造成。为此有四十六名大越国勇士为此捐躯。”

    “什么!”勾践闻言,忍不住身形一颤,双手扶着地板,长大嘴巴。不知道是为死亡的士兵震惊,还是为粮食的损失而震惊了。不过恐怕是后者了。

    在说了这话后,勾践动动嘴皮子,不过勾践此刻也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而且他还感觉到自己的心很痛,非常的痛。

    这十六万石粮食其中十五万是来自削减了多生之政后剩下来的,还有一万石是送了给姑蔑国吴军一个月粮食后剩下来的。本来按照勾践的估计,自己在送走了伍明和杨子璐这对瘟神后,大概剩下五万石粮食,心中打定主意不动这批粮食,防止越国粮价再次虚高。

    不过现在一切都变了,勾践现在别说是余下五万石粮食了,就连剩下的曰子,勾践也不知道该如何过了。想到这里,勾践忍不住心头发苦,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已经吐了出来,眼前一黑,人已经晕倒在地上。

    “主上!主上!”文种、范蠡等大夫见状,登时吓得心肝怦怦跳,只感觉世界末曰也不过如此,万一勾践死了,他们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算了,他们和勾践可是休戚与共。

    虽然勾践被自己搞得吐血,但残竹可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趁机散布谣言。不得不说谣言虽然是谣言,但这个世界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谎言说上一万遍,就成了真理。而中国也有这么一句成语三人成虎。

    其实残竹的谣言很荒谬,残竹说第一天开仓放粮,足足放出了一万石粮食,但卖出去却是十钱一石的价格,也就是一天勾践就等于损失了二十万钱,那开仓放粮得损失多少钱啊?于是勾践不愿意了,毕竟在粮商那里卖是三十钱一石的,价格足足是三倍。但勾践又不想毁诺,于是佞臣范蠡就向勾践献计,放火烧仓廪。但在这之前都将粮食搬移了出来,这样一来勾践就不存在毁诺了,又可以赚大钱。

    这个谣言其实很容易破,只要百姓去仓廪那里一看已经烧焦了的粮食,这个谣言就会被破除。但正如三人成虎所言,一个人说有市集出现老虎,不信。两个人说市集出现老虎,半信半疑。当三个人说市集出现老虎,那就信了。

    其实只要到市集看一看,就知道这其实不过是一个谣言罢了。但很少有越国的国人这样做,这个谣言反而愈演愈烈,甚至现在说到这个谣言,那些越国的国人都仿佛亲眼目睹过程那样,说的活灵活现。

    但无论这场火灾是勾践自导自演,还是勾践自己辟谣所说的,是不知道那个势力派人放火了仓廪。粮食们都仿佛打了鸡血那样,人人精神抖擞,从原本听到勾践开仓放粮的消息后变得垂头丧气的表情,现在已经变得趾高气扬了。

    粮价也是一路走高,从原本的三十钱一石,火灾后的第一天开市,粮价就飙升到四十钱一石。而且粮商可不知道什么叫谦虚,一个个趾高气扬得仿佛在进行嚣张大赛已于,一旦有人砍价,粮食们立刻就摆出一副你爱买不买的表情。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勾践虽然心中已经认定这火灾是杨子璐一手策划的,但到底没有证据。所以只能够哑巴吃黄连,用某势力来到代替,毕竟诽谤一名诸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也正因为勾践的含糊表现,让不少大夫都对谣言半信半疑起来。在三天后的朝会,竟然还有越国的大夫出言,婉转的劝说勾践,主上越国是你的越国,越国的国人是你的子民,你怎么能够贪图哪一点钱财而自导自演出一场火灾来呢?这不是怀疑勾践的人品吗?气得本来刚刚救回来的勾践再一次吐血晕倒。

    (未完待续)
------------

第221章 刺杀与伏击

    勾践这次吐血的事情可没有被文种和范蠡他们封锁得住,没有多长时间就从越王宫里面传出来了。大街小巷也不少人知道,残竹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就是做细作的天才。反正一听到勾践吐血的事情,残竹已经立刻就想出一个谣言来。

    谣言上说,为什么越国多灾多难的?那是因为勾践失德啊!你看,先是主动出兵吴国,引发越国几乎亡国,越国的国人更是在吴军的统治下度过了三年艰苦的曰子。接着又是和汉国的兵灾,导致粮价飞升,田地歉收。现在老天爷还准备要勾践的姓命啊!

    谣言愈演愈烈,甚至传出吴国这次出兵姑蔑国,其实是假道灭虢。这个假道灭虢说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老爸。他想灭了虞国和虢国,但这两个国家一向都关系密切,一旦联合起来,当时的晋国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于是晋献公将自己心爱的千里马、玉璧等等珍宝送给虞国的国君,可谓是下血本拉拢虞国国君了。虞国的国君自然是对晋献公的好感直线上升。晋献公没有过多长时间,就乘机对虞国国君提出从虞国借路灭了虢国。虞国国君接受了对付那么多的好处,自然不好意思不回报,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没有了虞国的联手,虢国自然就不是晋国大军的对手,但在灭了虢国后,晋国大军在回师的道路上,趁机灭了还毫无准备的虞国。也将晋献公送给虞国国君的礼物都拿了回来,玉璧毫无损伤,也就是千里马老了一些,晋献公的损失简直就是等同于无。而这就是著名的假道灭虢,唇亡齿寒这个成语也出自这里。

    而这个谣言的意思就是吴国班师回朝的时候会顺手灭了越国,越国国人登时民心浮动,兵灾到来自然就要多储备粮食了,更是推高粮价。粮价高达五十三钱一石。而粮价的提高,加上这些年来的灾难,也让越国的国人越发痛恨勾践,认为正是因为他这个国家,才会导致越国如此多灾多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491 14492 14493 14494 14495 14496 14497 14498 14499 14500 14501 14502 14503 14504 14505 14506 14507 14508 14509 14510 14511 14512 14513 14514 14515 14516 14517 14518 14519 14520 14521 14522 14523 14524 14525 14526 14527 14528 14529 14530 14531 14532 14533 14534 14535 14536 14537 14538 14539 14540 14541 14542 14543 14544 14545 14546 14547 14548 14549 14550 14551 14552 14553 14554 14555 14556 14557 14558 14559 14560 14561 14562 14563 14564 14565 14566 14567 14568 14569 14570 14571 14572 14573 14574 14575 14576 14577 14578 14579 14580 14581 14582 14583 14584 14585 14586 14587 14588 14589 1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