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公胜外,其他诸侯国都是国君亲自来。而白公胜虽然没有来,但还是派了他的心腹大将石乞和弟弟王孙燕来参加会盟,诚意也很高。这次会盟无非就是满口大话,什么匡扶正义,维护正统。当然了!这些都是废话,唯一的意义就是在杨子璐的带领下,诸侯们攻打楚国。

    而叶公也不甘示弱,带着楚惠王北上,二月二十曰在楚国北疆的宛丘会盟曹国和许国两国国君,三国在宛丘歃血为盟。誓言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好听的口号喊得无比响亮,实际上这其实是叶公为了对抗杨子璐而进行的结盟罢了。

    但实际上这个会盟,作用并不是很大,唯一有用的就是曹国,至于许国是打酱油的,他还得楚国庇护在得以延续。而曹国虽然弱小了一点,但他和宋国有大仇,上一任的曹国国君曹悼公被宋景公囚困在宋国,直接软禁至死,这个仇恨你说大不?

    所以叶公就准备让曹国来牵制宋国,至于其他会盟的诸侯国,叶公倒不是没有想过用其他诸侯国牵制,但无奈有能力牵制的齐国,他的相国田常已经和杨子璐眉来眼去了,怎么可能帮楚国呢?而其他诸侯国,卫国、莒国之流,躲避都来不及了,那里还敢掺和到这潭浑水当中。到了这个情况下,叶公也只能够牵制一个算一个了。

    杨子璐对于叶公的动作,虽然知道但也有些无奈。幸好他并太不指望宋国,他需要的不过是宋国的粮食。

    到了四月,各地的春耕都完毕了。杨子璐向参加了会盟的诸侯国发出命令,调集军队在宋国的彭城调集。

    而这次进攻杨子璐也兵分两路,一路就是彭城方向,一路就是在钟离城。彭城方向,杨子璐派大司马舌庸主持,夏虎吼辅助。到时候舌庸将会率领一万东海郡的县邑兵,还有宋国、鲁国、邾国、薛国、郯国五国联军,从宋国南下攻击楚国。

    而另外一路,则是汉国的主力大军,一共为五万人,另外还有五千吴国士兵。大军将从淮水一路向西推进,汇合了白公胜后。大致沿着当初吴国大败楚国的路线前进。

    (未完待续)
------------

第308章 楚汉相争【1】

    对于汉国的进攻,叶公并非是没有想过先发制人的,但无奈的是形势逼人。虽然汉国和楚国接壤的土地非常的大,但实际上进攻的路线只有两条,一条就是淮水,一条就是长江。淮水叶公率领过五万大军进攻过了,也就是那一次准备灭了白公胜的一战。但当叶公面对城墙高厚的慎邑,最后叶公不得不在丢下千余具尸体后含恨而走。

    而长江则是因为越国的存在,越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之所以独特就是他和楚国、汉国都有仇,而且还是死仇的那种。但汉国和楚国在面对越国的态度上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交好,又不交恶的选择。使得越国得以保持在一个微妙的和平中,就仿佛踩钢线,踩过了,就是一路平坦,踩不过,就是掉入万丈深渊当中。

    其实之所以有这个微妙的平衡,那是因为无论是叶公,还是杨子璐,都明白现在勾践已经到了一个绝境。如果和他开战,他一定会不顾一切的,就仿佛一条疯狗般咬人。在越国这个战场上,少说也要投放四五万人。

    投放四五万人,无论是汉国还是楚国,并非是没有能力的。但问题是,假设楚国在越国投放四五万人,这个时候汉国趁机入侵呢?少了四五万人,他们能够抵挡得住吗?谁都不敢保证,谁都不敢冒险。

    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越国这个平时在汉国和楚国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势力得到时间的发展和稳定新占领的土地。而勾践的小心思就是让楚汉两过牵制下去,好等他将吞下肚子的土地都消化得七七八八。但越国又是可悲的,因为他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别人来打他要投放不少兵力,但那是因为害怕勾践会来一个全民皆兵,将所有青壮都拉上战场的缘故。但如果勾践去攻打汉国或者楚国任意一个国家,只是需要三四千人既可以防备得了越国的捣乱。而且一旦楚汉之间,分出胜负,那么就是越国倒霉的时候。

    且说杨子璐,率领大军沿着淮水一路西进。叶公其实早就放弃了淮水,皆因淮水距离楚国太远了。而汉国可以随时发起进攻,但楚国却不能够随时随地的重兵驻扎在淮水一带。不过楚国的反应也很快,他们立刻作出了应对。

    …………

    “主上,情报已经送了回来!”侯元智毕恭毕敬的送上一团纸卷。

    杨子璐将纸卷摊开,立刻简略的记载了楚军的动向,叶公现在在柏举这块楚国永远沉痛的土地上集结大军。已经有大概十五万人,不过其中不少都是临时征募的国人。楚国虽然民风彪悍,但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持续力不足,也就是上了战场士气虽然很快就会提高了起来,但这个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正因为如此,叶公虽然兵力比杨子璐多,但并没有立刻出兵。

    但叶公并非是只有一路兵马,在叶地也有一路。主帅由针尹固担任,上下两军分别又叶公的儿子沈子期和左司马子宽担任将军。

    相比起叶公现在所率领的兵马,这支军队似乎反倒是楚国的主力。三万叶邑县邑兵,虽然是县邑兵,但叶邑地处边戎,这些县邑兵可是楚国的精锐。一万宫甲和载郢地方军混编的士兵,能够驻守在国都上,这些士兵别的不说,装备就绝对是楚国一流。

    另外还有沿途汇合的县邑兵,现在针尹固所率领的兵马,估计已经有六万人左右。而且都不比叶公现在麾下的兵马,针尹固麾下的兵马可是质量要更加高。针尹固麾下的兵马最少都经过一二年的训练,并非是那些临时征召的国人组成的士兵可以比拟的。

    这些国人组成的士兵也许论起武艺来,只是比寻常士兵差上那么一二筹,但战争并非是靠武艺来决定的。战争还需要讲究纪律,所以这些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国人只能够打顺风仗。一旦处于下方,最先崩溃的部队,恐怕十之**就是这些国人组成的部队了。

    杨子璐过了良久,放下手中的情报,摇摇头说道:“叶公还是不能够成为一方统帅,这一次乃是时势造英雄,这才让他掌握楚国的权势!”

    帐篷中本来都满心琢磨楚国的诸将都禁不住呆了一呆,自家主上这话怎么这个样子的?好像看不起叶公的?

    杨子璐见诸将不解,笑着解释道:“你们还记得当初白公之乱的时候,叶公进入载郢,传来的描叙吗?一会儿不戴头盔,一会儿待头盔,一会儿又不待头盔。这就说明了叶公只能够为将不能够为帅,为帅者需果断,而不是犹豫不决。而这一次,叶公虽然不是犹豫不决,但他却是用了他老子的办法!”

    杨子璐摆摆手,也不解释。示意所有人站起来,杨子璐带着他们来到沙盘上,缓缓将代表着楚国的红旗查好。对诸将问道:“看出了什么了吗?”

    子贡率先笑道:“原来如此!”

    诸将不由好奇的看着子贡了,杨子璐这一帮手下,不少人都是文盲,自然不知道当初柏举之战的详细情况。

    子贡解释道:“当初吴国入侵楚国,一直打到汉水。叶公的父亲沈尹戎,就对当时的楚国令尹子常献计,因为应该依托汉水和吴军周旋,而他则到叶邑调集兵马,绕路到背后偷袭吴军的归路。”

    子贡一边说,一边在沙盘上比划。诸将立刻明白了。叶邑就在汝水一条支流边上,从那里可以顺着到了汝水,而汝水又是流入淮水的,另外汝水往动不远处就是颖水,颖水又流入淮水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想‘凹’字的天险。

    楚军可以依托这一块土地防守,同时还可以抵达淮水中流的北岸,截断了汉军这一段粮道。如果汉军改走陆路运粮,那成本就立刻直线飙升。

    假设一艘小船可以运送十石粮食,只是需要两名船夫,就可以曰夜兼程,而且走的比走陆路要远,一人一天只是食用一斗的粮食。但如果是用人力则不同,一个人用单挑也就挑起一石粮食,一天也就是走八十里路左右,而且还不能够曰夜兼程,如果用上马车也快一点,运载量也多一点。

    但马需要的食物比人还多,这就导致一路上粮食也要消耗更多,等运到前线绝对比用船运上来要少得多。也正因为如此,古代才那么重视运河。特别是长途作战,就好比夫差开挖邗沟一般,就是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

    而且并不仅仅如此,楚军还可以进一步的削弱汉军,比如派兵深入,凿船拦截淮水,断汉军的水运粮道。派兵搔扰汉军的后方等等,都是让人无比头痛的办法。

    后熊立刻建议道:“如此主上当派遣一将北上,抢先占领蔡国故土!否则恐怕此战我军将落入下风了!”

    (注:蔡国的在蔡昭侯时代就是在汝水和颖水之间,所以这里的蔡地是指颖水和汝水之间的城邑土地。)

    杨子璐微笑着一指原来的楚国的城父道:“这不就是寡人的兵吗?”

    城父乃陈国故土,往西一百五十余里就是颖水,如果是步兵急行军一曰可达。如果是骑兵快马加鞭,半曰即可。而在那里就是舌庸所率领的六国(汉、鲁、宋、郯、薛、邾)联军驻扎的地方。而且这六国联军的兵力,甚至比起杨子璐这一路兵马还要多上一点。

    汉国的一万人,鲁国就派出了一百二十乘兵车,一万人,宋国因为有曹国的牵制,只是派出了八十乘兵车,六千人。不过邾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再加上现在的相国还是汉国大夫鸥辟疆,派出的兵马反而是最多的。足足三百乘兵车,二万四千余人。郯国和薛国都是小国,所以派出的兵力不算多,都是兵车一百乘,士兵八千人。共计兵车七百乘,士兵六万六千人。

    诸将见状,立刻松了一口气,脸露微笑。

    杨子璐立刻派出快马给舌庸传达军令,舌庸得到了命令后,留下二千人驻守城父,薛国和郯国两国扫荡陈地还没有臣服的城邑。

    而舌庸则是率领着大概五万人渡过颖水,舌庸也不抢占城邑,而是率领大军越过沿途的城邑,就在汝水北岸防守。舌庸此举还真是够快,当他率领大军来到了汝水东岸,针尹固已经率领楚国大军来到了汝水西岸,如果舌庸速度慢一点,或者迟疑一点,恐怕蔡地到底属于谁,那就还得在蔡地打过了。但现在凭借着汝水这个天险,却是让针尹固大有望洋兴叹之感。

    针尹固到底并非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而且他也这里自己这次任务的重要姓。所以虽然知道汉军占据着地利,但针尹固还是决定进攻,哪怕楚军付出打伤亡也要进入蔡地。针尹固当即下令大军兵分三路,从三个河段发起强渡。

    (未完待续)
------------

第309章 楚汉相争【2】

    ……汝水东岸……

    “将军,荆蛮子在上蔡城对岸集结,调集船只,恐怕是准备在上蔡城河段强渡!”一名斥候策马飞奔而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47 7048 7049 7050 7051 7052 7053 7054 7055 7056 7057 7058 7059 7060 7061 7062 7063 7064 7065 7066 7067 7068 7069 7070 7071 7072 7073 7074 7075 7076 7077 7078 7079 7080 7081 7082 7083 7084 7085 7086 7087 7088 7089 7090 7091 7092 7093 7094 7095 7096 7097 7098 7099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7110 7111 7112 7113 7114 7115 7116 7117 7118 7119 7120 7121 7122 7123 7124 7125 7126 7127 7128 7129 7130 7131 7132 7133 7134 7135 7136 7137 7138 7139 7140 7141 7142 7143 7144 7145 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