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士兵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准备逃向什么地方,他们只是本能的飞奔。杨土狗在背后掩杀,最后此战造成二百多名联军士兵累死,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还有四万多名联军士兵投降,不过余下的士兵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因为不熟悉地形的缘故,他们都散落在野外。最终逃脱出东楚的,仅仅是六万五千人左右。晋国四卿占据四万四千余人。楚国熟悉地形,申包胥保存了楚军绝大部分力量,带着一万五千余逃脱。还有秦国的太子乘,凭借着四条腿,带着五千名西戎胡骑逃脱。
不过他这次带来的三万秦军,除了这西戎胡骑外,其他都丢的一干二净。只是到了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管这些呢?
筱河一战,已经让他们都吓破胆了。出了东楚的国境,立刻各奔东西,回到本国内,立刻不顾一切的备战。
且说东楚,因为败的太惨了,石乞在半路长叹一声,说:“我实在没有面目见父老乡亲了!”
石乞说罢,就用袖子挡着脸,自刎而死。
石乞死了,东楚军最高统帅就是足智多谋的斗叔敖,斗叔敖回到新蔡后,立刻下令关闭四门。这还不算,还拆了城门附近的民房,用石头、横梁将城门给封死了。
斗叔敖惶惶不可终曰,其实斗叔敖不想没有想过投降。斗叔敖是典型的歼佞姓格,足智多谋之余,却没有一丝风骨。当当初联系熊宜僚,却是他斗叔敖去的,刺杀杨子璐,他斗叔敖也没有少在一边出主意。提起那一点,都足够他斗叔敖死上一百次了。
在古代刑罚非常没有人权的,当初秦始皇出行,张良招募一名力士,将铁锤摔出,砸向秦始皇。但没有砸中,砸在秦始皇的副车当中。秦始皇就这样,下令将以他被行刺的地方为中心,方圆十里的百姓都杀光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到,古代刑法其之残酷了。
斗叔敖可不敢冒险,只是此刻已经大势所趋,斗叔敖不敢投降。但有人却想投降,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乃是被石乞拥立的白公胜庶长子公子无绪,公子无绪不过是十六岁出头,心智虽然没有斗叔敖那么成熟。但他更是知道如果不投降就肯定死,但投降了不一定会死,再说甭说东楚上下了,天下都知道东楚他不过是傀儡,石乞才是最大的。就算石乞死了后,也是斗叔敖掌权。他公子无绪也就掌握着百余名宫甲罢了,权力小的可怜。
公子无绪开始向斗叔敖试探,斗叔敖一来轻视公子无绪,二来为汉军所困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硬邦邦的拒绝了公子无绪提出的投降建议。公子无绪越想就越感觉不能够就这样,他可不想和斗叔敖一起死,他才十六岁,有大好荣华富贵还没有享够。
公子无绪决定行刺斗叔敖,斗叔敖完全没有想到过,公子无绪居然敢这样做。结果斗叔敖杯具了。在一次被公子无绪召见的时候,毫无防备中,被公子无绪埋伏的五名死士,乱剑刺死。斗叔敖死的那个憋屈啊,他完全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死在一向他看不起的公子无绪手中。
公子无绪杀了斗叔敖后,立刻派人向汉军投降。杨子璐并非的嗜杀的人,公子无绪一看就不是有能力的人了。杨子璐就放过了公子无绪,但为了安抚人心,杨子璐封其为东楚侯,国土为新蔡、慎邑一带。这些地方都是东楚的核心地带,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公子无绪自然也不可能真的管理这个东楚国了,公子无绪被汉军一路‘护送’到广陵城。唐继光任命庐江郡原来的郡守都陈为东楚国相国,代为管理东楚国。这个东楚国实际上,除了挂名外,已经被杨子璐所吞并了!
(未完待续)
------------
第435章 灭楚【上】
东楚的名存实亡,使得天下震动。虽然天下有识之士,都知道这样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但当这样的结果发生了,依旧让人很震撼。这可是一个庞大的诸侯国,说灭亡就灭亡,使得世人都禁不住有些迷惘。
相比之下周天子却是害怕到了极点,一向躲在角落中的他,不惜站出来声讨杨子璐。要求天下诸侯发起第二次讨伐,只是这话说的好听,但天下诸侯都有心无力,周天子也不想想,筱河之战才过去几天时间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周天子这个动作,也是情有可原的,实在是因为灭了东楚后,杨子璐和周朝就隔着一个已经被打残了的郑国。
周天子那里能够不害怕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爆出一条不亚于周天子驾崩的消息,在东楚受降上,是赵无恤代表杨子璐接受公子无绪的投降的!旋即在间台的推动下,无数个版本谣言出现,不外乎是赵氏私通杨子璐,这次之所以大败,是因为赵无恤私通汉国的缘故。
人总是在失败后,喜欢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个谣言一出,立刻将赵氏推到风浪尖上,韩氏、魏氏、智氏和赵氏断交。
只是赵氏地处北方,而杨子璐不知道会什么时候从南方杀来。韩氏、魏氏、智氏不知道杨子璐什么时候杀奔而来,不敢将重兵北移,要不然赵氏早就躲到老巢晋阳那里坚守了。
就在这个时候,被赶出国家,到齐国避难的晋出公也不甘寂寞了。他也傻乎乎的认为杨子璐会帮他恢复国君之位,只是他也不想想,杨子璐凭什么帮助他恢复国家之位。
杨子璐虽然打心里看不起晋出公这个失败者,但晋出公在位也有一段时间,再加上他被逼得退出晋国。晋国国人都同情晋出公这个弱者,使得晋出公在晋国有一定威望。
杨子璐就派人迎接晋出公来,但杨子璐并没有答应晋出公的请求,而是含含糊糊的。晋出公为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使得杨子璐答应他的请求,晋出公派出心腹,积极联系晋国国内的大夫。
杨子璐对此也乐于看到的,晋出公这样做。不过他并没有太过理会晋出公,他的精力放在了郑国和宋国那里。郑国因为郑声公被杀,还有公孙杲这个‘郑歼’在身边,非常容易解决。但宋国则不然,宋国大军虽然在筱河一战中几乎消耗殆尽,但宋景公却在亲兵不惜命的护送下,回到了宋国。
虽然有子罕这个‘宋歼’在帮助,但杨子璐对付宋国这事情上,并不轻松。杨子璐也懒得和宋景公纠缠了,派子路率领一万汉军,二万辅助兵,还有子罕等投降过来的约莫一万宋国降兵,共计四万大军组成东路讨伐军出兵征讨宋国。
杨子璐再任命舌庸为北路讨伐军主帅,率领本部士兵,还有杨土狗、夏虎吼共计三万大军进入郑国。任务的灭亡卫国,给予晋国压力。
而杨子璐自己则率领畴无余、子路、夏尤还有五万混编的降兵,共计八万水陆大军顺着淮水逆流而上。对于楚国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杨子璐此行的目标就是叶邑。
楚惠王也被杨子璐打怕了,慌忙派人去向杨子璐求和,表示愿意臣服于汉国。为此派出自己的儿子公子中为质子,并割让鄢郢在内的汉水以南百余里沃土。
只是杨子璐怎么可能愿意放过当初刺杀自己的幕后黑手之一的楚国呢?杨子璐的回答非常果断,楚惠王派出去的使者,被杨子璐直接下令来出去砍头。让使者的随从将使者的人头送回去给楚惠王,杨子璐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一切了。
楚惠王也明白眼下自己已经是无路可退了,人被逼到极端,往往会爆发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能量。楚惠王眼下也如此了,楚惠王下令楚国全国上下国人,上至七十,下至十二,一律从军。不从军者,视为谋逆大罪!
楚惠王知道他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为此楚惠王忍痛,让申包胥前往驻守叶邑这座对于楚国非常重要的城池。只是谁都知道,叶邑是守不住的,谁去驻守,谁恐怕也会死在那里。
申包胥也知道,而且这个提议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申包胥的提议非常独特。他上奏,奏折上大意是说,他申包胥都七十好几了,就算是活也没有几年好活了。既然如此,就用这残余的几年,为楚国作出最后一丝的贡献吧。
楚惠王考虑再三,也唯有申包胥能够挡住杨子璐一段时间,唯有泣泪送别申包胥。因为申包胥的刺激,楚惠王也豁出去了,将王宫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收集起来,就连装饰用的金箔也不放过,让人将只刮了下来。
两个月后,叶邑告破。申包胥在城墙被霹雳炮砸的崩塌的时候,亲自率领五百名死士冲锋汉军中军,企图以自杀式的袭击,杀死杨子璐。
只是申包胥的进攻都是徒劳的,申包胥刚刚率领死士冲出城门,就被汉军强弩兵乱箭射杀在城门附近。据说申包胥临死了,依旧挺直腰杆。为了不让自己倒下去,申包胥用自己的长矛,插入兵车中,支持着自己的背后,临死了,依旧充满大将风采。
虽然申包胥的作为给汉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杨子璐还是挺敬佩申包胥的。杨子璐并没有虐待申包胥的尸体,反而命令手下的人,将申包胥厚葬了。
就在这没有过去几天,楚惠王就在宛城誓师,当众将所有钱帛都散发出去。表示自己将会和楚军共存亡。
楚惠王此举也激发了楚国士兵对汉军的仇恨,十万楚军虽然老的老,嫩的嫩,但他们依旧爆发出使人震惊的士气。
楚惠王也的确是说到做到,从那天开始,楚惠王就不再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华而不实的武器。他和所有士兵居住在一起,吃着和他们一样的食物,和他们谈天说地。
楚国士兵们士气越发高涨,只是这样的军队,真是可以将汉军击败吗?
(未完待续)
------------
第436章 灭楚【中】
“咚!咚!咚!”使得人热血沸腾的擂鼓声,在平原上响起。本来有些茂密的绿草,立刻被无数穿着草鞋,甚至直接赤着双脚践踏得支离破碎。
汉军则在对面缓缓逼近,和楚军老老嫩嫩相比,汉军要精神抖擞得多。一身制式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坚固的盾牌。特别是盔甲,打磨得光亮,在汉军挺拔的腰杆支持下,显得汉军更加雄壮。
虽然楚军人数是汉军的三倍以上,但当他们看到汉军的时候,楚军上下此刻都禁不住心中泛起些许害怕的负面情绪。本来因为战鼓的声音而沸腾的血液,也变得有些冷了。
楚惠王也想不到汉军的军威如此雄壮,更加想不到楚军居然如此经不起考验。汉军没有咆哮,没有高呼,就仅仅仿佛一尊石像那样站在远处,就已经仿佛一座大山一般,压在所有人的心头上,压得所有人都几乎喘不过气来。
只是此刻谁都可以畏惧,但这个人绝对并不包括楚惠王本人,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是楚国的国君,是眼前这支楚军最高统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537
30538
30539
30540
30541
30542
30543
30544
30545
30546
30547
30548
30549
30550
30551
30552
30553
30554
30555
30556
30557
30558
30559
30560
30561
30562
30563
30564
30565
30566
30567
30568
30569
30570
30571
30572
30573
30574
30575
30576
30577
30578
30579
30580
30581
30582
30583
30584
30585
30586
30587
30588
30589
30590
30591
30592
30593
30594
30595
30596
30597
30598
30599
30600
30601
30602
30603
30604
30605
30606
30607
30608
30609
30610
30611
30612
30613
30614
30615
30616
30617
30618
30619
30620
30621
30622
30623
30624
30625
30626
30627
30628
30629
30630
30631
30632
30633
30634
30635
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