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小会,就见营中黑没有站稳脚跟的袁军大喊:“走水了。”一声顿起,两地起火,接着整个军营都是大火。
马忠与周泰,走吧,回不来了,说的是,那队勇士,身后是嚎啕大叫,大火冲天。
------------
第七十八章:不死小强是周泰
战场的厮杀,惨烈,悲壮的叫喊声,令人激荡。可是面对眼前这一场大火,被火烧的惨叫,却是一种毛骨悚然,令人止不住发寒。张勋死死的捏住马鞭,骑在马上的身体整个不住的抖动,骇然的抖动。张勋回头冷冷的问了一句:“王力出来没有?”“禀大帅,王将军没有出来。”一名士兵如是回应。
一千一百多人没有来得及逃出这场大火,其中就有张勋麾下大将王力。一千人的损失对于数万人的大战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张勋愤怒了,这场大火烧掉了张勋的尊严,烧掉了五万大军的士气。张勋之前还因为才到吴匡的撤退,所以一味的忍让,希望百姓能从容而走。可是张勋如此的仁慈却换来了今日这场大火,这是对张勋最大的侮辱。
还是那种冰冷的声音,看不出张勋现在心中有多恼怒,有多愤恨:“李文理,率大军在此扎营过夜,孙兴。”
一员青年刚毅的将军出列应诺:“孙兴在。”张勋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统领,说道:“你跟本帅追。”主薄原来叫李文理,有点耳熟的名字。李文理听到张勋如此下令,竟然要带着张勋的王牌大军追击,李文理想说点什么,但是一看那场还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和张勋冰冷的面孔,突然停住了脚步。大军士气已经没有了,没有三两天这些士兵休想恢复。但是孙兴的大军则不一样,孙兴的大军是张勋的直隶大军,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李文理如此自傲的人都不得不怀疑,要是孙兴这五千人对着袁术其他的这四万五千大军动手,只怕赢得是孙兴。孙兴的这五千人,是张勋的王牌,同时也是袁术的王牌,要不是因为除了张勋每人指挥得动,袁术早要过去了。
此时张勋显然是怒极而动,五千悍兵去追已经连续大战多日且人数相等的周泰马忠,可见张勋需要发泄。
马忠与周泰冲冲而退,却烧死了张勋至少一千人的士兵,自己不过是失去了几十名放火的士兵,可谓是大获全胜。此时两人已经回到了这一座营寨,正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生火吃东西。这时候马忠说:“将军,这场大火一时半会停不下来,看来今晚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周泰一听,大喝:“兵无常势,只要敌军一日还在,岂可大意,主公将上庸托付与某,某已经失了上庸了,要是再出错误,如何面对主公。”终究是老将,就是严肃得多,马忠拜服不已。
就在这时,斥候冲冲过来:“禀将军,敌军灭了西角大火,有一队大军冲我军而来了。”马忠大惊,惊讶的望着周泰,暗道幸好周泰刚呵斥,看来自己还是太嫩了。周围的士兵一听斥候的回报,加快速度嚼了几下嘴里的东西,暗骂一句。周泰也是急忙站立起来,现在他们连个营帐都没有了,将军士兵全部都挤在一起用餐过夜。
只见周泰大喝一声,就严令士兵要防守,今天只怕要夜战了。马忠小眼一转,突然对周泰说道:“将军,将军此时敌军一反常态连夜出计,加上之前我军那场大火只怕让张建功也是恼火不已。说明敌军乃是含怒而来,而敌军只是一部分兵马而来,并不是全部兵马,可见此必定是敌军精锐。并不在多而贵精,这股敌军不可以往日敌军相提并论。我军疲惫不已,若是以疲惫之师对抗愤怒之地,结果不明朗,将军,敌军现在需要发泄,我军若是留下来则是敌军发泄的对象。退,将军,将这一座大营,甚至下一座大营都让给敌军。一则,这少部分敌军会远离后部大军,也要考虑深入我军重地。二,敌军含怒而来,却发现我军不抵抗,犹如一个重拳出击的人,一拳头打在棉花上,锐气必减。”
周泰静静的听着马忠说完,马忠在其他方面或许还需要锻炼,现在的马忠还不算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但是备不住鬼点子就是多。此时马忠一说完,竟然要不战而退,要是放在以往,周泰肯定不会做,但是现在。周泰回头看一眼四周也侧耳倾听的士兵,但见这些人一副疲惫的样子,脸上明显有一种期待,期待周泰听取马忠的话。周泰暗叹,这些人这几天都是大战,有没有援兵,敌军十倍于己,独木难支啊。周泰轻轻点头,说道:“撤,除了兵器和粮食,任何东西都不带,撤。”
周泰果真如同马忠说的那样,一连弃了两座营寨,周泰明显感觉到身后那股敌军的锐气顿减不少,估计现在的张勋就是有气没处撒的状况。这已经是最后一座营寨了,周泰一退进来,就对说道:“这是最后一座,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了,至少要在这里坚守两天。上庸城不能进,我军如此少的兵马进城只有死路一条,为主公大恩,必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坚守两天,马忠,十日之前你还是一个老百姓,你可后悔?”
马忠哈哈大笑:“能与将军这样的人并肩作战,乃是马忠的荣幸,况且马忠从军之心久已,今不过如了心愿而已,将军,愿与你战至最后一刻。”只见年轻俊朗的脸上透露出一股刚毅的气质,让周泰哈哈哈大笑,极为欣赏。四千人,在周泰决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忙碌,这将是他们最后一道屏障。失了这里,他们面对的就是三百里的长途,才能回到汉中,所有人,唯死一战。
两天,枪断了,举起断枪也是杀人利器。刀钝了,挥动钝刀也可以砸死一人。没有斗将,没有谋略,没有对话,只有不死不休的悲壮。张勋也好,周泰也罢,这短短两天之内已经麻木了。什么是精锐,一刀砍过来,你要挡不住,也得死。什么是出人生入死的兄弟,弓箭飞来 也不见得你能救得了他。两个原本没有一点恩怨仇恨的人,初次见面就是以死相搏,不为什么,只因为,将有令。
周泰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艰苦的战斗,即便是身经百战的他也没有,周泰马忠四千多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千,张勋那边基本是一比一的损失,甚至周泰要吃亏得多。望着张勋还有三千的人马,周泰无奈的笑了笑,张勋损失不足两千。马忠这时候突然冲过来,大喝:“来人,来人,给将军包扎。”“将军,你没事吧?”
周泰挥动一下有点酸痛的手臂,左面胸前鲜血直渗,没有说话。周泰的亲信这时候对马忠说:“将军岂是那么容易倒下的人,当年在长江上将军大小十几处重创,三次昏迷不醒,还不是不到半个月就跳起来,还是能一只手就把我拎起来。镇守房陵的时候十八次出战强人水贼什么的,受伤七次,――”亲信夸夸而谈,周泰微笑大喝:“回来。”
马忠听着周泰的战绩,有点佩服,说道:“将军,两天了,可以退了,将士们已经到了极致了。”周泰也点点头,大军回撤,直奔汉中,上庸城已经失去了意义了。周泰一退,张勋也得到了消息。只见张勋大声喝道:“主薄的大军上来没有?”
原来李文理在后休整了两天,张勋也看得出周泰估计撑不了多久了,所以急忙令后军上来。周泰这一口气一定要争,张勋五千亲卫大军精锐竟然在这里折了两千。张勋:“孙兴,休整。命钱谷立即率兵在一里之外集结,本帅要斩了周幼平。”孙兴大惊,钱谷是袁术的直隶,是张勋这一次出战唯一的一支骑兵,虽然只有六百人,但是对于中原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骑兵了。
马忠:“将军,张建功骑兵追上来了,有六百。”
“骑兵马快,不能跑了,马忠,回头,杀。”
战鼓再一次响起,上庸城西面三十里一处小平地上,六百骑兵与一千八百步卒展开了生死较量。张勋堵着一口气要把周泰斩杀,周泰只有奋力抵抗才能得以生存。一千八百疲惫不堪的步兵被骑兵打得节节败退,人数上的优势却因为连日的大战疲惫不堪。马忠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周泰不能死,周泰不能死,如此将军,汉中现在只有吴匡和周泰了,要是周泰死了,汉中岌岌可危。马忠奋力的在周泰身边厮杀,宁愿用自己的身体为周泰挡住挥来的钢刀,也不能让周泰受伤。周泰受的伤太多了,这几日里周泰每战必身先士卒,大小创伤不下十处。而今天,马忠又眼睁睁的看着周泰在背后受了两击。
周泰是主将,张勋的目标,自然是敌军重点攻击的对象。马忠看得撕心裂肺,怒吼一声:“刺马,守护将军。”剩下的士兵或者是马忠的义军,此时都听到了马忠的嘶喊,纷纷舍弃了其他,轰然往周泰这边涌来,那怕是将背后留给敌军。数百人瞬间不要命的聚过来,马忠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周泰,大喝一声:“西向。”数百长枪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汉中的方向,为马忠刺开一条活路。
张勋放弃了追击,三百人死死的缠住张勋骑兵,九百人抬着周泰含泪而去。奔跑了足足一日,周泰一点反应都没有,看得马忠心意颓废。就在这时候,突然只见周泰胸口一上一下激烈的起伏,周泰昏迷中大叫一声,哇的一下吐出一口黑血,就睁开了双眼。
“将军,某就说你死不了,跟在长江上一样。”欢声顿起。
周泰岂能那么容易死去。
------------
第七十九章:同门之谊
南郑现在还算不上前线,张霸已经前往成固县城,唯一疑虑的就是周泰和吴匡到现在都没有回到汉中。汉中太守,同时也是陈林任命的临时长官,负责汉中事宜,阎圃。现在阎圃十分的不满,不由大叫道:“吴爵士和周幼平为何迟迟不到?”高靖见阎圃失常,不由出列说道:“大人,上庸据此三百里,按说两日前两位将军就应该回军锡县了两位将军都是主公任命的将军,自然不是无能之人,其中定有什么意外。”
阎圃大惊,莫非是吴匡和周泰都被张勋击败了?想到这个可能,阎圃不由大惊,要是这样的话,汉中不仅少了几千兵马,更重要的是军心民心的问题。没有大将坐镇,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阎圃:“成固如今有多少兵马,锡县有多少?”现在不仅是汉中的人要听阎圃指挥,就连州牧府的人都暂时受阎圃统领。陈林命令一来,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阎圃这个默默在背后为陈林管理一方的人,是多么受陈林信任,这就是古语说的从龙之功。
当即有人上前回答:“禀大人,张将军已经去成固,加上成固本县的守军,加上张将军临时招募的士兵,现在成固不过五千这样的兵马。锡县城中只有一千守军,前些日子大人命后方各县抽调兵马上前,现在已经得到三千有余,今早已经到南郑。”
阎圃一听,站立起来说道:“本官立即赶往锡县,那三千兵马一同去锡县,吴将军、周将军也许真的除了意外了,不可不防,南郑的事情,就拜托各位了,派兵保护好州牧府。”州牧府一半是州牧府,一半却是陈林府邸。
就在这时,府外一名小厮冲冲进来:“禀大人,府外来了一队人,约有十几人,带有家眷,来人自称是主公同门,求见大人。”阎圃以及众人一惊,陈林同门,陈林拜师杨赐,任安,现在任安弟子杜微这个陈林同门已经是一郡太守,其他任安的弟子也是一一重用。现在又出现一个自称陈林同门的人,却不知道是谁。高靖:“大人,大战在前,先行将此人安顿,等主公回来后再说把。”高靖劝阎圃先去锡县。
阎圃摇摇头,说道:“此人自称是主公同门,还带有家眷,可见是来投靠主公之人,岂可大意,花上一个时辰见上一见也无妨。”当即命人出去集结兵马,准备去锡县的事情,阎圃挥退众人忙碌而去,自己就说道:“将来人带进来。”
不久,就见一朗目清风,煞有气度的文士走了进来,年纪但有三四十这般。阎圃见此人容貌非凡,不由心生喜欢,急忙出迎:“某乃主公麾下阎植之,得主公信赖添为汉中太守,不知先生作何称呼?”
来人呵呵一笑:“流离之人不敢当先生,东海王景兴拜见太守大人。”文士一说完,阎圃忍不住大叫一声:“啊。”原来这人却是东海人,王朗,字景兴。是杨赐的弟子,杨赐一声位高权重,名望渊博,但是弟子却没有几个人,王朗就是其中之一。阎圃之所以大叫,是有原因的。此时的王朗已经是大有名气的人,王朗经史咸通,博才多学,在大汉颇有名气,尤其是王朗对于古书的注解,更让他在仕林之中美名远播。
王朗年轻时也因为通晓经学史书,被朝廷拜为郎中,也是那时候王朗拜杨赐为师。后来杨赐死了,王朗弃官穿孝服居丧。又做了徐州牧陶谦的治中,在董卓之乱时候,王朗劝说陶谦勤王,可惜陶谦没有兵出汜水关。陶谦没有出兵,可是却为王朗博得了无限的名声。直到一年前,陶谦见王朗名声越发的大,陶谦心生嫉妒排挤,上奏献帝,表王朗为会稽太守。
阎圃啊大叫一声,冲嘴就说:“王大人不是会稽――”阎圃突然想起孙坚的事情。现在别说会稽,就是整个江东都是孙坚的天下,而王朗出现在这里,阎圃突然明白王朗必定是不愿意归于孙家,要不然不会连家眷都带来了。
王朗一听阎圃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丝毫没有在意,呵呵一笑:“自徐州出发之后,才到九江,并没有过江,后来就转道西来,辗转千里,历时一年,才到汉中,望太守大人收留啊。”说得光明磊落,阎圃忍不住赞叹。急忙说道:“大人哪里的话,此乃是益州,我主与大人有同门之谊。大人来此,主公若是在汉中,定然出城相迎,方才却是某怠慢大人了,望大人见谅。”阎圃哪里知道来人是王朗,要是知道,打死他也不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命下人招呼王朗进来。
王朗呵呵又是爽朗一笑,王朗为人正直却不拒俗,更加不是小气的人,岂能在意阎圃的动作。两人不知不觉竟然聊得起劲,一名穿着铠甲的小校进来:“禀大人,兵马集结完毕,随时可出发。”
阎圃一看,才知道两人竟然说了一个时辰的话了,阎圃对于王朗那是相当的佩服,王朗却觉得阎圃此人深得陈林重用,官居高位,却丝毫没有架子,两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阎圃一拍脑袋叫道:“今日得见先生,晚矣,很不早遇啊。”
王朗一看小校,才想起沿途所听到的事情,加上王朗本身的推断,说道:“大人,可是为袁公路大军的事情烦恼?”
阎圃一听,低头犹豫了一下,思索了一下到底该不该跟王朗说,好一会下定决心,抬头说道:“先生,实不相瞒,如今汉中并不足万,将不过三,主公二十日之后才能回军,汉中局势不容乐观啊。”
王朗闻言站起来,大声说道:“自古有道伐无道,伯至乃是忠汉第一人,益州治理更是顺应民心,某自荆州而来,所过益州之处,无不是百姓欢呼乐业。相反袁公路治下哀声遍野,敛财无数,此乃无道伐有道。汉中大军虽北上勤王,不能归,但是上庸汉中百姓均是深思益州之恩,就算张建功攻陷城池又如何,百姓始终心向益州。三,敌军来攻,我军为守,有城池之利可用,兵在精不在多,只要上下一心,莫说二十天,就是两百天张建功也休想攻下南郑。”
王朗一口气说了三个汉中必胜的因素,阎圃大叫一声:“好。”王朗接着说道:“大人,锡县和成固,可守十日,足矣。”阎圃一惊,一直以来阎圃都是觉得要以锡县和成固来坚守,知道最后,不料王朗却这么说,也就是说这两个城池最好放弃。阎圃大为不解,又想起陈林的军令,只要保南郑阳平和定军山不失,莫非其中有什么自己没有看到的。阎圃急忙问道:“先生这是为何?”
王朗:“大人,锡县与成固两城在前,南郑在后,分兵守两城,兵少,极容易为敌军逐一击破,不如在两城坚守一段十日,待敌军想起逐一击破之前,主动退守南郑。一则主动退守,士气不变,二可保我军力量,三,敌军占据两城,但是两城之中百姓必定回给敌军无限的麻烦,也可为我军分忧。”
“大人之前说汉中并不足万,大人却是忘了身边还有一支大军不是?”王朗轻轻一笑,这话却让阎圃大惊,一支大军?
“呵呵,大人,忘了山里的大军。”
“别人不知道,大人却不可能不知道,巴山之内的一人与伯至是什么关系,只要大人派人请兵,一定可以。”
阎圃大喜,想不到自己一个汉中人忘了这点,却被一个刚刚来汉中的外人提醒,阎圃汗颜,看来这些日子真的是忙坏了。陈林治理汉中将近十年了,与巴山数万夷人的交流就保持了将近十年。现在巴山的夷人虽然还是没有离开他们的大山,到汉中生活,可是要说一句夷人离不开汉中,这却不是假的。这几年来因为汉中的帮助,山中的夷人日子过得比以往不知道好了多少。修路,筑城,等等有偿劳役,巴山的夷人从来都没有少过。他们下山给汉中做劳役,而后换回去粮食,后来直接换金钱,这让夷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37
7838
7839
7840
7841
7842
7843
7844
7845
7846
7847
7848
7849
7850
7851
7852
7853
7854
7855
7856
7857
7858
7859
7860
7861
7862
7863
7864
7865
7866
7867
7868
7869
7870
7871
7872
7873
7874
7875
7876
7877
7878
7879
7880
7881
7882
7883
7884
7885
7886
7887
7888
7889
7890
7891
7892
7893
7894
7895
7896
7897
7898
7899
7900
7901
7902
7903
7904
7905
7906
7907
7908
7909
7910
7911
7912
7913
7914
7915
7916
7917
7918
7919
7920
7921
7922
7923
7924
7925
7926
7927
7928
7929
7930
7931
7932
7933
7934
7935
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