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司马懿轻轻说到:“马超。”对,马超,司马懿说马超,却不是说对付马超,而是计划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帮助马超。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大秦,司马懿多希望马超能将西凉翻一遍,最好将秦军的主力全部吸引到天水去。

    东南那位要行动了,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司马懿如是想,司马懿知道,大秦的强大的,所以多希望大秦一开始的时候会被打个措手不及,这样子才能将大秦拖入持久的战争,而不会让大秦有时间去积蓄强大的力量。

    “马超。”司马懿再一次念叨,所以刘备一定要死,刘备不死,我怎么接触马超,刘备不死,马超怎么全心全力跟大秦干。

    司马懿:“来人,请韩浩将军。”司马懿要亲自去潼关,刘备,徐庶,哼,小儿科。但是韩浩不能留在洛阳,不能留在河内,所以,司马懿要带走此人,他不想当第二个刘备。

    往日一个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人,突然成了老大,这让韩浩心里如何不介怀。但是韩浩是一个经历过风浪的人,知道司马懿的阴狠。在决定相助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各种打算。韩浩要的,只是韩家的发展。

    刘备和司马懿是两种人,一个外人,一个本地人。一个天生帝王,一个世家子弟。怎么看,司马懿都比刘备要亲切,至少司马懿不会削弱士族的力量,而韩家,而世家。

    司马懿:“我想去潼关。”

    韩浩一愣,司马懿要去潼关,找自己谈话,一定不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留守后方的。换了自己,只怕也不可能相信一个刚刚投降的人。韩浩:“将军,末将与你一同前往,为将军攻城拔寨。”

    司马懿点点头,好,好,你明白就好,你明白你懂事,那么我也懂事。司马懿:“好,呵呵,两河新定,需要太守,你看,谁合适?”

    你会做事,我就回报你,很简单的道理。司马懿要立足,跟别的诸侯不一样,曹*,孙坚。陈林,他们都是十几年打拼,从一个小小的地盘,一步一步走过来。大把亲信,大把人手,而且都是要听帝王的。

    司马懿不能这么做,做不来,于是,他只能选择一个新的模式,那就是同盟者。司马懿最大的同盟者当然是河内的世家,司马懿只要做好老大就行。

    韩浩笑了笑,知道自己没必要回避,也没必要谦虚,举荐了一个同样是大族的人。韩浩:“将军,将军麾下人少地盘小,日后必定有一场大战。末将有一个想法,大秦国内有一种屯田之法,以官经营,国有收成。现在洛阳有大批的良田,无主耕种。但是境内同样有不少流民山贼无地可耕。”

    “将军何不下令,强者从良,可分地,流民安定,可分地,如此不出两三年,可最大程度的为将军提供粮食,同时安定境内安定。”

    司马懿一听,大喜,韩浩这个方法司马懿听说过,据说刘备也听说过。但是刘备却怀疑韩浩是想借一个名目来为自己家族吞并土地,没用韩浩之计。但是司马懿知道,韩浩没有那个意思。

    司马懿顿时:“这,不如某命你为弘农太守,就在弘农为屯田之策?”

    韩浩一听,岂能不答应,跟刘备打,你去吧,我心里有点不舒服,屯田多好啊。

    于是,韩浩麾下兵马分割三部,一个留在原地镇守河北,一个跟司马懿走,上潼关,一个韩浩屯田也需要人手不是。
------------

第四十二章:三出祁山

    曹*入主冀州,邺城归魏。

    袁尚北逃,与袁熙合并共抗曹*。

    曹*剧增近十万大军,虎视天下。

    司马懿整合洛阳,韩浩自降任弘农屯田将,司马懿兵进潼关,亲临战线。

    马超两万大军威*散关,天水郡直面兵锋,张辽出兵无果。大秦援军半路遭劫,死伤惨重,马超威力响赫西凉,天水城下人人自危。

    胡遵大军匿迹丹水,张霸推兵堵河,上庸南阳战局阴晴不定。

    江夏吴军接连挑衅,石阳守将文聘,敏感上书。

    ………

    陈林放下一本本奏折,文武相列,陈林:“文和,蜀中现在如何?”原本陈林藏兵蜀中的计划属于绝密,但是随着陈斌和陈到两人先后发兵出蜀中,荆州和汉中前后攻接到大军两万有余。就开始惹来了天下人的眼光,此时大秦可能在蜀中增兵的事情,已经不再是秘密。尤其是当蜀中大都督陈到已经出发离开成都,往汉中而来,连世子都回汉中,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秦似乎在备战。

    不过大家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并不是一味的向大秦靠拢,现在的大秦更多的是被动的迎战。就算是主动出计,也只能算是先发制人,因为马超,胡遵,甚至东吴,都可能不约而同的对大秦动手。

    想到这里,陈林就不由的烦躁,心中不由的骂道:“便宜曹孟德了。”因为天下这个局势,反而跟曹*没有什么关系了那样,曹*只需要盯着袁尚和袁熙就好。而且就算是两人,也已经是夕阳西下,河北迟早尽数落入曹*之手。

    贾诩一听陈林问话,知道陈林担心。说道:“禀大王,大都督和世子已经离蜀上路,半个月前一万蜀中大军已经到了,同时有一万兵马自临江往荆州,现应该也已经到达。都督和世子随从中,也有一万大军,三五日可到南郑。”

    就在这个时候,法正出列:“禀大王,西凉援军,被马超埋伏,五千人马不复存在。马超兵锋正盛,不可不防,臣认为,我军应全力击垮马超所部。使西凉不再成为我军之绊脚,马超据西凉,对我军,有害无利。”

    不少人立马附议,毕竟现在刘备调头往东,跟司马懿咬,这时候跟马超的事情就仅仅是两方的事情,不会再有任何人加入。

    陈林一听,心中想着,这些臣子那怕是法正这样的人物,也总是想得太简单啊。看起来马超的确是孤军,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第一,大秦全力再去西凉,上庸怎么办,荆州东吴那边怎么办。第二,谁说马超是孤军,匈奴不是人?羌人不是人,西域不是人?这些西凉的邻居,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马超威名所在,能压得住,可是大秦,人家可不买你的帐。

    贾诩看出了陈林的为难,急忙解围,说道:“哈哈哈,马超一武夫狂妄,何须我主大力而为。我军兵力所在,乃是居中应对各方变故,南郑数万大军,断不可全部离开。只需我主两万人马,亲征西凉,定可一战而下。”

    陈林一怔,同时大喜,要是只要两万人就能拿下马超,陈林不在乎三征西凉的。急忙:“文和,速速说来。”

    其他人也个个盯着贾诩,西凉是马超的老家,但是精锐就有两三万。贾诩却说只要两万人马,加上成公英和张辽,也最多不过四万人,如何能那么有信心就能败马超。

    贾诩:“大王,如今西凉孤立,我军出征,除了上庸和荆州但有牵绊之外,无人再能助马超。我军取西凉正是其时,可令张辽将军出兵陈仓,鏖战马超本部。另主公亲领大军合兵陇西,出狄道,先取马超根据金城,破武威。马超后军一失,必定军心大乱。此外,大王,我军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一朵云。”

    “散朝,文和留下。”陈林听完贾诩的话之后,知道这件事情需要慎重,也需要时间去考虑,于是说道。贾诩咚咚的跟着陈林身后,走在这天下诸侯最为简朴的戒备却最为深严的皇宫之中。

    陈林:“文和,孤王担心上庸,还有荆州。”

    贾诩此事已经很老了,说句实在话,那怕今晚回去睡一觉再也醒不来,贾诩也是高寿老人,就这个年代而言。贾诩:“主公,上庸不必担忧,只需要张霸将军不过河,胡遵就算有十万大军也不敢轻易踏进上庸。”

    说完这句,贾诩又停了一下,似乎在想什么。然后才说道:“荆州,诩也无法确定。我大秦水军在长江游弋,当不必惧怕东吴正面突击,怕只怕东吴用谋。诩更加在意得是,司马懿和孙权是否会走到一起去。”

    陈林大惊,他能想到司马懿的目的就是打击自己不让自己发展,也能想象得出孙权新上位,年轻气盛,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动战争也无可厚非。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两人会联合起来。

    贾诩看陈林脸色一变又急忙说道:“主公,我荆州四郡巡江有五千兵马,水军更是独据天下,黄忠将军麾下三万兵马。算起来荆州我军有上下七万人马,老将军成熟稳重,还有刺史蒯良,算无遗策,主公应该相信他们。”

    陈林停下来,回头:“文和,你的意思是要孤王放下荆州,出西凉?”

    贾诩点点头:“主公,马超此时不除,日后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刘备,一旦两人其中一人胜出。到那时候,我军必不能再如此轻松对付马超,他们一定要干涉。况且如今蜀中能源源不断的为我军提供大军。”

    陈林一咬牙:“好,孤王亲征西凉,可令叔至坐镇汉中,随时支援上庸,再令蜀中出兵两万到荆州,黄忠和蔡瑁要是还守不住荆州,那就说不过去了。

    贾诩一喜,陈林安排,滴水不漏,荆州增兵,上庸增将,两地都能保证不失。

    出兵西凉,骑兵少不了,现在的狼骑可满满当当的一万人马。打定主意出兵亲征,但是却还有很多事情让陈林烦恼,拿主意。西凉要打下来,还要能治理,能守得住。尤其是羌人,西域,匈奴,谁能有如此魄力镇守西凉。最后,陈林选中了一个人,魏延。

    于是,狼骑全部出动,秦王亲征西凉,统兵十万,其实只有两万人,三万多民夫。以狼骑张绣为先锋,出祁山,不走阳平关,而是从西面出击。随军大将,只有魏延一人,小将数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507 23508 23509 23510 23511 23512 23513 23514 23515 23516 23517 23518 23519 23520 23521 23522 23523 23524 23525 23526 23527 23528 23529 23530 23531 23532 23533 23534 23535 23536 23537 23538 23539 23540 23541 23542 23543 23544 23545 23546 23547 23548 23549 23550 23551 23552 23553 23554 23555 23556 23557 23558 23559 23560 23561 23562 23563 23564 23565 23566 23567 23568 23569 23570 23571 23572 23573 23574 23575 23576 23577 23578 23579 23580 23581 23582 23583 23584 23585 23586 23587 23588 23589 23590 23591 23592 23593 23594 23595 23596 23597 23598 23599 23600 23601 23602 23603 23604 23605 2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