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都已经批阅的差不多了,英宗这才一口一口的喝着陈承礼喂药,韩琦念到最后一份:“封宝相院僧侣庆辅为僧录司僧官……皇上,这是谁的奏请的,。”
也难怪韩琦有此一问,这封奏折竟然沒有署名,皇上默不作声一口一口喝着药,韩琦皱眉头,这事要是让欧阳修知道,可就麻烦了,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有朋远方来
皇帝寝宫之内,宰相韩琦拿好皇子批示过的折子,与曾公亮两一起告退,他们出了寝宫的大殿,韩琦低着头走路,一语不发,曾公亮紧走了几步跟他并肩的时候说道:“韩相,你说圣上是明白还是糊涂,怎么会突然封王呢。”
韩琦摇摇头:“封王旁为镇南王的的事,我看倒也沒什么,这王旁虽然刁钻爱财,但对我朝的还是很忠心的;而且他能辅佐太子,这也是圣上的心愿,我倒是担心封僧官的事,怕又要惹起一场朝堂上的争议啊。”
曾公亮咳了一声:“韩相所虑极是,先皇仁宗以前,僧官的选补由皇帝直接指定,先皇在位的时候,谏官、御史对此议论颇多,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皇上下令凡是僧官缺额,由开封府左右街僧侣各选一名出來,经过:业、品、行等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僧官,前段时间,中书执政大臣已下令开封府左右街各选一名僧人出來考试,我记得那考试通过的那名僧人法号叫纳言,是繁塔寺的,而且这两个人沒有一个是宝相寺。”
韩琦“嗯”了一声:“这个叫庆辅的僧人,看來是替了纳言,如果不是纳言还好说,这纳言可是有來头的,当年这纳言可是仁宗皇上御赐的度碟,你还记得吗,当年有个倭奴国僧人,盗取九龙杯的事,那个倭奴僧人勾结奸商倒卖度碟,然后栽赃纳言所为,后來被王旁断明,又在大殿之上揭穿了倭奴国的僧人。”
曾公亮挠着头想了想:“对,有这么回事,韩相是担心王旁替纳言出头。”
韩琦哼了一声:“按说皇上御旨钦点的僧官,本來不是什么问題,可是这奏折无名,别说王旁,就连中书省这关都未必过的去,这回不知道谁要倒霉了……”两个人说着朝皇城外走去,
这会儿的王旁还沉浸在刚才封王的事,他到沒有因为这件事大喜过望,更沒有喜形于色,此刻他头脑是思绪翻滚,英宗的这个决定非常出乎他的意料,谁说历史不能改变,虽然到现在为止似乎所有的事情还在按照历史进程发展,但情况已经出现了变化,历史上宋朝沒被记录的还活着的异姓王产生了,一个爵位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这将作为一次历史性改革的试验,
他长吁了一口气定了一下神,见赵顼正在给英宗念几分英宗还沒批复的奏折,这些都是英宗一时还沒做出决定,英宗默默的听着,王旁见英宗看太子赵顼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的父子情深,以往王旁实在讨厌宋英宗赵曙,从他横空出世赵曙就处处针对他,而这次,王旁忽然在赵曙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屠夫也会是慈父,这句话忽然从王旁的脑海中划过,
当王旁陪着赵顼从皇上的寝宫出來,他还在寻思如何将邕州治理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一边朝太子东宫走,赵顼一边问他:“王兄,你刚说的可以让父皇在皇宫之内行动的办法,你快告诉我。”
王旁看他着急的样子,知道这小子又想赶紧让他父皇开心一下了:“你放心,我去广南之前一定会把这事办好。”
赵顼却不依不饶,他拉着王旁的衣袖晃着:“不行,王兄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告诉我,我來帮你准备啊,。”这举动哪里有点太子的样子,分明是个喜好新奇的孩子,既然这样那就先考考他,王旁问道:“你知不知道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这个有什么不知道的。”赵顼不假思索的说道,
“那诸葛亮有个轮椅你知道不知道。”王旁问罢,用余光看了赵顼,果然赵顼被难住了:“轮椅,什么轮椅,王旁你快说一说啊。”
“这个你肯定不知道,我给你换个你可能知道的词汇吧,‘素舆’你知道不知道呢。”
赵顼皱着眉头:“素鱼,~鱼就是鱼,还分什么荤素吗。”
王旁听了哈哈大笑起來,以往见过的穿越都是现代人搞不懂古代人说什么,闹些笑话,现在赵顼可是,古代人也搞不清千年前的事,就拿这素舆來说,这有两个解释:一是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比舆马,二是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比如舆台、舆论,
王旁说的是当然是前者,他笑着说道:“《太平御览》引用的晋裴启《语林》中有这么一句: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我说的是这里面的素舆。”
“哦,~~~”太子恍然大悟般,
王旁心想这样就省去很多解释,于是问道“你明白了。”
“不明白。”赵顼摇了摇头,
真想给这小子一巴掌:“不明白,你哦什么啊~”
赵顼呵呵一笑:“我是哦你说的这段话,我不明白这素舆前面沒有马拉着,人坐上面如何做的稳,难道……难道给人架上辕拉着。”
这小子比起一般宋人想象力还是丰富些,他这么一说竟把王旁也逗乐了:“你说那叫人力车,我说的可不是车,是给皇上做的椅子,我要是不给你画图,让你围着皇城跑三圈你也想不出來。”
赵顼不屑的说道:“哼,我要是能想出來,你让我围着皇城跑十圈我都愿意。”
“哈哈,算了吧,我向來不爱体罚别人的,更何况你是太子,走,咱这就开工”王旁拍拍赵顼肩头,这件事对王旁來说做起來简直太容易了,王旁画好图纸,一个古代四轮的木轮椅的模样产生了,看着画好的图纸,赵顼手舞足蹈跳,马上命工匠开工照图纸去做,
王旁看着赵顼兴奋的样子,自己却是无奈的一笑,这种狗血的穿越剧情竟然也出现在自己身上,做一个折叠床,做一个轮椅就能讨得天子的欢心,这可不是王旁想要的,他真正想做的,是要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实现王安石的变法,去改变大宋的积贫积弱,这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
忙了一天,王旁离开皇城东宫,他穿过皇城大殿,天色已经暗了下來,庄严雄伟的大殿在暮色中格外宁静,镇南王,这个看似无上荣耀的称号,背后却是可能像当年的侬智高一样,前有敌兵后无增援,他要如何快速的将这片地方发展起來呢,一个计划慢慢的在王旁的头脑中形成,
皇城内的执宰下马处,两个高大的身影正在看着王旁來的方向,今天王旁比平时出來的晚了许多,折克隽,张平等的有些着急,看见王旁从皇城出來两个人总算放了心,张平解开栓在桩上的马缰绳,三人打马出了宣德门向府宅走去,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将王旁府宅门口照的通明,门口四名侍卫笔直的站着,还有一个十來岁孩子的身影在台阶上惦着脚尖左右的张望着,见王旁走近,孩子跳下台阶喊着:“爹爹,你可回來了。”
王旁刚跳下马就被童贯拽着朝府宅里面走:“谁來了,。”
“反正是肯定您想看见的人,快跟我來。”童贯说着,我想见的人,王旁不禁暗自思忖,
府宅的第一进的大厅里灯火通明,门一开屋里十几个人热热闹闹的出现在王旁的眼前,这场景似曾相识,几年前当王旁从西夏回來的时候,府上的都到齐了,也是这样的热闹,只是如今就算人在齐,也还是少了月下,王旁现在想起这事,除了一点无奈之外,不会再黯然神伤了,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而且他还知道:现在房间中的几十人都是因为他在,才出现在这里,所以,他绝对不能让自己颓废,被人看轻,事实也证明,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王旁一进厅堂,所有人都向他行礼,有的称呼他公子,有的称呼他兄弟,还有称呼他官职的,王旁见贺行远,武龄回來了,知道他们会带回西夏的消息,很是高兴;再看焦德友,余大年也从晋香府赶來,虽然晋香府现在根本不用王旁操心,但看到故人还是很欣喜;怎么阮星也來了,难道童贯说道的人是他,
童贯和阮星并不很熟悉,阮星是王旁从高丽回來的时候,路过水泊梁山时候认识的石碣村人,王旁心想,这些人都是自己想见的,但似乎都不至于让童贯这么欣喜,王旁正琢磨童贯说自己想见的人是谁,这些人哪个也不是他不想见的啊,但却似乎不足以带给他惊喜,
王旁正和大家打招呼朝房内走,忽听一声即熟悉又洪亮的声音:“兄弟,你可想死哥哥了。”
这声音这么熟悉,王旁放佛做梦一样,一抬头劾里钵已经站在自己的面前,完颜劾里钵,未來金世祖,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王旁的眼前,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儿子的消息
王旁忽见劾里钵,又惊又喜,他与劾里钵四五年的朝夕相处,一起并肩作战,从何里钵拜师狄青,两个人即是师兄弟,又是莫逆之交,更可以说的上是情同手足,让劾里钵回去振兴完颜部落,是王旁一直耿耿于怀的事,现在,劾里钵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王旁一下子竟愣在那,
劾里钵拍了拍他:“嘿,兄弟,不认识我了吗,你发什么愣啊。”
今天在皇宫被加封了镇南王的时候,王旁都沒在皇上和太子以及宰相面前,流露出内心的喜悦,但这会,在自己人面前,王旁放生大笑:“哈哈哈,何大哥,我怎么能不认识你呢,只不过一年多沒见,大哥越來越帅,都快赶上我了,所以我才发愣啊。” 王旁的话说的大厅里的人都哄笑起來,
王旁忙将劾里钵与侯书献陈康等做了引荐,府上的总管陆慎言也已经命人准备好酒宴,众人齐聚一堂,王旁索性放下所有心事,和大家开怀畅饮,
第二日一早,朝廷册封王旁镇南王的圣旨,和封赏给王旁的赏金就到了府上,府门之外的门额上,挂上了新的镇南王府的门匾,王旁接旨,一切仪式完毕,府上的人纷纷道贺,王旁召集众人议事,让各处汇报情况:听到各处运转的情况,尤其是晋香府又恢复当年繁盛,王旁心里踏实了一半,只要晋香府能够正常运转,将來他就可以利用手上的煤炭资源,做不少事情,
王旁吩咐大家各自准备,派出张平先行邕州联系南继枫和瓦壮,十日后王旁启程奔赴邕州,这次王旁要带不少人到邕州,留下陆慎言继续继续打理府宅之外,几乎除了晋香府的人都要跟随王旁南下,众人听王旁说要准备在广南一展拳脚大干一场,各个也都是跃跃欲试,大伙各自散去之后,侯书献和贺行远留了下來,贺行远这次有重要的消息带给王旁,
议事桌前,王旁一左一右坐着侯书献和贺行远,这两位先生都是五十岁左右,侯书献不用多说,是父亲向自己推荐的谋士幕府;而贺行远也是精通宋夏两国之事的人,
关于这个贺行远,其实也是有來头的,他是王旁出使西夏的时候,在兴庆府结识,并一直追随王旁,算起來在王旁身边也有四五年了,贺行远的祖上是宋太祖的孝惠贺皇后,宋太祖死后太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改换年号,太宗逼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太祖的遗孀也神秘暴毙,贺皇后的族人受到排挤和打压,当时就有一部分人逃离宋国,
贺行远的父亲贺承珍,在西夏太宗皇帝李德明迁都至兴庆府的时候,负责修建兴庆府的工作,贺行远也曾在西夏做过官,但他厌倦官场争斗,于是带着几个徒弟开了个铁匠铺,这些徒弟也都是宋人后代,其中,人称小五的武龄,是王旁最喜欢的大将,并且对各种矿石识别极准,另外四个徒弟,也在王旁的安排下,在西夏经营起了盐场和药厂,表面上,这些似乎很正常,但这可掌握着西夏人命脉的盐,和西夏人最不懂的药,王旁确是背后隐藏起來的大股东,
而且贺行远和武龄还与一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就是武龄的堂兄武苏,几年前,西夏皇帝李谅祚带兵攻打吐蕃,兴庆府内籍辣雷,籍辣庆父子预谋篡权,当时武苏只是一名皇城侍卫,在王旁的精密策划下,武苏兴庆府城上演了一出斩叛贼救主的好戏,几年过去了,武苏已经是飞龙苑的首领将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48
13749
13750
13751
13752
13753
13754
13755
13756
13757
13758
13759
13760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13766
13767
13768
13769
13770
13771
13772
13773
13774
13775
13776
13777
13778
13779
13780
13781
13782
13783
13784
13785
13786
13787
13788
13789
13790
13791
13792
13793
13794
13795
13796
13797
13798
13799
13800
13801
13802
13803
13804
13805
13806
13807
13808
13809
13810
13811
13812
13813
13814
13815
13816
13817
13818
13819
13820
13821
13822
13823
13824
13825
13826
13827
13828
13829
13830
13831
13832
13833
13834
13835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13840
13841
13842
13843
13844
13845
13846
1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