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孙儿都记下了,祖母就安心吧。”道痴忙安抚道。

    道痴问起家中近况,还能有什么,就是各种热闹。

    即便道痴去了王府,家里也被人闹腾了几日,提亲的话再次被无数人提及。

    又到十房三爷有家书过来,除了附带的二十两银子请王宁氏带为收存外,还提及那边的掌柜给说介绍一门亲事,等到三太太周年后进门。

    这个时候的男子,能守到妻子周年再续弦已经算好的,毕竟身边也需要人照顾。更不要说王老爷年俸二十四两,将大部分年俸都送出来,也是为了女儿,一副慈父心肠。

    “寄了银子来,那是不接五姐儿过去?”道痴道。

    三房再富足,五姐儿在哪里也是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

    王宁氏道:“不接也好,省的碍了后边的眼。即便你三叔疼闺女,一个男人家,也不能整日里盯着里头。五姐儿年纪又小,受了委屈也未必敢说;等大几岁,再过去。即便真挨了后娘的欺负,也能说明白。”

    王三爷一走,十房的日子越发没法看。前些日子,那边还借着道喜为名,后者脸皮登门,王宁氏是记了教训,到底没搭理她们。她们怕道痴后边的王府招牌,倒也不敢死皮赖脸。

    “打着探望五姐儿的旗号,没少往三房跑。那边看着你三叔的面子,还招待了两回,后来不知怎么恼了,就放狗撵了出来,不许她们再登门,脸都丢尽了。”王宁氏一边摇头,一边无奈道:“听说几个小的,指天骂地,说了三房不少坏话。他们也太黑心了,怕是想要逼得人发怒,迁怒到你三叔身上。”

    道痴懒得听他们的消息,看了看外头的院子,觉得家中太冷清。

    早先还觉得院子小,太挤了些,可自从顺娘带了腊梅出阁,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下来。

    腊梅出阁后,道痴原本打算再买两个小丫鬟服侍王宁氏,可王宁氏不耐烦人多,便让孙寡妇带了孙二柱搬过来住。孙寡妇家那个小院子赁出去,一年也能剩下几两银子,给二柱赞下娶亲使。孙寡妇感激不尽,干活越发卖力气。不过能干是能干,毕竟是守寡的妇人,又是极老实的性子,不问她不说一个字。

    家里暮气沉沉。

    仆人老太太不喜欢,收养孩子又不能确保品行如何。不知府学那边什么时候能走读,现下功课不多,完全没有必要再住宿。

    不过世子显然没有这个意思,道痴也不好开口提及此事。

    道痴便留了心,见天色还早,同王宁氏打了声招呼后,便去了西城。

    先到自己当家前转了转,看了看客人大致流量,随即就去了专门卖花鸟玩意儿的地方,花了五两银子买了只二个月大小的纯白色无杂毛的小猫。

    是一只小母猫,性格极为温顺。

    当王宁氏看到小白猫的时候,笑着抱在怀里道:“这都多少年没养过这小东西,当年我在娘家时,家里就有一只,也是纯白的毛。”说话之间,她又举起小猫,仔细看了看的小猫的眼睛道:“这眼睛是金色的,模样真好看。这是给陆家小子买的?”

    道痴认识的人中,只有陆炳是小孩子,虎头虽也小,却不是个能有耐心养猫养狗的,所以王宁氏才这样说。

    “孝敬祖母的!”道痴道:“这是咱们家二丫头,往后我不在家时,就让它陪着祖母。”

    王宁氏口中说着:“你这孩子,我又不是孩子。好好的,竟跟一只猫叙排行,万不可这样说了。”可眼中的欢喜遮不住。

    二个月大的猫,可以跟着人吃饭了,倒是没什么好操心的。

    不仅王宁氏喜欢上这只小猫,燕嬷嬷与孙嫂子也极都很喜欢,家里倒是添了不少笑声。

    道痴功成身退,回东厢去了。

    在烈日下晒了几天,现下躺在床上,都觉得眼前一阵阵发花。

    等王宁氏这边,准备好晚饭,过来叫道痴吃晚饭时,便发现孙子已经睡过去。

    看着孙子脸上的乏色,老人家没舍得叫他起来。

    结果道痴这一觉,从黄昏时分睡到次日中午,将王宁氏都吓了一跳。

    “二郎,你们到底去梁王墓做什么?怎么好好的人累成这样?”王宁氏忍不住开口问道。

    道痴揉了揉太阳穴道:“就是巡看,没做旁的。只是孙儿择席,出去那几日没睡好。”

    王宁氏心疼孙子,可是也没有再啰嗦。多说无益,毕竟是世子安排,自己的乖孙也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接下来的两天半,道痴哪里也没去,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等假期完了,折腾下去的几斤肉又回到身上。

    王宁氏依旧觉得他瘦:“尽长个子,这小身子板跟柳条似。”

    祖孙两个都想念京中的顺娘,可是谁也没有主动提及。隔着这么远,顺娘又是双身子,说起来对方难眠要担心一场……

    三千多流民,留在安陆的有七、八百,这些人多多少少也有些乱子,不过这就不是王府这边操心,知州才是一城父母官。

    经过这件事后,府学的气氛又变了。

    在陈赤忠与刘从云的联盟中,原本刘从云充当智囊,现在陈赤忠对他却淡了下来。吕文召偶尔的嘲讽尖酸,陆炳也不会再多事出来。

    府学里,好像一下子就祥和起来。

    说到底还是出去见了回“世面”,大家心境不同,早先在意的那些或许已经不再在意。

    等到中秋节前,三郎来信了。

    十二房已经到京,容娘待嫁不便,三郎去了张家探望顺娘。顺娘一切都好,张家姐夫也是个体贴的。

    王府这边,中秋赐下不少东西,然后安排大家放假。

    道痴现下又开始读书,实没法子,顶着这秀才帽子,年底还需要考试,要是成绩太差,就不能考贡生。

    三郎的下一封信,在九月末,与张家报喜的信前后脚到。

    三郎的信中提及好几件事,顺娘九月初八平安生下一个男孩,母子平安;容娘已经出嫁,他则是由外公那边的亲戚帮忙,入了国子监;第四件就是王青洪在谋求起复,砸了不少银钱进去,已经略有眉目。

    三郎入国子监,道痴能关注关注,可王青洪如何在京里钻营之类,则是在没兴趣。

    王宁氏先是欢喜,后是惆怅,念叨了几次京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67 18068 18069 18070 18071 18072 18073 18074 18075 18076 18077 18078 18079 18080 18081 18082 18083 18084 18085 18086 18087 18088 18089 18090 18091 18092 18093 18094 18095 18096 18097 18098 18099 18100 18101 18102 18103 18104 18105 18106 18107 18108 18109 18110 18111 18112 18113 18114 18115 18116 18117 18118 18119 18120 18121 18122 18123 18124 18125 18126 18127 18128 18129 18130 18131 18132 18133 18134 18135 18136 18137 18138 18139 18140 18141 18142 18143 18144 18145 18146 18147 18148 18149 18150 18151 18152 18153 18154 18155 18156 18157 18158 18159 18160 18161 18162 18163 18164 18165 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