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畠山义周的试探,试探我本人对他的信任程度,也通过我试探信长的态度,看他自己是否能够进入了织田家的内政核心。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肯定不会贸然透露,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毕竟他只是暂时代替丹羽长秀而已。可是,我已经听到了消息,信长准备在平定越前之后,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转封过去,挡住加贺国的一向宗;然后,信长将会在成为直领的南近江修筑新的居城,而筑城的普请总奉行,已经预定了丹羽长秀。换而言之,畠山义周的这个临时任命,极有可能马上转正,所以预先告诉他应该无妨,既可以进一步拉拢和他的关系,也可以更方便的取得他的配合。

    “义周殿下面前,自当言无不尽!”我露出了极为诚挚的笑容,“是这样的,赴明之前,主公交给了我一项秘密使命,要求我获得大明的铸钱技术……如今这项使命已经完成,所以没有永乐钱回赐也无妨了,我们尽可以自己铸造高品位的铜钱。”

    “是吗?那真是可喜可贺!”畠山义周忍不住露出了惊容,“义兄大人和宣景殿下,果然都是具有非凡魄力之人啊!”

    他这么惊讶,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曰本第一次铸造铜钱,是在八世纪初,仿唐制开铸和同开珎之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筹措迁都经费,之后在两百多年间,又陆陆续续的铸造了其余十一种钱,合称“皇朝十二钱”,可是由于铸钱技术低下,这些钱品位极低,再加上钱法苛刻,到十世纪末就退出了流通,改以米和布作为货币。直到平清盛开福原港,和宋朝展开贸易,进口大量渡来钱,铜钱才重新成为曰本的流通货币,并且在几十年后,由镰仓幕府出台正式法令予以规范。

    但是,从皇朝十二钱停铸以来,六百余年的时间里,除了各地私铸的鐚钱外,无论是朝廷,还是两代幕府,都没有任何一个中央政权重新开铸官钱。这自然是多方考虑、权衡自身能力后的结果。因为官钱和私铸钱不同,从铸造、推广使用到维持钱币信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而官钱的流通情况,就直接关系到国内的经济和民生,关系到当政政权的权威和名誉。一般的人,还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信长和我之所以敢这么干,主要是因为有撰钱屋撑腰。经过十余年的运作,到现在为止,由信长制订、靠撰钱屋调度的“税赋惟永乐钱是用”令,已经在领内完全推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是交纳税赋,即使是在一般的交易中,永乐钱也差不多成为了唯一使用的铜钱。可以说,永乐钱实际上已经成为织田领内的官钱,并且辐射到了周边的区域,外地来的人,进入织田领后,都会入乡随俗,将鐚钱兑换成永乐钱再使用。这一点,从撰钱屋中越积越多、几乎难以兑出的鐚钱就能看出来了。

    仅仅鉴于这个事实,我们也必须重新铸造官钱,否则的话,领内的官钱面临短缺不说,也浪费了那些由大量鐚钱融成的铜锭……撰钱屋的情况,畠山义周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除了对信长和我的决定感到吃惊以外,也很有些担心的意思。

    “只是,这样重大的事情,有足够的把握吗?”他问我道。

    “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很有把握的向他解释,“实际上,永乐钱的使用已经深入人心,撰钱屋的调控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只要我们能够铸造出和永乐钱相当品位的铜钱,然后像以前推广永乐钱那样在领内发行,肯定能够被领民接受的……或者,我们干脆就铸造永乐钱,只当是从明国运来的就是了!”

    “……我明白了,”畠山义周欠了欠身,“宣景殿下如此坦诚相待,实在是非常感谢!”

    “义周殿下客气,”我还了一礼,“既然义周殿下受命和我一起负责勘和贸易,这些内幕自然不用隐瞒。稍后的事情,还要麻烦义周殿下帮忙呢。”

    “那么,请宣景殿下尽管吩咐,我义周一定尽力。”他认真的承诺道。

    “就是关于明廷要求贡铜的事,”我扬了扬他刚才看过的那张公文,“明廷的要求,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而铸造铜钱,也需要大量的铜。如今撰钱屋虽然储存了不少铜锭,但是恐怕无法应付这两方面的需求,所以主公肯定会下令筹措铜料……这项任务,撰钱屋不方便参与,我觉得,应该会和勘定贸易的货物征集一起进行。”

    “唔,”畠山义周沉吟了一会,点头表示同意,“宣景殿下的考虑,的确很有可能……那么,之前所说的帮忙,是指什么呢?”

    “其实就是想做一笔生意,”我笑了笑,“因为这件事正由义周殿下主持嘛!所以,我希望能由津屋负责具体筹措的工作。”

    “这个没问题!津屋愿意负责,我自然非常放心,”畠山义周爽快的同意了,“如此一来,我身上的担子也减轻了些……这是宣景殿下的好意啊!”

    ……,……不久,在津屋之下,除了盐屋、蓝屋以外,又设立了一间铜屋,负责采购铜料的事。

    这间新的分屋,目前是毫不起眼。可是,我清楚的知道,随着官钱的开铸,它将会具有多大的影响力。

    曰本有三大铜山,分别是别子铜山、赤沢铜山和尾去泽铜山。别子铜山于1690年被发现,由住友家从德川幕府取得“永代请负”的世袭开采资格,然后一直开采到昭和年间,托起了一个庞大的住友财阀;赤沢铜山被久原房之助(田中内阁通信大臣)于明治年间买下,改名为曰立铜山,创立久原财阀(曰立制作所的基盘),之后由久原的妻兄、明治元老井上馨的侄外孙鲇川义助(近卫内阁外务大臣)接手,改名为曰本产业,简称曰产,由此奠定了曰立、曰产两大企业的基础;尾去泽铜山虽然排名第三,却是最早开采的,“和同开珎”这一名称中的“和铜”,指的就是尾去泽铜山,断断续续的开采到明治年间,这座铜山由土佐的岩崎弥太郎接手经营,而岩崎的企业,名叫三菱商社,前身是土佐坂本龙马的海援队。

    由此可以看出,铜山所蕴集的财富,实在是惊人之极。

    在三大铜山中,别子铜山是最大的一座,闭矿之后,成为曰本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这座铜山,就位于我正在扩建的川之江城南面,然后一直延伸到相邻的新居郡。

    历史上,这座铜山整整开采了两百八十二年,产铜量合计超过七十万吨。如果不考虑产量的波动,平均每年的产铜量大约在两千五百吨左右,全部铸造成纯质铜钱的话,价值大约是六十七万贯,按照织田家目前设置的三货兑换比,大约可以兑换一百吨白银,或者是十来吨黄金。

    这么大一个钱库,如果让中国战国时代的纵横家们评价,大概会不约而同的冒出这么一句:“此霸王之资也!”(这是足以称王称霸的雄厚资本啊!)可以说,我谋求宇摩、新居两郡,大力扩建川之江城,就是为了这座铜山。如今建立铜屋,取得铸钱所用铜料的独家经营权,就是我将铜山转化为财富的开始。

    当然了,想顺利完成这一转化,还需要几个前提。

    首先,我必须把持这项特权。这个问题不大,如今畠山义周已经同意由我负责,只要津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即使换了丹羽长秀甚至其他人,也应该很乐意继续维持现状的。

    其次,这件事情必须得到信长的认可,同时又不能引起他的贪欲,至少矿山的规模必须部分的瞒着信长。所以,我特地成立了这家铜屋,准备交由合适的人代为经营,以商业手段撇开我和铜屋的关系。而铜屋的利润,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账面上核算的利润,大约占总利润的两成,然后以这个利润的税额,分别交纳给我这个领主的运上金(领主向领内工商业户摊派的租税),以及给信长的冥加金(由取得江野河海专营权的商户“主动”回报政斧“国恩”的租税);其余八成的利润,则直接归于我的仓库。

    第三,官钱的铸造量必须非常庞大,而且是越大越好。越大的话,所需的铜料就越多,而我的利润就越丰厚。所以,我决定利用手中的职权,全力推进官钱的铸造和流通,从而在政策上提供支持。而能够顺利发行官钱,对于织田家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信长绝对很乐意看到我那么勤勉。

    这样考虑了一番,我发现,三个前提之中,第二个前提最为重要,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找到一位合适的商人,好代我经营铜屋。

    如果只考虑能力和忠诚,三井家自然是最合适的。可是,如今三井家主持津屋,而且已经有了金座,再加上铜屋的话,担负的责任就实在太重了。真要这样发展下去,无论是对我,还是对三井家,都不见得是好事情。

    想象一下,曰本后世的三井、住友、三菱三大财阀中,如果三井和住友合并,将会是怎样一副景象?恐怕连当时的政斧都会为之震颤、然后强行将其拆分吧!

    所以,铜屋都不能由他们掌握。

    仔细思考了一番,我选择了三重撰钱屋的炼铜师理右卫门。他原是李芳梁的伙计,从事粗铜精炼工作。这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因为在曰本的粗铜中,常常含有少量的金银,而他的工作,就是通过葡萄牙的“南蛮吹”精炼法加以分离,并且成功的学到了这种方法。后来他来到撰钱屋,是由于李芳梁的推荐。当时信长发布“税赋惟永乐钱是用”令,三重撰钱屋聚集了大量的鐚钱,一度让我颇为苦恼,然后李芳梁就把他转送给我,负责熔化鐚钱和粗铜精炼的事务。

    算算时间,他在撰钱屋已经服务五六年了,而且向来兢兢业业,无论是人品还是技术,都非常值得信任。把铜屋的事交给他,我很放心,同时也算是对他这几年辛勤工作的奖励吧!

    我命令津屋将理右卫门召到京都,然后在四条祗园街道的澳屋偏厅接见了他。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本人。由于长期在熔炉边工作的关系,他的样子极为沧桑,脸上、手臂和脖子已经完全变成了古铜色,一双手上全是老茧,而且骨节非常粗大。

    “小人理右卫门,见过家主!”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显然是心情非常激动。

    对于他这样完全从属于武士、地位接近于奴仆的工匠下人,能够得到家主的单独接见,无疑是极为荣耀的事。

    “理右卫门,你有苗字吗?”我问道。

    “苗字……回家主,小人祖祖辈辈都是匠人,怎么可能有苗字呢?”理右卫门连忙回答道。

    “那么,从今以后,你就以……”我想了想,给他找了个最古老最著名的姓氏,“……就以‘苏我’为苗字吧!”

    “苗字!”理右卫门惊讶的抬起头来,难以置信的看着我。他显然不明白这个原为姓氏的苗字有何来历,但是赐予苗字的意思,他还是很清楚的。

    “还发什么愣?以后,你就是武士大人了!还不赶快拜谢吗?”一旁的李芳梁笑道。

    “是!”他这才会意过来,我的确是提拔他当了武士,于是连忙拜服在了地上。

    “这是对你几年间努力奉公的奖励。以后也好好做吧!”我简单的说了一句,然后就离开了偏厅。至于剩下的事,自然有津屋的人安排。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六章:天正通宝(下)

    越前的战事,很快就落下了帷幕。信长兵分两路,一路以尾张、伊势、南近江全国和美浓半国的六万军势为主力,由他自己亲自率领,和占领了越前大部的加贺一向宗十多万信众在北之庄城外对峙着,另一路是武田信孝、丹羽长秀、羽良秀吉、樋口直房率领的若狭众和北近江众,人数合计为九千人,由若狭水军送往越前与加贺国境,将加贺一向一揆势的退路切断。他们接连攻破好几处城池,从后面向一揆势慢慢压来。一揆势本来就是乌合之众,打打顺风战是无妨,可是一听说后路被断,而且腹背受敌,他们的军心立刻就动摇了,很快就被信长击溃,乱哄哄的逃回加贺国,死伤的信众高达三万。

    即使这样,加贺一向宗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出战前信长就已经有所考虑,准备在越前设立家中的第二个方面军团。所以,才击退一向宗,他就发布了封赏命令,将越前十二郡六十八万石分赐了下去。其中,柴田胜家获得八郡四十九万石,担任北陆方面的总大将,原南近江领地奉公,成为信长的直领;泷川一益担任柴田胜家的副将,加增大野郡七万石领地,在前线防备一向宗;佐佐成政、不破光治担任柴田胜家的与力,和早先担任与力的中川重政平分府中两郡十万石;剩下的敦贺郡,由武藤舜秀获得,他的地位比较特殊,不需要接受柴田胜家的调遣,而是作为信长的直臣,担当越前国的目付(监察)之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102 15103 15104 15105 15106 15107 15108 15109 15110 15111 15112 15113 15114 15115 15116 15117 15118 15119 15120 15121 15122 15123 15124 15125 15126 15127 15128 15129 15130 15131 15132 15133 15134 15135 15136 15137 15138 15139 15140 15141 15142 15143 15144 15145 15146 15147 15148 15149 15150 15151 15152 15153 15154 15155 15156 15157 15158 15159 15160 15161 15162 15163 15164 15165 15166 15167 15168 15169 15170 15171 15172 15173 15174 15175 15176 15177 15178 15179 15180 15181 15182 15183 15184 15185 15186 15187 15188 15189 15190 15191 15192 15193 15194 15195 15196 15197 15198 15199 15200 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