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举起武器,在战场各处轰然相应。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六章:幕府之制(上)
关于德川家的处置问题,我在接回熊姬时就已经有了完整的盘算。按照我当时的盘算,如果德川家在两方之间保持中立,将保留三河、远江两国;如果他们投向秀吉,自然要给予减封或者除封的惩罚,而程度视其态度而定。因此,我很快令使番给秀景带去命令,让他向德川家派去劝降使者。
“降伏条件有三条,”我在营帐中铺开状纸,“第一,除三河国本处以外,其余领地予以没收;第二,家康本人和穴山信君率骏河国众留在秀景身边,跟随秀景继续讨伐羽良家,麾下三河军势交给石川数正、酒井忠次、平岩亲吉三人带回本国解散,远江国众向井伊宣直提交誓书,由宣直率领着从海路返回本国;第三,本家养女熊姬和德川家竹千代(秀忠)的婚约依然有效,如果德川家提出要求,可以把她交给德川家抚养……就是这样!”
“是。”使番恭敬的接过状纸,返回包围德川家的左翼秀景军团。
信景依然留在主营帐中。他听到我提出的第二个条件,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信息:“父亲大人的意思,是要把接下来的战事,都交给秀景叔父负责吗?”
“不错,”我点了点头,“事到如今,畿内自然是归了本家,羽良家能够掌握的,就只有播磨和但马两国了。这两国的那些豪族,都不会愿意跟随羽良家殉葬,肯定会纷纷向秀景降伏。然后,我将顺势把这两国封给秀景,由他镇守山阴、山阳地区,护卫畿内的西翼。”
“原来是这样,”信景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些萧索,“秀景叔父劳苦功高,理当赐封这么大一块领地。”
我能够明白他的心情。依他的看法,对羽良家的最后一战,即使不是由我主持,也应该交给他的。然而,既然这两国要交给秀景,那么自然是由秀景主持了,以便于让他获得两国豪族的效忠。这种人事安排,是织田家和本家的重要传统之一。
“如今的羽良家,已经失去统领畿内的名分,不过是对抗本家的地方大名而已,自然不用我和你亲自出阵,”我笑着安抚信景道,“而且,你也有事情做的……目前北陆地方纷乱不已,就由你和义景率军前去,以本家的名义将之平定下来吧!”
“义景也去……也就是说,北陆地方要交给义景镇守咯?”信景立刻问道。
“是啊。”我点了点头,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北陆并不是什么好地方,远不能和畿内、关东相比,甚至比山岭起伏的山阴山阳地区还不如,也就比苦寒的东北好一点。然而,以义景的身份,也只有放在那里才不会对宗家构成威胁。若是放在畿内和关东,势力发展起来后,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镰仓公方。
“那么右翼的周景兄长和景政呢?”信景继续问道。
“他们也有任务,要替我镇抚畿内。特别是势力巨大、还没有降伏的根来寺,现在可以着手平定了……事后,周景会获得朝廷的高位叙封;景政如果表现好,可以得到伊势北部半国二十八万石,南部的三十万石则交给长野家,双方以安浓津城为界。”我回答信景说。
“其实我觉得,景政这次的表现已经很好了,”信景替景政争取道,“本家的军粮储备和情报收集,都是由他在负责;而如果不是他策反了中川、高山两家,右翼的战事也不会那么快结束。”
“你说得不错,”我笑着点了点头,“那么就这样了……等到德川家正式降伏后,我就马上返回京都。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吧!”
“是。一定不会让父亲大人失望!”信景点了点头。
……,……
摄津国的这场决战,消息传递得飞快,还没等我从池田城动身,朝廷的宣慰敕使已经到达军中。例行公式的见面之后,我宣布了对信景、秀景的任命,又传令备中的蒲生宣秀、岛津义久等人讨伐吉川家,然后和周景、景政等人返回畿内。
和上次平定京都不同,此次乃是得胜而归,代表着畿内的最终平定。因此,我在军中设置了盛大的仪仗,以蟹江备为先导,旌旗招展如林,莲池和上野两备作为扈从,分别护卫左右两翼。包括我本人在内的武将们,都换上了隆重的礼服,军士也尽皆簇簇一新,呈现出最庄严的军容姿态。这样一支队伍,自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沿途的民众纷纷从周边赶来,拜侯在我经过的大道旁边,敬畏的望着盛大的仪仗和庄严的军容,我则令前田利长等人准备了大量新铸的永贞通宝,如撒花一般散给这些民众,又准备了新铸的永贞小判和分判,赏赐给前来拜见的沿途豪族和寺社。
对于我的回返,朝廷也作了盛大的布置,从距离京都近二十公里的石清水八幡宫起,各路口上皆有公卿队列代表朝廷迎候。随着距离京都越来越近,主持之人的官阶也越来越高,从八幡宫的权中纳言山科言经,到久御山的权大纳言曰野辉资,再到伏见署的内大臣今出川晴季,而到达京都城南宫时,已经是作为公卿之首的关白一条内基亲自主持郊迎。
一条内基的官位是左大臣,他在这里迎接,也就是代表着我很快就要擢升左大臣之职了。至于开幕,那也是水到渠成,我出征摄津前就已经和朝廷达成默契。当然,正式的将军宣下,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程序和礼仪等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筹备。
我在京都的住所,向来是上京区的相国寺。相国寺规模宏大,这次虽然来的人多了点,全部安排住下也完全不成问题。不过,为了清静一些,我没有住在相国寺本院,而是选择了作为此寺塔头别院的鹿苑寺,作为相国寺住持的西笑承兑,留在纪伊国的天海、前田玄以,兴福寺一乘院院家兼大和国守护筒井顺庆,延历寺青莲院门迹、第一百六十七代天台座主尊朝法亲王(伏见宮邦辅亲王之子),还有醍醐寺第八十代座主、真言宗大僧正义演(二条晴良与伏见宫位子女王之子、九条兼孝与二条昭实之弟,一度作为足利义昭的犹子),也被我召到了寺中。
“把诸位召集过来,是为了制定几项法度,”我拿出《吉良家永贞暂定法度》和天海、前田玄以等人在纪伊起草的《诸宗寺院预定法度》文书,分发给在座的众人,“如今天下即将平定,一切都要走上正轨。因此余希望借助诸位的智慧,把这两部文书完善一番,制定一部正式的武家法度和一部正式的寺院法度。此后,余还会奏请朝廷,制定一部公家法度,对朝廷的名器,各家的家格和官职,各武家的官职,门迹、院家和诸僧官的叙任,对应的器用、升进等予以规范。”
“这是长治久安的圣道啊!”西笑承兑双手合什,口中赞颂不已,“先圣孟子曾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即此之谓也……我辈躬逢其时,得以参与其中,实乃无上的荣幸!”
作为勘合贸易正使,西笑承兑在畿内的影响力极大,各公家、武家和寺社都愿意和他交接。如今听到他这么表态,其余的人纷纷附和。倒是前田玄以作为本家重臣之一,向我提出了他的疑虑:“在座诸位都是出家之人,制定寺院法度理所应当;然而,武家法度的制定,是否该更加慎重呢?”
“无妨,”我笑着摆了摆手,“当初的永贞暂定法度,几乎是出自余一人之手,如今早已施行,因此只需要作一些补充。诸位是修行之人,立场较为超脱,我希望诸位能够拾遗补缺,特别是增加一些修身养姓的内容。”
“原来如此,”前田玄以欠了欠身,“是臣下多虑了。”
“那么,对于这部预案,还请内府殿下提出您的意见,以供我等参详和修正。”天海接着说。
“建议倒是有一点,那就是关于各宗的地位,”我微微一笑,“在预案中,将天下佛门分为三类,一是奈良京时代的南都六宗,二是平安京时代的真言、天台两宗,三是镰仓幕府以来的武家佛门禅宗、百姓佛门法华宗和净土真宗,这种分类十分合适。然而,为什么要把法相宗单列呢?既然归于一类,自然是一体等同,哪怕此宗是南都六宗之首也不能例外。”
天海看了看在座的筒井顺庆,脸色有些奇怪:“法相宗的大本山,乃是大和国的兴福寺。自镰仓时代设置守护以来,大和国的历任守护,都是由兴福寺的一乘院筒井家、大乘院古市家这两大院家担任……有鉴于此,这一宗的诸般制度就必须格外分列,不能与其余五宗一般看待,毕竟这涉及到大和国的统领权。”
“这样不妥,”我摇了摇头,满脸都是不赞同的表情:“既然是佛门法度,就不能屈从与世俗的领权。否则的话,织田太政公为何要讨伐高野山?新义真言宗大本山根来寺现存的近二十万石寺领又如何处置?……如今佛门的种种堕落行径,正是由于领有大量寺领,从而养成骄奢银逸的习惯,并且倚仗武力扰乱世俗啊!”
这番话说得非常在理,即使是天海也无从辩驳。而且,我记得他以前也曾经这样抨击过佛门,如今对筒井家让步,不过是因为筒井家立下大功,乃是本家麾下有数的大名罢了。
“内府殿下所言甚是。”天海果然这样表态说。倒是前田玄以欲言又止,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筒井顺庆。而筒井顺庆显然很有些紧张,脸色隐隐开始发白,既不愿表示赞成,却也不敢开口向我辩驳。
“至于筒井家嘛……”我略一沉吟,转头向筒井顺庆问道,“除开高野山、东大寺、药师寺、法隆寺、春曰大社等寺社领地,大和国的总石高是三十余万石,而且还有部分没有赐封,属于织田家和羽良家的直领吧?”
“正是。”听我问他配下的石高,筒井顺庆总算松了口气。
“那么就请筒井家领受丹波一国,作为世俗大名延续下去如何?丹波国领地接近三十万石,比你目前的领地稍多一些,就作为余对你的补偿,”我向他笑了笑,“不瞒你说,有鉴于畿内这百年的动荡,除了忘忧院殿的母家入封河内国、负责幕府与朝廷的联络外,余不打算留下任何五万石以上的大名,而筒井家则是这其中唯一的特例。”
我把话说到这个程度,筒井家还有什么话说?对比历史上转封伊贺国,这已经是极大的优待了,筒井家既然能够屈从于秀吉,没理由不接受我的这番宽大。
“感谢内府殿下的好意,臣下恭领赐封。”筒井顺庆欠身回答。
“唔,”我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向天海问道,“此外,预案中以真言、天台两宗为诸门之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回左府殿下,真言、天台两宗乃是弘法大师、传教大师传下的法统,而且掌管着高野山和比叡山两大圣地,地位自当在其余各宗之上……如今佛门堕落,扰乱世俗,正当阐扬两位大师的遗泽,再造清静佛门。”天海回答说。
“你这番话,当年痛心于高野山之堕落而的觉鑁大师(江户时代谥号兴教大师)也说过,并且还离开高野山,开创了新义真言宗的根来寺一脉……然而,事到如今,根来寺比高野山如何?不仅没有拨乱反正,还豢养了远超高野山的庞大武力,插手畿内事务,比高野山和比叡山做得还过分些。”我不以为然的反驳道。
“内府殿下既然决意解决寺领的问题,那么就不用担心什么了,”天海平静的分辩道,“真言宗高野山的金刚峰寺座主、京都教王护国寺的东寺长者,天台宗比睿山延历寺的天台座主,毕竟是绵延近千年、传承过百代的佛门领袖……这一点,我等无法忽视,内府殿下也无法改变。”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六章:幕府之制(中)
我略略点了点头。他说的都是事实。首任统领高野山的金刚峰寺座主是弘法大师空海,首任东寺长者是空海十大弟子之一的道兴大师实惠,首任天台座主是与空海齐名的传教大师最澄,各自传承了八百余年,与这座平安京的历史差不多。金刚峰寺座主、东寺长者、天台座主担任佛门领袖,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正如平安京作为京都的地位一样。
我虽然属意在关东设立幕府,却并不想动摇京都的地位,也十分欣赏其政治、宗教和文化传承。那么,关于真言宗、天台宗的地位问题,似乎也不必耿耿于怀。正如天海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庞大的寺领,或许不会影响高野山、根来寺、比叡山延历寺的宗教威望,但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将削弱到可以忽视的程度。这一点,从天皇的地位可以看出来,作为神道教领袖,他如今的地位依然崇高,但是权柄却已经消失。
当年的院政时代,之所以由持明院和大觉寺两统交替继位,就是因为两统分别执掌着皇室的两大领地。持明院统执掌着长讲堂领,拥有遍布四十二国的八十九处庄园;大觉寺统执掌着八条院领,拥有二百二十余处寺院领地。而这些领地,都是由出家的法皇管理着,所以法皇的话语权才会高于天皇,以院政取代朝政。源平合战初以仁王举兵反抗平氏,即是依靠着八条院藏人(管理府库)源行家等武士家臣、足利义清等八条院下属庄园在地领主的支持;足利高氏起兵反对北条家,也是以后醍醐天皇对八条院领庄园下达的纶旨为契机(足利庄属于八条院的寺社领地,世代由足利家作为在地领主管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630
28631
28632
28633
28634
28635
28636
28637
28638
28639
28640
28641
28642
28643
28644
28645
28646
28647
28648
28649
28650
28651
28652
28653
28654
28655
28656
28657
28658
28659
28660
28661
28662
28663
28664
28665
28666
28667
28668
28669
28670
28671
28672
28673
28674
28675
28676
28677
28678
28679
28680
28681
28682
28683
28684
28685
28686
28687
28688
28689
28690
28691
28692
28693
28694
28695
28696
28697
28698
28699
28700
28701
28702
28703
28704
28705
28706
28707
28708
28709
28710
28711
28712
28713
28714
28715
28716
28717
28718
28719
28720
28721
28722
28723
28724
28725
28726
28727
28728
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