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街角聚集了几个胆大的百姓,都是街坊邻居相熟的,大家心神不宁的小声议论着,一个少年人道:“我看是又有人谋反了估计是肃国公的余党。”
一个年长的不屑道:“胡说八道,余党,肃国公当年举事的时候不动,现在肃国公被打的自身难保了才动手,你当这些余党跟你一样蠢,这不是找死吗。”
少年虽自觉说差,却不肯认错的嘴硬道:“当初不肯共同举事或许是心意未决,现在察觉要被清算了,所以不得不拼死一搏,这也不是沒有可能,那你说还会出什么事。”
年长的哼了一声,表示不屑于反驳他的强词夺理,整了整穿的不太利落的衣襟,沉吟道:“我猜呀……,多半是顺国连同番兵要入犯了,听说草原分崩之危已除,他们与顺国狼狈为奸……”
他的话还未说完,另一个与他年纪相当的打断道:“你说小福说的不对这我赞同,可你也未见得多有见识,这一开口就漏了底,草原大定不错,可却不是和顺国狼狈为奸,而是投向了易国。”
“你也别说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开小酒肆的胖子插了口,一脸的矜持与卖弄之色,
大家都知道他消息最灵通,少年讨好的陪着笑道:“胖二叔,快说说这其二是什么吧。”
胖二叔沉吟着享受了一会大家迫切目光带來的满足,才开口道:“是这样的,番邦确实是投向了易国。”
先前那人哼道:“这不就完了,什么其一其二的,就是我说的那么回事。”
胖二叔不悦道:“你听不听,不想听我还就不说了,让你们一直糊涂着。”
另一个书生打扮的对大家摆手道:“听听听,大家先听二叔说完。”
胖二叔得意的看了一眼众人,道:“就是嘛,听句话都沒耐心听全哪能有什么见识,还是人家吴公子沉得住气,这才是作学问的。”
吴公子笑着摆摆手道:“二叔快说吧,大家都等着呢。”
胖二叔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的压低了声音道:“番邦与易国结盟千真万确,不但如此,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这还要近得多。”
那个唤作小福的少年自以为是的笑了一声,道:“不就是联姻吗,番王的妹妹嫁给了咱们以前的时军师,这事连山野村夫恐怕都知道了。”
胖二叔在他头上打了一下,道:“浑小子,你二叔我会拿这种人尽皆知的事卖弄,老实听着。”
小福挨了打也不气恼,笑嘻嘻道:“您说您说,我听着就是。”
胖二叔又清了清嗓子才道:“告诉你们吧,番王啊,他跟贺军师拜了异性兄弟了。”看到众人皆露出惊诧之色,他脸上的神情愈发的得意,“不知道吧,我还听说啊,人家那边结义和咱们这边不同,得换样东西,或是衣服或是玉佩什么的,反正是心爱之物,他们俩换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旁边一直未说话的老者道:“你这吕二,从小就爱卖弄,还说三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看你也明白不到哪去,什么衣服玉佩,番人男子结义是换刀、弓、坐马,女子结义是换帕。”
胖二叔对老者很是敬重,嘿嘿笑道:“忘了您老人家是戍过边的了,番人的习俗您老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三郎不想把话題扯远,道:“这些且不提,你说了半天还是和我说的一样啊,不就是番邦投向易国了吗。”
胖二叔白了他一眼道:“你接着听啊,我这话还沒完呢,你当现在番王真的一统草原了。”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差得远的,据我听闻就有好几个部族仍在自立为王,其中最大的一个部族首领叫……叫什么什么‘都’的,我记不清了。”
“也都吧。”老者说道,虽然他戍边时也都还未当权,但他关心边关事务,这方面消息也灵通些,
“对对对,就是叫也都,他却是投靠了顺国的。”
最早开口的那个中年人道:“如此说來倒是我猜的靠谱了,或许真是顺国连同番兵进犯了。”
大家一时都沒反驳,过了一会老者摇摇头,道:“我看未必。”
那人问道:“何以见得。”
老者吸了口气道:“我倒说不出个什么道理,只是觉得不像。”
那人敬他是尊长,不想再说什么,
这时又有两匹传令快马从街上疾驰而过,小福忍不住的向老者问道:“那您老人家猜是出了什么事。”
老者两眼望着快马驰去的方向,此时他们已消失在夜幕中,但清脆的马蹄声却清晰可闻,众人静静的等他开口,
过了一会,老者缓缓道:“你们还记得贺军师在纱山放的那把大火吗。”说完拄着拐杖朝自己家门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嘱咐道:“都散了吧,大乱之际都小心些,别触了官府的霉头,深夜聚议真要被抓去了可就不值了。”
看着老者进了家门,小福挠了挠头,道:“什么意思啊,怎么沒头沒尾的就说了个纱山大火。”
三郎思忖道:“难道是说西屏又派骑兵來突袭定阳了。”
胖二叔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或许暗指贺军师会再來放火吧。”
提到贺军师放火,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藏贤谷前的那把大火,三郎自己给自己壮胆道:“沒有的事,咱们现在与易国结盟了,贺军师怎么会來打咱们,真要是两国交恶,咱们也该能察觉些端倪,哪有说打就打的,你听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胖二叔摇摇头,觉得他所言不错,笑道:“这老丈比我还会卖弄,说了个半截子话就回家了,咱们也别瞎猜了,散了吧,老丈说的不错,这时节还是小心为妙,看,快马又來了。”
众人目送快马从眼前驰过,心中愈发的不安,胖二叔胆子最小,对众人拱拱手道:“告辞告辞,各位也回去安歇吧。”说完急匆匆去了,
余下几人又说了几句,终是不敢呆太久,遂各自散去,
类似这样的巷议街谈第二天一早就遍及全城,各种传闻揣测不一而足,恐慌在渐渐蔓延,
------------
第五十八章 千里烽烟(下)
遂平突变如同是一声进攻的号角,原本平静的中原东南方风雷乍起,
第二天天还沒亮,两万易军在军师贺然的亲帅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许统行进方向杀入赵境,未过一个时辰,两支万人大军在王劲与何珙的统帅下分由合川谷地与神牛城先后出动,三支人马如同三柄利剑直指各方要塞一路锐不可当,赵国的那些守将有的刚接到朝廷的快马飞报还为來的及做出部署,有的尚未得到消息更是被杀的晕头转向,
这边烽烟刚起,顺国三万大军并一万番兵也携雷霆之势猛杀过來,
一时间,赵国东南千里边关几乎处处烽火,战鼓声,喊杀声响彻天际,各地守将焦头烂额,他们大多都经历了同一件事:派出向周边求援的快马还未回來,对方求援的快马已经到了,随着军师的军令传遍各地,许多将领唯有徒唤奈何了,因为眼前局势令他们根本无法按军师的要求行事了,
憋闷了许久的孔林终于又找回來驰骋沙场的感觉,那热血沸腾的滋味让他无比亢奋与激动,美中不足的是他虽是先锋官,接到的军令却是尽量避开敌军以最快速度去接应大将军,带领着三千精锐面对一处处不堪一击的赵军却不能杀个痛快,孔林实在手痒难耐,军令难违啊,不过这也比去宣讲新政好多了,披上铠甲还愁沒仗打吗,近两百里路程不到两天就赶完了,赵军仅有的两次拦截也是一触即溃,
速度这么快一方面因这支人马在大草原征战过,从番兵那里获益匪浅,不但一人双马,且马匹皆是草原良驹,另一方面则是行进路线合宜,这当然要归功于时郎的地理图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843
26844
26845
26846
26847
26848
26849
26850
26851
26852
26853
26854
26855
26856
26857
26858
26859
26860
26861
26862
26863
26864
26865
26866
26867
26868
26869
26870
26871
26872
26873
26874
26875
26876
26877
26878
26879
26880
26881
26882
26883
26884
26885
26886
26887
26888
26889
26890
26891
26892
26893
26894
26895
26896
26897
26898
26899
26900
26901
26902
26903
26904
26905
26906
26907
26908
26909
26910
26911
26912
26913
26914
26915
26916
26917
26918
26919
26920
26921
26922
26923
26924
26925
26926
26927
26928
26929
26930
26931
26932
26933
26934
26935
26936
26937
26938
26939
26940
26941
2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