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门内侧,一匹快骑也冲向城门,顺着城墙石梯直奔城楼之上,众将士阻拦却被马鞭抽打,刚要发怒待看清马上之人后都畏惧的底下头去。城门官听到石梯上的声响,于是大喝道:“来者何人,胆敢如此放肆。”
待城门官转回过头去,却险些被那高头大马撞倒,急忙闪开。城门官不禁大怒伸手拉马,却被劈头盖脸的一鞭子抽的一愣,马上之人尖着嗓子大声说道:“快开城门,兵部于大人有令。”说着扔过去一块令牌。
那城门官接到令牌一看却是兵部尚书令,自从兵部尚书邝埜跟随朱祁镇前去征讨瓦剌以后,就由兵部侍郎于谦接管兵部所有事物,土木堡兵败后邝埜战死,于谦正式掌管大权虽未升为兵部尚书,但是实权在握令牌再收,就如同尚书一样。
城门官抬头看去,却吓了一跳,因为马上之人来头也极大,现在的当权宦官金英是也。金英翻身下马蹦着脚喊道:“快点啊,发什么愣啊,快开城门。”城门官赶快下令,大开城门列队肃立,迎接贵客。
城门官并没有做错,因为能使动于谦下令和金英亲自来传令的人除了皇帝城门官还真想不起来到底有谁,可是皇帝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他已经略有耳闻,只得把来者称作贵客才得当。金英被这城门官搞得哭笑不得,只得尖声吩咐道:“快准备七匹马牵到城门外,不可耽误。”说着翻身上马,从石阶上奔下到城门口迎接。
那些被城门官惊为天人的奔跑之人正是韩月秋等人,而背上交替背着的正是杜海,每个人都达到了身体的极限,但是他们依然在奔驰着,不光为了保卫京城更主要的是杜海的灵知已经越来越弱了,必须迅速放入宅院中的镇魂棺中才能得以保全。
奔跑的几人看到城门突然打开,士兵肃列在两旁,七匹骏马在城门口等待着他们。希望来的越近人就越容易泻力,曲向天等人也不例外,提气大喝几声方才振奋。他们没有顾忌周围军士惊讶的目光,一到城门便翻身上马曲向天怀抱杜海尸体,七匹马前一个身穿常服的太监骑着匹骏马,尖声叫道:“跟我来。”说着策马扬鞭朝着中正一脉的宅院跑去。
韩月秋曲向天等人紧紧跟随,渐渐的消失在了城门官的视线之内,城门官擦了擦冷汗自言自语道:“这都是什么人啊,面子这么大。”
飞也似的八匹骏马到了宅院之中,然后方清泽接过杜海的尸体,几人快步奔入其中,金英毕竟年纪大了,而且也不是像韩月秋等人一般是身强力壮,一下马就趴在地上,但还是强撑这身体想门内蹒跚着走去。
石先生带着程方栋和石文天夫妇等人快步相迎,方清泽横抱杜海一下子跪倒在地,韩月秋等人也纷纷下跪,看到石先生这几个血性大汉纷纷落下了眼泪:“师父,杜海走了。”
石方点点头,用袖口遮住面部,然后沉默片刻有些哽咽的说道:“我知道,我早知道了,是为师对不起你们。”然后再也抑制不住,众人哭成一团。
石先生接过杜海的遗体,一步一顿的走向英灵堂,然后把杜海放入镇魂棺里,镇魂棺用白玉为体金丝楠木做边而成,内刻无数符文图案,一套冰种玉枕和金丝被褥放在棺底。杜海被放落在镇魂棺中,石先生垂泪默念着:“镇魂棺,人世泪,无上法,无量佛,魂断此,暂保留,如来世,还续缘,永铸之,稍等待,万世情,阴阳诀。”念完后顿时堂中空气骤降,镇魂棺之上冒着淡淡的青烟,杜海的脸上猛然蒙上了一层冷霜,程方栋与韩月秋两人合力盖上了棺盖。
英灵堂正对着镇魂棺的一面墙上挂着各种材料制成的小牌子,上面刻满了生辰八字,带着一片肃穆之意,石先生擦擦泪水,然后转身对众人说:“你们先休整一下,我还有要事商议,一会儿跟我进攻,天地人要干政了。”
------------
第七十五章 相遇
石先生快步走回养善斋,屋内有依然气喘吁吁的金英和坐在那里独自喝茶的兵部侍郎代兵部尚书于谦。金英早看到杜海的尸体,只是忙着气喘吁吁没来得及给于谦说,但是察言观色的他此刻并不多言,因为他知道石先生现在心中的悲伤。
于谦倒是不明所以,看到石先生脸上的泪痕忙问道:“石先生,发生了什么?”石先生轻咳一下平复了心情答道:“没事,只是我们脉的老五走了,我们讨论正事吧。”于谦站起身来拱手说道:“石先生节哀顺变,大悲之下还为国为民于谦代天下百姓就此谢过了。”
程方栋韩月秋等人没有团聚在一起,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于是各自找地开解心结去了,卢韵之走到后院的梅园的之中,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杜海的一言一行,以及那些在战场上找也找不到尸骨的同脉师弟的一颦一笑,眼眶又一次湿了,不禁的叹了口气,却听到有人也叹了一口气。
可能是过于悲伤卢韵之竟然没发现梅园之中还有一人,此刻听到那人叹气侧眼看去,只见那人比自己略长一两岁的样子,下巴上留着胡须,细眉精目显得精神抖擞,薄唇白齿倒也是个俊朗少年。
再看那人的穿着,头戴翼善冠,乌纱折上巾。身上所穿衣服盘领窄袖,两肩各绣着一条盘龙纹样,玉带皮靴高贵非凡。正是藩王的装扮,卢韵之不知是哪位藩王于是略微一算,那人身上却响起阵阵铃声,然后转头看向卢韵之,双眼间充满了忧愁和担忧,还带着对卢韵之身份的一丝疑惑。
卢韵之听到铃声微微一愣,自言自语道:“明明穿着藩王的衣服,怎能命中有九五之尊之相。”那人没有听清楚略有疑惑倒是很客气的拱了拱手说道:“在下郕王朱祁钰敢问贵公子是哪位?”卢韵之心头一震,之前听石亨说过,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前,命自己情同手足的好弟弟朱祁钰替自己把持朝政,御弟监国但是今日一见隐隐有天子之象,莫非朱祁钰要登基坐殿了?
听到朱祁钰客气的问话卢韵之连忙拱手抱拳说道:“在下天地人中正一脉弟子卢韵之,拜见郕王殿下。”朱祁钰与朱祁镇不同倒是一点架子也没有,毕竟监国并不是皇帝,到目前为止朱祁钰连一次正儿八经的早朝都没主持过,大明的各个官员的分工极为明确,朱祁钰也不便多加插手,只是进行监督作用罢了。
其实这样是很明智的,首先朱祁镇并没有相当皇帝的**,朱祁镇也非常的信任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人进谗言,即使他只是个闲王但是一旦有人进献谗言多了,难免朱祁镇会起疑心,毕竟朱祁镇也立了朱见浚为太子,所以朱祁钰明哲保身不多问朝政实乃良策。
可如今不同了,朱见浚年幼不能处理朝政,朱祁镇也被瓦剌所俘,自己值得被赶鸭子上架般的处理朝政,不在别时就在近日,一会早朝之上自己就要第一次坐在皇帝的位置统领群臣了。
朱祁钰见到卢韵之和自己年纪相差无几,于是笑着说:“你是刚入门的弟子吧,你们中正一脉也够神奇的,遇皇家而不拜逍遥于天地之间,真是羡慕你们啊。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当一名中正一脉弟子,不知道你在脉中排名几何?”
卢韵之微微一笑说道:“在下脉中行七,陛下,宋朝方岳曾说过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无二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何必要羡慕他人呢?”
朱祁钰听了微微一愣,转颜也笑了起来,说道:“没想到你还不及我年长,竟然排名第七,实乃是少年英豪,我早听说过你们中正一脉的排位,前十之人日后定是绝世高人,如果有可能日后还要多多入宫给我谈经诵佛,让我也受些教化。”
卢韵之答道:“中正一脉不与寻常支脉,只讲究行善天地之间,戒嗔戒痴戒怨,只要心中有一道,没必要追求吃斋念佛,诵经寻仙也可修成正果。”朱祁钰说道:“心中有一道,什么道?你的道是什么?”
卢韵之摇摇头:“陛下我还年幼未曾感悟到自己的道,只是人间有善道,恶道,正道,邪道等等,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一如既往所想要的就是人心中的道,我还不知道心中到底想要什么,我也在迷茫。”
“迷茫,迷茫,说得好啊,我也是迷茫,不知你可曾晓得,我皇兄被瓦剌俘虏,今日我就要上朝主持朝政了,我不喜欢当皇帝,哪怕是像现在的监国也不喜欢,我只喜欢自由自在的,我多怀念曾经与皇兄嬉笑玩耍的时候。”朱祁钰望向梅林,陷入一片沉思。
卢韵之却心中一震,惊讶的说道:“皇帝被瓦剌俘虏了?那我们得快点赎回才是。”朱祁钰笑着看向卢韵之,并不答话。卢韵之顿了顿,摇头自嘲道:“我又鲁莽了,瓦剌也先哪里是讲信用的人,就算倾全国之财,割地赔偿他也定不会放了皇帝,只有兵戎相见刀剑相加,打败他们才可让他们放了皇上。”
朱祁钰点头言到:“今日一见中正一脉果然不俗,于谦和金英也是如此说的,不必自责鲁莽有此等见识已经是人中龙凤了。”卢韵之一抱拳说道:“殿下过奖了,不知前来此处有何事?”
朱祁钰苦笑一下说道:“哎,今日上朝定当慌乱一片,于谦和金英两人害怕镇不住场面,想请石先生出面,以求能让众大臣有所收敛。”话音刚落,却见韩月秋和金英两人齐齐走入,金英说道:“殿下,我们启程去上早朝吧,石先生答应帮我们了。到时一切听我们的,不要被那些怕死的大臣所恐吓住。”
朱祁钰还是年幼,眼神立刻慌乱起来,之好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冲着卢韵之一抱拳然后转身离开,韩月秋对着卢韵之说到:“韵之,咱们也去。”
卢韵之略显惊愕,问道:“所有人?我们干政不会引发大乱吗?”韩月秋点点头:“还在的多有弟子同去,干政大乱?或许天下已经大乱了。”说完拉着卢韵之紧跟朱祁钰的步伐离开了梅园。
------------
第七十六章 再言南迁者,斩!
清晨钟响之后,宫门大开,众大臣按照品级高低顺序先后走进宫中,他们已经在宫门外等候了一个时辰了,虽然每日都是如此,但是能够混到上朝资格的官员年纪也都不清了,自然是困意连连却又不敢眯眼打哈欠之类的,因为肃立的大臣的两侧站着纠察御史,如果有这些犯困的举动那他的官运可算是到头了。
不过今日每位大臣都是精神抖擞,毫无一丝困意,与往日那强打着精神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因为新的统治者朱祁钰要上早朝了,虽然朱祁镇能否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今天或许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时候,总之所有人都在兴奋着,心中各自打着小算盘。
众大臣过了金水桥,列队在太和殿前等待朱祁钰的到来。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朱祁钰到了,身后跟着的于谦回到了队列之中,金英紧跟朱祁钰站在身后为他宣旨。让众大臣所震惊的是在大臣与朱祁钰之间距离的左侧站着几个人,正是中正一脉石先生以及他的徒弟们。
能入殿的大臣大都知道石先生,更有逢年过节前去拜会的大臣,此刻心中早已打起了算盘,知道石先生是在这危急关头违抗太祖遗命前来干政了。虽说祖宗遗命不可违,但是这也只是一句空话,想当年朱元璋在宫门口立一三尺高的铁碑上书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王振一上台就命人移走了这块铁碑,哪里管什么太祖高皇帝所立的。
不过人性就是如此,欺软怕硬,石先生虽然不愿与官场之人打交道,但是为人和善人人皆知除了当年怒踢王振以外,众人倒没见过石先生发过火。王振则不同,睚眦必报谁要是得罪他了那简直是生不如死,斩首示众那倒是祖宗积德,就怕的是日日受尽折磨,自己充军在外妻女沦为官妓儿子发配边疆。欺负好人是一群酸儒的特性,石先生一现身立刻朝下也不论什么纠察御史了,呜呜泱泱的吵做一片。
中正一脉众人听觉哪是常人可比,早把大臣议论的话听到耳朵里。秦如风脾气最为火爆,当先站出来大喝一声,然后怒目圆睁着盯着朝下大臣,不管议论与否的大臣看到秦如风都好似见到下山猛虎一般不禁打了个冷颤,纷纷闭上了嘴巴。朱祁钰看到后微微一笑心想这可比自己威风的多,不禁多看了秦如风几眼。
石先生淡定自若低声说道:“如风,不得放肆。”秦如风称是然后回到石先生身后,不再说话,但是余威仍在,朝下顿时静悄悄的。太监金英高喝一声:“入早朝。”
四品以上的官员在朱祁钰的带领下进入大殿,毕竟朱祁钰只是监国,否则需要面圣官员先朝拜在入朝的,四品是界定能否有入殿资格的界限,待众大臣走入太和殿中,石先生才缓缓的带着中正一脉众弟子进入太和殿。
太和殿上,众大臣开始商议应对瓦剌也先蠢蠢欲动的策略,却都同时闭口不谈朱祁镇的去留,在他们看来上一个皇帝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陷害忠良引着二十多万大军以及众多朝臣踏上了不归路,实在是太失败了,不会来才好。最主要的是朱祁钰刚刚登基,自己要是好好操作说不定能成为一代重臣,所以纷纷对朱祁镇有关的话题闭口不谈。
猛然有人突然哭了出来,凄惨至极,直呼自己同朝好友的名字,这哭声好似会传染一样顿时满大殿之上的官员纷纷掉下了眼泪,互相哭诉着,顿时哭声震天。大殿之上除了中正一脉和于谦以及金英以外少有人不嚎啕大哭,朱祁钰哪里见过这个场面顿时手足无措,不置可否,转身就要离去。于谦冲着朱祁钰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双手微弓行了个礼,朱祁钰倒也聪明明白了于谦的意思,就留在大殿之上,看着群臣这番哭泣的丑相。
其实多数人还是真心的,毕竟土木堡之战让往日同时上朝,共同工作的同僚与自己阴阳两隔,国力瞬时空虚,战势岌岌可危,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众人自然是为国为民为朋友痛苦一把也倒无妨,渐渐地哭声小了下来,众大臣不再哭泣,只是用袖子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这才想起自己正在上朝。
一个人漫步走出来,此人名叫徐珵官拜翰林侍讲,只见他弯腰行礼,手持朝笏略一顿,说道:“臣有一言,我昨日夜观星象,天象表明留在北京怕是有亡国之患,只有南迁才可保我大明千秋万世。”大臣们纷纷附和称是,然后议论起来迁都的事宜,也先还没派兵前来,众大臣已经心生畏惧慌乱不堪,早被土木堡一战吓破了胆。
石先生突然笑了起来,笑声悠长有力,众大臣听到这笑声纷纷闭上了嘴巴,不再议论石先生问道:“夜观天象,天象自有定数岂能是凡人所看透,就算是星象也是紫微星正亮,帝王之气强胜怎么会有亡国之患呢,真实一派胡言乱语。哈哈哈...”说完又笑了起来。
那人反倒是不服气,却被周围的人拉住,道明石先生等人身份,那人听后反倒是一甩袖大喝道:“原来是乡野村夫,有何资格在殿堂之上胡言乱语,太祖遗命你们不可干涉朝政,否则灭九族,难道你石方忘了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322
22323
22324
22325
22326
22327
22328
22329
22330
22331
22332
22333
22334
22335
22336
22337
22338
22339
22340
22341
22342
22343
22344
22345
22346
22347
22348
22349
22350
22351
22352
22353
22354
22355
22356
22357
22358
22359
22360
22361
22362
22363
22364
22365
22366
22367
22368
22369
22370
22371
22372
22373
22374
22375
22376
22377
22378
22379
22380
22381
22382
22383
22384
22385
22386
22387
22388
22389
22390
22391
22392
22393
22394
22395
22396
22397
22398
22399
22400
22401
22402
22403
22404
22405
22406
22407
22408
22409
22410
22411
22412
22413
22414
22415
22416
22417
22418
22419
22420
2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