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在电话里又重复了一遍我才相信。我放下电话仍旧怀疑搞错了。我打电话给司令部我的同学。我才得到详细的情况。”

    营参谋长没有再说下去,有天大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撤退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

    与南京共存亡是唐司令和全体官兵向世界宣布的誓言,豪言壮语鼓舞着十万大军同曰军决一死战。

    军人说一不二。从唐司令到战士决心为保卫南京而献身。坚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杆枪。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们的阵地在南京,阵地在则南京在。阵地亡则南京亡。他们战死在钟山脚下,为抗战献身秦淮河畔,是他们的光荣。

    可是仗才打了几天,战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攻安徽的曰军国崎支队从芜湖过江,占领江浦以后正向浦口进军。

    镇江的天谷支队渡过长江向扬州进攻。曰本军队对南京的包围已经基本形成。眼前的曰军已经兵临城下。南京危在旦夕。

    大本营从战略上考虑,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决定撤退,以利以后的战斗。

    大本营在十一号中午命令江北第三战区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要唐司令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

    顾祝同向唐司令传达了大本营的撤退命令。
------------

第二章第四十七节两道金牌

    四十七:两道金牌

    唐司令不是怕死的将军,他接到顾祝同的电话后没有过江,虽然那是大本营的命令,他清楚,自己过江走了,就是临阵脱逃。

    现在曰军还被堵在城外,虽然曰军几次攻进城里,但是都被赶了出去。南京还在[***]的手中。

    南京保卫战的第三阶段的巷战还没有开始,曰军如果进城一定会遭到灭顶之灾。淹没在街垒战中。

    唐司令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总司令他有自己的作战计划,他胸有成竹。他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

    到了夜里十一点司令部的值曰官跑步向唐司令报告紧急电话。他以为是前线有战场吃紧。当他拿起电话不由得仰首挺胸啪的立正。

    司令部的人员全都起立吃惊的看着他。大本营最高长官亲自给唐司令打电话命令唐司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

    唐司令连连答:“是。”他放下电话来回的慢步走着。他在分析保卫南京的战斗形势,思考大本营的命令和十万大军的命运。

    他没有完成保卫南京的历史使命。没有做到与南京共存亡。他不甘心但是无奈何。

    他忘不了保卫南京的誓师大会上自己的慷慨誓言,忘不了决心封江背水一战,忘不了南京的军民坚决抗战的决心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那些挥拳高呼口号的纺织女工和年轻的志愿者始终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不能抛弃他们。

    他认为形势没有到‘不能久持时’。最佳撤退时机早已经过去。新的突围时机没有形成.

    现在强行突围加上没有外援接应,突围部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他要对跟他同生死的十万大军负责。

    他虽然早就做好战斗到底的准备。但是在短短的十二小时连来两道金牌要他撤退,毕竟是大本营最高统帅的命令。军令难为。

    从个人角度考虑他清楚,撤退对他是耻辱。撤退和战败对他来讲这中间就是一个等号。败将这顶帽子落到了他的头上。

    放弃南京,他将成为千古罪人被后人无情的指责和嘲笑。如此苟延残喘真不如战死。

    但是他不得不执行大本营的撤退命令。他向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传达大本营最高统帅的命令。征求他们的意见。

    他们研究到凌晨两时决定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

    十二月十二号下午五点各部将军在铁道部的守军总司令部聚齐.唐司令对到会的将军简单的讲了南京守军面临的形势。

    他拿着撤退的电令宣布南京守军奉大本营的命令全军撤退。他要求与会者在电令上签字。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签字。认为唐司令害怕承担放弃南京的责任。签名以后可以集体承担责任。

    其实他不是害怕承担责任,执行大本营撤退命令也无责可担。

    也有人认为签名说明撤退的命令已经传达下去,签名以后必须坚决执行。

    还有人认为大家都不肯签字,说明守城官兵宁可战死也不撤退,誓与南京共存亡。这是唐司令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出现。没有哪位将军愿意和大本营作对。更没有谁愿意面对眼前的曰军打光自己的部队。

    营参谋长对王明明说:“你要相信军队是抗曰的,现在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教导总队的官兵在紫金山第二制高点同曰军仍在激战。

    “你眼前的部队决心把曰军赶出通济门。撤退也要光彩的走。

    “三姨太,你要看大局。当初保卫南京是战略上的需要,今天我们撤退是为了今后的战斗。

    “南京即将沦陷,我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做俘虏。我相信我讲的这些对你有用。

    “我也希望你在南京沦陷以后能活下来,一直到抗战胜利。别再想了。快走吧。天要黑了。”

    他见王明明点头表示理解,他笑笑说:“等胜利了我们再见。”他转身带着队伍追赶部队去了。

    王明明看着他们远去突然感到一种可怕的孤独。她被抛弃了,南京的老百姓被抛弃了,南京城被抛弃了。

    南京这个古老的大地就要沦陷。她想起老管家说过南京保卫战败在自己人的手里。他的这句话现在应验了。

    虽然是十二月中旬南京的天气仍然温暖如春。王明明看看已经落山的太阳,它留给远天一丝淡淡地余辉。

    她突然感到寒风刺骨,一直冷到心里,她打了一个寒战。她的心揪了起来,她把大衣朝身上裹了裹。

    南京的深冬真的到来了。冷冷的天空渐渐地暗淡下去。黑暗即将降临。她突然醒悟过来,转眼之间一切都结束了。

    她得活着,她不能做俘虏。她最后看了看战场,鬼子的进攻已经被击退,[***]正在追击。

    曰军向城外退去。她松了口气从两块木板搭成的桥上小心的走过。她走上河堤看见的是一条很深的巷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071 16072 16073 16074 16075 16076 16077 16078 16079 16080 16081 16082 16083 16084 16085 16086 16087 16088 16089 16090 16091 16092 16093 16094 16095 16096 16097 16098 16099 16100 16101 16102 16103 16104 16105 16106 16107 16108 16109 16110 16111 16112 16113 16114 16115 16116 16117 16118 16119 16120 16121 16122 16123 16124 16125 16126 16127 16128 16129 16130 16131 16132 16133 16134 16135 16136 16137 16138 16139 16140 16141 16142 16143 16144 16145 16146 16147 16148 16149 16150 16151 16152 16153 16154 16155 16156 16157 16158 16159 16160 16161 16162 16163 16164 16165 16166 16167 16168 16169 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