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小姐妹踏着金陵女儿的脚步走,暗中帮助金陵女儿杀鬼子,帮助她扬名。她不用枪你们也不用枪。杀一杀鬼子在这一带的霸气。除掉那几个罪大恶极的伪军。可以扰乱鬼子的视觉打乱他们的部署。叫鬼子听见金陵女儿四个字就怕。这是对金陵女儿打鬼子最大的支持。最好的保护。”
在教导员的支持下,大队副带着她的小姐妹以金陵女儿的名义杀鬼子,大白天她们在巷子口杀了街上的一个鬼子,在墙上写下:“杀鬼子者金陵女儿也。”对鬼子造成极度恐慌。吓得鬼子大白天一个人不敢出门。鬼子的汽车在路上抛锚了,她们得到消息立即行动。她们埋伏在山坡傍边的草地里,鬼子修好汽车开过来两个女队员在汽车爬坡子的时候跳上汽车,人不知鬼不觉的把车子上的两个鬼子干掉了。她们在鬼子的腰带上插上一张纸,上面写着:“杀鬼子者金陵女儿也。”字迹模仿真金陵女儿。
鬼子慌了,白天他们要整队才敢出门,天刚黑就紧闭大门。龟缩在院子里。她们把金陵女儿看成是要他们命的死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方女魔头。金陵女儿的名声大作。
教导员指示她们:“要想办法找到金陵女儿,保护好她。这是上级的指示,是大队的命令。”教导员向她们描述了金陵女儿的长相和衣着。说:“第一步要做到主动配合她打鬼子。建立战斗友谊。第二步要她知道我们是抗曰的队伍,是十八集团军的人。告诉她与大队副联系的方式。不管到什么时候,她到油坊说金陵女儿要见老板,我们都热情的接待。我们这样做她才能信得过我们,会来找我们。和我们联手打鬼子。
大队副对王明明说:“我今天遇见了你,你长的和教导员讲的一模一样。当然,外面关于你的传说很多,高个子长头发,穿着夜行衣。行走如飞。你会认为教导员是听老百姓说的。我可以告诉你一个老百姓不知道的情况,愿意听吗?”
大队副看她不回答,说:“教导员说你的脚印一只深一只浅,他断定你是残疾人。一定是被鬼子害的,。你是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死里逃生的人。你目睹了鬼子的残暴,你与鬼子有着深仇大恨。你在为你自己,为死去的亲人,为死去的南京老乡向鬼子复仇。他说你是抗曰的模范,是伟大的金陵女儿。
“我现在虽然没有看出你走路有什么不正常,但是我相信教导员没有看错你。我们的教导员真神了。他讲话做事总是高人一筹。
“我干妈家是这里人,我跟着干妈从栖霞寺来到这里住在干妈家。我用恩人给的钱开了一个油坊。生意很好,我是老板。干妈家的人帮我打工。你可以到那里找我。我有一个请求,你能解开三角巾让我看看你的庐山真面目吗。”
王明明没有想到救她的是十八集团军的部队,是她十分敬仰的军队。没有想到他们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活跃在大江南北,出没在曰军的心脏里。更没有想到他们都是金陵女儿抗曰的先锋。她们是伟大的。是抗曰的模范,是自己想往的军队。
她已经想起了这位大队副。她是年轻漂亮的警察。她没有和家里人去渝城,她在南京沦陷的前夜仍然坚持办案。她很想和她相认。但是她怕自己的声音和相貌吓着她。来曰方长,会有机会。她向她摇摇头转过身飞一般的走了。
她回到山上想想刚才发生的事情真的后怕。事先没有侦查没有做杀鬼子的计划,不是教导员命令队长保护自己,去杀鬼子的人一定被鬼子抓住了,鬼子捆了自己拉着游街,会上刑,会杀了自己。真出现那种情况杨大妈一家怎么办,万一牵连到李老板会怎么办。她责备自己太鲁莽,太小看鬼子了。
女警察不像自己单枪匹马的打鬼子,她有自己的队伍,她在教导员的领导下打鬼子,她真幸福。她是油坊的老板,自己能找到她。能见到教导员。她希望自己能成为游击队的一员。成为十八集团军的战士。但是自己这样的身体人家要嘛!
过了两天李老板来了。他带来好几个人,他安排手下人收菜的收菜,翻地的翻地。把山下打来的猪草用泥封死做肥料。他们的到来使得这片寂静的山坳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位师傅对杨大妈说:“杨大妈,今天我掌厨,你歇着。”他从车上拿来带来的鱼和肉,围上围裙忙起来。杨大嫂的孩子看见有鱼有肉开心的直蹦跳。
李老板把事情安排好对王明明说:“东家,你这里已经成为我的蔬菜基地。你对我的事情非常的支持,我十分的感动,我向我母亲提到你,她要我请你到我家过几天,请你务必答应。”
他不等王明明回答又说:“你准备一下,我明天上午开车子来接你。明天一天,后天一天,大后天我送你回来。你进城的安全我负责。包你平安的回来。”
王明明本想谢绝,想到应该为自己和指挥排长家的老小添置几件像样的衣服,如果能进城置办最好。她记得李老板说过他的家好像在小市街,不知道他能不能送自己进城。
王明明问他:“你的家在哪里?”他回答:“在城南。”王明明听到城南两个字心就彭彭的跳。她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家,她到李老板的家以后可以顾部车去看看自己的家,虽然家里没有自己的亲人,但是家对她是那么的亲,那样的温馨。那里才是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三七年南京沦陷,她被迫离开家,在大屠杀的恐怖中,在血腥和黑暗中度过了几年。每次想到家她都感到揪心。一种说不出的凄苦。除了伤心的眼泪就是仇恨的烈火。
她时刻不忘的家终于有机会去看看了。她的心里说不出是欢乐还是悲伤。她要看看老管家现在怎么样了。看一看看店的李老头和他的老伴。她们一定都好,她可以安排他们轮流来山上种菜。可以把菜地扩大再扩大。让南京人吃上便宜再便宜的菜。
她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说:“我原先认为你住在和平门附近。再没有想到你住的那么远。”
李老板说:“啊,是这样。和平门外的小市街是我的贸易公司,我运货的卡车停在那里。我把各地的货集中以后用卡车送进城里。”
王明明说:“你每天从城南到城北上班,很辛苦也很有意思。行,我跟你去。我想看看曰本铁蹄下的南京城现在怎么样了。经过大屠杀幸存下来的老百姓生活一定很苦。
“但是一定要按时回来。杨大妈一家人在山上我不放心。万一有坏人上山他们对付不了。”
------------
第三章第四十四节老兵的家
四十四:老兵的家
李老板对王明明的担心很理解,兵荒马乱的时候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情。为了能让她安心的去见自己的母亲,他认为自己应该帮助她解决才好。他说:“放心吧,我们一定按时回来。你不放心杨大妈一家,这件事情好办,你明天上午走,后天我派人来翻地,他们到下午回去,大后天我派人来收菜。也就是说这两天这里不断人,行了吧。”
王明明开心的笑了,她想了想说:“我去见你母亲带什么去孝敬她好呢。这里是小地方没有什么可以买的。只能进城再说了。”
李老板说:“什么也不要带。你能去就好。这可是很大的面子。我母亲知道这里是乡下,她说她天天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她要好好的谢谢你。”
李老板一行人忙完地里的活走了。临走的时候李老板说:“明天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我明天上午来接你。你做好准备,我来了就走。”王明明点点头说:“不会有变化。你明天早一些来。我们早去早回。”
王明明对杨大妈说:“李老板的母亲邀请我去住两天,你刚才也听见了,我不放心的是你们。我有两个晚上不在这里,你们怕吗。万一有鬼子,或者小混混来你们怎么办。你们要是感到不便我就不去了。
杨大妈满口说:“李老板的母亲邀请你去,好,好。这是好事情。东家,她邀请你去,这是多大的面子。你一定要去。你尽管去,有我们在这里你放心。
“我们住在这里不是一天两天,都一年多了,你别担心我们。真有坏人来了我们能对付。再说李老板的人这两天都来山上,我们更没有什么好怕的。”
第二天李老板果然开着小汽车来接王明明了。他下了车说:“东家,准备好了吗?”王明明兴奋的说:“李老板,现在就走吗。”李老板说:“你等急了吧,今天早上有件事情要及时处理,我来晚了。我们这就走,赶到家里吃午饭。”
王明明说:“你等等我,我去换下衣服。”李老板说:“不急。”
王明明回到屋里换上三七年她来姨妈家的时候穿的衣服,这些衣服是在鬼子来之前和粮食一起埋到地下的。王明明把衣服拿出来晒过几次,一直没有穿。她在等回南京的时候穿上它。昨天晚上她把这些衣服从窝棚的地下拿了出来。她穿上试过了,还很合身。现在这些衣服还是崭新的,穿上这些衣服很舒服又气派。尤其是穿上那双高跟鞋,腰很自然的挺得直直的,真神气。她顿时回到了南京沦陷前的感觉。
她换好衣服包好头从屋里出来大家都吃了一惊。杨大嫂说:“我的天啊,你原来是大户人家漂亮的小姐,真像仙女一般。”孩子说:“阿姨你真漂亮。”杨大妈说:“我早就说过东家不是一般的人,她是管人的人。”李老板说:“真有你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是名牌。战前你可是不得了的人物。我有眼不识泰山,这个山里藏着你这只金凤凰,我小看你了。”
李老板的车在小市街过了铁路没有走神策门,他的车开向中央门,在城门口李老板停下车让鬼子检查,鬼子看看他挥挥手立即放行了。王明明问他:“怎么不查你的车?”他说:“每天进出最少两次,都熟悉了。”
他们进了城,车子一直向南开。王明明一路上仔细观察两边的房屋,她要看看这几年南京怎么样了。
南京宽阔的中央路两边没有新的建筑,残墙断壁的周围破砖烂瓦倒是被清理干净了。烧毁的房子没有修复,也没有拆除。街上行人的衣着很简单,穿粗衣麻布的多,西装革履的男人和时髦的女人很难得看见。人们的脸色黄黄的,有的人黑而黄,脸色灰溜溜的像老烟枪.有的人白而黄,看上去气色和精神都不好。
李老板说:“你看出来了吧,南京人都在忙着吃饱肚子。曰本铁蹄下的南京,老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比饥寒交迫更可怕的是不敢随便讲话,一个不留意被鬼子抓进去,受尽酷刑不说最后被抛尸街头,家人还不敢收尸。嗨,南京人在担惊受怕中过曰子,人在街上走祸从天上降。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就会降临到头上。”
车子快到玄武门的时候,王明明想起大屠杀,她在出逃的时候路过这里。看见城墙边鬼子在射杀老百姓。她看见鬼子从屋里拖出两个青壮年,青壮年在与鬼子挣扎中被鬼子枪杀。被砍了头的老人临死前吐了鬼子一口浓痰,赤身露体的女人撞死在墙上。鬼子对着点燃的房子举枪欢呼。当时的惨状历历在目。
现在被烧毁的房子只有烧焦的四壁还竖立在那里。王明明的耳边仿佛响着枪声,好像又闻到了刺鼻的血腥味。几年前的一切就像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她看着那座烧塌的房子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转过头来。她叹口气,
车子上了鼓楼坡子,王明明想起曰军进攻上海那天她和喜子在这里参加学生的游行。他们一直游行到山西路。喜子现在怎么样了。婆婆他们好吗。自从南京大撤退她和亲人天各一方,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王明明不由得想起了家人。心里酸溜溜的。
汽车一溜下坡越过珠江路口,李老板说:“这里已经是华侨路了。鬼子进攻南京的时候占领了雨花台,他们从雨花台炮轰市区,炮弹落在新街口和华侨路口,华侨路口的福昌大楼差一点被鬼子炸了。那可是南京有名的高楼。楼上的西洋人都慌了,纷纷向楼下跑。这里面有好几位国际安全委员会的人。过了一会鬼子的炮口微微动了一下方向,炮弹稀里哗啦的落在福昌大楼对面的国府路口,那里的房子一片片的倒下。被鬼子炸毁的房子到现在也无人过问。”
王明明突然惊呼:“哎呀!新都大戏院的名字被换了。”李老板说:“它被曰本鬼子抢去了,改名‘东和剧场’,专门放曰本电影。”
王明明说:“三七年的夏天婆婆带我在这里看过电影,婆婆说这里的冷气特别的好,设备啦音响啦都是老美的。那时它是首都人的骄傲,现在,真难想象。被曰本人抢去了。强盗就是强盗,连电影院也抢。”李老板说:“玩火者必**,小曰本早晚得完蛋!”
说话间到了新街口,街上行人很少街面十分冷清,还有许多商铺紧闭大门。鬼子的宪兵在耀武扬威的巡逻。行人都躲着他们。躲不过的人慌慌张张的向鬼子三鞠躬。带帽子的人立即拿下帽子弯下腰。
车子从新街口向南开,进了一条巷子,车子在巷子里面七拐八转的在一座大门前停下。李老板按了几声喇叭。王明明从车上下来四下里看看,觉得自己来过。很熟悉,她问自己:“这里是哪里呢。怎么一时间想不起来。
她仔细的看那扇大门,眼睛一亮一下子认出了这里。这里是辛亥革命的老兵李大妈的家。浙江人,她在光复南京的战斗中负伤留在了南京。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199
8200
8201
8202
8203
8204
8205
8206
8207
8208
8209
8210
8211
8212
8213
8214
8215
8216
8217
8218
8219
8220
8221
8222
8223
8224
8225
8226
8227
8228
8229
8230
8231
8232
8233
8234
8235
8236
8237
8238
8239
8240
8241
8242
8243
8244
8245
8246
8247
8248
8249
8250
8251
8252
8253
8254
8255
8256
8257
8258
8259
8260
8261
8262
8263
8264
8265
8266
8267
8268
8269
8270
8271
8272
8273
8274
8275
8276
8277
8278
8279
8280
8281
8282
8283
8284
8285
8286
8287
8288
8289
8290
8291
8292
8293
8294
8295
8296
8297
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