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

    但是要管理好丝绸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婆婆下决心在管理上下功夫,重振丝绸庄。
------------

第一章第二十七节爱唠叨的婆婆

    二十七:爱唠叨的婆婆

    怎么样才能管理好张府和丝绸庄呢。婆婆想到了制度。说到制度,张府有祖传的治兵制度,他们把它叫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张府的家规是一代人又一代人传下来的。她决心拿祖传的家规做基础进行修改。

    她相信修改后的家规一定能保卫府里和丝绸庄的安全。确保张府兴旺发达。

    怎么样才能把家规修改好呢,婆婆决定进行调查。无论是治兵还是治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一个严字。但是内容各异。

    在城南有许多大公司,他们有的不声不响在默默地发展。这些公司低调处事。员工的积极姓很高,效益很好。婆婆很赞赏。

    有的公司搞大了,效益好了,开始搞洋行的旗子,唱洋行自己的歌。每天一早在洋行门口由值班经理点名,唱歌升旗,非常的张扬。

    婆婆通过摸底发现他们的职工嘴上不说思想上抵触情绪严重。职工的积极姓调动不起来。公司的发展不如以前。

    婆婆认为除了节曰,平时没有必要这样做,应该给职工更多的自由发挥他们潜在的动力。

    有的按照军队的组织和条列来治理公司,他们排队出艹,把公司搞的像太平天国时候的‘男营和女营。’

    结果商人不像商人军人不像军人。

    常言说在商言商。婆婆不忘公司当初靠什么起家的。主张公司顺着当初开辟的道路向前走,不断的改革管理方法。

    她把治理和奖励相结合。要家规为行商服务。做到切实可行。把调动员工的积极姓放在第一,把效益和承包相结合不断做大。

    职工上班了要在公司里,在院子里开班前会,下班了有队长啊,经理啊,主持开班后会。逢年过节公司升国旗。

    他们不张扬。低调处事,埋头做自己的事情。表面上平平淡淡,暗地里激流涌动。

    婆婆说:“张府的规矩是保证家业兴旺发达的法宝,一定要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的公司治理的井井有条,靠的就是这些规矩。对这些家规我们做主子的要带头遵守,我们做好了才能管理好下人。”

    王明明感到婆婆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校有校规家有家规吗。她急忙向婆婆点点头表示同意。

    婆婆在法国长大,那里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她受的是西方教育,思想开明。她在这个家里讲西方的明煮平等自由。

    她主张向西方学习。人家先进吗。不接受西方思想就没有进步。就不可能发展。

    她也需要孔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夫子的思想是治国之道也是治家之道。

    她取两者的精华有机结合,正是这样,这个家才繁荣兴旺。

    婆婆说:“话说远了。你们早上到我这里请安,一是发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全家人拧成一股绳。二是互相通气,为一天的工作开个头。

    “小三才来,还不清楚我这个家的规矩,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老大有责任讲给她听。

    “小三。你过来。站到我面前来。”

    王明明不知道婆婆要做什么,她心里好一阵紧张。她犹豫着不敢上前。

    大姐说:“小三,婆婆喊你呢,还不快站过去。”大姐这么一说她更加紧张,她向前半步就走不动了。

    婆婆微微的一笑说:“你别怕,我吃不了你。我叫你站过来是想好好的看看你。”

    她听婆婆这样说就大着胆子上前两步。

    婆婆说:“这样好。我要你们尊敬我孝顺我,但是我不要你们怕我。

    “昨天来的客人多,有生意上的人,他们是一些公司的董事长啊总经理啦,商会的人啦。还有政斧的官员,军队的高官。

    “我什么人都不能怠慢。我的应酬一分钟也闲不下来。我们是生意人,做生意靠我们自己,更要靠他们。

    “他们是我们的保护伞守护神。是我们的财神爷。你们要记住不要和我们的财神爷过不去。

    “你们看,我的话又说远了。

    婆婆对王明明说:“你们的婚礼仪式结束以后是没完没了的唱赞美诗。我也不能随意的走动,没有能好好的看看你。

    “我儿那天跟我讲他看中了一个姑娘,人长得好,也聪明,又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想讨来做老婆。

    “我问他是谁家的姑娘。他说是洋行一个经销商的女儿。家住燕子矶。我问他她家里人同意吗。我儿说同意了。提出一定要明媒正娶。

    “我当时半信半疑。我不知道你家的情况,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女孩。

    “我想问问去过你家的下人,又一想那些人肯定向着我儿讲话。问了也是白问。

    “我对喜子说她家提出要明媒正娶,这是正经人家。家底子好孩子就好。一定要派最好的媒人去提亲。

    “我亲自找媒人,派了两个去过你家的跟班带她去提亲。我向她交代,对方的家庭好女孩好就提亲行,有问题回来再商量。

    “媒人从你家回来对我说了你家一百个好,她的话说得很实在,她说你父亲是生意人,人很精明也本分。

    “你母亲为人热情是规规矩矩的家庭主妇。她非常孝敬她病重的婆婆。这样的女人教育出来的孩子是靠得住的。

    “家里房子是祖上留下的非常的好。一家三代住在一起。她没有见到你,因为你在学校,她看了你的照片,她十分的欣赏你。

    “我听了她的话也就放心了。这会儿我看你啊,真的不错。一脸的福相,我儿有眼力。”

    王明明听婆婆夸奖她,她放下心来。她想:这个婆婆一清早在这里讲道理,听了不觉得烦。她愿意听下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32 3333 3334 3335 3336 3337 3338 3339 3340 3341 3342 3343 3344 3345 3346 3347 3348 3349 3350 3351 3352 3353 3354 3355 3356 3357 3358 3359 3360 3361 3362 3363 3364 3365 3366 3367 3368 3369 3370 3371 3372 3373 3374 3375 3376 3377 3378 3379 3380 3381 3382 3383 3384 3385 3386 3387 3388 3389 3390 3391 3392 3393 3394 3395 3396 3397 3398 3399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3416 3417 3418 3419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3426 3427 3428 3429 3430 3431